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中国大麦进口的替代弹­性及可依赖性研究

龚 谨,孙致陆,李先德 100081) (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­济与发展研究所,北京市

- 龚谨,孙致陆,李先德

摘 要:近年来随着中国啤酒行­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,国产大麦的自给能力已­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­的市

1996—场需求,导致大麦进口规模持续­高位增长,需要对大麦进口市场有­清醒认识。利用阿明顿模型可以测­算

2017

年中国大麦主要进口来­源国的进口替代弹性。结果表明,样本期内,进口大麦对中国国产大­麦具有一定的替代弹性;分国别看,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对国­产大麦的进口替代弹性­较高,其他主要进口来源国进­口大麦对国产大麦的进­口替代弹性较小,加拿大进口大麦和法国­进口大麦对国产大麦的­进口替代弹性在统计上­均不显著。从不

1,加拿大的出口产出弹性­大于1,哈萨克斯坦同进口来源­的可依赖性看,澳大利亚和法国的出口­产出弹性均小于

1。因此,建议采取贸易保护措施,降低对澳大利亚大麦过­高的进口依等非主要进­口来源国的出口产出弹­性大于存度;实施分散进口策略,建立更多元、稳定、可靠的大麦进口来源渠­道;立足自身,提高中国大麦产业综合­生产能力。关键词:大麦进口;阿明顿模型;进口替代弹性;出口产出弹性

中图分类号:F125 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9)10-0085-09一、引言

1/3

中国大麦种植面积 分布在相对发达的中东­部农区,2/3

分布在相对贫困的西部­农牧结合区,大麦产业发展对于促进­当地农民就业、增加农民收入和繁荣地­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。近年来随着中国啤酒行­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,国产大麦的自给能力已­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­的市场需求,直接导致大麦进口规模­持续高位增长。根据中国海关数据,2017

年中国大麦进口量和进­口额分别886.35 18.16 1996

为 万吨和 亿美元,而 年的进口量

130.79 3.04和进口额分别为 万吨和 亿美元,进口

27.51%和18%,量和进口额的年均增长­率分别为大麦进口规模­的持续增长已呈现出常­态化趋势。从进口来源看,20 90

世纪 年代,美国、加拿大、法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丹麦、蒙古、西班牙和南非都

是中国大麦进口来源国,2000

年起阿根廷和乌克兰成­为中国新的大麦进口来­源国;从进口结构看,中国大麦进口市场集中­度一直非常高,澳大利亚、

1996法国和加拿大­是主要进口来源国,自 年始从这三国大麦进口­量占中国大麦进口总量­的比例一

95%以上,其中,澳大利亚是最大的进口­来源直在

国,1996—2017

年对澳大利亚大麦进口­量平均占

62.9% ,2012中国大麦进口­总量的 年更高达82.23%

。进口大麦相较于国产大­麦具有均一性高、品种纯度高、市场价格低等特点,随着近年来国内饲料加­工技术的突破,进口大麦作为饲料加工­原料对国产大麦和玉米­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,如在猪饲料中添加专用­复合酶制剂后,大麦可部分甚至全部替­代玉米,并成为非常优质的能量­饲料 [1]。因此,国外大麦的持续大量进­口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­了国内供给缺口,但也极大地压缩了国内­大麦产业的发展空间,并给目前国内正在推进­的大麦替代品玉米的市­场化改革增加了不少困­难。

从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形­势来看,美国特朗普政府基于自­身利益考虑,频繁采用贸易干预政策­以争取美国利益最大化,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­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­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,这已经成为近年来影响­国际农产品贸易平稳发­展的最不利宏观因素。从农产品贸易的国内政­策来看,2018

年中央提出要“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­局”,建立健全农业贸易政策­体系,深化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­贸易关系,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­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秩序。因此,建立健全农业贸易政策­体系,将成为促进中国农业可­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。从大麦产业来看,为应对澳大利亚大麦持­续大量进口对国内大麦­产业的影

2018 11 12响,中国商务部于 年 月和 月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­进口大麦先后发起了反­倾销和反补贴立

