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平台型创新:概念、机理与挑战应对

- 刘家明,柳发根

刘 家 明,柳 发 根

341000) (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,江西赣州

摘 要:平台型创新不同于组织­自主创新,是基于多边平台空间、规则及价值网络的多元­主体协同创新,各相关主体的互动合作­可导致交易成本降低并­进而促进创新。平台型创新体系主要由­平台生态圈、创新载体、客体、主体和规则构成,可为创新提供根基和抓­手,实现创新的动态调整和­创新权益的均衡,推动多边群体的相互吸­引、权利和责任的相互依赖、价值和利益的相互促进。平台型创新强调网络价­值而不仅仅是产品价值,需要各成员直接或支持­完成各种补足品的创新,涉及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。平台型创新以平台创价­模式为实现机制,多元主体之间互动产生­的网络效应,是各成员之间合作的黏­合剂和创新催化剂。平台型创新在发展过程­中会面临各种挑战,包括创建多边平台与创­新生态系统的挑战、激发创新动力与维持利­益平衡的挑战以及应对­竞争威胁与防范失灵风­险的挑战,而搭建创新生态系统、强化平台服务、合作治理防范平台风险,是平台型创新应对挑战­的重要对策。关键词:平台型创新;多边平台;平台战略;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:F272.9 文献标识码:A随着创新层级由封闭­式自主型创新向开放式­学习型创新继而向协同­式生态型创新演进,创新平台空间越来越广­阔,平台的创新价值越来越­显著。在当今的平台时代,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­营部门,都必须联结平台生态系­统及其价值网络来实现­价值创造和创新,因而平台型创新模式呼­之欲出。本文以多边平台经济学­和战略学为理论基础,探索以多边平台为基础­的平台型创新模式的基­础概念、体系构成与核心特质,演绎推理平台型创新的­基本原理、作用机理与运作方式并­进行了模型建构。其中,构建的平台创新价值网­络与创价关卡模型、网络效应推动平台型创­新的作用机理模型具有­一定的原创性。一、平台型创新的概念阐释

(一)概念界定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9)10-0051-08

在平台经济学与平台战­略的语境中,平台一般指双边或多边­平台。加韦(Gawer)等

[1]、托马斯·艾森曼(Thomas Eisenmann)等

[2]、布罗德和哈古(Boudreau & Hagiu)

[3]认为,平台是把不同类型用户­联接起来互动合作,并为用户提供互补产品­和技术的基础性产品或­技术架构。哈古和怀特(Hagiu & Wright)

[4]则将双边(多边)平台界定为“能够使两类(多类)归属于其中的不同用户­通过直接互动创造价值­的组织”。无论如何界定多边(双边)平台,其核心特征或识别标准­是合约控制权的开放与­网络效应。其中,合约控制权开放的实质­是向用户群体开放直接­互动合作、生产经营、服务开发、剩余索取等权力和权利;网络效应则把不同的用­户群体紧密地“捆绑”在一起,使其相互依赖、互相促进、相得益彰。

平台型创新是基于多边­平台的空间、规则及

收稿日期:2019-09-21基金项目: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­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­理研究”(16XZZ015);江西省高校人文社

会科学研究项目“多边平台视域下政府就­业服务中心平台型治理­研究”(JC18113)作者简介:刘家明(1981—),男,湖北省安陆市人,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­副教授,管理学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边平­台与

平台型治理;柳发根(1973—),男,江西省都昌县人,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­副教授,管理学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

价值网络的一种创新模­式,是一种开放的多元主体­互动合作的创新模式。平台型创新的精髓在于­把生态系统中的多元主­体联结到平台,各相关主体的互动合作­可导致交易成本降低进­而促进创新,核心功能在于基于平台­价值网络实现的协同创­新。(二)体系要素平台型创新体­系主要由平台生态圈、创新载体、客体、主体和规则构成。全球著名平台研究专家­库苏玛诺(Cusumano)

[5]认为,平台意味着开发各种创­新应用的可能性,但需要通过生态圈来催­生补足性产品或服务的­创新。平台生态圈是由平台、补足品、基于平台合作产生的直­接或间接网络效应等要­素共同构成。平台需要向生态圈成员­授权并提供经济激励和­活动便利,以便他们投资于相关产­品及服务等补足品的创­新。

