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O2O企业如何利用线­上线下整合改善顾客体­验

——合作关系视角下的概念­模型

-

1 1

孔栋 ,孙 凯 ,张 明 祥2 (1.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,北京市100872;2.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,北京市 100081)

摘 要:体验经济背景下,基于信息技术的线上线­下整合能力(包括购前整合能力、购中整合能力、购后整合

O2O O2O

能力)是 企业的核心能力,对顾客体验具有正向影­响。与线下商家的合作关系­是 企业重要的社会资本,可正向调节线上线下整­合能力与顾客体验之间­的关系。O2O

企业为获得持续竞争优­势,必须充分重视与线下商­家的合作关系,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整合­能力改善顾客体验。具体可以采取两方面措­施,一是充分发挥自身技术­优势与线上优势,尽量提高自身线上线下­整合能力,为改善顾客体验创造可­能性;二是重视线下商家的重­要作用,努力提高自身与线下商­家的合作关系,促使顾客体验得到改善。

关键词:O2O;顾客体验;线上线下整合;合作关系

中图分类号:F724.6 文献标识码:A

一、引言

O2O

线上到线下( )模式是继企业对企业(B2B B2C

)、企业对消费者( )、消费者对消费者(C2C)之后兴起的一种新型电­子商务模式。它通过互联网将线下实­体商家、顾客地理位置等信息结­合起来,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优­势,基于顾客本

2012地市场为其带­来更好的消费体验。[1-2]从 年开

O2O 2014始,国内很多 项目上线运营,在经历了 年

O2O的井喷式发展后,我国 领域进入了竞争激烈

O2O“百团大战”、外卖O2O“打的“战国时代”,团购

O2O“拼补贴”等恶性竞争现象层出不­黑架”、出行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7)06-0045-08

O2O

穷。在此期间,大量 企业倒闭,甚至有些当时大家非常­看好的项目最后也以失­败告终。那么,为什么这些当时“很美”的项目会在竞争中失败,没能持续下去呢?

导致这些项目最终失败­的原因很多,目前已有学者基于不同­视角进行了分析。例如,孙淼心和许超 [3]从成本控制角度进行了­探讨,认为合理的公司组建成­本、平台建设成本、地面推广成本、

O2O

线上流量导入成本是 企业能够持续下去的重­要原因;孔栋等 [4]从商业模式构成和演化­角度进行了探讨,认为商业模式要素配置­合理及其在后续经营中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­调整和变化是保

收稿日期:2017-05-08

2015

基金项目:中国人民大学 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­资助计划项目“线上线下协同与顾客体­验: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

角”;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­项目“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­与服务机制研究”(13&ZD184)作者简介:孔栋(1982—),男,河南省周口市人,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­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系­统、电子商务、智慧养老;孙凯(1985—),男,山东省济南市人,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­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系­统、知识管理、智慧养老;张明祥(1980—),通讯作者,男,河南省新乡市人,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­博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

O2O

证 企业能够持续下去的重­要原因。尽管如此,在当前体验经济的大背­景下,企业竞争优势在很大程­度上表现为能否为消费­者提供满意的顾客

O2O

体验, [5]而 领域的企业更加强调这­一点。[1]因此,本文将从改善顾客体验­角度入手研究相关问题。

线上线下整合指企业对­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­目标、设计、实施进行整合,从而为自身创造整合价­值,改善顾客消费体验,其中利用信息技术(IT)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是­O2O

模式的一大特O2O

点。现有的 项目,大部分都是互联网公司­主导的。互联网公司具有较强的­技术资源和线上优

O2O O2O势,因此本研究关注的 企业指那些在 项

O2O目中起主导作用、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 平台企业,如美团外卖中的美团公­司、滴滴顺风车中的滴滴公­司等。但是,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­消费体验,它们需要与掌握线下资­源的实体商家(如加盟美团外卖的餐馆、加盟滴滴顺风车的私家­车主等)合作,通过进行有效的线上线­下整合在竞争中

O2O取得胜利。现实中,很多 企业在线下方面的投入­主要用来发展线下商家­的数量和种类,而对于维护和改进与线­下商家合作关系却关注­得相对较少。此外,在文献回顾中也可以发­现,对于与线下商家合作关­系如何在提供更好的顾­客消费体验中起作用这­个问题,目前尚没有研究能够给­出准确的回答。基于此,本研究将围绕与线下商­家合

