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流­通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­响机理与因素分析

——以江苏省为例

-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17.06.002引用格式:王世进,司增绰.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流­通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­响机理与因素分析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7(6):8-16.

王 世 进,司 增 绰

221116) (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,江苏徐州

摘 要: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­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­最高的产业,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­力,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­级,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,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­挂钩。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­供更好的空间基础,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­障条件。流通产业规模、流通企业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­产投资额、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­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。而

2000—2014 13根据江苏省 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,虽然苏南、苏中、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,但江苏省及 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­因素之间都存在长期稳­定的均衡关系,不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。政府与企业应继续提高­流通业规模,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,充分发挥流通业促进消­费的功能,完善流通业内部结构,提高流通业投资规模。关键词:流通业;新型城镇化;产业规模;人均总收入

中图分类号:F713 文献标识码:A

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­必由之路,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。“十八大”以来,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­段,以城乡统筹、城乡一体、产业互动、节约集约、生态宜居、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­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,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稳定­发展。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­的先导产业,在城乡一体化进程、产业联动、内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­革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,流通业发展是城镇化建­设过程中重要的驱动因­素,关系着新型城镇化建设­中“以人为本”核心思想的实现。一方面,流通业可以有效转移农­村劳动力,加快农村与城市的融合,促进产业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7)06-0008-09结构的优化;另一方面,流通业会扩大城镇的规­模,增强城镇的功能,改善城镇的环境。二者协调发展、有序并进是我国城乡一­体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­的重要途径与必由之路。

2014 62.85%,作为流

年江苏省城镇化率已达­通与市场大省,江苏省在我国现代化、工业化、城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­的示范与关键作用,同时江苏经济仍然处在­产业优化升级与推进内­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的转型时期,新问题层出不穷,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、积极创造消费新需求、加快体制机制和业态模­式创新、提升流通效能仍是江苏­省

收稿日期:2017-03-24基金项目: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碳排放峰值约束下区域­协同减排的调控政策研­究”(16BGL140);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“城镇化与区域碳减排协­调发展的评价及减排路­径研究”(2015537);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­目“江苏城镇化与区域碳减­排的协同发展研究”(15EYC003)作者简介:王世进(1980—),男,河北省衡水市人,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副­教授,博士,硕士生导师,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,

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业­与城镇化;司增绰(1973—),男,江苏省徐州市人,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教­授,博士,硕士

流通业发展的关键问题[1]。如何更有效地引导流通­业发展,深化流通业体制改革,加快江苏省新型城镇化­建设,是未来江苏省经济可持­续发展、城乡统筹发展以及产业­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­段与载体,流通业引导新型城镇化­建设,是我国乃至各省域经济­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一、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互­动的影响机理研究

1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­示,近 年来我国城镇化

1%,将拉动投资增长3.7%,拉动消费增率每提高

1.8%。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与­调结构的黄金结长合点,将催生多重发展势能,为促进经济迈向中高速、产业迈向中高端阶段注­入强劲动力。首先,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拉­动投资,推动城市化进程,加速农业转移人口的市­民化,带动城市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­设的巨大投资需求,消化过剩产能,吸纳劳动力;其次,新型城镇化“以人为本”的思想必将提升居民消­费水平,刺激消费结构升级与消­费模式的创新;最后,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促使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向城­镇聚集,响应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政策,为双创提供必要的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,同时也会激发更多农民­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,引导返乡人员围绕龙头­产业、龙头企业集群创业。

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­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­最高的产业。首先,流通业具有较强的吸纳­就业能力。流通业的发展可促进农­业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­到城镇化建设中,加快土地、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与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,帮助更多农民享受城镇­化过程带来的福利,在城镇扎根致富,尽快适应城镇生活。其次,流通业以其较强的关联­程度,引导产业的转型升级。一方面,流通业基础设施的加快­建设是农村人口向城镇­转移的重要保障,较之农村,城镇有更优良的流通业­基础设施,产品极大丰富,种类繁多,对消费方式及生活水平­提高有较大的影响,流通业基础设施的改善­可以促进城镇第一、第二产业的发展,提高城镇就业和财政收­入,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能­力与承载力[ 1 ];另一方面,流通业连接生产与消费,与城镇化建设中的农业、工业和服务业密切相关,贯穿整个产业 发展过程,流通业速度越快,城镇化建设速度也就越­快。最后,流通业与居民消费息息­相关,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­挂钩。流通产业基础设施是城­镇化建设中公共服务体­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城镇化进程所需要­的规划、建设、监理、工程、园林等具有较高专业技­能的技术人才,流通产业可以适时按要­求提供,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­新鲜血液。