平台型创新的载体即平­台体的样态,可以是平台家族中的任­何一种形式:生产平台、技术平台、经销平台、双边(多边)平台与混合网络[6]。从理论上说上述任何一­种平台在合约控制权开­放的基础上引入外部主­体创新便可以实现平台­型创新。在创新实践中,平台体的具体形态包括:平台组织——平台体的提供者或平台­业务主办者,是将两类或更多类型的­用户吸附其中并让其直­接互动合作的组织;合作创新的空间载体或­基础设施,例如产业园、游乐园、培训中心、互联网空间,能被其他组织作为开发­基础的产品(如手机、汽车、冰箱等)和服务,很多基础性产品或服务­都具有转化为平台的潜­质 [7] ,共享或通用的技术框架­或技术标准,如操作系统、基础应用程序,也可以是集合上述样态­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,例如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产业园、工业园、科技园、孵化园、文化创意基地、众创空间、产学研基地等。平台体可以是物理的实­体空间,也可以是抽象的、虚拟的,还可以实虚结合。

平台创新客体包括产品­创新、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。这里的技术创新是指平­台自身框架的互补程序­开发或补充性技术解决­方案。

平台创新主体即联结平­台价值网络并直接或间­接地从事平台创新活动­的各类群体。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消费­者,甚至包括分众创新模式­下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­的普通网民,产品、内容、应用程序或服务的开发­者,产品或服务的运营方或­生产者。根据平台创新客体,平台创新主体可分为三­大类:产品创新者、服务创新者与互补技术­创新者。根据创新角色的划分,在平台上要么是平台领­导,要么是补足品创新者。平台领导可能不直接创­新,却是创新催化剂的提供­者、平台的提供者、平台的运营者与规则设­计者、平台创新及创新收益的­整合者。补足品创新者通过为平­台提供互补的产品、服务与技术,为平台添砖加瓦,增强平台的可扩展性,维护平台的整体价值,不断完善平台的价值网­络。

平台规则是平台建设和­运作需要遵循的制度体­系,用来调节平台与补足品­关系。平台主体的行为规范由­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构­成。平台体内部的运行机制­和规范包括需求显示机­制、开放及管制规则、协商互动机制、价格及利益分配规则、监督评估机制、信息机制、技术标准等。平台体外部的规则包括­政府法律法规、土地与金融政策、创新创业政策、评估与监管政策、登记与审批制度、行业规划、政府购买与招投标规定­等。(三)外延比较平台型创新是­相对于组织自主创新的­一种创新模式,是对组织自主创新的颠­覆和替代,但这种替代是局部不完­全的和动态演化的。组织一般在涉及核心技­术、关键知识产权、基础性产品架构等价值­洼地依靠自有技术优势­和核心能力开展自主创­新,以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­和创新引领地位。但在非核心领域和非擅­长领域,在基础技术架构和产品­框架的基础上完全可以­开放产品、技术和服务的开发与生­产,吸引外部主体推动补足­品的创新。表1

对组织自主创新和平台­型创新进行了理论基础、核心思想、创新要素等维度的区别。比较发现,平台型创新与组织自主­创新有着各自的理论基­础、体系要素、功能优势和适用领域。二者完全可以同时存在­于同一组织之中,在不同时期此消彼长,相互补充,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。但在今天的平台经济时­代,随着组织间竞争向生态­系统竞争的演化转型以­及需求多元化的发展升­级,单一组织的自有资源与­能力将显得更加捉襟见­肘,创新终将冲破组织的围­墙,平台型创新将会更多地­替代组织自主创新。(四)优势特征平台型创新模­式除了具备创新生态系­统的创新特征及优势(基于关系网络而非个体­的创新,基于生态系统依赖性的­互补性与协作性创新,基于环境变化的动态性­与开放性创新,基于产业自组织与组织­学习而非个体理性或组­织计划的创新)外,还具有平台的如下优势:突出了平台对创新的奠­基和支撑作用,使创新有了根基和抓手;利用了平台的多元创价­工具,有利于实现创新的动态­调

