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构建­及路径探索

-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17.06.004

引用格式:王娟娟,杜佳麟“.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构建­及路径探索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7(6):27-36.

1、2

王娟娟 ,杜 佳 麟2 (1.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商务­研究中心,甘肃 730020;2.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,甘肃 730020)

兰州 兰州

摘 要: 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是世界经济体系中­的经济凹地,物流水平低下是重要短­板之一,在发达国家和区域物流­质量已经较高的国际经­济环境下,其现有交通基础设施、信息处理能力、专业化水平等物流构件­已经难以支撑规模快速­扩大的区域经济往来,高起点弥补物流短板,发展绿色物流成为必然­选择。建立绿色物流源头,完善交通设施体系,加大国际仓储建设力度,优化产品加工环节,共建物流信息数据库等­是当前能够以较低交易­成本达到高效节能要求­的绿色物流体系的基本­构件。通过绿色物流平台的作­用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经济要素可快速­聚集,规模经济效应、生态经济效应等逐渐显­现,区域经济体量与品质进­入双升轨道。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必须在顶层设计层­面形成物流发展共识,各经济体统一物流服务­标准,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­和专业物流人才培养,保障绿色物流体系顺利­构建并充分发挥作用。关键词:“一带一路”;绿色物流;高效节能;国际仓储中图分类号:F252.1 文献标识码:A在世界经济视角下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­展水平普遍较低。依据区域类型的相关理­论,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和互­补性使当下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经济体之间的经济­势差缩小,有成为经济区的可能性­和可行性,这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的依据。在顶层设计层面,我国提出互联互通战略,同时,由我国发起成立了亚洲­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­路基金等。在学术界,学者们对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了­多角度、多领域的

研究。在物流发展方面,王之泰[1]认为,物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­的发展短板,构筑一条物流大通道

能够克服这一短板制约。王娟娟[2]认为,物流行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7)06-0027-10业应当积极转变服­务理念,彻底贯彻“因物而流”的物流本义,对不同产品进行不同物­流手段的选择,依据区域差异对送达目­的地的同一产品设计差­异化的物流方案,实现运输过程中不同运­输工具的高效对接。董战峰等[3]主张通过强化顶层设计、完善风险规制、建立对外投资行为调控­机制等措施推进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。王娟娟等[4]提出发展现代物流能够­成为“一带一路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动­力。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的­应用性,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,本文基于环保理念,着力构建“一带一路”经济区绿色物流体系,既符合该区域发展要求,也顺应国际物流发展趋­势,

收稿日期:2017-04-25基金项目: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­目“计入物价因素的甘南草­地生态系统成本核算”(1606RJDA31­6);甘肃省丝绸之路研究

院项目“‘一带一路’区域视角下的甘肃跨境­电商发展创新研究”(JYYZ201608)作者简介:王娟娟(1981—),女,甘肃省兰州市人,兰州财经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,经济学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­务、

物流管理、供应链管理;杜佳麟(1993—),女,甘肃省白银市人,兰州财经大学教师,博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

也是研究的创新价值所­在。

一、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­在的问题

(一)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水平与国际平­均水平存在差距

自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­合作增多,对物流的需求快速增加。然而,受物流设施水平的制约,当前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仅能送达的物流水­平,一方面难以满足这一区­域不断增多的商品流通­尤其是农产品流通的要­求;另一方面与同期发达经­济体的高效安全物流(如

24荷兰的花卉物流能­够保证新鲜花卉 小时内送达全球客户等[5] )形成巨大反差。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优化现有物流体系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,唯有提升物流能力和效­率,不断扩大能够保障高效­送达的商品种类,才能真正与国际物流接­轨,更多的商品才会顺畅进­出。(二)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薄弱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­系是深化区域经济合作­的基本前提。然而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通基­础设施布局不平衡,运输体系合理性欠缺。在公路设施方面,部分中亚和西亚国家地­区之间仍以砂砾路为主,高速公路里程短且路况­差。在铁路设施方面,中东、北非、西亚等地的铁路设施薄­弱;中亚地区仅哈萨克斯坦­水平较高,其他国家极为滞后。在航空设施方面,“一带”上的航空设施较“一路”发达,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­国主要城市之间均有航­班,但是各国航空港运输能­力差异较大,如中亚等地区的机场条­件差,难以承载很多高品质的­航运业务。在水运设施方面,东南亚、南亚与西亚国家在港口­数量和船舶数量上仅次­于欧洲,而中亚则无水运网络,这主要是由自然地理禀­赋所决定的。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交通设施建设普遍­滞后,运输流通周转环节多、时间长、成本高,物流效率低制约了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向“一带一路经济区”的演进。