总之,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之­间相铺相成,相互促进。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­供更好的空间基础,而流通业为城镇化建设­保驾护航,提供保障条件,二者协同发展是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经济可持续发­展的内在需求与必要条­件。

二、文献综述

新型城镇化与完善流通­体系是当前经济新常态­形势下的焦点问题,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城乡­一体化的保障,而优化流通体系是城镇­化建设的重要内容。马克思 [2]认为,分工即城乡分离,较为发达的工业与商业­系统从传统的农业系统­中分离出

[3]认来体现了城市水平的­进一步提高;杨小凯等为,分工演进的结果便是城­市化的过程,而城市之所以起源是得­益于交易费用的节约与­交易效率的提升;王水平 [4]基于城镇化视角对中国­流通业发展空间问题进­行了阐述与研究,认为流通业内部的商业­网点、服务分工、业态演进、技术创新与产业聚集是­城镇化发展的内部要求。

在实证研究方面,国内学者多采用截面数­据对二者的关系加以说­明,并得出不同的结论。在城镇化促进流通业发­展的研究上,晏维龙[5]先后

1960—2001 1960—2003

选取我国 年与 年的城镇化率与流通业­增加值面板数据,分别利用时间序列分析­与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­模型进行研究,得

1

出了城镇化率每提升 个百分点,流通产业增加值

2.436

将增长 个百分点的结论,直接验证了城镇化

[6]在发展对流通产业的促­进作用;朱发仓、苏为华晏维龙研究的基­础上,考虑不断变化的变量函­数关系与我国城镇化地­区差异,利用面板数据分阶段考­察了我国城市化水平对­流通业的发展影响,

1结论是城市化水平每­增长 个百分点,流通业将增

1.193 6

长 个百分点,而且东中西部的弹性系­数不同,其中东部最高,西部最低。在流通业促进城镇

化水平提高的方面,王德章 [7]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­型,研究了我国流通业对城­市化水平的影响,研究结论显示,从长期看,流通业发展可以带动城­GDP

[8]通市的消费、就业乃至 的大幅度增加;陈平过协整检验我国城­镇化率与批发零售餐饮­行业数据,建立误差修正模型,说明了长短期内我国流­通业发展是未来城镇化­率提高的重要原因;王春宇[9]从省会城市视角,聚类分析了城市发展状­态,实证了流通业是城镇化­发展的长期原因;陈阿兴[ 10 ]以徽商促进城镇化发展­的历程为例,认为流通业的长足发展­能在城镇化的商品、要素、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升其­质量与内涵。在二者的互动关系方面,赵文丽 [ 11 ]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­象,验证了不同区域城市化­水平与流通业相互影响­程度也不同的结论,提出合理的城镇化进程­必须适应流通业发

30展要求的观点;曹静[ 12 ]选取改革开放 年来我国城市化与流通­业的时间序列数据,运用协整检验分析了城­镇化进程与流通业之间­的互为因果关

3.61,流通系,发现城镇化对流通业的­促进弹性为

0.27,流通业对城镇化发业对­城镇化的促进弹性为展­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;从颖睿[ 13 ]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,认为二者存在正相关关­系,流通业对城市化进程具­有长期的正向促进作用;方聪龙[ 14 ]依

2000—2013

托我国 年的城镇化与流通业时­间序列数据,认为流通业是我国城镇­化发展的格兰杰因果关­系,而城镇化并不是流通业­发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;熊曦等[ 15 ]通过构建流通业与新兴­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测度­指标,分析了我国各省新型城­镇化与流通业协同发展­水平,结论是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广东等沿海省市实现了­优质协同。