2015案调查;此前,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­已于 年9

月将大麦纳入“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­目录”并延续至今 [2]。这说明中国政府监管部­门越来越重视大麦贸易­救济政策工具的使用,以此来建立健全大麦贸­易政策体系和促进国产­大麦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因此,在中国大麦进口量持续­快速增长且进口来源相­对集中、农产品国际贸易波动加­剧、国内大麦消费偏好多样­化等背景下,测算中国国产大麦和进­口大麦的替代弹性,进而判断不同大麦进口­来源国的供给能力,深入剖析进口大麦对国­内大麦产业发展的影响,对于完善大麦贸易政策­和大麦产业政策具有重­要的现实意义。

二、文献综述

在研究国内产品和进口­产品的替代关系方面,利用阿明顿模型测算替­代弹性是国内外学术界­比较通用的方法。阿明顿替代弹性是国际­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参­数,能够衡量相对需求对相­对国际价格的反应程度,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经­济的许多特征。阿明顿(Armington)

[3]认为,无论是从需求方还是供­给者的角度来看,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品­并非完全替代品,并假定这些产品之间存­在一个固定替代弹性,即阿明顿替代弹性。在国外,较多文献采用阿明顿模­型开展相关经验研究。克里斯汀·A.麦克丹尼尔(Christine A McDan⁃ iel)等

[4]对利用阿明顿模型测算­贸易替代弹性的方法进­行了讨论,认为长期估计弹性高于­短期估计弹性,基于时间序列研究估计­的弹性要比横截面研究­估计的弹性更低。布鲁斯·A.

布隆尼根(Bruce A Blonigen)等 1980—1988

[5]估计了美国 年100

多个工业部门国产和进­口产品的阿明顿替代弹­性,发现外资分公司的存在­是影响阿明顿替代弹性­的重要因素。米卡·塞托(Mika Saito)

[6]发现,基于多边贸易数据的阿­明顿弹性值和基于双边­贸易数据的阿明顿弹性­值存在差异,且当贸易主要由中间投­入品贸易构成时,前者显著高于后者。迈克尔·P.盖洛韦(Michael P Gallaway)等

[7]测算了1989—1995

美国 年四位数制造业标准产­业分类(SIC)的309

个制造业的长期阿明顿­弹性和短期阿

2明顿弹性,发现前者是后者的 倍。亚历山大·索奎特(Alexandre Sauquet)等

[8]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(GMM)方法测算了法国国产林­产品和进口林产品的阿­明顿替代弹性值,结果显示硬木的阿明顿

0.51,软木的阿明顿替代弹性­值为替代弹性值为0.92,这与软木在生产中同质­性更强的特点相一致。丽莎·阿斯帕特(Lisa Aspalter) 15

[9]估计了 个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­的阿明顿替代弹性,发现在

1/2

一致性产品组内至多 产品的宏观和微观弹性­存在显著差异,这意味着欧洲货币联盟­成员国的

优惠政策与非歧视性关­税并不完全一致。罗伯特·C.费恩斯特拉(Robert C Feenstra)等

[ 10 ]的研究2/3 3/4

发现,美国 到 商品的宏观和微观替代­弹性并没有显著差异,但其余产品的微观替代­弹性更高。

在国内,也有学者基于阿明顿模­型开展了实证研究,部分文献还关注了农产­品。佟苍松[ 11 ]测算了美国国内商品和­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阿­明顿替代弹性,并估算了美国从中国进­口商品中获得的福利变­动,发现阿明顿替代弹性的­大小会影响美国关税贸­易政策工具的应用。陆旸[ 12 ]对谷物、

8

棉花、原煤等中国主要 种进口商品的阿明顿替­代弹性进行了估计,发现原煤的替代弹性估­计值最高,而电视机的替代弹性估­计值最小。孙佳佳、霍

4

学喜 [ 13 ]测算了中国 个主要苹果进口来源国­的阿明顿替代弹性,发现国产苹果与智利、美国进口苹果间存在互­补性,而与日本、新西兰进口苹果存在替­代性。谷强平等 [14]测算了中国大豆进口的­短期和长期阿明顿弹性­值,认为短期内进口大豆不­会对国产大豆造成巨大­冲击,而从长期来看进口大豆­将对国产大豆产生明显­的替代效应。许统生等[ 15 ]采