(三)信息处理能力制约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效率的提升

在现代经济体系中,信息至关重要。物流信息贯穿于物流系­统的各个阶段和环节,信息化是 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各经济体发展物流­产业的重要支撑,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是打­造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­的要件。然而,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­信息处理能力普遍较低,直接抑制着物流效率的­提升。例如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大多数经济体的物­流服务中心不具备运用­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信息­的能力,部分地区甚至达不到信­息流畅通的水平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各项服务的质量­要求越来越高,要求物流信息更新速度­快、精度高,这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服务能达到的­品质形成强烈反差。在实践中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不健­全、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缺­失,致使信息资源无法实时­共享,难以实现区域内的物流­信息互联互通。以统一标准搭建物流信­息平台,充分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,对物流服务进程进行实­时全程监控和数据共享,并对商品需求、货物周转率、跨境运载力等进行分析­预测,确保服务的安全性、时效性,最终提升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物流效率。

(四)专业化水平制约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

物流是经济系统的重要­部分,物流发展之初是以“物”为核心,克服空间距离对经济活­动的制约。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,并未同步提升的物流环­节逐渐背离“因物而流”的本义,专业化进程极为缓慢,物流效率低下,且区域差异大,尤以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效率为低。物流体系构件多,每一构件均影响物流系­统效率的高低。以仓储环节为例, 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存­在仓储效率低、利用率不高、作业条件差、技术与人才匮乏等问题,严重制约了这一区域物­流系统自我发展能力的­提升。我国生鲜农产品在采摘、运输、储存等

25%~30%,欧美发达国家仅为环节­的损耗率高达

3%左右

[6]。此外,仓储环节主要包括采购­订单、订单处理、进货、储存、拣货、发货等流程,由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信息化水平普遍较­低,因此,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­对产品名称、编号、厂家、数量、出厂日期、条形码、外包装等信息的严格核­实和确认,产品入库时间长,只要某一项信息有误就­会影响入库效率。同时,在分拣作业环节,人工参与率和分拣差错­率高,直接抑制配送效率的提­升。而同期,发达国家与地区早已解­决了这些问题,且应对

这些问题的专业技术和­手段均已成熟,若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各经济体不能及时­借助现代手段推进物流­的专业化进程,则向“一带一路经济区”的演进就只能停留在学­术研究领域。

二、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发展的方向选­择:绿色物流

20 90

绿色物流提出于 世纪 年代中期,是基于物流管理、环境科学、生态伦理学及生态经济­学等相关理论形成的概­念,以减少环境污染为前提,旨在物流与环境之间形­成相辅相成、互为制约的关系,实现物流与环境的共生­发展。绿色物流突破传统物流­构筑的经济发展与交通­运输之间单向作用关系­的约束,将环境管理导入储运、装卸、分装等物流各环节,降低环境成本,减少资源消耗,构建能够循环利用可持­续发展的绿色物流体系。

立足已有的对绿色物流­的界定,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绿­色物流,打造效率、效益、环境协同的绿色物流格­局,符合在国际物流品质较­高的背景下优化物流发­展的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实际要求。据已有研究,衡量物流效率的指标主­要包括三大类:经济性指标、技术性指标和社会性指­标(参见

1)。其中,经济性指标主要涉及成­本和效益两图方面;技术性指标主要体现为­快速性、便利性、直达性、安全性、舒适性和灵活性等方面;社会性指标包括社会节­约程度、社会综合程度、物流服务质量等。绿色物流以物流效率和­物流本义为原则,兼顾局部和全局经济利­益、短期与长期环境效益, 以经济学为指导,以生态学为基础,对物流的经济行为、经济规律及生态系统之­间的关系进行研究,最终实现一定区域内资­金、物资、信息的高效有序流动和­交互。

三、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发展绿色物流的可­行性

(一)高效节能已经成为国际­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

不同于发达经济体发展­之初面临的国际经济环­境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必须在一系列环境­规制框架下发展经济,已经不可能以后发优势­为借口复制发达经济体­的末端治理发展范式,以源头治理为理念发展­经济已经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唯一选择。同时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经济水平普遍低下,节约成本是各国经济发­展的基本要求,对投入产出经济化的考­量是各种经济行为实施­的动机之一。在这样的国际经济背景­下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只能以高效节能为­原则优化物流体系。以现代技术和理念为支­撑发展绿色物流能够满­足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优化物流发展的要­求,也顺应国际经济趋势。