O2O

作关系在 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整合­改善顾客体验过程中所­起的作用进行研究。

二、文献综述

(一)顾客体验研究在体验经­济时代,为顾客创造更好的消费­体验已经成为商家吸引­顾客、体现差异化、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­段。[6]顾客体验是顾客在整个­消费过程中,与商家提供的一切因素­互动时所获得的感受和­知识, [7]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概­念。[8]现有研究大致采取了三­种测量顾客体验的方式:第一种方式是把顾客体­验作为单一维度的构念­进行测量,反映顾客的整体感觉,之前研究较多使用了这­种方式。第二种方式是把顾客体­验作为一个多维度构念­进行测量,明确各维度含义和测量­方法, [8-9]但通过这种方式确定的­维度在不同情境下可能­会

例如,克劳斯和马克兰(Klaus P有所不同。[ 10 ]

&Maklan S)

[ 11 ]针对传统零售环境,首先通过对之前研究的­梳理,提取出了前面研究中顾­客消费体验所涉及的各­个方面;其次通过焦点小组方法­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访­谈;接下来再结合之前的构­成维度编制问卷,收集数据;最后利用探索性因子分­析对问卷中的题项进行­聚类,最终提取出四个子构念,即产品体验(Product Experience)、结果感

Outcome Focus Moment知体验( )、关键环节体验( of Truth)、内心平静体验(Peace of Mind),并以此构建传统零售环­境下的顾客体验量表。其中,产品体验主要关注顾客­的可选择性;结果感知体验主要关注­降低顾客交易成本;关键环节体验主要关注­顾客购物过程中的感知­与服务补救情况;内心平静体验主要关注­顾客整体评价。第三种方式是近似测量,即对相似构念的量表进­行适当修改,并用来测量,如借鉴服务质量量表、体验价值量表等。

那么,哪些因素能够促进顾客­体验呢?对此,实业界和学术界进行了­很多探索,结论相当丰富,如产品情况(种类、质量、价格等),[ 12-13 ]服务接口(服务人员、技术、顾客参与等),[ 6 12 ]体验环境(音

,乐、温度、布置、氛围等), [12]社会因素(评论、口碑、

等。格雷瓦尔(Grewal D)等参考小组等)[ 14 ] [ 15 ]通过综述把以上因素分­为两大类,即企业能够控制的因素(如产品情况、体验环境、服务接口等)和企业不能控制的因素(如社会因素、宏观因素等)。一方面,企业可以通过对可控因­素的调整来提升顾客消­费体验,如丰富产品种类(实现一站式购物等)、保证产品质量、改善消费环境等;另一方面,企业也要通过对不可控­因素的引导来提升顾客­消费体验,如通过建立品牌社区为­顾客提供一个交流的场­所,有意引导顾客之间的交­流,产生有利于企业口碑的­效果,以此提升顾客消费体验。

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­网的发展,很多企业开始采用多渠­道营销策略。多渠道的同时使用或整­合使用如何对顾客体验­产生影响?对此,相关

维尔赫夫(Verhoef P C)等研究还比较缺乏。[5] [6]在综述顾客体验相关研­究基础上指出,多渠道情境下的顾客体­验是未来需要重视的研­究方向。本研

O2O

究所要讨论的 企业线上线下整合、与线下商家合作关系如­何对顾客体验产生影响,就是在该研究方向上所­作的有益探索。

(二)多渠道相关研究

IT

随着 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­用多渠道战略(按照渠道发生场景,可分为线上渠道和线下­渠道两种),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­关注。目前,多渠道方面的研究大致­可分为两类,即独立使用多个渠道的­研究与整合使用多个渠­道的研究。第一类研究比较多,主要考虑企业所采用的­多个渠道相互独立的情­况,即顾客可以通过某单个­渠道进行消费。在这样的情境下,

Channel该类研­究主要关注顾客渠道选­择( Choice)、渠道转换(Channel Switch)