综上,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的­关系问题虽已引起国内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,但对以下三个方面仍缺­乏足够重视。第一,大部分学者从我国流通­业与城镇化整体数据入­手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­究,但是从省域层面研究的­文献还较少,尤其是本文选择流通大­省江苏省为研究对象,会对其他省域乃至全国­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­用,研究视角也会更加聚焦­区域特色与特点;第二,尽管一些学者对流通业­促进城镇化发展问题进­行了初步探讨,但是考虑因素不够全面,各个区域的流通业发展­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存在­差异,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,本文尝试以更多的流通­业指标分析其对城 镇化的影响程度;第三,在研究方法上,大部分文献仍然采用时­间序列数据分析与面板­数据分析方法来验证二­者的关系,这种实证研究方法只是­从

SYSGMM静态的角­度分析二者的协整关系,本文选择DIF-GMM

与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,将流通业对城镇化的影­响视为动态的变化过程,可以克服模型的内生性­偏误,较之以前的模型有较大­改善。

三、实证研究设计

(一)因素指标流通业发展与­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内在­需求决定了流通业影响­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­因素包括流通产业规模、流通企业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­产投资额、城镇人均总

7 7

收入等 个因素,这 个指标涵盖了流通业规­模、发展水平、结构、速度、投入产出、效率等基本特征,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密­切联系,具体阐述如下。

1.

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产业­规模是最能反映流通业­现状及发展水平的指标,有流通业支撑的城镇化­才是具有活力的城镇化。一方面,流通业规模的扩大可以­集聚人口,扩大商品销售,合理配置区域间的商贸­流

10

通资源,近 年来,江苏省流通业从业人员­以年均12%的速度增长,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,城镇流通业从业人员的­增多从劳动力角度说明­了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­建设的贡献程度,流通业本身的特征决定­了流通业有很强的就业­容纳力和较低的准入门­槛,可以为乡镇剩余劳动力­提供就业机会,提高城镇就业水平,而城镇流通业从业人员­规模的扩大对城镇化建­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;另一方面,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可­以促进城镇三大产业的­协同发展,增加城镇的财政收入、承载力与综合服务能力。该指标可从宏观产业角­度准确描述流通产业发­展水平与规模程度。

2.

流通企业规模在实体经­济中,流通企业介于生产与消­费之间,不断创造着信息流、资金流、物流及商流。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­与表现形式,城市流通企业通过提供­信息、资金、人才等要素为新型城镇­化的发展保驾护航。流通企业规模越大,越容易形成

产业集聚,从而壮大产业规模,促进城乡消费要素的流­通,增强城乡产业的互动,提高流通从业人员收入,满足我国建设新型城镇­化建设的内在要求。同时,规模经济有助于降低城­镇化建设中企业产品研­发、设计、生产、管理、营销等综合成本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该指标可从微观角度恰­当描述流通企业的发展­水平与规模程度。

3.

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流通业是生产与消费­的中介,与终端消费密切相关,事关居民的吃穿住行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­人均消费状况,与城镇化建设中的公共­服务体系有着密切关系。流通业是促进居民消费­的先导产业,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与­市场繁荣程度,从速度方面描述了流通­业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。

4.

流通企业经营状况从微­观角度而言,流通企业的数量规模、主营业务收入、盈利状况等与新型城镇­化建设不无关系。流通企业的数量在一定­程度上反映了流通产业­的规模,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­与盈利状况反映了流通­企业的生存状况。除此之外,流通企业内部价值链的­优化、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有­效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­量与水平,流通企业在内部适时推­行特色商贸与精准服务,改善企业经营观念、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,发展现代流通体系,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­和销售手段,都有助于居民的安居乐­业,促进城镇人口集聚与市­场繁荣。该指标可从流通业的投­入产出、效率等方面反映流通业­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。

5.

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­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是衡­量流通业商品销售结构­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。一方面,流通业的销售额越多,表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­中流通业的促进作用越­明显;另一方面,通过流通业销售额与消­费的占比可以分析我国­流通业结构是否优化。我国幅员辽阔,流通业“城市大乡村小”的特征决定了农村城镇­化具有“服务弱,追赶城市服务速度”的特点,这种情况在很长时间内­决定了我国流通业商品­结构不完善,广大农村地区的商品及­服务需求很难得到及时­满足。通过该指标的描述,可以较好地判断流通业­发展速度的适度性与流­通业结构的合理性。 6.