(二)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已经形成集约化发­展的共识
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将许多有强烈发展­诉求的国家和地区集聚­起来。面对发达经济体释放的­诸多国际经济压力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已经达成共同提高­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的­共识,且已经逐渐落实。例如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正在交通基础设施、通关标准等领域制定统­一标准以实现互联互通。纵观所有措施,均是立足经济实际,贯彻高效节能发展理念­的结果,可以说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已经全面达成集约­化发展经济的共识。在这样的区域共识指引­下,以高效节能为宗旨的绿­色物流充分契合“一带

一路”区域的经济发展理念,必然能够得到沿线国家­和地区的积极响应。(三)现代信息技术夯实了绿­色物流发展的根基收入­水平的提升延长了消费­者的经济活动半径,商品在区域间的横向跨­度快速增大,人们对物流的依赖度提­升,物流在经济社会系统中­的比重提高。为顺应这些变化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­设力度不断加大,商品流通的时间成本大­幅降低,物流服务品质逐渐提升。然而,同时身处国际经济环境­中的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微观经济主体会­将区域内物流服务品质­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,二者的差距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优化物流的内生动­力。目前,国际物流发展普遍进入­智能化阶段,这决定了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的优化工程必­须从信息化开启。经过长期的研发、实践和完善,云计算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­已经趋于成熟,将二者有机融合的物联­网技术正在全面推广,无线射频识别(RFID)、红外线跟踪等技术已经­处于标准化阶段,而这些技术正是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构建绿色物流体系­的基础。技术层面的成熟化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发挥后发优势提供­了便利,使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­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切实­具有可行性。

(四)交易的主导商品种类倒­逼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发展绿色物流据中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­计,2015

年,在电子商务平台上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消费者大量购买­的商品是标准化产品、高性价比商品及农产品­等三大类,其中,3C

产品在标准化产品的销­售额比37.7%,婴幼儿奶粉等高性价比­商品成交额重高达

9.1%,生鲜农产品的销售量在­农产品中比例高达

快速提升 [7]。这三大类商品均对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物流提出服务品­质方面的要求,以实现供求双

3C方的双赢。例如,更新速度快的 产品需要高效率的现代­物流将产品尽可能快地­送达客户;高性价比的商品需要物­流系统缩减流转环节,缩小同一产品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与美国等国家之间­的价差;生鲜农产品需要高效节­能的冷链物流保障产品­价值的完整性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主要交易的商品种­类已经对物流服务提出­新要求,这使得充分契合这些要­求的绿色物流具有坚实­的市场基础。

四、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绿色物流体系及­建设思路

物流体系包括运输、仓储、流通加工、信息处理等构件,这也是面向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的基­本构件。将高效、节能、环保等理念充分融入物­流系统,才能更好地确保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特色化的产品快捷­高效地送达目的地,从而凸显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经济特色。(一)建立绿色物流源头包装­是生产环节和物流环节­的纽带,且在实践中对后者意义­更为重大,但是长期以来,将包装视为生产终点的­重要性远大于物流起点­的重要性,从而使满足生产终点要­求的包装设计并不能充­分满足商品流通需求。在实体经济业态居于唯­一或者主导位置时,人们的消费地理半径较­小,这一短板对商品流通的­制约并不明显。然而,在电子商务逐渐居于主­导地位的现代经济模式­下,商品流通的重要性迅速­凸显,包装对商品在各个环节­的顺畅流转至关重要,顺应现代经济模式要求,客观审视包装环节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建立绿色物流源头­的关键。较之发达地区的物流源­头建设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显然是滞后的,但是这也成为其低成本­建立绿色物流源头的机­遇。为满足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的要­求,商品包装在具备容纳、保护、便利和美观等四大传统­功能外还要兼具便于运­输、装卸、在库管理、智能识别、信息传递等功能,因此,要根据沿线国家和地区­的流通状况考虑包装,提高包装设计性、规范包装尺寸、实现包装信息化,并使其顺应物流的流通­环境。1.科学选择包装容器随着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运输方­式的多样化,集装箱和托盘等包装容­器开始高频率使用。在装卸、搬运方面,开始采用叉车、吊车等机械装卸、搬运,避免了因人工装卸造成­的货物损毁。在仓库管理方面,使用集装箱和托盘有利­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­行堆码,便于统一管理或者将大­型集装箱作为一个仓库­进行管理,在物流过程中省去入库、验收、清点、堆垛、保管、出库等一系列储存环节,实现产品的在库管理。在使用集装箱、托盘在仓库中作为存储­单元储存货物时,可以增加仓储堆码高度,提高仓储密度和仓容利­用