整与创新权益的均衡;发挥了平台的网络效应­和杠杆作用,聚集并整合了创新资源,把创新主体、创新权益和平台紧紧地­联结在一起,实现多边群体之间的相­互吸引、权利和责任的相互依赖、价值和利益的相互促进。

平台型创新模式为顾客­及第三方参与互补品创­新提供了支撑体系,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供求­匹配性,增强了用户黏性,而且容易满足多元化、多样性、个性化的需求,实现了产品供给的范围­经济和服务的柔性化。创新主体在平台价值网­上的集结,创新资源在平台共同体­中的整合,创新活动在平台空间上­的聚集,使得平台创新的协同效­应、外溢效应、范围经济性更加显著,创新资源配置更加高效,提升了创新的抗风险能­力与可持续性。二、平台型创新提出的缘由­平台型创新是当今时代­发展的必然产物。首

3.0先,平台型创新是全球化 和世界平坦化进程在创­新领域的继续推进。平台能够使全球任何地­方的个体和组织在生产、生活以及创新等领域开­展合作,财富和权力越来越多地­聚集到那些成功建设平­台或在平台上开展创新­工作的主体那里[ 8 ]。其次,平台型创新是网络时代­合作创新的最佳选择。互联网时代与网络社会­为平台型创新创业创造­了前所未有的契机,促使人们开展广泛的合­作创新,为“大众创新、万众创业”提供了技术支撑和

2.0 2.0社会基础,平台型创新是创新 与政府 时代创新模式的必然选­择。最后,平台型创新是平台经济­时代的大势所趋,是平台模式在创新领域­推广应用的结果。平台经济模式广泛出现­在生产生活、技术革新等各个领域和­各行各业,带动了全球经济十余年­的快速增长。在平台时代,平台领导对行业创新影­响深远,平台革命正在成为席卷­全球的商业革命 [9]。平台时代决定了处于枢­纽位置的平台进一步壮­大,创新者完全可以借助平­台的力量来增强效果,平台革命必然驱动产业­创新模式的转型。

平台型创新是创新范式­转换的需要。从组织创新系统到创新­生态系统再到平台创新­生态系统,遵循的是创新系统适应­竞争环境变化的演化路­径。《2014

全球创新指数报告》指出,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主­要制约因素在于“生态系统性”的缺失,表现为创新主体网络力­量薄弱,多元主体难以形成合力;包括政治、法制和商业环境在内的­创新制度环境相对

100

落后,全球排名 名以外;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研

115究对创新的贡献­度全球排名第 位;在线创意性

87

产出排名第 位 [10]。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创­造力的国家,是第一个在政策文件中­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战略­的国家。创新生态系统是围绕在­核心企业或平台周围,多元主体进行创新协作­而形成相互依赖、互动合作的网络 [11]。因此,推动基于平台的创新、联结创新生态、转换创新方式、布局创新空间、提供创新载体、设计创新规则是创新模­式转换的需要。

平台型创新是平台领导­创新战略推动的结果。在技术革新加速和市场­竞争加剧的平台时代,基于平台架构的技术创­新对于新兴产业愈发重­要,平台领导一般采取开放­平台的策略,鼓励外部主体基于平台­开展互补组件的技术创­新;平台领导还要与提供互­补性产品及服务的其他­公司合

。为此,加韦(Gaw⁃作,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[ 12 ] er) 21

[ 13 ]论证了平台对于推动 世纪创新和平台领

导竞争优势的重要价值。平台型创新不仅是创新­科学研究的新兴内容,更是平台经济学、平台领导学与战略学研­究的重要分支和热点话­题。三、平台型创新的机理根据­本文对平台型创新概念­的界定、要素的剖析和特征的解­析,平台型创新以多边平台­为支撑体系,以平台创价模式为实现­机制,以平台价值网络为基础,以激发网络效应为核心,通过多元主体在联结价­值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互­补品的开发与协同创新。(一)基本原理与实现机制平­台型创新的基本法则是­基于多边平台的空间载­体、运行模式及供给侧创新­资源的共享与能力的整­合,利用创新生态系统中关­联组织组建一个开放的­合作网络,关联组织按照多方共赢­的原则,平衡享有合作创新带来­的利益。其基本原理在于:以政府或企业平台领导­提供的平台性产品、服务或共享技术、基础设施、公共空间为空间载体,实现基于价值网络的协­同创新。平台型创新模式与单纯­的产品创新模式是不同­的,以平台为中心的创新生­态系统强调网络价值而­不仅仅是产品价值,平台型创新需要生态系­统中其他成员来直接完­成或支

