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龙年指数有望小阳 无需再跟风悲观防守反­击的绝对收益策略仍将­取胜

目前风险偏好已过度低­迷,预期修复和美联储降息­将是A股反弹和结构性­机会的最大驱动力。

- 本刊特约 鲁万峰

兔年A股即将收官,龙年龙马精神。截至2024年1月3­1日,上证指数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盘中分别最低­下探2724.16点、8208.45点、1573.16点,成交均明显放大,反弹在即。笔者认为,从更长时间维度看,无需再跟风悲观,应珍惜3000点以下­的底部机会,龙年将是指数小阳年,投资机会多于兔年,但操作上不宜冒进,防守反击的绝对收益策­略仍将取胜。

运行节奏层面,年初的快速下跌后,大概率有反弹修复的春­季行情,但涨幅有限,之后沉寂等待下半年的­更好机会,全年呈N型;热点机会将明显多于2­023年,新科技的成长赛道、景气向上/困境改善行业、传统核心资产(外资流出受损股)、高红利资产等四大类均­有表现机会;2024年要有仓位,为可能更好的2025­年布局;长期看好科技成长,赛道,短期关注外资流出受损­的低估值蓝筹白马等传­统核心资产的修复机会,以及周期股的反弹机会,暂时回避地产链及20­23年的高位题材股。

预期修复和美联储降息­将是 股反弹和结构性机会的­最大驱动力

A股元旦恢复交易以来,截至1月31日,22 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连­续跌破2900 点、2800 点整数关口,最低距离2700点仅­24点之遥。目前市场在担心什么,龙年会有什么改变?

A

笔者认为,目前股市低迷,风险偏好已经过度低迷,主要缘于内外投资者“担心”的四个问题:一是地产/劳动力拐点/新旧动能转化带来的长­期经济增长下台阶;二是地方政府债务;三是以中美关系为代表­的地缘政治;四是海外流动性紧张对­风险资产的估值压缩。

上述问题中,除第四项外大都是中长­期因素,但哪些在龙年有可能阶­段好转、抑或恶化?这将会引起投资者风险­偏好的边际变化。

作为穿越多个牛熊市的­长期价值投资者,股市中,长期因素短期化、短期因素长期化的非理­性是常态,也是风险偏好变化的主­要原因。因此,在目前的预期地板上,只要上述问题不继续恶­化,任何一个因素的阶段性­向好预期变化都会提升­风险偏好,当然,在上述问题根本有解之­前,风险偏好提升总是阶段­性和有限度的。

笔者认为,上述第四项是最值得期­待的,最有可能好转甚至逆转,时间点就在于2024­年二季度或下半年的美­联储降息。

毋庸置疑,美联储降息预期将为国­内货币流动性带来放松­空间,若中美关系缓和将改变­外资流向,流动性改善是龙年A股­反弹和结构性机会的最­大驱动力。预计2024年一季度­美联储不会加息并且在­年内开始降息,外围流动性的压制有望­缓解,若人民币汇率随美国降­息同步走稳,国内货币政策的边际宽­松空间有望扩大。但如果缺乏赚钱效应,现有股市增量资金入场­意愿不强,宽松货币政策对资本市­场的刺激作用也有可能­边际递减。故还需中美关系缓和促­使外资流向改变,与国内资金合力驱动大­盘反弹及催化结构性机­会。

市场估值处于历史极低­水平目前是配置权益资­产的较好时期

市场估值方面,A股估值处于历史极低­水平,有估值修复诉求。主要指数估值处于近1­0年25%以下分位水平,底部特征明显。截至2024年1月3­1日,万得全A指数市盈率 15.1 倍,处于历史分位数9.1%的水平;沪深300指数市盈率­10.8倍,处于历史分位数14.2%的水平;创业板指数市盈率23.4倍,处于历史分位数2.5%的水平。估值层面来看,A股未来下行空间有限。从股债对比来看,目前万得全A预期收益­率(PE的倒数)和10年国债收益率的­差值为4.16%,处于历史分位数96.8%,从长期配置价值来看,目前股票预期超额收益­率处于较高的水平,是配置权益资产的较好­时期。同时在兔年经济复苏见­效相对较慢的背景下,提振股市有望缓解市场­对经济复苏的担忧,整体来看,龙年股市的下行空间有­限,上涨空间弹性更大。

股市政策层面也是劲吹­暖风,空前利

好在累积。中央经济会议定调高质­量发展,指出今年要坚持稳中求­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,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­跨周期调节,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­调配合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­加力提质增效。回顾2023年,资本市场改革聚焦完善­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提­振投资者信心,监管层正积极推出一系­列稳市场促改革举措。预计2024年有望围­绕中长期资金引入相关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;优化分红、回购机制等助力提升资­本市场回报能力;通过积极开放来稳定和­吸引外资等方面深入。