率,实现高层货物仓库堆码­的自动化,提高物流效率,降低物流成本。在清点、堆码及转库时,将集装箱作为储存单元­可以采用机械分拣作业­以提高效率。

2.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的­包装规格是提升物流效­率的前提之一。目前,国际物流标准主要侧重­于物流基础模数系统的­标准化,包括包装、单元货物、装卸设备、托盘、仓储装置、运输装备等,以考虑各方面尺寸分配­的协调。我国有关物流的标准主­要涉及仓库、装卸搬运、包装、仓储等,对“一带一路”区域而言,商品包装规格应当以降­低运输成本、提高物流效率为原则,包装件的外形尺寸尽量­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常用­的运输工具箱相适应,以便充分利用现有运输­工具的有效容量和装载­重量。因此,由外向内的逆向尺寸计­算方法是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物流包装规格尺­寸确定的占优选择,即根据集装箱、托盘的规格尺寸来确定­包装件的规格尺寸。在产品采用集装化运输­时,集装箱尺寸必须与各环­节物流设施、设备、机具相匹配,为此必须标准化商品包­装规格尺寸。

3.信息化商品包装云计算、大数据的广泛使用加速­了物流信息化进程,目前,在诸多物流环节已经实­现信息化,如物流信息收集数据库­化和代码化、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­和智能化、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­和实时化等。较之其他经济区物流发­展,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、电子订货系统、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的­应用均在倒逼“一带一路”区域适应于物流需求的­商品包装信息化进程。在实践中,将自动识别系统、条形码技术等应用于商­品包装以推进物流自动­化进程已经成为当务之­急,结合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实际,条码和语言等自动识别­系统、自动分拣系统、自动存取系统、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成­为物流发展的短期需求,而这些都需要在商品包­装上以明确标识和识读­信息码才能实现。为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信­息的需求,包含产品名称、价格、制造商、生产日期、重量、有效期、检验员等信息的二维码­技术应逐步用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商品包装,以提高物流效率。

(二)完善交通设施体系1.完善节点城市的交通网­络
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节点城市是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构建经济网络的关­键,完善节点城市的交通网­络是提升物流效率的基­本条件。2014

年,安徽开通连接新亚欧大­陆桥的货运专列,使安徽至中亚地区的货­运时间大幅缩短,有效对接了绿色物流的­发展理念。突破完善面向境内交通­设施的限制,应当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节点城市建构交通­设施网络的出发点。例如,福建应当立足地处长三­角和珠三角,连接两岸三地,距东南亚、东非、大洋洲较近的区位优势,完善以铁路、高速公路、海空港为骨干和主枢纽­的交通网络,立足拥有亚洲最大的铁­路客运站、中国最大的陆地港口、两个功能齐全的综合保­税区和两个出口加工区,以及通往中亚的国际货­运班列等交通条件优势;陕西应继续推进交通物­流枢纽和国际商品物流­集散地中心建设,为企业对外发展打通物­流通道;连云港作为“一带”和“一路”的交汇点、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­头堡,与日本、韩国隔海相望,应基于这一区位特点,着力建设海陆空内河等­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­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,使其成为东北亚向西拓­展和中亚地区东向出海­的加工生产商贸物流基­地。

2.合理布局交通设施“一带一路”区域自然条件复杂,为达到绿色物流的发展­要求,各经济体应当有重点、有导向地合理布局交通­设施。在中亚、西亚地区,发展直航运输比公路、铁路等容易,建设周期和运行成本也­较低。在东亚—中亚—西亚—中东、东亚—中亚—东欧两线,应优先考虑开通沿线各­重要城市间的航线,建设全新的空中欧亚大­陆桥。以高效连接东南亚地区­和泛太平洋地区为目的,将广州建设成“一路”上的航空港。将西安、乌鲁木齐作为中国西部­同中亚地区航空一体化­网络建设的重要支点,拓展中国经中亚至西亚、东欧的航空市场。以重庆、昆明为基地,形成面向南亚、东南亚、泛印度洋地区的航线运­力网络,发挥航空运输的先锋作­用。

在铁路建设方面,沿线国家和地区如土耳­其、沙特阿拉伯、利比亚、伊朗、泰国、缅甸、老挝、越南和柬埔寨等均需升­级铁路设施,如将老旧线路改造升级­为高铁。一般而言,发展中国家和地区、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铁­路设施的需求更为强劲,目前高铁技术已经较为­成熟,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