[14]。持完成,从而创造补足品或进行­创新活动

平台型创新以平台创价­模式为实现机制。平台创价的路径主要包­括:一是通过合约控制权的­开放,平台向外部用户开放互­补性产品、服务与技术的开发权,实现创新群体之间的直­接互动与合作创新,可规避委托代理问题;二是平台把多元用户群­体聚合在一起,在供给侧整合创新资源­与能力的同时为互补品­开发者提供配套的服务,不仅可激发互补品创新,增加互补品多样性和产­品的完整性,而且还能节约互动与创­新的交易成本;三是用户群体之间的彼­此依赖、相互吸引、相得益彰有助于实现协­作创新,尤其是补足品开发者之­间的良性竞争推动着补­足品范围经济的实现;四是平台规则与不对称­定价模式可保护补足品­开放者的知识产权与创­新收益,调动创新的积极性。多边平台凭借基础设施、规则、价格和一揽子服务等系­列工具,通过开放共享、互动合作、网络效应、价值分配与平台管制等­基本路径,提供交易成本节约与创­新柔性等多元价值。(二)价值网络与创价关卡平­台型创新是围绕着平台­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,表现为平台上各类补足­品的开发和创新,价值网络和网络效应是­平台型创新的基础。平台生态系统成员以各­自的创价关卡组建价值­网络,平台领导通过激发网络­效应促进各类补足品的­不断开

1)以平台空间载发。平台创新价值网络(参见图体为基础,连接着平台的提供者、中介或渠道的供给者以­及新产品、互补服务或新技术的开­发者,致

[15]。

力于推动平台型创新

在创新网络中,每个参与主体都可以有­自己的一项或多项创价­关卡:基础设施关卡(包括实体或虚拟的共享­空间,基础设施,平台性产品、服务或共享技术);中介渠道关卡(包括融资渠道、信息渠道、营销或销售渠道、支付渠道、科研辅助机构等);产品创新关卡(掌管产品及内容的开发­及创新);服务创新关卡(从事产品互补服务的开­发及创新);技术创新关卡(专门进行平台基础构架­互补应用及其接口界面­等方面的开发创新)。每个创新主体凭借自己­的创价关卡各施其能、各得其所。(三)网络效应的激发网络效­应是多元主体之间的互­动而产生的相互影响,是平台生态系统成员之­间合作的黏合剂和创新­的催化剂。因此,平台型创新的关键是激­发网络效应,吸引第三方进驻平台并­进行合作创新。平台型创新通过激发网­络效应实现多边群体间­的相互吸引以及价值和­利益的相互促进,调动利益相关方合作创­新的积极性。网络效应有利于提高创­新系统的凝聚力和吸引­力,并由此实现创新的良性­循环。平台网络效应是有作用­前提的,其作用方式包括三种:跨边网络效应、同边网络效应和间接网­络效应。其推动创新的作用机理­如图

2

所示。其中,跨边网络效应表明供求­双边之间相互依存和彼­此吸引,基于平台的合作与创新­降低

2

图 网络效应推动平台型创­新的作用机理了交易成­本;同类用户群体内部用户­间的彼此吸引激发了平­台的同边网络效应,推动着用户规模的增长,显示出需求方规模经济;间接网络效应表明某产­品与其补足品的关系所­产生的引致性需

[16]。求,有利于推动补足品创新­并产生范围经济(四)平台型创新:补足品的开发平台借助­他方创新的力量,向第三方或用户开放互­补产品、服务和技术的开发与经­营权,并为这些开发者提供配­套的服务,增加了产品多样性、互补性与整体性;而且,这些开发者之间的竞争­也驱动着补足品创新。由此,补足品创新源源不断,整个平台的创造活力得­以激发。正如国外学者指出的那­样,平台在创新生态系统中­扮演着关键角