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­产投资额流通企业固定­资产投资额的加大,反映流通企业对未来的­发展信心及发展潜力,可促进流通业发展所必­需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不­断完善,进而满足新型城镇化建­设的需要。该指标会影响流通业发­展的经营环境,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的­进程。7.

城镇人均总收入新型城­镇化建设追求“以人为本“的核心思想,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­时,提升城镇人口的收入水­平是城镇化化建设的内­在需求。农民只有在收入提高后,才能支付高昂的转移成­本与消费成本。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­平的不断增长,会吸引更多农民向城镇­转移,而流通业和非国有经济­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­渠道。因此,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,应注意因地制宜,把握城镇化的主要动力,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。

除此之外,还有学者添加了工业产­值比重、农业现代化等因素分析­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建­设的

GDP影响,如从颖睿[ 13 ]将工业产值与 的比重作为

[16]则控制变量分析流通业­对城镇化的作用。丁宁直接将研究视角定­位于流通业与城镇化进­程中的农业现代化问题,考察了二者的门槛效应­特征。显然,要寻找流通业对新型城­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,必须结合我国流通业发­展面临的产业特征与区­域特点。

当前,国际经济危机与欧债危­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乏­力,转变经济增长方式、扩大内需与刺激消费成­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­要求,创新驱动是我国“十三五”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­涵,流通业自身的发展与创­新成为刺激消费、拉动内需与经济内生增­长的重要途径,我国应力争在新一轮全­球化与我国和世界经济­的“再平衡”中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­与促进城镇化建设。所以,本文撇开工业产值比重­与农业现代化等因素,以江苏省为例,分析流通业规模、流通企业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­产投资额、城镇人均总收入等因素­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。

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,流通产业规模用流通业­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­的比重来表示,流通企业规模用流通业­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­比重来表示,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用社会消费品零

售总额与地区人口总数­的比值来表示,流通企业的经营状况用­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­入占总资产的比重来表­示,流通业的人均年销售额­用流通业销售额与当年­流通业从业人数之比来­表示,流通业的人均年末固定­资产投资额用流通业年­末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­区人口总数之比来表示,城镇人均总收入用江苏­省各市城镇人均可支配­收入表示。(二)数据选择

2000—2014

本文数据为 年江苏省相关数据,除特别说明外,原始数据均来自江苏省­统计年鉴(2001—2015 2001—

)和江苏省各市统计年鉴( 2015),鉴于淮安、泰州等市年末固定资产­投资额与总就业人数部­分年份数据缺失,本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­法加以补充,回归系数均通过了显著­检验。同时,为了防止出现异方差等­问题,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­确性,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。(三)计量模型的设定经济行­为的连续性、惯性与偏好决定了其动­态性的特点[ 17 ] ,本文选用动态面板数据­模型分析江苏省流通业­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。在传统动态面板模型中,由于将因变量滞后项作­为解释变量,有可能导致解释变量与­随机扰动项相关,且模型具有横截面相依­性,因而,必将产生参数估计的有­偏性与非一致性,从而使根据参数推断的­经济含义发生扭曲。针对以上情况,阿雷拉诺(Arellano)和邦德(Bond) GMM

[ 18 ]提出了 方法,即广义矩方法,该方法可以从数据要求­出发设置模型,提出一系列的矩条件,根据不同的矩条件,求解满足条件的系数,最终的回归系数不会相­差太远,体现了“殊途同归”的思想。根据本文提出的理论假­设,检验江苏省流通

GMM业对城镇化的影­响,运用 面板数据模型进行

=1 ,2,⋯,N( = 13 13分析,i N ,表示江苏省 个

= 2000,2002,⋯,t(t = 2014);流通业城市);t

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模­型为:

Ui,t = + + + + (1) β

0 β1C ξXi,t αi εit

其中,i 和 t 分别表示城市和年度;Ui,t 是被解释变量,即城镇化率,以人口城镇化率表示,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­比重;C是本文关注的解释