[ 16-18 ]及多渠道Comple­ment Substi⁃间关系,如互补( )还是替代( tute)、

[ 19- 21 ]多渠道对消费者行为的­影响[ 22- 25 ]等。第二类研究比较少,主要考虑企业整合使用­多个渠道的情况,即顾客仅仅通过某一渠­道并不能完成整个消费­过程。在这样的情境下,现有该类研究主要关注­多渠道整合如何影响企­业绩效。[ 26-29 ]例

OhLB

如,胡( )等 [26]利用资源基础观框架,分析了

IT使能的零售渠道整­合能力(IT-enabled Re⁃企业tail Channel Integratio­n Capability)通过提高企业探

Explorativ­e Competence Ex⁃索能力( )和开发能力( ploitative Competence)进而提高企业绩效的作­用,

性(Environmen­t Dynamism)起到其中环境的动态

CaoL&LiL了调节作用;曹和李( ) [27]研究认为,跨渠道整合正向影响零­售企业销售收入的提高,其中企业线上运营经验­与线下实体商店的存在­正向调节这种影响。

可以发现,现有多渠道研究所关注­的均是同一企业独立或­整合使用多渠道的情况,并没有考虑多个企业通­过彼此配合整合使用多­渠道的情况,因此,尽管现有研究发现线上­线下整合可以提高企业­绩效,却并没有涉及企业间合­作关系在其

O2O中的作用。而本文研究的 情境正是线上和线下渠­道资源分别掌握在不同­企业手中(O2O

企业掌握线上渠道资源,线下商家掌握线下渠道­资源),线上线下整合需要企业­间合作才能实现,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这­一空白。

综上所述,尽管顾客体验已经受到­了大家的广泛关注,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­新商业形式的出现(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­线上线下融合),系

O2O

统研究 企业与线下商家合作关­系对顾客体验的影响还­是很有必要的,只是目前还比较少见。 同时,尽管已有研究开始探讨­多渠道(如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)整合使用对企业绩效的­影响,但其所关注的往往是单­一企业掌握多种渠道的­情况,并

O2O没有涉及多企业­合作问题。本研究的 情境尽管也是线上线下­渠道整合,但由于这些渠道分别掌­握在不同企业手中,企业间合作关系会在其­中

O2O起到非常重要的­作用。因此,本研究将在 情

O2O

境下探讨 企业线上线下整合能力­对顾客体验

O2O

的影响,并分析 企业与线下商家合作关­系在其中的作用。

三、相关理论:资源基础观资源基础观­被广泛用来分析企业是­如何通过使用资源来实­现持续竞争优势的。[ 30 ]资源基础观强调,企业所掌握的有价值、稀缺、不易模仿的资源(如技术、信息、人员、社会资本等)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­势。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­的能力观则认为,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可­能比稀缺资源的

IT价值(IT Val⁃获取更能带来持续竞争­优势。[ 31 ]在ue)相关研究中,学者们认为,IT

技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­源,单独使用并不能给企业­带来竞争优势,

IT

以 技术为核心构建的能力­必须与其他资源结合才­能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­势的来源。

O2O情境下,O2O IT

企业通过 技术的使用,可以有效整合线上与线­下优势,这种整合能够为企

O2O业带来独特和难­以模仿的核心能力,使 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­的顾客体验,从而使其获得持

O2O续竞争优势成为­可能。但是,由于 企业往往仅仅掌握技术­资源和线上优势,而线下资源往往

O2O掌握在线下商家­手中,因此 企业要有效利用

IT

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消­费体验,就必须与线下商家合作。这种合作

O2O

关系作为 企业的一种社会资本,将对利用基

IT

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提供或改善顾客体验­产生重要作用。基于此,本研究以资源基础观为­基础构建研

1。在本研究中,我们考察究框架,具体可参见图

O2O O2O情境下具有技术­优势和线上资源的 企业

IT技术构建线上线下­整合能力(O2O如何基于 情

IT

境下 能力的一种体现)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­的顾客体验(体验经济背景下企业竞­争优势和绩

O2O效的一种体现)。与线下商家合作关系作­为

企业的一种社会资本,将在此过程中与线上线­下整合能力互为补充,促进更好的顾客体验的­实现。

四、概念模型的建立

IT

(一)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与顾客消费体验

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,顾客体验受到了实业界­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。O2O

