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“一带一路”大流通与中国流通业“走出去”

G30 1 2秘书处,本刊编辑部(1.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,北京市100006;2.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,北京市 101149)

-

摘 要: “一带一路”大流通,是经济全球化的内生动­力,在大流通形成的全球化­之中,平台经济正在成为主导­未来商业模式的重要主­体。面对机遇和挑战,中国流通业必须按照创­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,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­伐。首先,要把提高有效供给水平­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,创新业态、创新经营模式、创新组织形式、创新渠道,改善营商环境,提升服务水平,建设商业文化,树立品牌形象,不断增强竞争力和话语­权。其次,要加快流通业“走出去”步伐,将其纳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总体框架之中,对外以政策沟通为引领,加强机制建设,推动战略对接,对内加强顶层设计,制定相关法律法规,完善统筹协调体制机制,建设“网上丝绸之路”,创新发展模式,以具有中国气派的跨国­零售企业为引领,以互联网为先导,促成与我国大国地位相­称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和­世界服务贸易新格局。再次,要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和全球物流与供应链体­系,继续降低物流成本,加速物流资源整合,重构物流流程,提高物流的集约化程度、现代化水平和效率。关键词:“一带一路”;大流通;全球化;网上丝绸之路;丝路超市;供应链

中图分类号:F724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7)06-0123-06

以来,全球2013年习近平­主席首次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多个国家和国际组­织积极支持、参

100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联合国大会、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­议也纳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内容。3

年多来, 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进展顺利,成果丰硕,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­迎和高度评价。2017 5 14 15

年 月 日至日,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­召开,发布

了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­峰会联合公报》,提出秉持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

互利共赢、平等透明、相互尊重的精神,在共商、共

建、共享的基础上,本着法治、机会均等原则加强

合作,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­便利化、培育新的贸

易增长点、促进贸易平衡、推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

济及全球价值链发展与­供应链联接等合作原则­和

诸多重大举措。会议期间及前夕,与会各国政府、

地方、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­共识、重要举措及务

实成果,主要涵盖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 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5大类、76大项、270多小项具体成果。“一带一路”大合作、大流通即将开启。在这样的新形势、大格局、大视野下,中国流通如何实现全球­化和现代化,中国流通业如何“走出去”,支撑和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大流通成为一个重大课­题。为此,我们集中刊发中国顶级­流通智库——

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(G30)诸位专家及相关学者的­观点,以期各路方家共同深入­探讨。

一、“一带一路”大流通倒逼中国流通业­进一步改革开放

黄海(商务部原党组成员、部长助理): 2013

习近平主席年首次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以来,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­都发生了深刻变化。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、孤立主义等倾向加剧,使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­性上升;我国经济进入

新常态,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,而且国内经济转型与国­际经济格局变化交织在­一起,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明­显增强。在这一背景下,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“一带一路”重要性、战略性、紧迫性的认识,将其作为继续推进经济­全球化的重要抓手,特别是要结合商务工作­实际,在推进贸易便利化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、扩大服务贸易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­方面,尽快取得实效,增强“一带一路”相关方的获得感和信心。高铁生(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,G30

副理事长):

1.0如果说古代的丝绸之­路是全球化的 版,那

2.0么由西方主导的全球­化就是 版,中国政府提出

3.0

的“一带一路”就是 版。伴随着“一带一路”产能转移的是大流通,大量的商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人文流等的转移伴随着­生产服务的转移。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,一方面要把中国的商品­带出去,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沿线­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工业­消费品和农产品国际贸­易。不仅要把实体的流通带­到国外,同时也要把网上的流通­带到国外,“一带一路”将带来丰富多彩的流通­格局。为此,必须理清中国流通与推­进“一带一路”流通的关系,探讨如何支撑“一带一路”大流通,又如何通过发展“一带一路”大流通来倒逼中国流通­进一步改革开放。陈文玲(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­总经济师):如今世界出现了逆全球­化的思潮,有些国家已经提出了一­些逆全球化的主张。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,所谓的“一带一路”大流通,是经济全球化的内生动­力,依靠大流通的发展,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生­动力是不可阻挡的。从全球化大流通的理论­内涵来看,通过商流、物流、信息流跨越国界的流动,通过有形和无形的互联­互通的网络建设,可以保持实体经济与虚­拟经济这两种基本经济­形态之间的均衡,避免全球经济失衡和国­际金融危机的发生。此外,全球化的大流通使经济­的联接方式发生了变化,这种联接是在流通中产­生,生产过程在整个流通时­间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不­超过10%,其余90%的时间是在流通的过程­中。这种大流通带来的经济­黏性,使制造业的业态也产生­了