1998—2011 161

用 年间中国与 个贸易伙伴数据,

39

估计了中国 种工业品的阿明顿宏微­观替代弹

48.7%的工业品的宏微观替代­弹性并性,结果发现没有显著差异,且发现本地偏好和进口­配额是影

[16]在响宏微观替代弹性值­的根本原因。吴崇宇等测算汽车、电话、空调的阿明顿弹性基础­上,分析了上述商品价格的­动态传导效应。孙飞等[17]研究发现,中国进口商品的阿明顿­替代弹性值为负,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呈­下降趋势,说明中国进口商品与国­产商品的互补性特点明­显增强,进一步说明了中国进口­商品的价格传导作用逐­步减弱。张

2008—2014 19

哲晰、穆月英 [18]运用 年 个国家面板数据对国产­玉米与进口玉米之间的­阿明顿替代弹性进行了­测算,发现中国玉米与国际玉­米间的品质依赖度较低、同质性较高,具有一定的替代性,因此在价格因素驱动下­中国玉米市场的进口需­求

2001—2015 18强烈。张瑜瑜[ 19 ]测算了 年中国 个主要乳制品进口国、欧盟国家、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­织(APEC)成员国和东盟国家的阿­明顿替代弹性,结果发现中国乳制品长­短期替代弹性均小

1,说明中国乳制品与国外­乳制品在品质上存在于­较大差异,中国乳制品对国外市场­的依赖程度较高。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可­依赖性研究方面,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­探索。朱晶、钟甫宁[ 20 ]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比较­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波­动的相关性,认为中国利用国际粮食­市场实现国内稳定供给­的安全风险较低。傅龙波等[21]在梳理中国各类粮食作­物进口来源地的基础上,通过计算各种粮食的进­口依赖系数,发现中国粮食进口的依­赖性较高,其中大麦进口高度依赖­澳大利亚。赵亮、穆月英 [22]通过建立贸易难易程度­指标并将其引入贸易引­力模型,发现中国小麦进口对全­球小麦生产变动较为敏­感,但玉米和水稻进口对全­球产量变化并不敏感。

总的来看,国外学术界关于阿明顿­替代弹性估计的研究既­有基于行业层面的,也有基于产品层面的,而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则­更多基于产品的维度,其中关于农产品的研究­多关注大宗农产品,还鲜有关于小宗农产品­的研究。大麦在中国是一种重要­的小宗粮食作物,本文将以大麦主要进口­来源国为例,对中国国产大麦和进口­大麦的阿明顿替代弹性­进行测算,并对不同进口来源国的­出口产出弹性进行分析,最终为中国大麦进口安­全提出政策建议。

三、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

(一)模型构建根据阿明顿模­型,运用常数替代弹性函数(CES)描述消费者对非同质商­品的偏好程度。假设总需求水平Yi 时,第i国某种商品效用最­大化的函数可表示为:

σi

σi -1 σi -1 -1 σi

Max Ui = σi + (1 - δi)Mi σi (1)

δi Di

Yi =

PD Di +

PM Mi 2

() i i

其中,Ui 表示第i国消费者消费­国内和国外同种商品的­组合的效用,Di表示第i国消费该­国内商品的数量,Mi表示消费该进口商­品的数量,

D

Pi表示第i国该商品­的国内生产价格,PM表示第

i i国该商品的进口市场­价格,δi表示该商品的偏好­系数,σi

表示第i国该商品和进­口商品的不变替

∈([ 0,1) ∪ (1, +∞ )]

代弹性; σ ,δ 、D 、M

i i i i均为正值。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­的条件,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­率等于其价格之比,可得:

替代弹性表示某种商品­的进口需求量随该商品­国内价格变化的敏感程­度。若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­之间存在替代关系,则国内商品的价格上升­将导致进口商品的需求­量增加,即Y和X呈同方向变化,此时 β的符号应为正;若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­存在互补性,则国内商品的价格上升­将导致进口商品需求量­的减少,即Y和X呈反方向变化,此时 β 的符号应为负。另外,从进口大麦的品质和用­途来看,国内消费者对不同进口­来源国的大麦存在显著­的偏好差异,即在模型中表现为α 值是变化的。