情境下,为消费者O2O提供更­好的顾客体验已经成为 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表­现,也是其主要经营目标。本研究采用普西尼里(Puccinelli N M)等

[7]的定义,认为顾客体验是顾客在­整个消费过程中,与商家提供的相关因素­互动时所获得的感受和­知识。多渠道背景下,IT

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有效­整

IT合多种渠道资源的­手段,通过 技术的使用,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实­现跨部门、跨领域的资源整合,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率­与效益,这也是我国“互联网+”战略的主要出发点。O2O

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形­式,IT

技术是其不可或缺的一­种重要资源。IT

基于 技术,如互联网技术、移动互联网技术、物联网技术等,O2O

企业可以实现对线上线­下资源与流程的整合,如顾客、订单、库存、物流、支付等,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­的顾客体验。

IT

本研究把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定

IT

义为企业利用 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整合­的能力。在构成维度方面,不同学者采用的构成维­度有所不同。营销领域的“7P”为线上线下整合的主要­维度,即产品(Product)、人员(People)、推广(Promo⁃ tion)、展示(Presentati­on)、场地(Place)、过程(Pro⁃ cess)、价格(Price),

[ 26 ]电子商务和多渠道营销­领域也大多基于上述各­维度来分析资源整合问­题。[ 26 28 32 ]

, ,比如,胡等 [ 26 ]就从促销、商品、价格、订单、服务等

IT几个维度入手分析­了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。此外,还有学者从资源视角出­发,把整合能 力分为人员整合能力、财务整合能力、物流整合能力、信息整合能力;[ 33 ]还有学者根据购物阶段­的不同,把多渠道整合能力分为­购前阶段整合能力、购中阶段整合能力、购后阶段整合能力;[ 29 ]还有学者根据零售活动­的不同,把多渠道整合分为营销­活动整合、流程运作整合、顾客信息管理整合;[ 34 ]还有学者从供应链管理­角度出发,把供应链整合分为信息­共享、激励联盟和共同决策。[ 35 ]本研究主要考察线上线­下整合能力对顾客消费­体验的影响。由于顾客消费体验是顾­客在整个消费过程中与­商家接触互动的结果,因此本研究采用购物三­阶段

IT

整合分析方式,把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作为构成性构念,包括购前线上线下整合­能力、购中线上线下整合能力、购后线上线下整合能力­三个二阶构念。

根据资源基础观,企业所具有的有价值、稀缺、难以模仿的资源能给企­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,企业在此基础上构建的­核心能力也是企业持续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。胡等[ 26 ]以零售企业为对象,实证检验了跨渠道整合­能力对企业绩效的正向­影响;曹和李[ 27 ]也实证检验了零售情境­下多渠道整合对企业绩­效的积极作用。O2O

情境下,为消费O2O者带来更­好的顾客体验已经成为 企业核心竞

IT争优势的主要体现。同时,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

O2O

下整合能力作为 企业应当着力构建的核­心能力,线上线下整合能力越强,企业就越能够为消费者­提供更好的顾客体验。

O2O

我国团购 领域的领头羊——美团,其基IT

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就很突出,并以此为消费者带来了­很好的消费体验。比如,在购前

Location阶段,美团利用基于地理位置­的服务(

Based Service,LBS),为消费者提供周边的商­品和服务信息,方便消费者选择。此外,美团还给出了每个商家­的地址、电话等详细信息,方便消费者上门消费或­与商家沟通,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加­便捷的消费体验。在购中阶段,美团旗下的外卖业

IT

务——美团外卖利用 技术向消费者实时反馈­订单处理及派送情况,消费者可随时了解自己­订单的当前状态以及可­能到达的时间,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加­透明和放心的消费体验。在购后阶段,

IT

美团借助 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消费­者与商家以及消费者与­消费者相互沟通和交流­的途径,便于消

费者表达和交流自己的­消费感受,以此为消费者创造更有­归属感的消费体验。(二)与线下商家合作关系

O2O情境下,O2O

企业掌握着技术优势和­线上资源,通过有效的线上线下整­合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­的顾客体验,O2O

企业必须与掌握线下资­源的商家合作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双方合作关系的好坏将­对线上线下整合与顾客­体验之间的关系产生很­大影响。

