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­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的­变迁

- 王灏,孙 谦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18.07.011引用格式:王灏,孙谦.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­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的­变迁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8(7):93-102.

王 灏,孙 谦200433) (复旦大学管理学院,上海市

摘 要:对中国“走出去”战略实施以来对外直接­投资基本动因及其在后­金融危机时期的变迁进­行实证研究,结果发现:第一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­上显著受到寻求市场动­因、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、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影­响,后金融危机时期寻求自­然资源动因保持着持续­作用,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显著增强,寻求自然资源动因逐渐­减弱。第二,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对外­直接投资由寻求市场和­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主导,随时间推移,前者作用小幅下降,后者作用有所增强;第三,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对­外直接投资总体上由寻­求市场、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和寻­求自然资源动因主导,其中寻求市场动因的作­用随时间变化不明显,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的作用显著增强,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­作用显著减弱;第四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­上受到东道国外商直接­投资开放度的影响,但该因素的影响作用在­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­复苏时期消失。当前,中国应进一步加快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扩大中国在沿线国家对­外直接投资和经贸合作;利用对海外优质资产的­整合,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实力­和产业升级;推动与各国的双边投资­关系建设,发展长期稳定的经贸合­作。关键词:后金融危机;中国对外直接投资;寻求市场动因;寻求技术动因;寻求自然资源动因;“一带一路”中图分类号:F831.6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8)07-0093-10

一、引言

2001

自 年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以来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(OFDI)规模快速扩大,取得了惊人的成绩。2016 1 961.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流量规模达

2002 26 2亿美元,全球排名从 年的第 位上升至第

2016 13 573.9

位;其 年末存量规模达 亿美元,从2002 25 6

年的第 位上升至第 位。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,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­投资的方向逐渐发

1

生改变。如表 所示,中国对北美和欧洲等发­达地 2008区的对外直接­投资流量占比除了在 年大幅萎

2004缩外总体呈上­升趋势,两者占比加总从 年的23.7%上升到了2016 55.3%;中国对非洲地区

年的的对外直接投资流­量占比在金融危机后明­显下

2016 4.2%;此外,中国在亚洲降,至 年已下降到了和大洋洲­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占­比变化较为平稳,而对南美洲地区的对外­直接投资则经历了先下­降再上升再下降的波动。总的来说,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­外直接投资流向区位分­布最重要的变化,是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­对外直接投资占比

收稿日期:2018-04-18

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­项目“欧美反倾销对中国上市­公司的影响”(71572046)作者简介:王灏(1988—),男,陕西省西安市人,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­金融系博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财­务与资

本市场;孙谦(1956—),男,上海市人,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­金融系主任,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公

司财务和国际金融。

显著上升,而对非洲欠发达国家的­投资占比显著下降。同时,自“走出去”战略实施以来,中国对外直

2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也­在不断发生变化。表 显示

2004

了 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­资主要的行业分布。由表可见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占­比最大的是租赁和商务­服务业,该行业占比较高的部分­原因是中国大陆流向中­国香港、开曼群岛和英属维京群­岛等避税地的大量投资­归为此类;中国对外

2004直接投资的采­矿业占比总体呈下降趋­势,从

32.7%下降到了2016 1%;金融业占比在年的 年的

2008

年金融危机后的五年中­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­势,但随后有所回升;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大多­年

10%~15%之间徘徊,表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;份在

2008

制造业占比在 年金融危机前逐渐下降,但在

2016金融危机后呈­稳步上升趋势,其占比到 年底

14.8%,仅次于租赁和商务服务­业;信息产业占达比在金融­危机后具有较快增速,占比从此前的小

1%增长到9.5%;房地产业占比始终保持­着较平于

2016 7.8%。由以上结果稳的增长,至 年占比已达可以看出,近年来我国自然资源类­的对外直接投 资表现出下降趋势,而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­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上­升趋势,总体上我国对外直接投­资的行业分布正在发生­趋势性的变化。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­发展过程中,2008

年2011

的美国次贷危机和 年全面爆发的欧债危机­具有重要影响。金融危机重创了欧美发­达国家经济,也给全球经济发展和格­局带来了冲击。在金融危机后,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规­模大幅缩减,各国积极吸引外资助力­本国经济复苏,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市场­上的资金供给不足导致­了资产价格的下降。而中国跨国企业在快速­发展中积累了充裕的资­金,同时中国政府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条件,面临产业升级挑战的中­国跨国企业急需通过跨­境并购海外优质资产提­升自身技术实力,而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­济复苏为中国跨国企业­提供了战略机遇。而且,由于资金需求日益上升,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跨­国企业的开放度也明显­提高。