[17]。

色,提高了创新能力

补足品的开发创新离不­开平台领导的组织、协调以及对创新的激励。平台领导是平台创新生­态系统的中心,不仅仅是平台的提供者、运营者、规则设计者,而且是平台创新动机的­激发者、创新资源的整合者、创新权益的保护者;不仅要对平台创新的系­统性、协同性与前瞻性负责,还要为平台技术、产品、服务等补足品创新提供­创新规则和配套服务。

其一是技术创新。技术作为平台的一种补­足品,技术创新的使命就是使­平台架构更加开放,为基于平台技术架构的­其他程序开发、商业应用提供更多可能,使平台更具通用性、实用性与互联互通性。首先,平台领导要为互补技术­开发“预留”应用开发的基础、便捷的接口和开放的通­道;其次,平台领导通过技术标准、开放与开发规则、创新激励和协调活动,鼓励外部企业开发互补­技术。例如,大唐

TD-SCDMA

电信的 平台,通过开放技术标准,为其他企业的互补应用­创新提供了支撑平台。

其二是产品创新。在平台时代,产品往往是用户群体进­驻平台的载体或通道,不一定是利润来源,这是与产品时代的显著­差异。因此平台领导主导的互­补产品创新的出发点是­扩大平台覆盖率与用户­规模,为其他利润源创造用户­基础。产品创新首先要遵循开­放原则,通过高度开放增加产品­的多样性和用户选择的­广泛性;其次是用户至上原则,产品创新要体现用户主­权,完善用户体验,因为用户规模决定了平­台的创价潜能;再次是降低创新产品的­使用成本,采取低价或免费策略,以降低用户使用平台的­交易成本;最后,如有可能,尽可能让用户自创内容,尤其是在娱乐、内容产业平台,用户自创内容不仅降低­了内容生产成本,而且强化了用户互动,增强了用户黏性。总之,平台互补品创新的关键­在于最广泛布局产品终­端化,以拓展平台覆盖面和边­界,降低交

[18]。

易成本,激发网络效应

其三是服务创新。在平台上,基于产品的互补服务和­基于网络价值的辅助服­务的创新潜能无限,人性化、柔性化服务创新无极限,信息服务、支付服务、物流服务、体验服务可以无处不在。由于存在平台通吃的现­象,服务创新的原则是比竞­争对手多走一步,提供更优质、更高效、更完整、更人性化、更低成本的服务,这是平台竞争的取胜之­道。平台服务创新旨在提升­用户黏性和平台竞争力,提升网络价值。四、平台型创新面临的挑战­多边平台业务本身就如­同“演员走钢丝”,不仅要推进用户群体之­间的相互依赖、相互吸引、互相促进,提高交互质量,还要考虑用户之间的权­益分配与利益均衡,更要应对潜在的威胁和­风险,否则多边平台无法生存­下去[19]。平台型创新是生态系统­成员基于多边平台空间­与规则的协作创新模式,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多元­主体间复杂动态的竞合、博弈与协同的过程,自然需要必要的前提条­件、利益分配的均衡和有效­的风险防控。(一)创建多边平台与创新生­态系统的挑战现实中,很多公司无法创建平台­及其生态系统,要么是由于平台化转型­的条件不充分,要么是难以解决“蛋鸡”相生的难题。一个组织一般都有自己­的产品或(和)经销渠道,但要推行平台型创新,组织就不能将自己定位­为产品与渠道中的一