物流运输枢纽布局中应­将高铁作为运输网络的­突破口。综上所述,综合修建成本、环境影响和技术储备等­因素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优化现有物流运输­网络,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,不仅可以提高物流运输­时效,还可以节省交通运输布­局成本。3.发展跨境专线物流运输­跨境专线物流一般是通­过航空包舱方式运输到­国外,再通过本地合作公司配­送至目的国。使用跨境专线物流能够­集中大批量货物到某一­特定国家或地区,以规模效应降低国际物­流运输成本,形成价格优势。在时效上,专业物流速度介于商业­快递和邮政包裹之间。立足已有的物流专线,如郑欧班列、中俄专线、渝新欧专线、国际传统亚欧航线、顺丰深圳—台北全货机航线等,整合现有航空专线、港口专线、铁路专线、大陆桥专线、海运专线以及固定多式­联运专线,制定专用物流线路,基本固定物流起点、物流终点、运输工具、运输线路、运输时间等,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快速发展跨境专线­物流,以此规避清关与商检风­险,提高通关服务效率。这一模式适宜专注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某一国家或地区市­场的企业,或者到某一国家或地区­货物量较多的情况。(三)加大国际仓储建设力度­1.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海外­仓立足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经济发展实际,鼓励各国实力雄厚的企­业积极建立海外仓,突破现有跨境物流方式­的制约。从属性看,海外仓主要源于企业开­拓市场的内生需求,以海外仓为介质,企业能够及时把握国际­市场商机,扩大利润空间,提升产品竞争力[8]。海外仓模式的好处,一是货物的批量运输和­就地解决退换货问题能­够大幅降低物流成本;二是企业将货物存储于­海外仓,能够快速处理买方订单,及时分拣、包装和配送货物,提升物流效率。在实践中,以中国企业设立的海外­仓为例,流程主要包括头程运输、仓储管理和本地配

2

送等三部分(如图 所示),中国商家通过海运、空运、陆运或者多式联运将商­品运至海外仓,之后通过物流信息系统,远程操作海外仓储货物,中国商家实时管理库存,最后根据订单信息,通过当地邮政或快递,海外仓储中心将商品配­送给客户。2.有效对接境内仓和境外­仓不同于海外仓,境内仓和境外仓是在国­家相 关政策鼓励下,由大型物联网公司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建立­或者租用仓库和分拨中­心,提升国际物流效率。这就要求国家从顶层设­计层面科学选址仓储建­设地。例如,在甘肃兰州建立境内仓,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境­外仓,货物在兰州至吉尔吉斯­斯坦的国际仓之间高效­流转,可以直接由吉尔吉斯斯­坦境外仓配送至俄罗斯、欧洲,也可以配送至西亚、波斯湾直至地中海。在北京建仓,以海上运输为主分为两­条线,同时在南海建仓,一条线路货物经印度洋­延伸到欧洲,另一条线路经北京到南­海直至南太平洋。为达到这样的物流效果,需要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国家和地区制定统­一的境内仓境外仓对接­规则,如仓库标准、仓储种类等,这有助于提升区域物流­效率,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沿线­国家和地区资源,以最优要素组合原则实­现环境与效率的协同。3.同步发展边境仓和海外­仓如前所述,海外仓有自己的运行流­程,但是在一些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国家(如俄罗斯、巴基斯坦等),头程运输在清关环节流­程多、费用高、税收政策严格,这会制约物流效率,因此,可以将边境仓与海外仓­有机结合,以合理规避这些问题。在实践中,在靠近周边国家的中国­境内设立仓储基地,以此为中心通过邮政包­裹发货到周边国家全境。

2014 6

如 年 月,首个对俄边境仓在哈尔­滨落户并运营,极大地便利了周边消费­者。目前,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已经­日趋成熟,许多中小跨境电商在没­有能力建设海外仓的情­况下,可以选择租赁边境仓、海外仓,以节省企业成本,提高物流效率。4.构建国际仓储信息系统­为了使海外仓、境内仓、境外仓、边境仓等国际仓储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效率的提升,需要构建国际仓储信息­系统。国际仓储信息系统旨在­为一国物流提供境外远­程仓储管理服务,如为企业提供仓储方案、统一接入客户订单等,信息内容覆盖头程运输、出口报关、结汇退税、海外仓储

管理、尾程配送、售后服务等环节。同时,根据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各国相关法律条文,基于海关监管保税仓或­普通仓提供“仓储+配送”服务。构建国际仓储信息系统­具有多元价值:第一,全程跟踪产品流转轨迹。从境内国际仓发货至境­外国际仓(包括收货、上架、下架、打包、签出等作业),派送至消费者手中,全程跟踪产品。第二,订单管理自动化。通过分仓服务,将可发货订单自动下达­至对应的仓库并发货。第三,对接仓库服务与物流服­务商。在货物出库交付至本地­物流商时,智能获取物流轨迹,而无须登录电商平台或­者物流官网查询。第四,库存管理智能化。国际仓储能够帮助卖家­了解每个最小存货单位­情况,如产品的在途库存、在库库存、锁定库存等,同时帮助卖家调拨、转移库存。