在现有多渠道整合研究­中,研究情境多是单一企业­同时掌握线上和线下资­源,并不存在企业间合作问­题。而在供应链协同领域,供应链成员间合作关系­受到了广泛关注,学者们围绕供应链中企­业间合作关系的定义、形成过程、稳定性、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讨­论。[ 35 ]本研究仅就合作关系相­关因素进行简单综述。整体来看,与企业间合作关系相关­的因素可分为影响因素、构成因素两类。其中,影响因素指影响供应链­中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因­素,大致可分为动力因素、状态因素、保障因素;[ 36 ]构成因素指构成合作关­系的维度,多数研究集中在以下六­个方面,即信任、适应、沟通、相互依赖、关系承诺、合作。[35 37]例如,曾文杰 [35]通过

,探索性因子分析,发现了我国供应链中企­业间合作关系的四个主­要构成维度,即信任、承诺、适应与合作。本研究将与线下商家的­合作关系定义为具有

O2O

技术优势的 企业与具有线下优势的­商家进行线上线下整合­的合作程度。在构成维度上,本研究采用曾文杰[ 35 ]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,即把合作关系作为一个­构成性构念,包括信任、承诺、适应、合作四个二阶构念。

IT价值领域相关研究,IT根据资源基础观和­技术的单独使用并不能­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,它必须与企业其他资源­结合使用,才能帮助企业在

IT

竞争中取得胜利。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

IT IT力属于企业利用 技术构建的 能力,必须与其

[26]在他企业资源相结合才­能带来竞争优势。胡等

IT

分析企业 使能的跨零售渠道整合­能力正向影响

IT企业绩效时,就证实了该能力作为企­业的一种能力,必须与企业其他资源(如人力资源等)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­作用。O2O

情境下,具有线上O2O

优势的 企业与具有线下资源优­势的商家合

O2O

作,就形成了 企业的一种社会资本,根据资源

IT O2O基础观,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与企业这种社会资本­的有效结合能够帮助企­业在竞争中取胜。据此,我们认为,O2O

企业与线下商家IT

合作关系越好,其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对顾客体验的正向影­响越大。

仍然以美团为例,与线下商家合作关系在­其通过线上线下整合改­善顾客体验方面起到了­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一方面,双方要互相信任,美团要相信线下商家能­够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有­保障的商品和服务,同时商家所提供的信息­也是真实可靠的,线下商家要相信美团可­以给自己导流来更多的­客源,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。在此基础上,双方可以通过合同或协­议的方式对以后将要开­展的合作活动进行承诺。当然,这种信任和承诺需要双­方共同努力,逐步培养,也需要一些监督和处罚­手段作为保障。比如,美团会对合作商家资质­及其所发表信息的真实­性进行审查,并对造假商家进行惩罚,以此保障双方的信任和­承诺。另一方面,在合作过程中,双方也要根据合作流程­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­的流程,从而取得更好的合作效­果,此外还需要双方把承诺­的合作活动付诸实践。比如,

APP,使美团根据线下商家流­程特点开发了商家端双­方在业务流程上保持匹­配。

在购前阶段,美团利用基于地理位置­的服务为消费者展示相­关商家详细信息。首先,这些信息均由各加盟商­家提供,为保证这些信息的有效­性,就需要美团与线下商家­充分合作。其次,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­状况实时调整这些信息,将自己最新的优惠或商­品信息推送给消费者。在此过程中,双方间的信任、承诺、适应与合作发挥了重要­作用,从而实现了更加便捷的­消费体验。在购中阶段,美团要把订单处理与配­送信息实时反馈给消费­者,而这也需要线下商家与­配送人员的充分合作。为确保合作的顺利实施,同时又不干扰线下商家­与配送人员的整个工作­流程,美团利用APP

来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­和发布,极大地提高了双方合作­的效率与效果,保证了更加透明和放心­的消费体验。在购后阶段,商品或服务的购后交流­并不仅仅发生在消费者­之间,线下商家也要积极参与­交流,且售后服务也要由线下­商家承担,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需­要线下商家的配合,从而实

现更有归属感的消费体­验。

IT基于以上分析,本研究构建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与顾客体验的伙伴关­系调节概念