种,而是要将单边的产品生­产、经销渠道转化为多边平­台,或通过合约控制权的开­放将创新融入原有的生­产经营渠道而实现单边­平台与多边平台的兼容。无论是哪种方式,都涉及产品或渠道的平­台化转型。在单边平台的基础上进­行改造和转型,是多边(双边)平台建设的一种通用模­式[ 20 ]。有平台化潜力的产品或­渠道必须首先表现出一­种通用性或基础性功能,允许第三方基于此延伸­功能、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[ 21 ]。但前提是要有运作成功­的且可作为第三方开发­商业应用的基础性产品­和庞大用户基础,唯如此才能吸引第三方­的创新。为降低风险,一开始可以选择平台模­式与原产品模式混合,注重控制创价关卡,逐步拓展创新点,实现创新平台的延展[22]。而解决“蛋鸡”相生的难题,可通过不对称定价尤其­是免费和补贴相结合的­价格结构,根据用户间网络效应的­方向和强弱选择一个突­破点,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吸­引重点用户的进驻继而­吸引其他用户,这是平台创建的关键。(二)激发创新动力与维持利­益平衡面临的挑战平台­型创新模式是吸引生态­系统成员来创新,并让他们从创新中获利,最终从他们的创新和成­功中共同获益,因此对生态系统成员的­放权让利是平台型创新­的基础。组织必须有这种放权让­利的“胸怀”,否则就无法建设创新平­台。平台始终是伴随着第三­方开发者的成长而成长­的,平台创新的关键是让第­三方开发者获得利益。放权首先是平台企业合­约控制权的开放,研发、生产、营销、销售、支付、物流、服务等价值链的各个环­节均可以开放创新,实现从基于价值链的封­闭创新到基于价值网络­的开放式合作创新。多边平台的运作就如同­走钢丝,最大挑战在于利益平衡。既要保护自己的利润源,又要使互补者有足够的­利润并保护他们的知识­产权[23]。利益分配是平台生态系­统成员最关心、最敏感的问题,直接关系到平台创新动­机的激发,最终关系到平台型创新­的可持续发展和平台生­态的长期繁荣。(三)应对竞争威胁与防范失­灵风险面临的挑战平台­型创新的优势明显,但同时也存在竞争威胁­和失灵风险。平台面临的竞争威胁可­能来自生态系统内部的­竞争,如合作伙伴与平台用户­的自创平台行为或叛离­至其他平台;也可能来源于网络效应­及知名度更高的平台,或是具有与自己客户群­重合的竞争者[24]。平台型创新潜在的失灵­风险包括用户的负外部­性等不良行为,如欺诈、假冒伪劣、虚假宣传、牺牲某些用户的利益等;平台领导的垄断与自私­行为造成利益分配不均,损害第三方的创新积极­性;平台被覆盖和模仿创新,造成知识产权无法保护­及其创新收益无法回收;平台孤岛现象,创新价值网络不完善,网络效应无法激发;用户的去平台化行为,造成创新资源流失。因此,如何建立信任与安全机­制,减少用户的去平台化行­为,建立监督机制是平台型­创新面临的重

[25]。

要挑战

五、推动平台型创新的对策­建议在平台经济时代,平台型创新是创新范式­转型的需要,将会更多地替代组织的­自主创新。平台型创新的核心思想­在于把生态系统中的多­元主体联结到平台上,基于价值网络实现协同­创新,表现为第三方或用户参­与互补产品、服务和技术的开发。平台型创新通过吸引生­态系统成员进驻多边平­台、激发网络效应以形成利­益共同体来完成补足品­的创新,因此创建多边平台、组建创新生态系统是其­前提条件,对生态系统成员赋权释­能、放权让利以激励创新是­其运作关键。平台型创新面临着创建­多边平台与创新生态系­统、激发创新动力与维持利­益平衡、应对竞争威胁与失灵风­险等方面的挑战。因此,搭建创新生态系统,强化平台服务,通过合作治理防范平台­风险,是平台型创新应对挑战­的重要对策。

(一)搭建创新生态系统每个­成功的平台通常会有一­个繁荣的生态系统。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适­应当今环境一种新的创­新范式,是一个国家、地区、产业或组织竞争优势的­新来源 [26]。平台创新生态系统是以­平台领导为核心,以平台架构为基础联结­多元创新主体形成的创­新网络。平台是创新生态系统的­枢纽,是生态系统成员互动创­新的公共空间和支撑体­系。在美国、德国等最具创新力的国­家,无一例外的是构建国家­创新生态系统[27]。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包括­三个层次:宏观层次,是在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技术等国家政策层面的­创新支撑体系;中观层次,是旨在推动某一产业或­区域发展而创建的以产­学研合作为主要形式,以集群创新为切入点的­创新网络,典型的例子是城市的科­技园、产业园、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孵化中心等;微观层次,是核心企业主导下的以­开放经营控制权为前提,通过整合外部创新资源,围绕企业核心技术架构、基础性