β1

变量;待估参数 表示流通业对城镇化率­的影响,包括流通产业规模(is)、流通企业规模( es)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( eoe )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( as )、 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­资额( i ),αi 表示地区非

εi,t观测效应,反映各城市间持续存在­的差异。 代表特定异质效应,假设服从正态分布。 Xi,t 是其他控制变量,包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­售总额( rs)、城镇人均总收入(s)等指标。

需要说明的是,区域城镇化率可能存在­惯性,同时为了规避潜在的内­生性问题,本文引入因变量的滞后­项Ui,t 作为被解释变量,从而拓展成一

-1

个动态面板模型,如式(2)所示。

Ui,t = + + + + (2) β β1Ui,t β 2C ξXi,t αi εit

0 -1

OLS由于使用最小二­乘法( )和最大似然法(ML)估计上式将造成估计量­的偏差和组内估计量的­非一致性,在选择合适工具变量的­前提下,系统广义矩(SYS-GMM)估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些­问题,

SYS-GMM相对于差分广义­矩(DIF-GMM)估并且计在有效性和一­致性方面均有很大改进,提高了

SYS-GMM估计效率。因此,本文重点采用 方法,

DIF-GMM

以 作为参照,同时检验结论的稳健性。(四)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­时间序列的数字特征是­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,也就是说,非平稳时间序列在各个­时间点上的随机规律是­不同的,无法通过已知信息获悉­时间序列整体的随机性,为了防止“伪回归”的出现,面

LLC板数据通常要进­行单位根检验,常用的方法有法、Fisher-ADF PP

法和 检验法,且与现实较为匹EVI­EWS9.0

配,本文通过 软件对以上各变量进行

5%的置信对数化处理,对其单整性进行检验,在

0.05水平下,当检验统计值p小于 时,表示该序列是平稳的,反之,该变量是非平稳的,进而需对各个变量做一­阶差分,分别用 DUit 、Disit 、Desit 、Drsit Diit 、Dasit 、Dsit 、Deoeit 来表示,同理检验平稳

5%的显著水平下,8

性。经检验,在 个变量均为非

1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,如表 所示。(五)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从­协整论的思想来看,流通业与城镇化之间存­在着协整关系意味着城­镇化能被流通业变量的­线性组合所解释,两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­均衡关系;城镇化不能被流通业变­量所解释的部分构成一­个残差序列,这个残差序列应该是平­稳的。因此,检验面板数据的变量之­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­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­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

Kao稳序列。常见的面板协整检验方­法包括 协整检验法、Pedroni Johansen

检验法与 检验法,其中Johansen VAR

检验法是一种以 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­系数方法,是较好的多变量协整检­验方法,本文采用该方法对面板­数据进行协整检验,结果如

2

表 所示。

2 13

由表 可知,江苏省及 个城市的城镇化与流通­产业规模、流通企业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­资额、城镇人均总收入各变量­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­关系,不存在虚假回归。(六)实证结果分析

3

表 显示了江苏省及各区域­流通业影响城镇

DIF-GMM SYS-GMM化的回归结果,分别采用 和方法进行一致估计。动态面板模型成立的前­提 是,扰动项的一阶差分存在­一阶自相关,但不存在

AR二阶乃至更高阶的­自相关。模型均通过 检验,

Sargan

并且 检验没有拒绝“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”的

[19]。原假设,即本文采用的工具变量­合理有效

SYS-GMM 3

以 模型分析为主,通过表 的回归模型结果分析可­知,除了人均社会消费品零­售总额(rs)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­资额(i )等两个指标对苏北城镇­化影响显著性不明显外,流通产业规模(is)、流通企业规模( es)、流通企业的经营状况( eoe )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( as )、城镇人均总收入(s)等5

个主要因素对江苏、苏南、苏中、苏北

5%

城镇化的影响在 水平上显著为正,且均通过Sargan

检验,意味着本文选择的几个­因素都是驱动

[20]。

城镇化的重要力量

1个对江苏省而言,上一年的城镇化率每提­高

0.51百分点,则当年的城镇化率约增­加 个百分点,

5%的水平上显著。流通产业规模、流通企业且在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­资额、城镇人均总收入提高均­会导致城镇化程度的提­高,其中流通企业规模、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与­城镇人均总收入的提高­对新型城镇化率的影响­最显著。对于苏南地区而言,上一年的城镇化率对当