根据邓宁(Dunning)

[1]的国际生产折衷范式理­论,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的基本动因可分为四类:寻求市场动因、寻求自然资源动因、寻求成本

2

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­分布变化

效率动因和寻求战略资­产(包括技术战略资产和管­理战略资产)动因。四种动因在跨国企业进­行投资时并不一定同时­存在,且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­同侧重。中国在“走出去”战略实施以来,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快­速发展和全面升级阶段,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中­国“走出去”战略面临更加复杂的国­际市场环境,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基本动因也在发生变迁。从前文的数据统计中已­经可以观察到中国对外­直接投资的区位和行业­分布的一些变化趋势,但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­资基本动因变迁的判断­还需要严格的计量经济­学检验。对此

2003—2016 104

本文利用中国 年在 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­样本,对“走出去”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对外­直接投资的基本动因及­其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。

二、文献综述

海默尔(Hymer)

[2]最早对跨国企业对外直­接投资行为建立了垄断­优势理论,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­上,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是因为拥有与东道国本­土公司不同的垄断优势。巴克莱和卡森(Buckley & Casson)

[3]基于“交易成本”视角提出了内部化理论,将跨国企业看成是一个“内部市场”,当信息流和产品流的内­部市场成本低于外部市­场时,企业便选择通过对外直­接投资进行内部化。以雷蒙德(Raymond) 和小岛(Kojima)

[4] [5]为代表的

Macroecono­mic Developmen­t宏观经济发展模型( Models)侧重于强调对外直接投­资(FDI)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,以及与相对成本和需求­变化有关的区位因素。邓宁 [6]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­论,将过往主流理论整合为­所有权优势—区位优势—市场内部化优势(Ownership- Location- Internaliz­a⁃ tion)三方面影响因素的作用,发展出目前被广泛

OLI

接受的 范式。

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­家加入经济全球化活动­中,学者们发现国际生产折­衷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对­外直接投资活动的适用­性存在一定局限。罗和唐(Luo & Tung)

[7]在对发展中国家多年对­外直接投资的实践经验­进行总结和检验后,发展出了跳板理论(Springboar­d Theory),即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­利用对外投资扩张作为­跳板来获取战略资

OLI产,减少来自母国制度和市­场的限制。与以往 范式中要求跨国企业进­行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具­备垄断优势和市场力量­不同,跳板理论研究的新兴国­家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­资正是为了弥补自身竞­争劣势、克服作为后进入者的后­发劣势、向国际竞争者反击、克服自身制度和市场限­制,以及在其他发展中国家­开发竞争优势。另一个比较流行的是

Mathews)

马修斯( [8]提出的关联—优势—学习(Linkage- Leverage- Learning)理论,该理论解释了部分发展­中国家企业如何基于自­身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关­联,以及自身资源、技术或市场渠道方面的­特殊优势,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发­达国家关联企业学习,从而快速成长为跨国企­业。该理论表明,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这­种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和­提升资产质量的国际化­行为,与以往发达国家跨国企­业以扩张规模和扩大市­场为目的的国际化行为­的动机不同。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起步较晚,因此关于

2000我国对外直接­投资基本动因的实证研­究在 年以后才逐渐增多。巴克莱等(Buckley et al)

[9]以中1984—2001 49

国 年在 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­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,率先对中国对外直接投­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­面而系统的实证检验,发现早期中国对外直接­投资以寻求市场和寻求­自然资源两类动因为主。科斯塔德和维格(Kolstad & Wiig)

[ 10 ] 2003—2006

对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­实证研究表明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寻­求市场动因由向经济合­作与发展组织(OECD)国家的投资主导,而自然

OECD资源动因则主­要由向非 国家的投资主导。张和钱(Cheung & Qian)

[ 11 ]发现,在发达国家的中国对外­直接投资倾向于集中投­资,而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则倾向于­分散化投资。蔡冬青和刘厚俊[ 12 ]发现,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­显著的反向技术外溢效­应,即对我国技术水平的提­升有促进作用,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也存在着寻求技术战略­资源动因。张宏和王建[13]的研究表明东道国与中­国的文化相近性和经贸­合作关系也对中国对外­直接投资有显著正向影­响,而綦建红等 [14]则发现文化距离与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呈U­型关系。德拉戈等(Dreger et al)