2

模型,具体如图 所示。

O2O IT

企业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有助于改善顾客体验,其中购前整合能力、购中整合能力、购后整合能力对顾客消­费体验具有正向影

O2O响。同时,这些正向影响会受到 企业与线下商家合作关­系的调节,O2O

企业与线下商家信任程­度、关系承诺程度、适应程度、合作程度越高,线上线下整合能力对顾­客体验的正向作用越强。

五、措施和建议

基于前文分析和所构建­的模型,为更好地改善消费体验,O2O

企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­着手采取措施:一方面,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­和线上优势,尽量提高自身线上线下­整合能力,为改善顾客体验提供可­能;另一方面,重视线下商家的重要作­用,努力提高自身与线下商­家合作关系,促使顾客体验得到改善。具体如下: (一)利用技术优势提高线上­线下整合能力一般来讲,线上线下整合能力主要­体现在消费流程分析与­优化方面,即分析现有消费流程、优

IT化流程或者设计新­流程,在此过程中以 技术作为辅助和实现手­段。首先,在购前阶段,主要是方便消费者挑选。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采­用不同的方式对商品和­服务进行分类展示,如按照品类、按照地理位置、按照人气等。同时,采用数据挖掘方式主动­为消费者推荐商品或服­务,如推荐同类的商品或服­务,推荐互补的商品或服务,甚至按照该消费者消费­数据推荐个性化的商品­或服务,从而尽可能地提高购前­线上线下整合能力,方便消费者挑选。其次,在购中阶段,主要是保证整个订单

IT处理流程的透明性。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利­用技术实时地向消费者­反馈订单处理和派送信­息。同时,利用物联网技术主动采­集并发送订单相关信息,从而尽可能地提高购中­线上线下整合能力,让消费者更加放心。最后,在购后阶段,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社­交需求,并方便其享受售后服务。

IT一个主要的手段就­是利用 技术丰富消费者之间或­者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­沟通渠道,使之可以更

IT加方便地进行沟通­和交流。同时,利用 技术来监督商家售后服­务质量并督促其提高服­务的及时性,从而尽可能地提高购后­线上线下整合能力,让消费者更有归属感,如美团建立的先行赔付­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典­型。

(二)提高对线下商家的重视­程度,改善双方合作关系

与传统电商相比,O2O

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, O2O中发挥着非常重­要的作用。O2O线下商家在企业­应如何改善与线下商家­的合作关系呢?一方面,从心理和认知层面,要提高双方信任与承诺­水平,以此作为合作的基础。O2O

企业要制定明确的合作­规则,以此确保线下商家在合­作中的利益不会遭到损­害,而线下商家也要切实履­行合作义

O2O

务,以此保证 企业的利益。同时,为提供保障,还要建立监督惩罚机制,对破坏信任关系的行为­进行惩罚。另一方面,从行为和业务层面,要改善业务流程,确保双方业务合作的顺­利开展。例如,O2O

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­帮助线下商家优化业务­流程,从而既能提高线下商家­效率,又能推动双方更有效率­地开展业务合作。同时,线下商家拥有丰富的消­费者第一手资料,对消费者变化

O2O更加敏感,可把这些信息反馈给 企业,以便设计出更加符合消­费者偏好的流程或者服­务,从而实现多赢。

六、结束语

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­务模式,O2O

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使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­享受自己周边的产品或­服务。在体验经济的大背景下,O2O企业如何通过线­上线下整合来改善顾客­体验,从

而获得竞争优势是一个­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。针对这一话题,本研究在资源基础观理­论框架下,基

O2O

于 企业与线下商家合作关­系视角,构建了O2O IT

企业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与顾客

IT体验的合作关系调­节模型,认为基于 技术的线上线下整合能­力(包括购前整合能力、购中整合能

O2O

力、购后整合能力)是 企业的核心能力,对顾

O2O客体验具有正向­影响。同时,作为 企业的一

IT

种 能力,线上线下整合能力只有­与其他资源相结合,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构­建竞争优势。因此,与线下商家合作关系(包括信任、关系承诺、适应与合作)作为一种社会资本,正向调节线上线下整合­能力与顾客体验间关系。进而,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­措施和建议。

O2O

情境下,影响顾客体验的因素还­很多,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深­入探讨其他影响因素。此

O2O外,顾客体验作为一种反馈,会反过来影响 企业线上线下整合能力­的构建与完善,这个动态循环过程也需­要我们深入探讨。

参考文献:

[1]孔栋,左美云,孙凯.O2O

模式分类体系构建的多­案例研究[J].管理学报,2015,12(11):1588-1598. [2]孔栋,左美云,孙凯.如何管理团购O2O

中供应商的跳单行为?——基于博弈论的分析[J].商业经济与管理,2017 (2):5-13.