4.0,还是美国的很大的变化。无论是德国的工业

2025”,都是因为信息互联网工­业,包括“中国制造技术保证了智­能化的信息成为流通中­最大的变 量,从而产生了新的商业模­式。我认为,在大流通形成的全球化­之中,平台经济正在成为主导­未来商业模式的重要主­体,平台经济的规模越大,流通能力越强,它所产生的集成效应也­就越大。

任兴洲(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­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): “一带一路”给我国商贸流通业带来­了巨大的

10

机遇。过去 年,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

19%,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­区的贸易额增加了

46%。2016

直接投资增长了 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的

9 539.9

贸易额达到 亿美元,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­四分之一。这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­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,也为实现真正的内外贸­统一提供了新的机遇。当然,“一带一路”给商贸流通带来机遇的­同时,也带来了挑战:第一,流通业从后台保障被推­到了前台,需要营造更好的流通环­境,搭建更好的平台,来帮助产业高效率、低成本地输出,开展产能合作。第二,流通与相关产业布局联­动发展的模式需要配合­产业产能一起走出去。第三,缺少流通业走出去的经­验和人才。面对机遇和挑战,流通体系必须按照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来­加快改革步伐。刘普合(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副­理事长):要把提高有效供给的水­平作为流通业转型升级­的核心。农村农产品流通一直是­个大问题,现在推出农村电子商务,往前推,要推出产品的有效供给,推出产品组织方式的有­效供给,这样才能提高流通服务­的有效供给。农村电商试点,如果政策制度跟不上,机制建设跟不上,那么项目验收之时,往往也是项目结束之时。所以在这里,科技和制度都是第一生­产力。

柳思维(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,湖南商学院教授):

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实施也从理论与­实践的结合上带来了我­国市场、流通全球一体化和市场­共同体的创新。在海洋经济、陆地经济、网络经济并重的新时代,“一带一路”的“五通”从市场视角来看,一是陆陆市场的一体化,即欧亚大陆市场的一体­化联通,如中欧班列常态化;二是海陆市场一体化的­融通,即将欧、亚、美大陆市场与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洋海路市场连为一­体;三是将世界商品市场与­世界生产要素市场和服­务市场更紧密地融为

一体;四是将网上虚拟市场与­网下实体市场合二为一。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开创了经济全球化、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新­时代!王成荣(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,教授):中国流通业软实力尚显­不足。这种软实力第一是营商­环境,第二是商业服务水准,第三是商业文化,第四是品牌。老字号实际上也是一个­城市流通的软实力,上海和北京都是中华老­字号集聚的重镇,像这样的大城市如果都­是水泥高楼,那么和国外的一些现代­城市没有什么差别。流通软实力体现一个城­市的真正品位,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­要内容。

王先庆(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­研究所所长,教授):

近千年来,世界最繁荣的地区都是­在大海的湾区,以海港为依托,围绕着海岸来发展经济­带。从最早的波斯湾到地中­海湾区,再到纽约湾区、旧金山湾区、东京湾区,千年来几乎就是围绕着­这种湾区来不断地进行­产业转移、贸易中心转移和经济繁­荣的转移。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­贸易大国和制造大国,中国的湾区经济正在崛­起,目前比较成熟的就是粤­港澳湾区。因此,要紧扣海上丝绸之路,推动整个珠三角转型升­级和经济发展,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­为全球一流的贸易港湾。

二、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和全球物流与供应链体­系

丁俊发(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­首席顾问):习近平同志提出,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敢于­和善于整合全球资源,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­应链,在全球供应链、产业链、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,提高综合竞争力。“一带一路”正是中国全球供应链战­略的具体体现,供应链的本质特征是资­源整合,流程优化,互联互通,合作共赢。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体现了构建人类命­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,是习近平伟大战略思想­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­兴的中国梦的具体实践。抓住“一带一路”,就抓住了根本。何明珂(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,教授):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­员会、国家统计局联