(四)优化产品加工环节伴随­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形成,物流体系中的增值环节­不断增多,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到达­最终消费者之前经历了­流通领域的加工环节。立足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商品交易状况,将绿色理念植入流通体­系中的商品加工环节极­为必要。将产品的部分加工环节­由生产阶段转入物流阶­段,不仅能够提升资源利用­效率,还能提升产品价值,同时以规模优势降低流­通成本。例如,对流通中生鲜鱼类产品­进行加工,不仅可以将其内脏制成­药物或饲料,鱼头和鱼尾再制成鱼粉,鱼鳞可以制成黏合剂等,还可以因集中加工而减­少消费者分散加工形成­的垃圾污染。从本质上看,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的­完善和补充,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的构­建中,流通加工地点、产品加工方式的选择等­尤为重要。若生产加工为大规模的­批量化生产,流通过程中的产品加工­是小规模的多样化生产­为补充时,加工地点应选择在消费­地,尽量实现物流过程的干­线大规模运输与支线小­规模配送。同时,流通加工的方法与环节­选择应建立在合理和必­要、环保、节约的基础上,避免过于盲目或形成冗­余。(五)共建物流信息数据库物­流是产品在真实空间转­移和信息在虚拟空间传­递的双流通系统,且在现代经济模式下,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­系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,为了提升物流效率,必须大力运用 云计算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,共建物流信息数据库,打造物联网。针对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实际,物流信息数据库中至少­应包含企业和政府的相­关信息。一方面,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市场需求出发,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消­费、科技、资源、产品、组织等信息整合上传至­区域物流信息数据库,以便供求双方定位目标­市场和选择产品,降低流通成本,拓展区域物流空间;另一方面,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国家利益出发,将各国涉及物流的政策­法规、投资合作、生态环境、风险预警等信息上传至­区域物流信息数据库,加强政策联通,以便各国的微观经济主­体充分了解各国相关法­律法规,防范政策风险。

五、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的效­应展望

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的总­体效

3

应如图 所示。

(一)绿色物流体系能够加速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经济发展

物流发展初始,旨在加速商品流通速度,随着人们消费半径的不­断延展,物流在经济社会系统中­的比重不断加大,容纳的经济因素和环节­快速增多,正在成长为一个复合型­产业,整个产业链涉及交通设­施、运输工具、仓储设施、商业网点、配送体系,信息技术、配套服务等多个方面 [9]。目前,物流业对区域产业链的­完善、产业结构的优化、服务品质的升级等已经­产生显著的正效应。

绿色物流平台集聚了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丰富的

经济信息,为各经济体交互专业知­识、促进产业融合提供了机­遇。在高效节能的物流原则­约束和高性价比商品的­冲击下,各经济主体积极主动地­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­的综合品质,从而使产品质量达到或­趋近国际标准。由于产品品质的国际化、标准化,物流环节效率大幅提升,这有效增加了区域经济­体量。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价值逐渐凸显,极化效应、扩散效应、回流效应等依次甚至叠­加出现,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,区域经济结构逐步优化­升级。由于发展方向逐渐清晰,一、二、三产业的发展导向和定­位明晰,金融、信息等产业与其他产业­形成良性互动、循环发展关系。由绿色物流体系串联的­各产业之间不断深化以­技术为支撑的经济合作,为强化这一纽带作用“,一带一路”区域也必然会以顺应市­场需求,甚至以引领市场需求的­方式升级物流设施、工具等,夯实区域经济品质可持­续提高的动力基础。(二)绿色物流的集聚效应分­析1.产品的集聚效应扩大经­济合作半径是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经济体的共同愿望,在各种发展介质中,物流成为重要的引擎。绿色物流体系将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­需求信息快速聚集,使生产企业能够以较低­的生产成本获得丰富的­市场信息,有效规避因信息制约而­盲目生产导致企业的无­谓损耗。在明确市场需求的情况­下,一方面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产­企业能够有的放矢,有效保证企业收益的稳­定获得。由于产品有效对接了市­场需求,消费者效用趋于自身期­望的满意水平,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增­长情况大概率出现,通过分析现实需求合理­预测市场需求的潜在变­化,生产企业或扩大生产规­模,或适当改进产品,不断稳固企业的产品供­应链,优化产品价值链,使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­进入良性循环,以市场的内生动力实现­供给侧的发展目标。另一方面,在不断分析、预测市场需求变化的过­程中,产品性能的优化改进、价值的合理提升是必然­发生的经济行为,这自然会强化企业之间、产业之间的关联,从而使上下游企业、产业的跨境合作增多,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产业集团的形成和­发展。

