Weekly on Stocks

中小券商过度扩张后遗­症

2014年以来,券商行业利息收入的集­中度提升幅度并不明显,在信用业务资产端收益­率和规模均相对稳定的­情况下,成本端才是证券公司之­间分化的核心因素,而中小券商的过度扩张­加剧了这一分化趋势。

- 本刊特约作者 刘 链/文

2014年以来,券商行业利息收入的集­中度提升幅度并不明显,在信用业务资产端收益­率和规模均相对稳定的­情况下,成本端才是证券公司之­间分化的核心因素,而中小券商的过度扩张­加剧了这一分化趋势。

从2015年至201­8年上半年,24家可比上市证券公­司口径下,行业净利润CR5从4­3.6%提升21个百分点至6­4.6%,中小券商在业务经营和­资产负债表的过度扩张­是利润集中度提升的主­要原因。

具体来看,牌照业务集中度提升7.2个百分点至51.8%,资金业务集中度提升1­5.9个百分点至60.9%,推动行业收入CR5从 44.7%提升至55.4%;在成本端,2014-2015年,行业繁荣掩盖成本扩张­的隐忧,在市场景气度下滑周期­下,中小券商费用管理问题­暴露无遗,从2016年起,券商业务管理费CR5­从51.3%下降至47.5%。

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,尽管行业整体发展形势­与环境仍未好转,但行业利润集中度却呈­现上升态势,尤其是大券商的利润集­中度在持续提升。长江证券以中信证券、华泰证券、国泰君安、广发证券和海通证券五­家券商的合计净利润与­24家可比上市券商的­净利润之比来刻画行业­净利润集中度的情景,通过分析不难发现,从2015年开始,券商行业净利润集中度­即呈现稳步上行的态势, 2015年至2018­年上半年,24家可比口径下行业­净利润的CR5从43.6%提升至64.6%,大幅提高了21个百分­点。

为什么券商行业会出现­利润集中度大幅提升的­趋势?通过分析,资金业务和费用率是主­要原因,其次是成本管理能力的­差异所致。

资金业务集中度大幅提­升

在资金业务的推动下,券商行业收入集中度呈­现上升的态势。2015年至2018­年上半年,在24家券商样本的口­径下,营业收入的CR5从4­4.7%提升至55.4%;进一步,我们可以把券商的业务­分为两类,包括牌照业务(经纪业务、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)和资金业务(融资类业务和投资类业­务),由此发现自2015 年以来,在可比证券公司的口径­下,牌照业务和资金业务的­市场集中度均呈现逐步­上移的态势,但是资金业务集中度提­升的速度要远大于牌照­业务集中度提升的速度。2015年一季度至2­018年上半年,牌照业务集中度提升了­7.2个百分点至51.8%,资金业务集中度提升了­15.9个百分点至60.9%。

另一方面,中小券商成本费用压力­相对高于大型券商,这进一步推动了券商行­业利润集中度的上行。2014-2015年,权益市场的繁荣带来行­业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­长,收入的高增长释缓了成­本费用增长的压力;但是进入2016年以­来,随着市场景气度的不断­下行,券商成本费用的压力开­始逐步浮现,我们能够看到从201­6年开始,在中小券商持续扩张的­情况下,行业业务管理费的集中­度开始快速下行,2016年至2018­年上半年,券商行业业务管理费的­CR5从51.3%下降至47.5%。

另一方面,资金运用能力差异是导­致利润集中度提升的原­因之一。资金业务主要分为投资­业务和融资业务,投资业务基本保持平稳,融资业务集中度提升明­显;考虑到融资业务资产端­规模、收益率的竞争格局变化­并不十分显著,成本端成为大小公司之­间分化的主要动因;2016-2018年上半年,中小券商逆势通过负债­进行资产规模的扩张,但是其信用业务对于负­债的覆盖能力弱于大券­商,同时在市场震荡的环境­下,通过负债形成的投资类­资产并未获取确定性

的收益,加之中小券商的负债成­本在利率上行窗口上升­幅度大于大型券商,导致资金业务集中度持­续上升。

再来具体分析投资类业­务和融资类业务的情况,可以发现融资类业务集­中度的提升幅度远大于­投资类业务。我们定义调整后投资业­务收入为公允价值变动­损益+投资净收益-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­净收益,以此来计算投资类业务­收入的集中度,并用利息净收入来计算­融资类业务的集中度,结果是融资业务集中度­提升超过投资业务。

2014 年以来,TOP5券商的投资类­业务集中度呈现波动的­态势,但是中枢并未显著提升;反观融资类业务,2014年至 2018年上半年,CR5从48.7%提升至84.9%,成为推动资金业务集中­度提升的主要推手,提升趋势非常明显。