GDP 2014合发布的中国­物流统计数据,中国的 从

64 2016 74

年的近 万亿元一直增长到 年的 万亿元,

GDP发展势头很快。虽然用物流总额除以 的数值在继续下降,但我国的物流成本仍然­比较高,最高

18.8%,如今降到了15%以下,目标是要的时候是

10%以下,发达国家则是8%左右。我国的降低到物流在发­展过程当中还有很多问­题,比如说供应链的平台问­题,行销网络建设问题,新鲜商品配送问题,供应链技术综合应用问­题,还有综合运输等方面的­问题。解决了这些问题,就一定会为中国企业走­出去、为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­提供很好的帮助。

依邵华(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­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­室主任,研究员)

目前社会物流成本下降­趋势缓慢,体制性成本居高不下,产业集中度偏低,企业服务能力偏弱,附加值比较低,主要的仓储运输费用占­物流费

80%

用的比重超过 ,总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­高。一要继续降低物流成本;二要加快物流资源整合,提高集约化程度;三要实施供应链管理,重构物流流程;四要提高物流现代化水­平,提升物流效率。

三、推动中国商贸流通业“走出去”,对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

傅龙成(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): “一带一路”由中国提出倡议,得到沿线国家广泛、热烈的响应,说明符合当前及今后国­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­需要。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不仅是基础设施建­设和制造业、能源方面的国际产能合­作,应当包括将来也会涉及­商贸流通业和生产服务­业与生活服务业,参与组织、实施、建设的推动者,也不限于政府和企业,还应有社会组织、行业协会商会等。

目前有以下抓手:一是组织中国商品交易­市场“走出去”,在沿线与我国同等经济­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开办­市场,供应中国消费品与生产­资料商品,并帮助市场结合当地实­际进行转型升级和信息­化改造。二是加快中餐业国际化­步伐,将其打造成传播中国传­统特色文化的“名片”,作为中国软实力的组成­部分。政府资助少量资金,支持行业协会制定标准­规范,统一规范译名,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,进行宣传推介,服务中餐企业在沿线国­家和地区开店。三是组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商会协

会联盟,宣传解读国家法规,交流咨询经贸政策,开展合作项目推介,服务企业拓展市场。四是由具备条件的行业­协会搭建合作平台,举办论坛、展会或专题会议,整合资源,增加商机。

宋则(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­略研究院研究员):

中国商贸业普遍不做商­业做物业,这种格局在我国已经持­续了二三十年,其直接后果就是我国至­今没有像样的大批发商、大零售商。目前,我国真正做买卖的除了­生鲜超市以外,零售业集中

5%,而国外同行自营采购、销售所占的比重不足

50%

业务平均占 左右,因为业态不同,最高达到80%,最低也在20%~30%。可见,我国商业做买卖的基本­功和必修课已经被丢掉­了,这很危险。互联网时代零售业企业­自营要全面振兴,创新发展。第一,官产学研要形成共识,应突出强调怎样做好自­营;第二,积极培育线上线下融合­发展的大自营商;第三“,互联网+”要有利于线上自营和线­下自营融合的新型企业­发展;第四,在国内进行市场化整合,充分发挥以自营为基础­的商业影响力,抓住战略机遇期,以具有中国气派的跨国­零售企业为引领,以互联网为先导,扩大中国在海外的商业­规模,积极参与国际竞争,努力绘制以我国为主的­国际商业版图,促成与我大国地位相称­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和世­界服务贸易的新格局。商业企业做好做强做大­自营,才能实现国际化,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冲锋陷阵,充分展示中国商业在世­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。祝合良(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­处处长,教授):相对于发达国家,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流通企业“走出去”具有政治优势、投资主体优势、出口结构优势和价格优­势。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流­通企业而言,中国流通业的比较优势­体现在经济资金优势、技术优势、人力资源优势、商品优势、经验优势、历史地理人文优势、先行优势等方面。

赵尔烈(北京市八里桥农产品中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­经理):

我在考察波兰、德国等欧盟市场之后,发现欧盟国家市场的水­果、蔬菜品种单一,这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­市场机遇。因此建议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一­些贸易和农业合作园区,这有利于推动做实“一带一路”的农业合作发展战略,有利于实施我国农业“走出去”战略,有利于推动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,实现提质增效,有利于推动开拓农产品­国际新市场,实现农民优产增收,有利于推动引进优质农­产品,满足我国消费提升的需­求,有利于缓解我国农产品­生产小、散、弱与国际大市场的矛盾。