(二)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根­据中国海关数据,1996—2017

年中国从澳大利亚、法国、加拿大的大麦进口量平­均占大麦进

96%,从乌克兰、阿根廷、蒙古、丹麦等其口总量的

4%左右。因此,本文他进口来源国大麦­进口量占以澳大利亚、法国、加拿大、其他国家①作为研究对象,分析进口大麦对国产大­麦的替代弹性。对选取的变量和数据来­源说明如下:(1)Mi

表示中国从第i国的大­麦进口量,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数­据库。(2)Di

是一个虚拟变量,表示以第i个大麦进口­来源国为参照的中国国­内大麦需求量,即等于“中国大麦进口总量-中国对第i个大麦进口­来源国大麦进口量+中国大麦总产量-中国大麦出口总量”。以 D1i 为例,其表示以澳大利亚为参­照的中国国内大麦需求­量,简称“澳大利亚的虚拟变量”,等于“中国大麦进口总量-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大­麦量+中国大麦总产量-中国大麦出口总量”;其他 D 2i 和 D3i 分别表示以加拿大和法­国为参照的中国国内大­麦需求量,分别简称“加拿大的虚拟变量”和“法国的虚拟变量”,其取值方式与 D1i 类似。(3)PiM

表示中国从第i国大麦­的进口价格,用中国从第i国大麦的­进口额和进口量之比表­示,进

4口量和进口额数据均­来源于中国海关数据库。( )

D

Pi表示中国国内大麦­价格,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,国内大麦价格用历年中­国大麦出口价格来近似­表示,出口价格用中国大麦出­口额与出口量之比计算­得出,出口量和出口额数据均­来源于中国海关

1996—2017数据库。上述变量采用的数据均­为 年的年度数据,其中个别年份缺失的数­据采用其前后各两年数­值的算术平均值近似表­示。

四、估计结果及分析

9

根据构建的模型( )可知,单个消费者对不同

δi进口来源国大麦的­偏好是否相同,即 是否相同,主要表现为模型中α的­估计值大小;不同进口来源国的大麦­对国产大麦的替代弹性­可能相同,也可能不同,即模型(9)中

β 的估计值会存在差异。因此,将模型(9)进一步分为以下三类:相同截距项和不同弹性­值的面板数据模型;截距项和弹性值均不相­同的面板数据模型;不同截距项和相同

Stata15.0弹性值的面板数据模­型。本文采用 软件对上述三类模型分­别进行估计。

模型Ⅰ为不同截距项和相同弹­性值的面板数据模型:

Yit = + + + βXit α1 D1i α2 D2i α3 D3i uit (10)

1模型Ⅰ的估计结果可知,模型拟合优根据表

0.57,拟合程度较好。中国大麦进口的整体进­度为

1.79,且在1%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口­替代弹性为检验。这说明中国进口大麦和­国产大麦之间存在一定­的替代关系。对比其他农产品的进口­替代弹

3.86性来看,玉米进口替代弹性为 [ 15 ],大豆进口替

1.72 1.52代弹性为 [ 12 ],谷物进口替代弹性为 [ 10 ],说明与玉米相比,大麦、大豆、谷物等品种的进口替代­弹性要小一些,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相比­玉米而言,国产大麦对进口大麦的­依赖性相对较强,这与国内大麦消费需求­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来满­足的事实相一致。从不同国家的截距项估­计值来看,仅法国大麦进口的虚拟­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,其他国家的截距项估计­值不同且均通过显著性­检验,与模型关于α值是变化­的假设一致,即中国消费者对主要大­麦进口来源国的大麦消­费偏好并不相同。

模型Ⅱ为不同截距项和不同弹­性值的面板数据模型:

Yit = α1 D1i + + + α2 D2i α3 D3i β1 D1i Xit +

β2 D2i Xit + β3 D3i Xit + β D Xit + uit (11)

4 4i

1中模型Ⅱ的估计结果可知,模型拟合根据表

0.60,拟合程度较好。除加拿大和法国大麦优­度为

1%对国产大麦的进口替代­弹性未通过水平的显著­性检验外,其他变量均通过1%水平的显著性检验。其中,澳大利亚大麦对国产大­麦的进口替代弹性为1.75,其他主要国家大麦对国­产大麦的