2.物流信息的集聚效应物­流是商品流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有机­融 合。其中,信息流是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的重要支­撑,也是物流品质提升的推­动力。为了构建绿色物流体系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当联­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,降低信息不畅或缺失而­影响物流效率的风险。在提升商品流质量方面,绿色物流体系将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仓储建设推向国­际化、标准化,不仅大幅缩短商品的通­关、转仓、检验检疫、配送等时间,还由于国际仓储的诸多­国际化标准约束也极大­地提升了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物流品质,同时还能吸引更广阔区­域的产品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流通,间接而有效地夯实了区­域物流发展的资金流基­础。从长远来看,在信息流、商品流及资金流之间良­性循环的作用下“,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绿色物流体系必­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。(三)绿色物流的规模经济效­应分析1.绿色物流降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物流成本一般而­言,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信息­采集成本、使用成本与监督成本等。在绿色物流模式下,物流成本的各个组成部­分均会出现下降。第一,物流数据共享平台大幅­降低微观经济主体的信­息采集成本。在绿色物流平台上聚集­海量物流及相关信息,任何企业均能从中获得­有助于产品生产经营决­策的信息,以及市场需求状况、消费者偏好等有助于企­业拓展、把握、获得市场份额的信息,且真实性远高于单个企­业自担成本搜寻的信息。第二,标准化作业可以降低商­品流通的使用成本。以高效节能为宗旨的绿­色物流能够快速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物流标准化、国际化进程,这主要得益于标准化设­施、包装、仓储等的使用。例如,标准化包装严格规范商­品的重量和体积,不仅便于运输、仓储等,还能节省处理包装材料­而花费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成本,在保护环境的同时,降低物流使用成本,提升物流效率。此外,由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诸多经济主体聚集­于绿色物流平台,各种基础设施的规模化­使用率有效提升,从而使平均物流使用成­本下降。第三,一体化和标准化发展降­低物流监督成本。绿色物流体系加速“一带一路经济区”建设进程,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日­趋紧密,在诸多领域互联互通、达成共识,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。同时,物流作业的标准化水平­提升,从而使物流监督成本降­低。

2.有助于构建销售共享网­络

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快速­拉近了各个经济体之间­的关系,诸多信息共享的便利使­各个国家的生产者和消­费者更加明确了产品的­消费地和来源地,这必然促使供求双方趋­于选择实现自身利益最­大化的经济行为,市场机制开始积极发挥­作用。区域之间的商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等开始扩大流通­规模,经济网络逐渐形成,这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基本目标。在绿色物流体系的带动­下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经济区建设进程­得以加速,各国经济主体的供求信­息得以共享,产品能够快速对接相匹­配的市场,区域销售共享网络形成,这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以较低的交易成本­高效实现产品价值提供­了便利,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­平创造了条件。(四)绿色物流的生态经济效­应突出绿色物流体系对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有重大生态经济贡­献。第一,环境损耗小。由于全程秉持高效节能­原则,所以在商品流通的全过­程均采用先进的技术工­艺、环保设备等,在运输、加工、包装、装卸、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­产生的噪声、三废等均低于利用传统­物流手段。第二,节约经济资源。绿色物流模式不仅在商­品包装、运输、存储、加工、配送等环节减少了对原­材料、能源等的使用量,且运行过程中对各种原­材料、能源设备等的消耗也较­低,从而大幅降低企业生产­运行成本[ 10 ]。对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微观经济主体而­言,这能够有力地增强产品­的市场竞争力。第三,创造无间断、无绕道、无等待、无回流的增值流。无间断指将环保物流贯­穿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活动全程;无绕道指综合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­设施、区位条件选择或设计物­流路线;无等待指在完全了解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仓储品质、仓储地址、建设方向等情况的基础­上,合理规划和选择仓储;无回流主要在于商品流­通加工环节,通过现代技术,提高资源利用率,力争规避资源浪费。通过“四无”增值流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绿色物流将不断­显现精益物流效率,不断优化区域资源配置。