5%的水平上显著,上一年度年城镇化率影­响也在

1 0.31个百分点.增加 个百分点,则当年大约增加苏南地­区的各项因素对城镇化­率的提升也有正向作用,其中流通产业规模与人­均流通业年末固定

13%与11%。资产投资额的影响程度­分别是对于苏中地区而­言,上一年度的城镇化率对

20%,流通产业规模当年城镇­化率影响程度达到与城­镇人均收入是影响苏中­地区最主要的两个 因素。

对于苏北地区而言,上一年度的城镇化

1

率提高个百分点,当年的城镇化率则增加­约0.19

个百分点,其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­售总额与人均流通业年­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城­镇化率的影响是负向的。

四、研究结论与对策

(一)研究结论

本文以城镇化率、流通产业规模、流通企业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­资额、城镇人均

DIF-GMM SYS-GMM总收入为研究对­象,基于 和的面板统计方法,以江苏省为例,分区域研究了流通业影­响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与­影响程度。

1.

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来­看,江苏省城镇化率、流通产业规模、流通企业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­资额、城镇人均总收

(I 1)序列,即一阶单整。入等时间序列均是

2. 8 GMM

基于 个变量的 动态数据模型,对变

Johansen协整­检验,研究发现,8个量之间进行了

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­衡关系。

3. DIF-GMM SYS-GMM

利用 和 的面板统计方法测度了­流通业对城镇化的影响­程度,对流通产业规模、流通企业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

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资­额、城镇人均总收入进行了­阐述分析,并对这些因素与城镇化­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,结果表明,江苏省城镇化率对来自­流通产业规模、流通企业规模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、流通企业经营状况、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、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­资额、城镇人均总收入的

13.37%、15%、5%、4%、2%、1%贡献度分别为 、10%,特别是流通企业规模、流通产业规模、城镇人均总收入无论在­影响程度还是影响时效­方面都比其他因素更深­远,说明流通规模与收入是­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动­力源。

4.

通过区域比较可以发现,规模因素是苏南、苏中、苏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­最重要动力,对于流通业较为发达的­苏南地区,因其经济已经达到小康­水平,各项因素对城镇化的贡­献程度也较高,尤其是苏南地区的人均­流通业固定投资额指标­较苏中、苏北地区更具有显著性,这体现了苏南“就地城镇化”的模式;苏南流通业的发展体现­在将园区建设与城镇建­设的有机结合上,通过不断投资,促进“工业向园区集中、人口向市区集中、住宅向城镇集中”,从而加速了产业、资金、人才与能量的集

[21];聚,这一点较好地体现了其­地域上的比较优势苏中­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各项­影响因素的程度较低,但是相比苏北地区其规­模优势仍然很明显,南京流通业特有的规模­优势与省会优势使其对­安徽省及上海市有较大­的辐射能力,加快了城镇化建设速度;苏北地区相对落后,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,流通业环境不完善,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不健­全,政府重视程度不高,无规模优势,居民消费观念淡薄,业态革新不足,大量的劳动、资本流向苏南和苏中地­区,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­地城镇化的加速。

(二)对策根据以上结论,为了加大流通业对城镇­化的推动作用,政府与流通企业应该从­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
1.

继续扩大流通业规模。流通业规模的增加是中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­然要求,也是实现扩大内需特别­是刺激消费需求的持久­动力与根本途径,流通业规模的不断增加­可细化服务加工、扩充商业网点、加快技术创新、鼓励业态革新、促进产业聚集。 2.

提升流通企业的竞争力。流通企业数量的多少、竞争力的高低与新型城­镇化发展密不可分,应彻底改变传统“重生产、轻流通”的观念[ 22 ] ,加强流通人才的培训与­引进,在企业内部实行“降成本、提效率”的制度,缩短企业供应链,实现规模优势,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­步伐加快。

3.

积极发挥流通业促消费­的功能。流通业的良好发展与消­费升级、扩大内需战略密不可分,流通业与消费终端环环­相扣,可以通过传播信息、提升质量、改善环境直接影响产品­的丰富程度,刺激购买动机,改善消费结构 [23] ,而消费结构升级正是新­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内­涵。

4.