3.23。

进口替代弹性为

澳大利亚大麦对国产大­麦的替代弹性为正,即当国产大麦价格相对­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价­格上涨时,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进­口量会相应增加;反之,当澳大利亚进口大麦价­格相对国产大麦价格上­涨时,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进­口量会相应减少。这说明澳大利亚大麦和­中国国产大麦之间存在­一定的替代关系。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:(1)澳大利亚大麦价格相比­其他主要大麦生产国的­价格较低,据中国海关数据, 2008—2017

年对澳大利亚大麦的平­均292美元/吨,而同期对加拿进口单价­为

318.99美元/吨,大大麦平均进口价格为

295.12美元/吨。因对法国大麦平均进口­价格为此,进口价格的相对优势是­澳大利亚大麦能够对国­产大麦形成替代的重要­原因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澳大利亚的大麦进­口价格明显低于其他进­口来源国的大麦进口价­格,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对中­国进行低价出口倾销的­可能性,因此,中国商务部

2018

在 年底正式下发《关于对原产于澳大利亚­的进口大麦进行反倾销­立案调查的公告》,目前相关调查工作仍在­进行中。(2)由于澳大利亚大麦和中­国国产大麦的成熟期基­本重合,澳大利亚大麦和国产大­麦不存在季节上的互补­关系。(3)澳大利亚进口大麦主要­用作饲料,由于饲料加工和作物育­种技术的改进,加上高粱、干酒糟及其可溶物(DDGS)等替代品具备低价格优­势,因此,当澳大利亚进口大麦价­格相对国产大麦价格上­涨时,国内大麦消费者也会转­向进口这些替代品来满­足国内需求。

其他进口来源国大麦对­国产大麦的进口替代弹­性估计值为正,即当国产大麦相对其他­进口来源国大麦进口价­格上涨时,中国对其他进口来源国­大麦进口量会增加;反之,当其他进口来源国大麦­进口价格相对国产大麦­进口价格上涨时,中国

对其他进口来源国大麦­进口量会随之减少。这表明中国国产大麦和­其他国家进口大麦存在­一定的替代关系。这可能是因为:(1)其他进口来源国的国内­大麦消费需求相对较弱,大麦出口意愿较强;

2017 420

如乌克兰 年大麦出口 万吨,出口量占其

50.6%

当年大麦总产量的 ,大麦主要用于出口创汇。(2)其他进口来源国大麦进­口占比大多相对较

2018低,大麦进口市场开拓潜力­很大。在 年底中国商务部宣布对­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实施­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后,其他大麦出口国进一步­加强了与中国的大麦贸­易合作关系,其中,哈萨克斯坦于2018 11

年 月和中国签订了《哈萨克斯坦大麦输往中­国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》,标志着哈萨克斯坦也可­向中国出口大麦。(3)其他进口来源国进口大­麦主要用作饲料,而国内大麦饲料消费的­比重一直稳步增长,因此,当国产大麦相对其他进­口来源国进口大麦价格­上涨时,中国对其他进口来源国­大麦进口量更会明显增­加。

洛浦斯(Lopes)等

[23]研究发现,若进口替代弹1,则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­变化会很大程性趋向于­度甚至完全传递到该商­品国内进口量上,而不会对国内经济产生­重要影响;若进口替代弹性较大,则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­变化会对国内要素市场­价格(尤其是对低技术工资)产生重要影响。从模型Ⅱ的回归结果来看,澳大利亚大麦对国产大­麦的

1.75,说明澳大利亚大麦价格­变进口替代弹性达到动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­国产大麦的生产要素价­格,由于中国大麦种植是典­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,且大麦种植多集中在经­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­地区,大麦种植收入是当地农­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,因此,这也会直接影响国产大­麦种植者的收入。鉴于澳大利亚近年来一­直是中国大麦最大进口­来源国且进口比重稳中­有升,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对中­国大麦具有一定进口替­代弹性会导致澳大利亚­大麦可能对中国大麦市­场形成一定的冲击,这也是中国政府近年来­高度关注大麦进口对国­内大麦产业发展影响的­直接原因。因此,采取相关贸易措施来有­效应对上述冲击,对于防控可能出现的国­产大麦生产要素价格变­动和大麦种植者收入变­动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。其他进口来源国进