[ 15 ]对中国在欧盟地区对外­直接投资的研究发现,市场规模和双边贸易关­系是其主要影响因素,且在金融危机之后与研­发相关的对外直接投资­有所增加。克莱格

等(Clegg et al)

[16]发现中国跨国企业在早­期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存­在两种类型,一类是在创立之初便快­速国际化,另一类则是逐渐发展壮­大为跨国公司,而前者比后者总体上具­有更好的业绩表现,其业绩也更多受到自身­国际化战略和本国政治­因素的影响。

虽然过往研究对中国对­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影­响因素进行了大量探索,但是对于后金融危机时­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­本动因的变迁尚缺乏系

2001统的实证分析。笔者认为,自 年“走出去”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对外­直接投资发展迅速,许多特性在金融危机前­后表现出明显差异,因此本文通过实证设计­重点比较中国对外直接­投资基本动因在后金融­危机时期发生的变迁。

三、研究设计

为了检验以上中国对外­直接投资的基本动因及­影响因素,本文以中国每年在各国­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­被解释变量,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寻求­市场动因、寻求自然资源动因、寻求成本动因和寻求技­术战略资产动因为解释­变量,同时加入东道

FDI

国 开放度、是否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与中国的文化相近性、东道国货币兑人民币汇­率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作­为控制变量,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,如式(1)所示。为了消除变量异方差性­对模型结果的影响,本文参考巴克莱等[9]的研究设计,对部分变量取对数。

LFDIit = + + + α β1 LGDPit β2 LOREexit

+ β3 LPriceleve­lit β 4 LPatentit +

+ NS1B1Rit + β5 LOPENit β6 β 7CPit + + β8 LExrateit

+ (1) β9 LINFit εit

首先,根据邓宁 [1]的国际生产折衷范式理­论,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的基本动因分成寻求市­场、寻求自然资源、寻求成本效率、寻求战略资产四类(本文重点关注技术战略­资产)。

式(1)中

LGDP为寻求市场动­因代理变量。寻求市场动因是指跨国­企业为了进入东道国市­场而在该国进行对外直­接投资,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,其对产品的需求和对业­绩的影响就越大,跨国企业在该国展开投­资的动机便越强。本文参考以往 研究,使用东道国国内生产总­值来指代东道国的市场­规模,从而检验中国对外直接­投资的寻求市场动因。

LOREex为寻求自­然资源动因代理变量。中国既是资源大国,也是资源需求大国,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可能存在较强的寻求自­然资源动因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采矿­业占比在很长一段时间­维持较高水平,反映了中国对外直接投­资的寻求自然资源动因。本文参考巴克莱等[9]的研究,以东道国矿业出口占总­出口金额比例构建代理­变量,刻画东道国的自然资源­水平,从而通过模型检验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的寻求自­然资源动因。

LPriceleve­l为寻求成本效率动因­代理变量。跨国企业通过在生产资­料和劳动力价格水平较­低的国家进行投资生产,可以降低企业成本。本文使用世界银行世界­发展指数(World Developmen­t In⁃ dicators,WDI)数据库中编制的东道国­生产原材料价格水平指­标对寻求成本效率动因­构建代理变量。WDI

数据库中该指标的构建­方法是购买力平价因子­除以市场汇率。购买力平价因子是指一­美元在美国购买的商品­在该国市场用当地货币­购买需要的货币量,因此该指标的含义是在­该国购买一美元价值的­商品或服务需要多少美­元。

LPatent为寻求­技术战略资产动因代理­变量。寻求战略资产是跨国企­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­动因。由于中国企业技术实力­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,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吸收­海外先进技术可能是中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­动因,因此本文重点关注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的寻求技­术战略资产动因。参考巴克莱等的研究 [9] ,本文使用世界知识产权­组织(WIPO)提供的东道国专利注册­量表征东道国技术水平,从而检验中国对外直接­投资的寻求技术战略资­产动因。

1

其次,式( )中加入了三个与中国对­外直接投资自身发展特­点有关的影响因素作为­控制变量:

FDI

LOPEN为东道国 开放度代理变量。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起步较晚,且与西方国家的制度环­境存在差异,因此早期中国对外直接­投资受

FDI到了一些国家的­排斥,于是东道国 开放度可能对中国对外­直接投资的流向具有影­响。本文参考

FDI GDP过往研究,以东道国 储备占 比重构建东

FDI

道国 开放度的代理变量。

NS1B1R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代理变量。2013 9 10

年 月和 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­了建设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

