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­面临的若干问题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18.10.001引用格式:何黎明.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­面临的若干问题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8(10):3-7.

-

何黎明

100045) (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,北京市

摘 要: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­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­阶段,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­济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、先导性产业,亦进入了向高质量发展­转型的关键期。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­势,我国物流业积极调整变­革,在保持总体运行平稳的­前提下取得了一系列可­喜成绩:供需结构调整升级,新旧动能转换释放活力,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,物流政策环境持续优化。然而,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当前我国物流运行质量­和效率与人民日益增长­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仍­然存在很大差距,我国物流能力结构性过­剩依然严重,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偏­高,制约创新驱动的制度性­障碍依然存在,物流基础设施短板依然­明显,环保压力依然严峻。为更好地支撑现代化经­济体系高质量发展,全面提升我国物流业竞­争力,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物流­强国,必须全面深化改革,加快结构调整、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。具体来讲,就是要稳步推进运输结­构调整,解决物流能力结构性过­剩问题;深入推进物流领域简政­减税降费改革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;大力发展智慧物流,克服制约物流领域新一­轮创新驱动和赶超发展­的制度性障碍;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­规划建设,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;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,适应污染防治与环境保­护需要。

关键词:物流业;高质量发展;结构性过剩;制度性成本;制度性障碍

中图分类号:F259.22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8)10-0003-05

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,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­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­阶段,这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­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。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­济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、先导性产业,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­型的关口。新的形势下,我国物流业基本面出现­了一些新的变化,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­还面临若干问题,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积­极应对。

一、稳中有变: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基本­态势 界“物流大国”。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­变化,我国物流业正在发生一­系列深刻变化。 (一)物流规模增速持续放缓

2017 12.1年,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 万亿元,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物­流市场(2017 9.4

年美国为 万

479亿元)。全国货运量 亿吨,其中铁路货运量、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­箱吞吐量、快递业务量均位居世界­第一位。物流业从

5 000业人员超过 万人,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服务­行业之一。

2018 6.1

年上半年,社会物流总费用 万亿元,

9% 232.1同比增长 ;完成货运量 亿吨,同比增长6.9% 2017 1.2 3.1

,与 年相比分别回落 和 个百分

当前,我国物流业运行总体平­稳,已经成为世

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­同有关部门制定了《“互联网+”高效物流实施意见》,交通运输部、商务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­部门部署推进互联网+物流相关工作,为智慧物流发展营造了­良好的政策环境。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­技术加快在物流领域应­用,全面连接的物流互联网­加快形成,推动物流数字化发展。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的“智慧城市大脑”成为国家四大新一代人­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­一,下一步有望在雄安新区­落地,与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无­人车、无人仓、配送机器人等先进设施­相结合,打造智慧化的未来之城。互联网+

高效运输、智能仓储、便捷配送等新兴物流模­式改变传统产业模式,互联网与传统物流产业­深化融合。继消费互联网之后,产业互联网以再造“价值”为特征,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生态­体系,推动传统物流产业平台­化变革。运营数字化、企业平台化、产业生态化成为智慧物­流的重要特征。

2.供应链物流创新释放新­动能。党的十九大提出,要培育现代供应链新增­长点,形成新动能。国务院办公厅围绕“供应链创新与应用”专题发文,商务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­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八­部门开展试点工作,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申­报已经进入评审阶段。现代供应链既是衡量一­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­标,也是物流业迈向价值链­中高端的重要选择。随着客户需求和服务能­力的提升,物流业与上下游制造企­业、商贸企业深度融合,加快延伸产业链,优化供应链,提升价值链。通过聚焦整合资源、优化流程、协同创新,创造供应链新价值,迎来了向供应链转型的­热潮。随着互联网与供应链的­深度融合,供应链服务模式正在由­链主主导型向平台服务­型、生态协同型转变,供应链数字化、可视化、智能化加快发展,有望形成一批上下游协­同、智能化连接、面向全球的智慧供应链­示范企业和服务平台。

(四)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
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要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­网络建设,并将物流基础设施提高­到与公路、铁路一样高的地位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­制定了《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》,开展示范物流园区工作,交通运输部开展货运枢­纽补助工作,商务部鼓励城乡配送设­施建设,国家邮政局鼓励快递货­运 点。2018 8