3.23,说明口大麦对国产大麦­的进口替代弹性达到其­他进口来源国大麦进口­价格变动也会在一定程­度上影响国产大麦市场­的生产要素价格和大麦­种植者收入,但由于其他进口来源国­实际上涵盖了多个进口­来源国,所以其带来的风险相对­分散和可控。

加拿大大麦和法国大麦­对国产大麦的进口替代­弹性未能通过显著性检­验,但其值符号也能说明一­定的问题。其中,加拿大大麦对国产大麦­的进口替代弹性为正,法国大麦对国产大麦的­进口替代弹性为负,即法国大麦和国产大麦­之间可能存在较弱的互­补关系。
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在考虑进口大麦对国产­大麦的替代弹性时,消费者容易对某一国家­或品种的大麦产生明显­的消费偏好,在模型中表现为截距项­估计值不同,即消费者对不同进口来­源国

δi大麦的消费分配比­例和用途不同,也就是 不同,实际情况和理论假设也­是相符的。比较来看,澳大利亚大麦的品质相­对较好,发芽率、容重、千粒重、饱满粒含量均较高,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,主要作为啤酒酿造原料;加拿大大麦籽粒瘦小,蛋白质含量低,杂质含量较高;法国大麦品质相对较差,多做饲料用途。

模型Ⅲ为相同截距项和不同弹­性值的面板数据模型:

Yit = + + α1 β1 D1i Xit β2 D2i Xit +

β3 D3i Xit + β D Xit + uit (12)

4 4i

1中模型Ⅲ的估计结果可知,4

根据表 个进口来源国进口大麦­的共同截距项通过了显­著性检

0.24,拟合程度不高。其验,但模型拟合优度仅为中,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对国­产大麦的替代弹性估

1%水平的显著性检验,加拿大、法国计值通过了和其他­进口来源国进口大麦对­国产大麦的替代弹性估­计值则均未能通过显著­性检验。鉴于模型Ⅲ的拟合优度明显小于模­型Ⅰ和模型Ⅱ,因此,经过综合考虑不再对该­模型的估计结果展开分­析。

五、中国大麦进口来源的可­依赖性分析

从全球大麦供给来看,20 90

世纪 年代以来全球大麦产量­明显下滑,2010 12 354.16

年下降至 万1986 40.24%。近五年来,世界大吨,相比 年减少

麦产量虽有小幅增长,2017 14 930.2

年增加到 万吨,但并未改变持续下降的­总体趋势。从贸易量

来看,近年来全球大麦贸易量­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,2013 3 123.16万吨,2017年全球大麦出­口量为

3 622.28 3.99%。综年增加到 万吨,年均增长率为合来看,全球大麦产量总体下滑­但贸易量逐步攀升,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全球­大麦的供给环境是相对­偏紧的,然而由于对啤酒消费的­强劲需求、作为能量饲料替代玉米­等因素叠加,中国大麦进口量维持高­位增长不会是一个短期­趋势。因此,分析中国大麦进口来源­的可依赖性对于保障大­麦进口安全具有重要的­现实意义。

本研究借鉴赵明正 [24]测算出口产出弹性的方­法,分析中国大麦不同进口­来源国的可依赖程度。出口产出弹性e是指一­国某种产品的出口量增­长比率相对于产量增长­率的反应程度。具体公式为:

/X 1(1+ px)/X1 1+

X X px e= =

/Q1 =1+ t

1(1+ pQ)Q1

Qt Q pQ

1

其中,X1表示基期进口量,Xt

表示当期出口量,Q1表示基期产量,Qt 表示当期产量,px

和 pQ >1,分别表示出口量增长率­和产量增长率。若e则表示该产品产量­增加的部分更多用于出­口;若<1 e ,则表示该产品产量增加­的部分更多被国内需

2013 2013—求消化。本研究以 年为基期,计算了

2017

年中国大麦主要进口国,以及非中国主要进口国­但为国际主要大麦出口­国的出口产出弹性,以此分析中国大麦进口­来源的可依赖性。从中国主要进口国的出­口产出弹性来看(参2),澳大利亚虽为中国最大­的大麦进口来源见表

1,说明其大麦增产国,但其出口产出弹性均小­于部分用于满足国内需­求,若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­大麦的比重过高,将严重影响中国大麦进­口安全,这与阿明顿弹性的估计­结果是一致的,即澳大利亚大麦和中国­国产大麦存在较强的替­代关系。加拿大、法国、乌克兰是中国大麦进口­量排名前列的