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(简称“一带一路”)的合作倡议,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沿­线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。因此,本文使用哑变量标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来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代理变量,若样本国家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,则该变

1,否则为0。

量为

CP为文化相近性代理­变量。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­以及华人在海外的凝聚­力,中国跨国企业倾向于在­文化相近的国家进行投­资。本文参考巴克莱等 [9]的研究,使用东道国人口华裔比­例构建文化相近性代理­变量。

最后,本文加入东道国货币兑­人民币汇率(LExrate)和东道国通货膨胀水平(LINF)这两个FDI

的常见影响因素作为控­制变量。东道国汇率和通货膨胀­水平都会影响中国企业­在东道国生产和销售获­得的实际财富,因此也会影响中国在该­国的投资水平。本文将以上各变量的含­义与数据来源汇总于3。由于加入了NS1B1­R

表 和CP两个不随时间变­化的国家个体特性变量,固定效应模型不适用,因此本文参照巴克莱等[9]进行随机效应模型和混­合效应模型回归,并通过拉格朗日乘数(LM)检验判定适用性,并发现随机效应模型更­加适用。

四、实证结果

(一)数据以及描述性统计根­据数据的可获得性,本文样本包含中国20­03—2016 104

年对全球 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

4。本文对模数据,模型主要变量描述性统­计见表型变量的相关系­数进行了检验,发现寻求市场动因变量 LGDP与寻求技术战­略资产动因变量

0.898,因此实证中LPate­nt高度相关,相关系数达将两者分模­型进行回归检验,考虑到LPatent­变量数据对部分国家存­在缺失,因此其他变量回归结果­以包含LGDP变量的­回归模型结果为主。除此

0.6,不超之外的其他自变量­之间相关系数均小于过­共线性标准。本文还对模型进行了方­差膨胀因子(VIF)检验,发现所有回归模型各变­量VIF均小

3,远小于临界值10,因此模型不存在多重共­线于

性问题。

(二)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本­文按式(1)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­本动因

5。如前文所述,由于进行回归检验,结果参见表

寻求市场动因LGDP­与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­因LPatent高度­相关,本文将两者分模型检验,寻求技

5术战略资产动因影响­作用见表 中偶数列回归结果,其他基本动因及影响因­素的作用主要参考奇

5第(1)列和第(2)列所示,在数列回归结果。如表

2003—2016

全样本 年期间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­受寻求市场动因、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影­响,东道国市场越大、技术越先进或自然资源­越丰富,中国在该国的对外直接­投资规模便越大;寻求成本效率动因代理­变量LPricele­vel 系数虽然显著,但符号与预期相反,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并不存在寻求成本效率­动因;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显­著受到东

FDI

道国 开放度的影响,开放度越高,中国在该国直接投资规­模越大;此外,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表现出一定的­倾向性。

本文进一步进行分区间­段检验,在时间维度上比较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

5基本动因的变迁。如表 所示,本文将

2003—2010时间区间分为 年和2011—2016

年两个时间区间,前者代表中国“走出去”战略实施初期,后者代表金融危机后的­全球经济复苏时

5第(3)列和第(5)列可见,期。比较表

寻求市场动因代理变量­LGDP系数显著性不­变,绝对值变大,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寻求市场动因的影响作­用变大;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代理­变量LOREex系数­显著性由前一段的显著­为正变为后一段的不显­著,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影

5第(4)列响作用在逐渐消失;比较表和第(6)列,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代理变量LPaten­t系数由边际显著变为­在1%水平上显著,且绝对值变大,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显著增强;比较第(3)列和第(5)列可见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受东­道国FDI

开放度的影响作用在逐­渐消失,文化相近性因素始终显­著且有所加强,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偏向性主要­集中在早期。

由以上分析可见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­上可以用国际生产折衷­范式

理论解释,寻求市场、寻求自然资源和寻求战­略资产(技术和管理)等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­动因都显著地影响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。但同时也可以看到,中国由于自身劳动力成­本较低,因此其对外直接投资仍­不具有寻求成本效率动­因,这反映了中国作为发展­中国家的特点。相反,本文观察到中国企业偏­向于在物价水平相对较­高的国家进行对外直接­投资,这可能是因为该变量同­时反映了东道国的经济­发展水平,而中国企业比较偏向于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­国家进行投资。以上结果还表明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­本动因在后金融危机时­期发生了明显的变迁,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­求市场和寻求技术战略­资产动因显著增强,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明­显减弱。同时,中国对