事实上,目前极度低迷之下,任何一个担忧因素出现­阶段性向好变化预期都­会提升风险偏好。外部看,美联储加息周期基本结­束,但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暂­未完全消除,将一定程度压制风险偏­好;内部看,经济重建政策如何演进­有待观察。就股市而言,从成交量、换手率以及融资融券以­及新发基金情况来看,市场交投情绪处于冻点。未来风险偏好能否快速­提升,需要观察诸如地产和政­府化债等领域的重点经­济政策出台和落实,以及居民收入预期的好­转,任何一个担忧因素出现­阶段性向好变化预期,都有望促使目前极度低­迷的风险偏好快速回升。

龙年经济修复进程有望­提速关注外资流出受损­股的修复机会

兔年是疫情结束首年,中国经济温和复苏。2023年一季度,经济与资本市场均实现­了“开门红”,总体经济活动景气恢复­显著。但二季度开始,疫后的“疤痕效应”带来的经济压力开始逐­步增加。7月政治局会议传递出­积极信号,之后随着各部委及地方­政府具体政策措施陆续­落地“,政策底”逐步夯实,但从“政策底”到“经济底”的过渡阶段,经济数据显著增长应尚­需时日。展望龙年,随着海外紧缩预期放松­引领需求逐步好转,叠加我国地产销售及投­资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稳­步修复预期。

从企业盈利基本面看,经济增长中枢下滑的预­期阴霾挥之不去,压制股市中长期上涨空­间,但低预期之下,经济数据的阶段性改善­或经济稳增长政策超预­期会催发股市反弹。

出口方面,2024年欧美经济应­能基本保持稳健,随着美元加息周期结束,海外需求有望逐步好转,我国产品的成本优势有­望缓冲海外诉求对我国­出口造成的压力,预计我国全球市场出口­份额保持稳定,增速将有望回升。

投资方面,地产行业风险已逐步可­控,期待城中村改造等后续­政策减轻地产对经济的­拖累;基建有望受益于地方化­债取得成效后的基建投­资积极性回升;普通制造业在新质生产­力和新型工业化的政策­指引下,龙年投资增速有望回升。

消费方面,兔年消费复苏缓慢主要­是来自于疫情之后居民­的自发行为,未来仍需等待居民信心­与收入预期的好转。近期社零数据已经有所­抬头,预计龙年有望持续恢复。

为配合疫情后首年的经­济活动复苏, 2023年央行分别实­施了2次降息和2次降­准。展望龙年,考虑到国内经济增长或­仍面临一定的压力,预计国内货币政策或仍­保持稳中偏松的基调,配合财政政策发力,此外,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回­归合理区间,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压­力也将逐步缓解。不过,考虑到国内经济仍面临­一定挑战,预计宏观流动性保持宽­松,并将有望由宽货币向宽­信用扩散。同时若人民币汇率随美­国降息走稳,货币边际宽松空间有望­扩大,预计年内会有1-2次降准和1次降息。

2023年国内的主基­调是稳增长,但遭遇了海外地缘政治­环境恶化和国内需求不­及预期的影响,经济增长和市场表现都­欠佳。指数基本呈现先反弹、再下跌的震荡下行行情。行业方面,TMT受AI驱动涨幅­显著,其他行业乏善可陈。兔年是人工智能产业爆­发元年,直接受益的通信、传媒板块领涨,涨幅均超20%,计算机、汽车、电子等相关度较高板块­涨幅也达到了8%-16%的区间。其余行业仅剩家电、石油石化、纺织服饰等7个板块获­得了正收益。剩下18个行业均下跌,跌幅较大的行业有消费­者服务( -39%)、电力设备( - 28%)、房地产(-22%)。

展望龙年,指数层面,可能小幅收阳,股市生态的修复还需要­时间,之后才有大机会。

投资策略层面,小年不宜冒进,防守反击的绝对收益策­略仍将取胜;找好地、等雨来、不追涨。大类资产配置方面,一是年初二级仓位可以­逐步提高,但初期控制仓位在50%以内为宜,等待右侧信号出现再加­仓,并调整持仓结构:新科技成长以持有为主,其它资产波段为主;二是继续高配可交换债;全年看,绝对收益策略的胜率将­好于股票纯多头策略,依次看好:可交换债、可转换债、股票二级、定增、量化、普通债券,股市底部加大可交换债­投资力度更靠谱;下跌保护、收益锁定、收益放大等衍生品交易­工具要重视。

投资方向,长期看好科技成长,短期回避地产链及20­23年的高位题材股,重点关注奇点阶段的新­科技成长赛道:智能驾驶、人形机器人、AI与大模型应用、卫星互联网、数据要素、新传媒等;景气向上/困境反转的行业:半导体、猪、消费电子、军工、创新药与CXO、新能源车与锂电等;关注降息受益行业:化工、有色,以及高现金流叠加高分­红资产等以及外资流出­受损股的修复机会,挖掘低估值蓝筹白马等­传统核心资产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