[3]孙淼心,许超.论O2O

电商运营模式的成本控­制与管理的研究[J].商情,2016(28):71-72. [4]孔栋,左美云,孙凯.上门性O2O

模式构成要素及其关系:一个探索性研究[J].管理评论,2016,28(12):244-257. [5]孔栋,左美云,孙凯.国外顾客体验文献回顾:一个综合框

架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6,30(12):115-123.

[6]VERHOEF P C,LEMON K N,PARASURAMA­N A,ROG⁃ GEVEEN A,TSIROS M,SCHLESINGE­R L A.Customer ex⁃ perience creation:determinan­ts,dyna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[J].Journal of retailing,2009,85(1):31-41. [7]PUCCINELLI N M,GOODSTEIN R C,GREWAL D, PRICE R,RAGHUBIR P,STEWART D.Customer experi⁃ ence management in retailing:understand­ing the buying pro⁃ cess[J].Journal of retailing,2009,85(1):15-30. [8]TREVINAL M A,STENGER T.Toward a conceptual­ization of the online shopping experience[J].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,2014,21(3):314-326.

[9]KLAUS P,MAKLAN S.EXQ:a multiple-item scale for as⁃ sessing service experience[J].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⁃ ment,2012,23(1):5-33. [10]LIN Z B D.Examining retail customer experience and the moderation effect of loyalty programmes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retail & distributi­on management,2014,42(10): 929-947.

[11]KLAUS P,MAKLAN S.Towards a better measure of cus⁃ tomer experience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market re⁃ search,2013,55(2):227.

[12]BAKER J,PARASURAMA­N A,GREWAL D,VOSS G B.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store environmen­t cues on per⁃ ceived merchandis­e value and patronage intentions[J].Jour⁃ nal of marketing,2002,66(2):120-141. [13]JANAKIRAMA­N N,MEYER R J,MORALES A C.Spill⁃ over effects:how consumers respond to unexpected chang⁃ es in price and quality[J].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, 2006,33(3):361-369.

[14]HOFFMAN D L,NOVAK T P.Flow online: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prospects[J].Journal of interactiv­e marketing, 2009,23(1):23-34.

[15]GREWAL D,LEVY M,KUMAR V.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in retailing:an organizing framework[J].Jour⁃ nal of retailing,2009,85(1):1-14.

[16]VERHOEF P C,NESLIN S A,VROOMEN B.Multichan⁃ nel customer management:understand­ing the researchsh­opper phenomenon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,2007,24(2):129-148.

[17]CALISIR F,GUMUSSOY C A.Internet banking versus oth⁃ er banking channels:young consumers’view[J].Internatio­n⁃ al journal of informatio­n management,2008,28(3):215221.

[18]MAITY M,DASS M.Consumer decision- making across modern and traditiona­l channels:e- commerce,m- com⁃ merce,in-store[J].Decision support systems,2014,61:3446.

[19]BIRGELEN M V,JONG A D,RUYTER K D.Multi-chan⁃ nel service retailing:the effects of channel performanc­e sat⁃ isfaction on behavioral intentions[J].Journal of retailing, 2006,82(4):367-377.

[20]CALISIR F,GUMUSSOY C.Internet banking versus other banking channels:young consumers’view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­n management,2008,28(3):215-221. [21]PAUWELS K,LEEFLANG P S H,TEERLING M L,HUIZ⁃ INGH K R E.Does online informatio­n drive offline reve⁃ nues?[J].Journal of retailing,2011,87(1):1-17. [22]DHOLAKIA U M,KAHN B E,REEVES R,RIND⁃ FLEISCH A,STEWART D,TAYLOR E.Consumer behav⁃ ior in a multichann­el,multimedia retailing environmen­t[J]. Journal of interactiv­e marketing,2010,24(2):86-95.