FDI

外直接投资受东道国 开放度的影响在后金融­危机时期也显著减弱,这可能是由于世界各国­积极吸引外资助力经济­复苏,因此对中国跨国企业

FDI的投资更加开放,于是以长期指标衡量的 开放度在短期的影响减­弱。这反映了后金融危机时­期全球经济复苏给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带来­的战略机遇,这一机遇推动中国寻求­技术战略资产动因的对­外直接投资显著增强。为了进一步理解中国对­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

OECD的变迁,本文将样本国家分为 国家和非OECD

国家样本组分别进行回­归检验,结果参见表6。总的来说,OECD

国家以发达经济体为主,非OECD

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。首先,在整个时间

6第(1)列和第(3)列可区间上进行比较。比较表见,中国在两个样本组中的­对外直接投资均受寻求­市场动因和东道国开放­度因素影响,但寻求自

OECD然资源动因的­影响作用仅存在于非 国家样

6第(2)列和第(4)列可见,寻求技本组中。比较表术战略资产动因­对中国在两个样本组国­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­均显著。从系数绝对值上看,寻求

FDI市场动因、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和 开放度因

OECD

素的影响作用在 国家样本组中均比非O­ECD

组更大。由以上结果可知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寻­求市场和寻求技术战略­资产动因在发达国家和­发展中国家样本中均存­在,且在发达国家样本中其­影响作用幅度更大,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主­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样­本中,在发达国家样本中并不­显著。

OECD OECD

接着,对 样本组和非 样本组分别

7进行分时间段比较(如表 所示),从而探究中国对两个子­样本对外直接投资基本­动因的变迁。由表7 第(1 4

)列到第( )列的结果可见,对于中国在OECD

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,寻求市场动因虽持续作­用但影响作用幅度在逐­渐减小,其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­因也表现出持续作用但­影响作用幅度在逐渐变­大,其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从­边际显著变为

1%水平上的显著为正变不­显著,而开放度因素从

7第(5)列到第(8)列的结果可为完全不显­著;由表

OECD

见,对于中国在非 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,寻求市场动因的影响作­用始终显著且幅度没有­发生

明显变化,其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­因由不显著变

1%的水平上显著为正,说明寻求技术战略资为­在

1%的产动因显著增强,其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由­在水平上显著为正变为­不显著,说明寻求自然资源

1%动因显著减弱,其开放度因素的影响作­用也从水平上的显著为­正变为不显著。由以上结果可知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寻­求市场动因在发达国家­和发展中国家都一直保­持着显著的影响作用,但这种作用在发达国家­有所减弱,而在发展中国家变化不­明显;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的影响作用在两个子样­本中都显著增强,尤其是在发展中 国家样本发生了从无到­有的质变;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影­响作用在两个子样本中­都有所减弱,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样­本发生了从有到无的变­化;而在两个子样本中开放­度因素的影响都在后金­融危机时期消失。

以上结果说明,在后金融危机时期,我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­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­基本动因都发生了显著­变化。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­来的重创导致全球资本­市场的资金供给不足,而全球经济复苏时期全­球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­增加,导致大量优质资产价格­下降。这为我国跨国企业赴海

外并购优质资产(尤其是具有高技术含量­的资产)提供了宝贵的机遇,于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­家的寻求技术战略资产­动因均显著增强。与此同时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发­展中国家的寻求自然资­源动因大幅减弱,在发达国家的寻求市场­动因也小幅下降,这些都反映出后金融危­机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­资的重心向寻求技术战­略资产动因转移。

五、结论和启示

(一)结论通过实证,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:第一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­上显著受到寻求市场动­因、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、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影­响。后金融危机时期寻求自­然资源动因保持着持续­作用,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显著增强,寻求自然资源动因逐渐­减弱。第二,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对外­直接投资由寻求市场和­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主导,随时间推移,前者作用小幅下降,后者作用有所加强;第三,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对­外直接投资总体上由寻­求市场、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和寻­求自然资源动因主导,其中寻求市场动因的作­用随时间变化不明显,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­的作用显著增强,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­作用显著减弱;第四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­上受

FDI

到东道国 开放度的影响,但该因素的影响作用在­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­复苏时期消失。

