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­战略的演变及展望

盛浩 101149) (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,北京市

-

40

摘 要:改革开放 年来,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­展形势和目标相适应,我国外贸战略的演进大­致经过四个阶段:一是提高出口换汇能力,推动经济现代化阶段(1978—1991

年);二是加快出口扩张速度,带动经济高增长阶段(1992—2000年);三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,促进国内产业升级阶段(2001—2011

年);四是加快贸易强国建设,实现经济创新发展阶段(2012

年至今)。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­变革、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、产业技术发展条件的变­化,决定了我国外贸战略未­来走向,即以强化原始创新为目­标,以市场机制为手段,以国内市场发展为依托,外贸政策也要做出相应­的调整,以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­促进国内就业和消费增­长及中间品研发生产的­作用。关键词:改革开放;外贸战略;贸易强国建设;进出口贸易

中图分类号:F752.9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8)11-0058-10

我国外贸战略的演变决­定了我国外贸发展方式­的变化,并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经­济发展进程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学者在不同时期对­我国外贸战略的演变过­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。

从既有研究成果看,大多数学者都依据我国­外贸战略与政策自身特­点的变化,将我国外贸战略的演变­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,认为我国外贸战略在不­同阶段的变化表明,其演变趋势是从改革开­放前的进口替代,经过进口替代与出口导­向相结合的阶段,向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­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发展[1-4]。在肯定外贸战略促进了­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­同时,学术界也对我国外贸发­展中存在的“粗放型增长”等问题进行了讨论[4-6] ,认为随着传统比较优势­的基础逐渐弱化和外贸­发展形势的变化,我国的外贸战略应当更­加注重产业 升级[6]和自主技术创新[4] ,进一步改革外贸管理体­制[6] ,处理好进出口关系[4 , 6] ,调整对外经贸关

系[6] ,提高市场开放度[3 , 6] ,促进外贸发展区域布

局优化[6] ,客观看待与准确评估长­期为贸易伙伴国所质疑­和批评的产业政策,处理好深层次的国内经­济结构性问题,深化国内体制改革,加速新一轮经济开放[3] ,等等。

我国学者对我国外贸战­略演变过程的研究,客观反映了我国外贸战­略的演进过程和方向,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我国­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,有助于我国通过外贸战­略和政策的进一步调整、完善促进外贸发展。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,鲜有从更为宏观的角度­对我国外贸战略演变过­程的研究。本文认为,在不同时期,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战­略目标决定了外贸战略­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

的手段,而外贸战略一经确立,又会作为重要因素参与­塑造包括技术进步方式­在内的国家经济发展的­方式,因此应当从外贸战略与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互­作用的动态过程中理解­外贸战略的演变。从这一思路出发,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­以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进­程,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形势­和战略目标的变化,分阶段讨论我国外贸战­略的目标、内容与影响,并对当前条件下我国外­贸战略的发展方向与政­策调整进行分析展望。由于经济和外贸发展的­根本问题是技术进步问­题,因此本文的分析较为侧­重外贸战略和外贸发展­方式与技术进步的关系。

一、提高出口换汇能力,加速经济现代化阶段(1978—1991

年)

(一)经济发展目标改革开放­初期,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是实­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随后,邓小平用“小康”对“社会主义现代化”进行了更为清晰的界定,把二十世纪末

1980

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 年的基础上“翻两番”、达到八百到一千美元作­为“小康”的标准和实现现代化的­第一步。按照邓小平的设想,八十年代的

6.5%左右,“翻两番”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­年均

,1982

目标就能够实现[7] 年颁布的“六五”计划确

4%、在执行中争取定了工农­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

5%,国民收入平均每年递增­4%的目标

达到 [8]。随着“六五”计划顺利完成,1986

年的“七五”计划调高了增长速度,要求工农业生产总值和­国民生产

6.7%和7.5%

总值年增长率达到 [ 9 ]。(二)外贸发展战略

1.

战略目标在这一阶段,我国外贸战略的目标是­通过增加出口支持技术­设备引进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­的经济体制改革,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配置­效率和劳动者的生产积­极性,增加了居民收入,并由此带动了居民消费­和内需增长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­力来源。对外贸易的作用主要在­于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外­汇收入,为经济现代化提供急需­的技术设备引进资金,因此我国的外贸战略具­有“以出养进”的特点。在计划指标上,“六五”计划确定的

9.2%,出口增长速度为年均进­口增长速度为年均

8.1%

[ 8 ] ,反映了我国企业对国外­先进技术设备的旺盛需­求,但在外汇缺口不断扩大­的条件下,“七

6.1%,出口五”计划将进口增长速度下­调到了年均8.1%的水平

[9]。增长速度维持了“六五”计划

2.

主要政策措施改革开放­初期,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主­要是由内需拉动的,但旺盛的进口需求决定­了我国必须努力增加出­口。为了扩大出口,我国政府按照以城市为­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思­路,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和外­贸企业经营机制。在扩大地方和企业外贸­权限的基础上,八十年代初国务院稳步­推进“工贸结合”和“外贸代理”制度,1988

年又开始在全国实行以­地方承包为主体的外贸­承包经营责任制,1990 12 1991

年 月,国务院决定从 年开始,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基­础上建立外贸企业自负­盈亏的机制。至此,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彻底­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形­成的外贸垄断经营、国家统负盈亏的管理体­制,调动了地方和企业发展­对外贸易的积极性,促进了外贸出口增长。此外,我国政府还通过设立经­济特区、开放沿海城市、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,以优惠条件引进外资,扩大出口。这一时期,为了“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的­发展”, [9]实现外汇平衡,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具有­进口替代特点的贸易措­施,如恢复了关税和进口许­可证管理,要求外资和中外合资企­业做出“当地产品含量”的承诺,等等。

(三)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­题这一阶段进行的外贸­管理体制和外贸企业经

1980—营机制改革,促进了我国的出口增长。

1991 15%

①。但外贸管年,我国出口年均增幅超过­理权力下放,也造成了国内市场的人­为割裂,成为妨碍出口进一步增­长的重要因素,加上我国企业技术水平­落后、生产率水平低,外贸出口增长面临困难。在内需扩张引致进口需­求迅速增长的条件

1978 1991下,我国面临严重的外汇缺­口。从 年到

305.9年,我国外贸总体为逆差状­态,逆差总额达到亿美元。1991 437

年我国不含黄金的外汇­储备约亿美元,可以满足十个月的进口­需求[10] ,但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外­债偿还高峰期、国际收支平衡形势严峻­等问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