郑勇军(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­研究中心主任,教授):
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从发展的角度来看,建议在国内培养若干个­国际贸易网络中心城市,例如杭州应该创造条件­打造成网络交易的贸易­中心、国际网络贸易的创意创­业中心、网上贸易的大数据中心、网络贸易的标准制定研­究和网络贸易的纠纷仲­裁中心,让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根­据已有的基础发展壮大,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有­一席之地,或者进一步巩固其优势,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朱瑞庭(上海建桥学院副院长,教授):中国零售业正处在以“引进来”为主向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并重转变的关键阶段。中国零售业“走出去”与“一带一路”在理念上高度契合,在内容上高度重叠,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以“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”为合作重点,更为中国零售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­和重要支撑。为此,建议将中国零售业“走出去”纳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总体框架之­中。同时,要处理好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目标市­场选择、关联产业集群式走出去、沿线国家和地区整体布­局与区域集中开发相结­合、通过“全球本土化”战略培育竞争优势、海外经营风险管理等问­题。为了推动中国零售业“走出去”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,建议在对外方向上,要以政策沟通为引领,加强机制建设,推动战略对接,开展商贸流通政策对话;在对内方向上,要加强顶层设计,把中国零售业“走出去”上升为国家战略,制定相关法律法规,完善统筹协调体制机制,建设“网上丝绸之路”。李骏阳(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):在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,中国零售业要“走出去”就必须创新。现在的零售业创新更多­指的是技术创新,但技术只是孕育新的零­售业态和经营模式本身,或者提升现有零售组织­和渠道效率的工具,促进现有的业态转型升­级。零售业创新应有业态创­新、经营模式创新、组织形式创新和渠道创­新四个方面。零售业创新的主要标志­是业态创新和

经营模式创新“,新零售”只是零售业发展过程当­中的一个阶段,是一个相对的概念。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企­业都要创新发展、转型升级,零售业也要用一切的科­技成果和管理手段以丰­富的形式来发展。

四、创新网上丝绸之路模式

洪涛(中国工商大学教授):

2017 5

习近平主席在 年 月份刚刚举办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­出:“推动陆上、海上、天上、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,聚焦关键通道、关键城市、关键项目,联结陆上公路、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­口网络”,由此我提出“网上丝绸之路模式创新”问题。

“网上丝绸之路模式创新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第一,充分发挥众多与“一带一路”相关网站(如“网上一带一路”网站、中国—东盟海产品交易所、威海海洋商品交易中心)的作用,更好地为“一带一路”服务。第二,在上海自贸区建设大宗­商品交易市场的“亚投行”,即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­的一些特殊政策,建设一个对内、对外开放的大宗商品交­易市场平台及其支付结­算及网络金融、物流配送及供应链的体­系。对内开放,吸引国内大宗商品交易­市场的企业、贸易公司、交易所、经纪公司、金融部门进入;对外开放,吸引全球大宗商品交易­市场的企业、贸易公司、金融部门,形成在大宗商品交易市­场的“亚投行”。第三,让诸如阿里

E

巴巴、京东、苏宁、供销 家、环球资源、慧聪网、中国制造网、我的钢铁、敦煌网等近几年来采取­多种

B2B模式参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贸易活动的 平台,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。第四,充分发挥实体市

B2B

场 网上交易(如义乌购、网上轻纺城、汉口北云市场等)外向型市场的功能,使其积极参与到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来。第五,2016

年马云提出电子世界贸­易平台(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, e-WTP),并通过B20 G20

向 提交议案,得到了众多国际组织的­认同。近几年来,特别是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,大多数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都在探讨跨境电商­问题。

由此可见,重视“网上丝绸之路模式创新”具有重要意义,e-WTP

应成为“一带一路”的龙头,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交­易市场“亚投行”应成为龙

B2B

尾,其他 交易应成为“网上丝绸之路”的龙身,总之,“网上丝绸之路”的共商、共建、共享应该引起高度重视。

五、建设丝路超市

马龙龙(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­长,中国人民大学教授)、李智(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­流通研究院副院长,副教授):

秉承多年来对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理论认知,结合近年对中亚五国商­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实地­调研的直观认识,我们深感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­中亚地区各国政府与人­民对大力发展商业基础­设施、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­求的愿望迫切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战略进入全面落实阶段,支持和引导中国超市企­业沿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进入中亚市场,符合各国利益诉求,代表各国民心所向,互惠双赢,前景广阔,因此我们提出“丝路超市”的建设构想。

1.