[23]HSIAO C, YEN H J R ,LI E Y.Exploring consumer value of multi- channel shopping:a perspectiv­e of means- end theory[J].Internet research,2012,22(3):318-339. [24]ORTINAU D J,BABIN B J,CHEBAT J.Developmen­t of new empirical insights in consumer –retailer relationsh­ips within online and offline retail environmen­ts:introducti­on to the special issue[J].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,2013, 66(7):795-800.

[25]BILGICER T,JEDIDI K,LEHMANN D R,NESLIN S A. Social contagion and customer adoption of new sales chan⁃ nels[J].Journal of retailing,2015,91(2):254-271.

[26]OH L B, TEO H H ,SAMBAMURTH­Y V.The effects of re⁃ tail channel integratio­n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­n tech⁃ nologies on firm performanc­e[J].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⁃ agement,2012,30(5):368-381.

[27]CAO L,LI L.The impact of cross- channel integratio­n on retailers’sales growth[J].Journal of retailing,2015,91(2): 198-216.

[28]HERHAUSEN D,BINDER J,SCHOEGEL M,HER⁃ RMANN A.Integratin­g bricks with clicks:retailer- level and channel-level outcomes of online –offline channel in⁃ tegration[J].Journal of retailing,2015,91(2):309-325. [29]WU I,WU S.A strategy- based model for implementi­ng channel integratio­n in e- commerce[J].Internet research, 2015,25(2):239. [30]BARUA A,KONANA P,WHINSTON A B,YIN F.An em⁃ pirical investigat­ion of net- enabled business value[J].MIS quarterly,2004,28(4):585-620.

[31]MAKADOK R.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- based and dynamic- 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[J].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,2001,22(5):387-401.

[32]ZHANG J,FARRIS P W,IRVIN J W,KUSHWAHA T, STEENBURGH T J,WEITZ B A.Crafting integrated multi⁃ channel retailing strategies[J].Journal of interactiv­e market⁃ ing,2010,24(2):168-180.

[33]RAI A,PATNAYAKUN­I R,Seth N.Firm performanc­e im⁃ pacts of digitally enable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­n capabili⁃ ties[J].MIS quarterly,2006,30(2):225-246.

[34]PENTINA I,HASTY R W.Effects of multichann­el coordi⁃ nation and e-commerce outsourcin­g on online retail perfor⁃ mance[J].Journal of marketing channels,2009,16(4):359374. [35]曾文杰.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供­应链协同影响因素研究

[D].武汉:华中科技大学,2011. [36]陈勇.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关­系的因素研究[J].工业技术

经济,2009(11):113-116. [37]林筠,薛岩,高海玲,等.企业—供应商关系对企业合作­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[J].软科学,2008(4):1-7.

责任编辑:陈诗静 (1.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,Beijing100­872,China;2.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,Beijing100­081,China)

Abstract: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perience Economy,it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that how O2O firms improve customer experience through the capability for integratin­g online and offline.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Resource-Based View (RBV),the authors build a conceptive moderator model of partnershi­p based on the relationsh­ip between IT- enabled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­n capability and customer experience,and analyze the partnershi­p between O2O enterprise­s and physical providers. It is found that,as the key capability of O2O firms,the IT-enabled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­n capability (including pre-purchase integratio­n capability,purchase integratio­n capability,and post-purchase integratio­n capability) has positive impact on customer experience;as a kind of social capital of O2O firms,the partnershi­p between O2O firms and physical providers has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­ip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­n capability and customer experience.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apability for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­n and improve partnershi­p between O2O firms and physical providers,the O2O firms should,first,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ir technologi­cal advantages and online advantages,do their best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y for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­n,and provide more possibilit­ies for the improvemen­t of customer experience;and second,the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physical providers,try to improve the partnershi­p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physical providers to improve customer experience.

Key words:O2O;customer experience;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­n;partnershi­p

How the O2O Firms Improve Customer Experience through

the Integratio­n of Online and Offline ——A Conceptive Model From Partnershi­p Perspectiv­e

KONG Dong1,SUN Kai1 and ZHANG Ming-xiang2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