年 月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­重点监测

2017的系列指数与 年相比全面回落。物流业景气50.7%,较2017 2.8指数为 年同期回落 个百分点;

50.1%,回落1.5仓储指数为 个百分点;公路物流运95.7,回落8.3价指数为 个点;电商物流运行指数为1­12.2,回落8.2 101.1,回落

个点;快递物流指数为

1.1个点。排除季节因素,以上指数“全线回落”,预示着物流规模增速放­缓的趋势。

(二)供需结构调整升级

2017 252.8

年,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 万亿元, 6.7%,近五年年均增速为6.3%。2018同比增长 年

131.1

上半年,社会物流总额 万亿元,同比增长6.9%。社会物流需求逐渐企稳­回升,进入换挡平

台期。

1.需求结构调整升级。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­高,消费品物流需求保持较­快增长。2018

年上

3.1半年,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­额 万亿元,同比29.3%,五年来年均增长38.7%,保持较高增长增长速度。食品、家电、化妆品、日用品等与民生相关的­物流需求持续增加,网上零售带动快递快运­等行业延续高速增长态­势。工业品物流保持稳定增­长,2018 119

年上半年工业品物流总­额 万亿元,同6.7%,五年来年均增长6.6%。其中,高技术比增长

2018产业和装备制­造业物流需求 年上半年分别增

11.6%和9.2%,中高端物流需求增势良­好。长 2.企业结构更加集中。目前,我国物流相关法

40人单位约 万家,是重要的服务产业之一。近年来,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­制改革,民营企业加快兼并重组,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,社会资本加速进入物流­领域,物流市场主体集中化趋­势加快。“中

50 8 300国物流企业 强”主营业务收入达 亿元,进

28.5入门槛提高到 亿元。快递、冷链物流、电商物流、汽车物流、国际航运、零担快运等细分市场集­中度显著提升,八大快递企业市场集中­度近

80%。目前,全国A 5 355

级物流企业达到 家,其中5A 293级企业 家,一批综合实力强、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物­流标杆企业加快涌现。当然,这也对我国大量中小微­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­提出了严峻挑战。(三)新旧动能转换释放活力­1.智慧物流创新引领变革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国

务院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。经国务院同意,国

枢纽建设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《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(基地)调查报告(2018)》显示,我国物流

1 600园区总数已经超­过 家。为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­发展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­正在研究制定国家物流­枢纽布局建设规划。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联­系日益紧密,逐渐由单点发展向网络­协同转变。物流设施网络与区域产­业集群联动发展日益明­显,释放区域经济发展潜力。此外,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受到­关注,推动线下资源全面数字­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。阿里巴巴与菜鸟网络计­划建设国家

24 72智能物流骨干网,打造国内 小时、全球 小时物流必达网络体系。数字基础设施与实体基­础设施相辅相成,集聚优势与网络效应相­互叠加,加速物流资源集中集聚,引导社会资源协同共享,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化、数字化、平台化趋势初步显现。(五)产业政策聚焦物流降成­本2017 GDP年,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的比率

14.6%,较2012 18%下降了3.4为 年的 个百分点,实现了“五连降”。2018

年上半年,社会物流总费用

6.1 9%,较2017 1.2万亿元,同比增长 年回落 个百

GDP分点,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的比率进一步降为14.5%,物流降成本效果持续显­现。

近年来,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供给­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­成部分,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连续­两年

出台推进物流降本增效­的政策措施,2018

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­议对推进物流降本增效­做出部署。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落­实,一批行业关心的税收、交通、土地、监管等问题逐步得到解­决。最

2018近国务院大督­查也将降低物流成本作­为 年督查工作的重点,确保降成本工作落到实­处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­作为行业社团组织,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­用,积极反映行业诉求,参与政府决策,促进物流政策环境持续­优化。

二、变中求进: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­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

总体来看,我国物流业已经成为世­界“物流大国”。但是,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我国物流运行质量和效­率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­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存在­不小的差距,依靠传统的要素投入发­展方式将难以为继。下一阶段,面对稳中有变的基 本态势,关键是要走高质量发展­之路,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,加快结构调整、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,全面提升国家物流竞争­力,建设新时代“物流强国”,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高­质量发展。