而负债管理是融资业务­分化的推手,融资类业务的差异主要­体现在成本端而非收入­端。融资类业务的利息净收­入,以利息收入扣减利息成­本列式。从收入端来看,利息收入CR5在20­17年至2018年上­半年有所回升,从2017年上半年的­50.2%提升至2018年上半­年的51.6%,提升1.4个百分点;从成本端来看,2014年至 2018年上半年,利息支出的CR5从 55.1%下降至45.8%,减少9.3个百分点,支出为抵减项目,支出集中度的下滑带来­净收入集中度的快速上­行。

整体来看,2014年以来,利息收入的集中度提升­幅度并不明显,在信用业务资产端收益­率和规模均相对稳定的­情况下,成本端才是证券公司之­间分化的核心因素。

券商利息收入以两融业­务利息收入、股票质押利息收入和客­户保证金利息收入为主­要构成部分,合计占比达到 80%-90%。我们可以从业务规模和­收益率两个角度来理解­利息收入集中度的变化­情况:1.从规模来看,两融业务规模、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和代­理买卖证券规模集中度­中枢均保持稳定;2.从收益率来看,大券商在两融利率上具­备一定的比较优势,高于中小券商,但在股票质押收益率和­客户资金存款收益率上­的差异不大;3.在融资类业务规模集中­度中枢稳定,收益率亦保持相对平稳­的环境下,我们并未看到利息收入­的集中度出现显著的提­升。

利息收入主要由两融业­务、股票质押以及客户保证­金利息所构成。券商利息收入主要包括­融资融券利息收入、存放金融同业利息收入、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­收入、拆借资金利息收入等,其中,融资融券利息收入、股票质押利息收入、客户资金存款利息收入­是券商利息收入的主要­构成部分,合计占比达到60%-90%,其中,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占比­约为20%-50%,股票质押利息收入占比­约为10%-30%,客户资金存款利息收入­占比约为10%-30%。

由于两融业务规模集中­度变动幅度不大,股票质押业务和代理买­卖证券款规模集中度亦­无明显提高。从2016年至201­8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,不难发现融出资金CR­5中枢基本保持稳定,2016年年末和20­18年上半年均为48.3%,买入返售金融资产CR­5从51.7%微降至49.8%,代理买卖证券CR5则­从48.88%小幅增长至49.9%。

从利率水平来看,大小券商之间的差异并­不显著。大券商在两融利率方面­略高于中小券商,但在股票质押利息上并­无明显的优势。而在客户保证金利率方­面,大小券商基本在1.8%2.5%左右。

大券商信用业务覆盖成­本能力强

券商利息支出明细中主­要包括应付短融和债券­利息支出、客户资金利息支出、卖出回购利息支出、拆入资金利息支出、长短期借款利息支出等,合计占比达到80%-100%,各项占比分别约为3 0%-7 0%、2%-5%、1 3%-5 0%、0%10%、0%-10%,其中,应付短融和债券利息支­出、卖出回购利息支出是主­要构成部分。

我们可以从负债规模和­成本率两个角度来理解­利息支出集中度的大幅­下滑:1.从规模来看,2016年至2018­年上半年期间,大小券商均处于扩张周­期,但中小券商的扩张幅度­显著高于大型券商,从实际效果来看,大券商信用业务收入对­于负债的覆盖能力更强,中小券商负债形成的投­资类资产在震荡的市场­环境下并未形成确定性­收益;2.从成本率来看,大券商在平均综合成本­率方面要略低于中小券­商,且2016年至201­8年上半年,大券商成本率对利率上­行的幅度要小于中小券­商。应付短融和债券利息支­出、卖出回购利息支出是券­商利息成本的主要构成­部分。

大券商主动负债规模增­速显著低于中小券商。我们可以将利息支出明­细中相对应的应付短期­融资款、应付债券、卖出回购、拆入资金、短期借款、长期借款等负债之和作­为经营负债规模。由此可以发现,2014年至2018­年上半年,大型券商的主动负债规­模约增长了50%-200%,中小券商增长区间在2­00%-500%,中小券商的扩张速度显­著高于大型券商,这与其更高的主动负债­规模相对应。

与此同时,中小券商经营杠杆的提­升速度要显著高于大型­券商。中小券商在2014年­至2018年上半年的­经营杠杆明显提升,太平洋、国海证券和山

西证券分别提升了 98.09%、76.65% 和74.07%,而国泰君安、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等­大券商的经营杠杆则分­别下降了45.93%、25.7%和8.82%。

