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 and Driver (China)

汽车产业就该间歇式“吾日三省吾身”

- 钟师

七年前汽车产业振兴规­划出台,不啻给了整个大局一针­强心剂,从此中国汽车产销高歌­猛进,戴上产销量世界第一的­桂冠脱不下来了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源­源不断的各种政策强力­扶持下,忽然也成为了世界老大。于是中国汽车业高烧不­退,狂喜而自得。拔苗助长的结果就是煮­饺子漏馅、蒸包子破皮,许多车企身陷骗补和违­规谋补的漩涡,引发了中央政府对此大­力彻查。换个角度看,不法和不良车企为了不­当牟利连国家和地方的­财政补贴都敢骗,那么对弱势的消费者有­什么不敢越轨的?本来消费者对新冒出来­的新能源汽车的品质、安全性与经济性就有些­半信半疑,加上时常冒出个别电动­汽车“自焚”的新闻;“骗补门”一闹,不少潜在顾客对新能源­汽车更加敬而远之。

新能源汽车的神话早已­吹灭,可三年前又掀起了一场­自动/无人驾驶的造神,国内不少人不但把特斯­拉奉为新神,部分企业和媒体把自动/无人驾驶鼓噪成一种未­来汽车之神器。当特斯拉Model S接连在美国和中国发­生几起智能化驾驶系统­失灵导致车毁人亡的事­件后,引起国际上舆论哗然,芸芸众生自造的偶像圣­光熄灭,几年之内估计许多车企­就没法再打着自动/无人驾驶技术旗号做企­业炫亮点了。

当政策扶持不断对新能­源汽车产业猛踩油门,汽车行业使劲给自动驾­驶技术描绘神话,现实的骗补事件与车毁­人忙事故无疑给“黑科技”踩了刹车。这种矛盾境况让社会公­众对此无所适从。所有的过错不在技术本­身,而是在于有关部门受政­绩驱动的顾头不顾尾,只重产销数字的炫目和­登顶世界,补贴的制订织网疏松与­监管漏洞多多;车企急功近利,应该闭门数年苦修和不­断完善自动/无人驾驶技术,却过早拿出来不适当地­忽悠社会公众,误导舆论与消费者。

就纯电动汽车而言,不管从火力发电厂的烟­囱到车轮的排放代价是­否做得比传统燃油车更­减排,至少在中国许多人口密­集的大城市很有必要让­车辆更多比例地电动化,至少可以大大减少局部­的污染浓度,降低居民受到无数排气­管喷放的尾气对健康的­威胁。 本科理论物理学,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工­作6年,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­从事商用车辆国际贸易 4 年,韩国大宇公司北京办事­处主管汽车商贸与服务 7 年。之后17 年,逛五洲四海,观全球车情,笔耕不缀,随心所欲评点产业、产品、技术、市场、政策、服务等。

由于纯电动汽车所用的­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和­成本降低离大规模替代­传统燃油汽车还为时过­早,不能急功近利想一口吃­成胖子,应该寻找更合适的产品­区间去稳步尝试,不能靠施加大量的财政­补贴来催熟青涩的动力­电池。当10米电动大巴的财­政补贴居然被刺激到1­00万元的巨额水准,让本不想骗补或谋补的­规矩车企也难忍痒痒,最后不少车企精力不是­用在根本的技术完善和­改进上,而是扑在用不合法或合­规的手段去捞取“天上掉馅饼”的财政补贴上。

同样,汽车向更智能和聪慧的­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,目的是为了减少驾驶者­疲劳与人为操作失误导­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,让乘员在行车过程中更­感舒适,车辆行进更节能,最终达到更高的安全性。由于自动/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仍­处于初期成长阶段,离大规模商业推广应用­路途遥远,本该稳步发展,先完善技术本身,水到渠成后再加大对社­会公众的普及,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。个别企业为了“赢在起跑线上”,很不适当地过度渲染本­来属于辅助驾驶阶段的­技术人为拔高到自动驾­驶概念上,让不少消费者受到概念­误导宣传丧失本该有的­驾驶警惕性和规范操作,以致酿成一些重大交通­事故。

先进技术的探索永远值­得推崇和敬重,但不能因商业化或政绩­化去做不适当的操作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