构想基础历史上的“一带一路”是以自由贸易为纽带、以民间自主贸易为重点、以商帮为载体形成的商­路,因此,新时期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延伸和落实应当­以强化贸易便利度、释放民间自主贸易活力、培育现代商帮为重点;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历史是沿线国家­互通有无、取长补短、合作共赢、改善民生的过程,因此,新时期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仍应贯彻通过自由­贸易提升沿线国家和地­区人民福祉的宗旨,实现民心相通、民心所向的目标;“一带一路”不是一个起点和终点的­概念,而是一个通道和节点的­概念,因此,在完善“一带一路”贸易通道的同时,应特别强调中间节点的­建设,通过贸易园、海外仓、商业节点、配送网络等的建设,让沿“一带一路”的自由贸易由线到面,由面到网,最终成为连续交易、持续增值的区域一体化­商贸体系,最大限度地贯彻贸易利­得的高效创造和公平分­配的原则。

秉承上述认知基础,我们特别提出应鼓励和­引导国内民营超市龙头­企业“走出去”,在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沿线国家和地区,建设以经营日用品和生­鲜食品等为主的中小型“丝路超市”;应鼓励和引导政府援建、援助资金向沿线国家和­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公­益性物流、配送中心倾斜,并出台商品进出口优惠­政策,方便国内商品的组织和­供应;

将中亚五国作为“丝路超市”的建设试点,待相对成熟的供应链体­系初步形成后,再布局进入西亚地区、东欧地区乃至更远地区­的目标市场。

2.

建设意义一是有利于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战略顺利落地。打造相关各国“利益共同体”和“命运共同体”,是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战略构想的出发点之一。建设“丝路超市”正是加强我国与沿线各­国各地区经贸往来的具­体形式,能够有效促进“一带一路”战略落地实施,并可借此深入挖掘我国­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­作潜力。二是有利于开创我国对­外开放新局面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对外开放成就显著,但总体呈现“东快西慢、海强陆弱”格局,建设“丝路超市”可加快我国向西开放步­伐,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­外开放的边缘转向前沿。三是有利于树立中国外­交新形象。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沿线各国和地区资源及­要素禀赋丰裕、购买力水平较高,但日用品和生鲜食品等­相对匮乏。建设“丝路超市”,是中国关注沿线各国核­心利益与民生福祉的重­要体现,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认­为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以“资源占有”为诉求的误解,提升外交“亲和力”与文化“同心性”。四是有利于中国流通业“走出去”。2012 7

年 月国务院提出流通业“走出去”战略,建设“丝路超市”,符合中国流通业“走出去”的战略思想,可操作性强,预期实施效果好,并可为后续其他行业“走出去”提供宝贵的东道国经验。 3.

建设重点一是商品供应­链构建。完善的供应链是成功建­设“丝路超市”的关键因素之一,为此,我国应积极参与并引导­沿线各国和地区加强对­交通基础设施和公益性­物流、配送网络的投资和建设。目前,我国与中亚各国的铁路、公路网已初步建立,下一步应将重点集中在­公益性物流、配送节点和网络等建设­上。二是适用性业态开发。主营生活日用品和生鲜­食品的中小型综合超市­应成为“丝路超市”的主力业态。考虑到中亚地区人口总­量大、购买力充足,但地广人稀、居住分散的需求特征以­及由此决定的居民消费­行为特征,应在国内中小型综合超­市经营业态的基础上对­主营商品的类别、规格、包装以及服务的类别和­方式进行适应性开发。三是经营主体选择。目前来看,民营龙头超市企业更适­合作为“丝路超市”的经营主体。一方面,零售业作为竞争性行业,国际化经营作为高风险­投资行为,都属于“国退民进”的典型领域;另一方面,民营企业尤其是目前已­在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地­区获得长足发展的民营­超市企业,拥有更灵敏的商业嗅觉­和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。同时,国际社会误认为我国国­有企业享有政府补贴,一旦进入当地零售市场,势必压低商品价格,扰乱市场秩序,容易激发抵制情绪。

(林英泽、包文斌整理)

责任编辑:林英泽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