接下来,对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业­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­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建­议:

(一)物流能力存在结构性过­剩

当前,我国物流领域能力过剩­问题较为突出。在公路货运市场,“车多货少”成为常态。截

2017 1 368.6至 年底,我国营运货车达到 万辆。2017 363.3 16.9%,而公

年新增货车 万辆,同比增长10.1%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,货路货运量仅增长

运量增速放缓是大概率­事件。

2016

年,交通运输部、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开­展治理公路货车超限超­载专项行动,基本遏制了车辆超重问­题,但超长超宽的超限问题­依然严重。过剩运力无法出清,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出现了全行业违规风险。近年来,国家调整运输结构,通过多种手段推进“公转铁”,提高铁路货运比重,公路“车多货少”的情况将更加严重。公路货运市场上的绝大­多数车辆为个体所有,一辆车就是一个家庭的­生计来源。如何在不引起社会震荡­的前提下妥善解决退出­问题,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­严峻考验。

下一步要稳步推进运输­结构调整,一是要按照“宜水则水,宜铁则铁,宜公则公”的原则,借助市场化手段调节不­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,提高铁路运输在大宗货­物、长途运输、集装箱运输中的比重;二是要深化公路超限超­载治理,尽快公布下一步车辆超­限治理方案,通过规范治理调整公路­运输的比较价格;三是要深入推进铁路货­运改革,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­争机制,进一步放开铁路货运市­场;四是要推进发展多式联­运,研究制定“一次托运、一次收费、一单到底”的运作机制和保障措施。

(二)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偏­高

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降­低制度性交易成本。目前,行业企业反映的主要问­题仍然集中于“两高三难”。“两高”:一是税负高。物流各环节税率不统一,不利于物流一体化运作,也提高了税收征管成本。相当一部分个体司机无­法为上游企业提供增值­税发票,企业进项

抵扣不足,导致税负“不降反升”。二是收费高。目前,公路通行费占物流企业­运输成本的 左右。部分高速公路开展分时­段差异化收费试点,但覆盖面不广,力度不大,一些高速公路存在超期­收费问题。“三难”:一是通行难。各地货车限行范围越来­越广,限行时间越来越长,大大增加了城市内部配­送成本,难以有效保障城市生活­消费需要。二是用地难。各地普遍限制物流用地,存量用地减少与新增用­地不足同时存在,导致市场“一库难求”,物流企业被迫向城市周­边甚至更远的地区扩散,不仅导致物流成本增加,而且影响物流服务质量。三是审批难。大部分个体司机难以登­记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和­个体运输业户,行业管理出现“真空地带”。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网络­化经营特点,各地非法人分支机构设­立存在诸多困难。

下一步要深化物流领域­简政减税降费改革,一是重点推进收费公路­改革,扩大分时段差异化收费­政策覆盖面;二是统一物流各环节增­值税税率,推广电子货运发票;三是制定城市配送车辆­通行管理办法,便利城市货车通行停靠­和装卸;四是针对物流行业主体­分散的特点,重点推广互联网+政务服务模式,推行网上注册、网上审批、网上注销等便民服务,实现“不跑腿”“零上门”。

(三)创新驱动面临制度性障­碍

1/3

一是要开展平台数字化­治理,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和行­业规范自律,探索政府监管平台、平台监管企业等监管方­式创新;二是要推动物流平台信­息互联与政务信息开放,研究制定物流数字资产­使用与监管规则;三是要制定智慧物流专­项规划,编制智能物流技术装备­路线图,开展重大智能技术装备­科技攻关;四是要出台财税引导政­策,设立专项研发基金,引导企业加大投入;五是要推动智慧物流模­式创新,研究解决无人飞机、配送机器人等无人驾驶­装备的制空权和路权通­行问题。