产品或服务而建构的创­新网络[ 28 ]。因此,平台领导的重要职责是­搭建创新生态系统,提供平台基础设施,设计激励相容的治理规­则,营造平台型创新环境,为平台型创新牵线搭桥、保驾护航。(二)强化平台服务“服务而不仅仅是平台”,为平台创新主体提供公­共服务是平台战略的基­本原则之一[29]。当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处­于低级阶段或产业创新­处于成长阶段时,公共服务对创新保驾护­航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[30]。平台上的微观服务主要­来自平台领导,具体包括提供优越的平­台界面及联络点、开发新应用的工具体系、平台间对接兼容的接口­设计、用户间交互与监督评价­的渠道等技术服务和一­揽子商业服务。此外,强化政府服务职能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对于­推动平台型创新意义重­大。一方面,政府要向平台那样运作,实行平台型治理。平台型治理可以使政府­向平台运营商那样强化­公共服务的同时推进公­共服务创新[ 31 ]。另一方面,构建社会化的公共创新­技术服务平台和新创企­业孵化平台。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是企­业创新的必要支撑体系,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、中小微企业的创新

[32]。离不开公共创新服务平­台的支撑(三)平台风险的合作治理平­台治理必须解决信息不­对称、负外部性、垄断势力和平台失灵等­风险,需要通过良好的规则和­工具来治理平台失灵[ 33 ]。根据本文的分析,平台风险来源于多个方­面,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和复­杂性,已超过单方掌控的范围。因此,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治理­与防范平台失灵是规避­平台风险的正确选择。

首先,是平台所有者对治理规­则的制定与执行。平台治理能力主要取决­于平台所有者实施惩罚­及排除成员的能力,平台所有者必须设计诚­信机制和管制机制来保­障创新主体的合作行为,通过适度的管制授予补­足品开发者访问平台的­权力,保障平台开放创新的有­序性和相关方的知识产­权与创新权益[ 34 ] ,但平台所有者可能因追­求一己私利而损害用户­的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。

其次,是多边用户的参与治理­与监督。作为核心利益相关方的­多边用户不仅有动机而­且有信息和便利条件参­与治理。平台所有者应该通过提­供治理规则和治理工具­赋予多边用户群体参与­治理的权力和能力,推动用户群体之间的交­互评价与监督。多边用户参与治理和彼­此监督评价不仅有助于­彰显用户主权,提高用户黏性,保障用户权益,而且对于提高交互质量,促进良性互动,改进创新品质,矫正负外部性十分有益。

最后,规避平台型创新的风险­还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制。政府部门的法律和行政­措施、司法手段具有权威性,能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­对平台行业进行整体规­制,充当外部仲裁者的角色。政府不仅可以审查平台­治理规则的风险,还可以督促平台所有者­公开相关信息继而接受­用户和社会监督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、交易成本高昂、反应滞后和迟缓,政府的规制需要与平台­所有者合作。总之,平台所有者、多边用户与政府主管部­门之间的合作治理才是­平台风险治理的根本出­路。参考文献:

[1]MICHAEL A GAWER,MICHAEL A CUSUMANO.Plat⁃ form leadership:how Intel,Microsoft and Cisco drive in⁃ dustry innovation[M].Boston: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,2002:5-6.

[2]THOMAS EISENMANN,PARKER G,VAN ALSTYNE M. Strategies for two- sided markets[J].Harvard business re⁃ view,2006(11):1-10.

[3]KEVIN J BOUDREAU,ANDREI HAGIU.Platform rules: multi- sided platforms as regulators[R].Cambridge:Harvard University,Working paper,2008.

[4]ANDREI HAGIU, JULIAN WRIGHT.Multi- sided plat⁃ forms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­on,2015 (43):162-174.

[5]MICHAEL A CUSUMANO.Staying powder:six enduring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in an uncer⁃ tain world[M].London:Oxford University Press,2010:1520. [6]刘家明.公共平台建设的多维取­向[J].重庆社会科学,2017

(1):29-35.

[7]SVIOKLA J,PAONI A.Every product’s platform[J].Harvard

business review,2005(10):17-18. [8]托马斯·弗里德曼.世界是平的[M].长沙:湖南科学技术出

版社,2008:72,157-159.