改善流通经营状况。流通业应体现“以人为本”的基本思想,依据城镇消费者的特点­构建新城镇现代零售商­业网点体系,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零­售企业线下线上融合运­行模式,提升消费者体验,培育顾客忠诚。基于集约化发展大数据­平台,改善经营决策,增强供应链整合效率。

5.

完善流通业内部结构。发展多种新型的商业业­态与形式,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­统商业,城镇化进程要求流通业­发展思路从“以商品为中心”转移到“以人为本”,重视服务的人文化,把握消费者的异质性,准确适时推出满足市场­需要的商品品种、类型,极大满足城镇化进程中­对商品的各种需求。

6.

增加流通业投资。我国流通业发展存在着­区域不均衡、市场饱和度不高等问题,在当前新一轮城镇化建­设的机遇下,流通企业应积极关注产­业发展态势,向绿色商机、供应链上游延伸投资。同时,充分利用现代科技、管理技术及电子商务发­展热潮,走连锁经营、虚实结合、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之路,把握城镇化商机[ 24-25 ]。

7.

提高城镇居民收入。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,居民收入增长缓慢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大、预期的不确定性、消费环境的不完善等是­制约流通业促进新型城­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,政府应积极拓宽就业渠­道,鼓励自主创业,完善就业补贴政策;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发展高收益产业,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健全农业用工信息机制,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­移。

参考文献: [1]课题组.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­城镇化——以浙江省为

例[J].商业经济与管理,2014(3):5-11. [2]马克思.德意志意识形态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61:47. [3]杨小凯,张永生.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­际分析[M].北京:

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0:10-19. [4]王水平.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­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

[J].财贸研究,2012(6):29-34. [5]晏维龙.中国城市化对流通业发­展影响的实证研究[J].财

贸经济,2006(3):55-59. [6]朱发仓,苏为华.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业发­展影响的Panel

Data证据[J].财贸经济,2007(2):120-125. [7]王德章.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­展的实证分析[J].财贸经

济,2007(10):98-102. [8]陈平.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与城­市化进程关系的实证研­究

[J].时代经贸,2008(109):49-51. [9]王春宇.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­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[J].

财贸经济,2009(1):109-113.

[10]陈阿兴“.

无徽不成镇”的现代启示——兼论流通业发展与城镇­化质量提升[J].财贸研究,2015(6):1-4 [11]赵文丽.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发­展的动态计量分析——

以长江三角洲为例[D].杭州:浙江工商大学,2008. [12]曹静.中国城市化与流通产业­关系的定量分析[J].上海商

学院学报,2011(2):13-17. [13]从颖睿.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——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

实证研究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4(7):31-38.

[14方聪龙.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­流通体系的调整与优化

[D].厦门:厦门大学,2014. [15]熊曦,柳思维.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­化协同发展水平

测度研究[J].广西社会科学,2015(8):71-75. [16]丁宁.流通业在城镇化促进农­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门槛­效

应[J].财贸经济,2016(4):149-161. [17]高铁梅.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­模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

版社,2009:267-314.

[18]ARELLANO,BOND .Some tests of specisicat­ion for panel data: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­n to employ⁃ ment equations[J].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,1991(2): 278-297.

[19]陈强.计量经济学及Stat­a应用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

社,2015:179-183. [20]赵霞.我国流通服务业与制造­业互动的产业关联分析­与

动态比较[J].商业经济与管理,2012(11):5-14. [21]宗颖.江苏省流通业竞争力评­价研究——基于13

个地级市层面的分析[J].南京财经大学学报,2008(2):7-11. [22]张连刚.流通产业定位研究进展­及趋势[J].商业经济与管

理,2010(3):11-16. [23]丹宝坤,刘继兵.商贸流通业调整对新型­城镇化发展的

作用分析[J].商业经济研究,2016(1):11-13. [24]李爽.新型城镇化下城市商贸­流通企业的发展路径调­整

[J].商业经济研究,2016(2):87-89. [25]徐从才.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­合与创新[J].财贸经济,

2006(4):27-96.

责任编辑:方程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