(四)物流基础设施亟待补短­板

目前,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­建设任务远未完成。其主要原因,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空间­布局不均衡,东部地区物流设施初具­规模,中西部地区依然较为分­散,特别是铁路运能和内河­航道受限严重;二是大中型城市周边缺­乏公共型的物流园区配­套保障,城市物流末端网络缺位,没有配套建设装卸作业­场地,马路分拣、暴力分拣现象较为普遍;三是基础设施连接不充­分,物流园区与铁路、港口、机场、产业园区无法有效连接,存在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多式联运存在衔接困难;四是物流基础设施与产­业融合度不够,物流集聚区与产业集群­缺乏有机联系,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­有待加强。此外,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尚未­纳入规划范围,线上线下设施资源有待­深化融合与协同共享。

下一步要加强物流基础­设施网络规划建设,一是要科学规划国家物­流枢纽建设布局,加大中西部内陆地区、大中型消费城市、重点制造产业集群设施­配套;二是要合理规划城市物­流设施和末端网点布局,建设公共型城市配送中­心,将末端网点纳入城市公­共服务设施;三是要促进物流园区互­联互通,推动铁路入港入园入企,引导物流集聚区与产业­集群联动融合;四是要加强数字物流基­础设施建设,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线上­线下融合发展。

近年来,国家支持互联网+高效物流发展。交通运输部推进无车承­运试点工作,积累了大量试点经验。试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­主要是大量存在的个体­车辆挂靠经营问题,挂靠经营人难以取得合­理税票,导致物流企业进项税额­抵扣不足。目前,一些地方通过互联网平­台进行税收改革试点,但这个本质问题仍然没­有得到真正解决。一些平台企业没有按照“三流合一”的要求代开发票,存在虚开发票风险。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,物流互联网平台愈发显­现出“赢者通吃”的局面。平台做大之后如何发挥­自身数字化优势,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参与行业治理和规范自­律,需要引起足够重视。近年来,无人化成为行业应用热­点,无人驾驶飞机、无人配送小车、无人驾驶货车正处于商­业化应用阶段。但是,现行管理制度难以有效­覆盖这些新业态,制约了物流领域新一轮­的创新驱动和赶超发展。

下一步要把智慧物流作­为创新驱动的关键,

(五)环保压力倒逼绿色化转­型

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污染­防治作为决胜小康社会­的三大攻坚战之一。日益严峻的环保要求倒­逼物流绿色化转型。一些地方出台政策鼓励­新能源电动物流车替代­燃油车,放宽新能源物流车城市­通行限制。随着煤炭集疏港禁止柴­油车运输,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行动­启动,柴油货车退出亟待财

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。要强化标准治理,推进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实施,做好车辆外廓尺寸、物流基础模数等重要标­准,规范约束行业企业行为。由行业协会牵头,协调相关市场主体,协商制定团体标准,形成规范自律新机制。要推进诚信建设,实施诚信结果互联互认,制定守信激励与失信惩­戒措施。要做好教育培训,开发符合行业需要的课­程体系和培训方案,提高物流人才素质。

当前,我国物流业正处在向高­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,顺利跨越关口仍然需要­依靠全面深化改革。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机构­改革和职能调整,理顺行政管理职能,优化行业管理规制,引导行业企业、社会团体、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­参与行业管理,促进社会协同治理,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­的作用和政府宏观管理­的作用,统筹推进现代物流治理­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,共同谋划物流业高质量­发展新方略,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­物流强国。 税等政策保障。托盘循环共用、集装箱、挂车共享租赁等绿色装­备共享共用机制有待建­立。此外,绿色包装正在形成一个­产业,亟待加强研究、应用和推广。

下一步要加快物流绿色­化发展,一是要鼓励清洁车辆在­物流领域的应用,放开符合标准的新能源­物流车和符合“国六”排放标准的配送车进城­通行;二是要科学制定柴油货­车污染治理方案,分阶段分步骤引导不达­标车辆退出市场,切忌“一刀切”;三是要进一步研究绿色­物流技术,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,鼓励托盘循环共用、集装箱多式联运、挂车共享租赁等装备设­施共享,协调解决行业绿色化面­临的政策障碍。

总体来看,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离­不开基础工作的支撑保­障。要研究制定物流高质量­发展的指标体系、政策体系、标准体系、统计体系、绩效评价体系。要加强调查研究,发挥行业智库作用,吸引社会企业参与,加强重大课题特别是新­业态规制研究,探索新时代物流业新课­题。要丰富行业指数,科学评价行业发展水平,为政府决策、企业

责任编辑:陈诗静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