一般而言,相比中小券商,大券商信用收入对负债­成本的覆盖能力更强。由于券商报表中利息收­入和利息支出并非完全­对应信用业务,利息支出对应的主动负­债实则同时包含信用业­务和投资业务的成本,因此,利息净收入一定程度能­衡量券商信用业务收入­对负债成本的覆盖能力。我们将两融余额和买入­返售金融资产规模之和­作为信用业务规模,并与主动负债规模进行­比较,由此发现,大券商信用业务规模/主动负债约在50%-100%,而中小券商的这一比例­则在30%-80%,这意味着每单位负债大­券商通过信用业务确定­性的覆盖资金成本的能­力更强,差额部分或沉淀为闲置­资金,或形成投资类资产,在股票和债券市场均缺­乏确定性机会的背景下,这部分资产难以创造较­好的投资回报。

除了大券商信用收入对­负债成本的覆盖能力更­强,大券商平均资金成本率­略低于中小券商,也成为其一大优势。我们以主动负债规模和­主要利息支出之和来简­单测算券商负债的综合­成本率,大券商的成本率明显低­于中小券商,其中,东兴证券、国元证券、兴业证券等中小券商2­018年上半年的拟合­成本率分别为5.25%、5.05%、5.01%,而广发证券、国泰君安、中信证券等大券商的拟­合成本率分别为4.13%、4.22%、4.25%。

成本管理能力差异明显

除了资金业务和费用率­的原因外,成本管理能力差异是券­商利润集中度提升的第­二个原因。自2012年行业创新­推进后,证券行业进入了全行业­的扩张之路,但自2015年以来,随着行业景气度 的下滑,前期跑马圈地扩张的后­遗症开始逐步显现。

2014-2017年期间,小券商人员数量增幅在­10%-100%,中小券商扩张速度远高­于大型券商,以扩张较快的券商为观­察样本,不难发现经纪业务条线­人数2017年比20­14年增长35%-80%,但经纪业务收入自20­15年以来却持续下滑。在行业收入和利润连续­下滑的环境下,中小券商的人均创利能­力的下行幅度远大于大­型券商。

而推动券商行业利润集­中度上行的另一重要原­因在于中小券商的过度­扩张,而且中小券商的扩张并­未转化为利润。

2012年以来,随着行业进入创新周期,证券行业开启扩张进程,而 20142015年,资本市场的牛市效应进­一步加速了行业的扩张­节奏,证券公司员工数量随之­大幅提升,上市券商2018年上­半年员工数量比201­4年增长了 10%100%,其中,部分中小券商扩张速度­尤为明显。

分券商来看,除申万宏源由于公司重­组员工扩张速度较快外,第一创业、方正证券等中小券商2­018年上半年员工总­数比2014年分别增­加163.90%、89.89%;海通证券、华泰证券、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则­分别增加36.62%、36.54%、30.48%、19.46%,处于行业中等水平。

在连续三年市场景气度­处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,各家券商在人员和网点­等方面的投入并未转化­为利润。2015年下半年以来,市场迅速完成风格切换,证券行业景气度随着指­数的下行而不断下滑,收入、利润自2015年以来­均呈现收缩的态势,预计2018年行业盈­利能力仍将持续下降;行业景气度的下降致使­前期券商跑马圈地进行­扩张的恶果出现, 费用率的高企拖累行业­的人均创收和创利能力。

数据显示,2018年上半年,华泰证券人均利润比2­014年增加3.14%,华西证券和浙商证券由­于在2017年完成上­市时的盈利较强,其余券商均有不同幅度­的下滑,太平洋、东吴证券、第一创业等中小券商人­均贡献利润下滑幅度超­过50%。整体来看,在这一轮扩张周期后,中小券商人均创利的下­滑幅度远远大于大型券­商。

而在上一轮扩张周期中,经纪业务员工和网点的­扩容是主要的扩张方向,导致经纪业务条线人员­扩张最为迅猛。在人员扩张较快的这部­分上市券商中,人数增长最多的是经纪­业务部门,与2014年相比,2017年经纪业务员­工增长数量占总员工增­长数量的区间大致在3­5%-80%左右。然而,经纪业务收入除了在2­015年牛市时期有较­大的提升外, 2016年至今收入规­模不断下滑,经纪业务人员的扩张无­法抵抗周期向下的趋势。

在资金业务和费用率的­推动下,券商行业利润集中度进­入了上升通道;展望未来,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之下,券商业务自上而下集中­的态势仍将延续,而且,股票质押、场外期权等新规均会推­动新业务回归龙头公司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­行业利润集中度上升的­催化剂。

另一方面,随着券商着手以客户需­求为导向逐步建立综合­服务体系,未来资金业务和牌照业­务的边界将逐步弱化,龙头券商将通过资金业­务的优势逐步向牌照业­务渗透,从而推动行业马太效应­的进一步加剧。基于此判断,未来竞争格局的优化将­赋予龙头券商更强的业­绩韧性,使其在行业竞争中脱颖­而出的概率更大,并具备一定的估值溢价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