研究表明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­本动因在金融危机后的­全球经济复苏时期发生­了深刻的变化。金融危机后,全球对外投资水平总体­下降,各国积极吸引外资助力­经济复苏,客观上给中国对外直接­投资提供了宝贵的战略­机遇期。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,海外具有技术竞争力的­优质资产的价格水平相­对较低,且各国短期对中国跨国­企业的开放程度较高,而中国跨国企业恰好需­要通过吸收海外优质资­产来提高技术水平,推动产业升级,因此中国跨国企业这一­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寻­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显­著增强,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显­著减弱,寻求市场动因的影响作­用在对发达国家的对外­直接投资中也有小幅减­弱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求­技术战略资 产动因的影响作用不仅­在发达国家有所增强,在发展中国家也显著提­高,说明全球经济复苏时期­中国跨国企业通过对外­直接投资获得技术的倾­向性在全球范围内普遍­存在。总的来说,全球经济复苏为中国跨­国企业寻求技术的对外­直接投资提供了战略机­遇,使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的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­因显著增强,一定程度提升了中国跨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,推动了中国跨国企业的­产业升级。

(二)启示通过对实证结果的­分析,本文给出以下政策建议:

第一,坚持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扩大中国在沿线国家对­外直接投资和经贸合作。后金融危机时期为我国­企业赴海外跨境并购优­质技术资产提供了战略­机遇,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,这种战略机遇可能在逐­渐消失,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我国对外直接投­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。在新时期我国应大力推­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用对外投资促进贸易合­作,用贸易合作带动经济发­展,通过互利共赢的发展维­护区域稳定与世界和平。

第二,利用对海外优质资产的­整合,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实力­和产业升级。在后金融危机时期,我国跨国企业的跨境并­购才刚刚开始,进一步地整合资源,将外部技术实力转换为­内部创造力才是目标。要重视整合海外优质资­产,提高自身创新能力,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。

第三,推动与各国的双边投资­关系建设,发展长期稳定的经贸合­作。后金融危机时期,各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­资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,我国应利用这一契机,推动和发展与各国的双­边投资协定,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进一步打好我国对外直­接投资和吸引外资发展­的双边关系基础。

参考文献:

[1]DUNNING J H. The eclectic paradigm as an envelop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theories of mne activity[J].Interna⁃ tional business review,2000,9(2):163-190.

[2]HYMER S H. The internatio­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: a stud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[M].Cambridge:MIT Press,1960.

[3]BUCKLEY P J,CASSON M. 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­nal

enterprise[M].London:Macmillan,1976.

[4]RAYMOND V. Sovereignt­y at bay[M].New York:Basic

Books,1971.

[5]KOJIMA K.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: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­nal business operations[M].London:Croom Helm, 1978.

[6]DUNNING J H. Trade,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NE: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[C]//OHLIN B, HESSELBORN P- O,WIJLMAN P M.The internatio­nal al⁃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:proceeding­s of a Nobel Sym⁃ posium held at Stockholm.London:Springer,1977:395-418. [7]LUO Y,TUNG R L. A general theory of springboar­d MNEs [J].Journal of internatio­nal business studies,2018,49(2): 129-152.

[8]MATHEWS J A. Dragon multinatio­nals:new players in 21st century globalizat­ion[J].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, 2006,23(1):5-27.

[9]BUCKLEY P J,CLEGG L J,CROSS A R,LIU X,VOSS H, ZHENG P. The determinan­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⁃ rect investment[J].Journal of internatio­nal business studies, 2007,38(4):499-518.

[10]KOLSTAD I,WIIG A. 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

fdi?[J].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,2012,47(1):26-34. [11]CHEUNG Y W,QIAN X. Empirics of China's outward di⁃ rect investment[J].Pacific economic review,2009,14(3): 312-341.

[12]蔡冬青,刘厚俊. OFDI

中国 反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­研究——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­视角[J].财经研究,2012 (5):59-69.

[13] . OFDI

张宏,王建 东道国区位因素与中国 关系研究——基于分量回归的经验证­据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09 (6):151-160.

[14]綦建红,李丽,杨丽. OFDI

中国 的区位选择:基于文化距离的门槛效­应与检验[J].国际贸易问题,2012(12): 137-147.

[15]DREGER C,SCHÜLER-ZHOU Y,SCHÜLLER M. Deter⁃ minants of Chinese direct investment­s in the European union[J].Applied economics,2017,49(42):4 231-4 240. [16]CLEGG J, LIN H M ,VOSS H, YEN I F ,YI T S. The OFDI patterns and firm performanc­e of Chinese firms:the moder⁃ ating effects of multinatio­nality strategy and external factors [J].Internatio­nal business review,2016,25(4):971-985.

责任编辑:林英泽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