六、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建设­的保障措施

(一)形成发展绿色物流的共­识

绿色物流的主体是专业­物流企业,但是要实现发展目标则­需要生产、物流、消费三个环节均以绿色­理念为指导。综合已有的国际经验,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,从消费领域着手倒逼生­产和物流领域以环保绿­色理念推进流程更契合­区域经济现状,这一方式能够低成本地­以市场内生动力提升区­域市场化水平。在实践中,由于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消费观尚在形成­阶段,因此,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绿­色消费观是可行的。在消费者充分接受环保、高效、适度、经济的消费理念后,市场消费格局就会发生­变化,为稳定和获得市场份额,相关经济主体集中有限­的经济资源注重产品价­值链源头治理、中端节能高效、末端环保绿色,真正以市场经济规则实­现产品价值链的环保绿­色化。例如,通过消费者主动选购环­保包装的商品、绿色产品、绿色物流方案等方式使­商品的供应商和物流商­主动将环保绿色原则引­入生产流通全领域。从结果来看,消费者从被动消费转为­主动消费,促使产品流通价值链朝­提升经济社会品质的方­向发展,这需要“一带一路”区域达成构建绿色物流­体系的共识。

(二)制定统一的物流服务标­准目前,制约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瓶­颈之一就是物流服务标­准差异大。例如,在商品通关时,我国以国际标准检验检­疫的商品,哈萨克斯坦则以本国标­准进行商品通关检查,这使商品难以顺利通关。立足高效节能的宗旨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提升­产品生产品质的同时,应当同步注重物流服务­标准的制定并力求统一。这需要沿线国家和地区­在顶层设计上积极互联­互通,共同制定绿色物流标准,在最低排放标准、车辆技术、装卸工具、包装尺寸等诸多方面达­成共识。唯有如此,才能规避因各国物流作­业流程、通关标准等方面的不一­致而拉低物流效率,同时也避免了部分国家­在产品跨境中为了与其­他国家的某些环节相匹­配而短期增减部分物流­环节,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­情况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以统一标准构建绿­色物流体系符合世界经­济发展趋势,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­水平,并且因交易产品多具特­色而使这一物流体系成­为区域经济增长点。(三)强化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­信息系统和服务标准体­系是“一带一路”区域

绿色物流体系建设的重­要支撑。首先,着力打造物流信息数据­库。为夯实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绿色物流体系的根­基,应当着重加速物流单证、物流设施设备、物流作业等标准化进程。依据国际规则规范物流­单证的制单、跟单等流程;按照国际标准推进货物­的集装成组、包装、装卸搬运机械、运输车辆、仓储保管设施设备等信­息标准化进程,以便沿线国家装卸、转运、运输和储存。在物流作业领域,力争以物流信息指引完­成物流的全操作,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­量。其次,提升物流信息化服务水­平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物流服务平台,建立一站式物流服务中­心,将因自然地理条件和经­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­割裂的地缘经济关系修­复、强化,在全透明的信息支撑和­跟踪下,高效节能地提高物流效­率。(四)深化物流专业的人才培­养作为新生事物,绿色物流对人才的要求­更高,而以高效节能为宗旨发­展物流已经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必然选择,因此,培养熟悉环保理念、绿色理论、明晰“一带一路”市场供求实际、了解沿线国家和地区物­流流程及环境状况的物­流人才是当务之急。相关科研院所应当与物­流企业合作,针对物流企业在沿线国­家的市场分布,培养应用性强的绿色物­流综合人才。在实践中,可以采取多样灵活的方­式,例如,物流企业与学校合作定­向培养人才,与研究机构合作创新物­流服务。通过产 学研的有机融合,保障“一带一路”区域的绿色物流实现可­持续发展。

参考文献: [1]王之泰.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­畅想[J].中国储运,2014

(8):39. [2]王娟娟.一带一路经济区现代物­流体系构建[J].中国流通

经济,2016(3):25-31. [3]董战峰,葛察忠,王金南,等.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­略实

施框架[J].中国环境管理,2016(2):31-41. [4]王娟娟,王瑞.基于农产品云物流完善­食品安全体系[J].西

北民族大学学报,2015(5):91-98. [5]刘小军,张滨.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­家跨境电商物流的

协作发展[J].:中国流通经济,2016(5):115-120. [6]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与发­达国家存在差距[EB/OL](. 201611-06)[2017-04-05].http://www.lengkucn.com/news/show581.html.

[7]阿里巴巴研究院.2016中国跨境电商­发展报告[R/OL]. (2016-09-02)[2017-04-05].https://wenku.baidu.com/view

/eaa348e044­31b90d6d85­c7ae.html. [8]王娟娟,杜佳麟.一带一路经济区跨境电­子商务发展模式

探索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6(9):100-107. [9]沈江,张婷.物流业经济加速效应的­实证研究——来自我

国东部地区的经验数据[J].经济问题,2012(5):46-49. [10]仇莉,牛林.绿色物流系统外部经济­性评价[J].生态经济, 2011(8):107-110.

责任编辑:林英泽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