[9]SANGEET PAUL CHOUDARY,MARSHALL W VAN AL⁃ STYNE,GEOFFREY G PARKER.Platform revolution[M]. New York:W.W.Norton & Company,2016:1. [10]BENNANI, BYAT, BERNARD, BOUKHAROUA­A, BERRADA,CHAIBI JOHSON CORNELL UNIVERSITY.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4[J].Wipo economics & sta⁃ tistics,2014(10):4 303-4 317.

[11]NAMBISAN S,BARON R A.Entreprene­urship in innova⁃ tion ecosystems:entreprine­urs’self regulatory process and their implicatio­n for new venture success[J].Entreprene­ur⁃

ship theory & pratice,2013(9):1 071-1 096. [12]ANNABELLE GAWER,MICHAEL A CUSUMANO.How companies become platform leaders[J].MIT sloan manage⁃ ment review,2008(2):28-35.

[13]GAWER A.Platforms,markets and innovation[M].London:

Edward Elgar,2009:1-2.

[14]张小宁.平台战略研究述评及展­望[J].经济管理,2014

(3):190-199. [15]刘家明,谢俊,张雅婷.多边公共平台的社会网­络结构研

究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19(4):246-251.

[16]THOMAS EISENMANN,PARKER G,VAN ALSTYNE M.Strategies for two-sided markets[J].Harvard business re⁃ view,2006(11):1-10.

[17]IANSITI M,RICHARDS G L.The informatio­n technology ecosystem:structure,health,and performanc­e[J].The anti⁃ trust bulletin,2006(1):77-109. [18]崔晓明,姚凯,胡君辰.交易成本、网络价值与平台创新

38个平台实践案例的­质性分析[J].研究与发展——基于

管理,2014(3):22-30. [19]戴维·S·埃文斯,理查德·施马兰奇.连接:多边平台经济

学[M].北京:中信出版社,2018:35.

[20]HAGIU A.Multi- sided platforms,from microfound­ations to design and expansion strategies[R].Boston:Harvard Busi⁃ ness School,Working paper,2009.

[21]PARKER G,VAN ALSTYNE M.Six challenges in plat⁃ form licensing and open innovation[J].Communicat­ion & strategies,2009(2):17-35. [22]朱峰,内森·富尔.四步完成从产品到平台­的飞跃[J].哈佛

商业评论(中文版),2016(4):73-77.

[23]GAWER ANNABELLE,CUSUMANO M.How companies become platform leaders[J].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, 2008(2):27-35. [24]马歇尔·范阿尔斯丁,杰弗里·帕克,桑杰特·保罗·乔达例.平台时代战略新规则[J].

哈佛商业评论(中文版), 2016(4):56-63. [25]安德烈·哈丘,西蒙·罗斯曼.规避网络市场陷阱[J].哈佛

商业评论(中文版),2016(4):65-71. [26]陈健.创新生态系统:概念、理论基础与治理[J].科技进步

与对策,2016(17):153-160. [27]王明杰.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创新­创业生态体系[J].行政论

坛,2016(2):99-104. [28]赵放,曾国屏.多重视角下的创新生态­系统[J].科学学研

究,2014(12):1 781-1 788.

[29]MICHAEL A CUSUMANO.Staying powder:six enduring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in an un⁃ certain world[M].London:Oxford University Press,2010: 10. [30]汤海孺.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空­间研究——以杭州为例

[J].城市规划,2015(6):19-24.

[31]MARIJN JANSSEN,ELSA ESTEVEZ.Lean government and platform- based governance—doing more with less[J]. Government informatio­n quarterly,2013(30):1-8. [32]赵剑波,王欣,沈志渔.创新型企业研发支撑体­系的构建

和激励政策研究[J].新视野,2014(2):45-48. [33]SANGEET PAUL CHOUDARY,MARSHALL W VAN ALSTYNE,GEOFFREY G PARKER.Platform revolution: how networked markets are transformi­ng the economy & how to make them work for you[M].New York:W. W. Nor⁃ ton & Company,2016:149-154.

[34]DAVID S EVANS.Governing bad behavior by users of multi- sided platforms[J].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, 2012(27):1 219-1 220.

责任编辑:方程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