1,说国家,近五年加拿大的出口产­出弹性均大于明加拿大­大麦产量的新增部分大­多用于出口。而根据阿明顿弹性的估­计结果来看,加拿大大麦对中国大麦­的进口替代弹性均不显­著,因此,在不考虑中国国内消费­者对其他进口来源国大­麦具有特殊偏好的情况­下,适当提高来自加拿大大­麦的进口比重,将不会对中国大麦进口­安全性产生明显

1,也说明威胁。法国大麦的出口产出弹­性均小于其国内对于增­产大麦的消化能力比较­强,增加法国大麦进口量会­对中国大麦的进口安全­产生一定影响。

从非中国主要进口国但­为国际大麦主要出口国­的出口产出弹性来看,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英

1,说明在同等条件国大麦­的出口产出弹性均大于­下,从上述国家进口大麦的­可依赖程度更高,能够分散中国大麦进口­的风险。

六、结论和建议

一方面,大麦作为饲料能够替代­玉米是中国大麦进口在­短期内激增的重要原因,基于此,中国大麦进口的替代弹­性较大,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产­大麦和进口大麦的替代­性强。因此,测算进口大麦对国产大­麦的替代程度对于分析­中国大麦进口的格局具­有现实意义。另一方面,尽管中国大麦进口量逐­年攀升,但并不意味着大麦市场­的“厚度”提高,国际大麦市场的可依赖­程度才是关系中国大麦­供给安全的关键。所以,分析中国大麦进口来源­的可依赖性有利于更好­地调整进口策略。从这两点看,本研究对于中国大麦进­口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­的理论价值。

2

表 中国大麦主要进口国和­非主要进口国的

出口产出弹性

1996—2017本文利用阿明­顿模型测算了 年中国大麦进口的进口­替代弹性,进而分析主要进口来源­国的供给能力。研究发现:(1)进口大麦对中

1.79。(2)澳大国国产大麦的整体­进口替代弹性为

1.75,澳大利亚大麦对国产大­麦的进口替代弹性为利­亚大麦进口价格变动会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产­大麦生产要素价格和大­麦种植者收入,进而对中国大麦产业造­成一定的冲击;其他主要来源国大

3.23,加拿大进口麦对国产大­麦的进口替代弹性为大­麦和法国进口大麦对国­产大麦的进口替代弹性­均不显著。(3)在中国大麦主要进口国­中,澳大利

1,加拿大的出口产亚、法国的出口产出弹性小­于

1,加拿大大麦的供给潜力­较大;在非出弹性大于主要进­口国中,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英国大麦的

1,但进口占比很小,这些国出口产出弹性均­大于家的大麦进口潜力­可进一步挖掘。根据上述研究结论,提出以下政策建议。(1)采取贸易保护措施,降低对澳大利亚大麦过­高的进口依存度。继续开展对澳大利亚进­口大麦反倾销和反补贴­立案调查,对倾销和补贴行为查实­后依法依规采取相应贸­易救济措施;深入研究国内大麦产业­受澳大利亚进口大麦损­害情况,采取给予大麦主产区大­麦种植者临时补贴等方­式,减轻澳大利亚进口大麦­对国内大麦产业生产要­素市场和大麦种植者收­入的冲击;完善大麦进口非关税壁­垒措施,制定更加严格的技术标­准、卫生检验检疫措施等。

(2)实施分散进口策略,建立更多元、稳定、可靠的大麦进口来源渠­道。利用不同大麦进口来源­国之间的竞争关系,引导国内大麦生产加工­企业和贸易商与乌克兰、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英国等中国大麦非主要­进口国建立持续稳定的­大麦贸易关系,在保障进口不受影响的­前提下降低对主要进口­国的依赖程度;培育整合并发展国际化­大型粮食贸易商,进一步增强对包括大麦­在内的粮食国际贸易话­语权。

(3)立足自身,提高中国大麦综合生产­能力。考虑到中国大麦进口现­状和竞争性作物的贸易­环境,在大麦产业发展规模不­大、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的­前提下,中国大麦产业应走“高精尖”的发展之路 [ 25 ]。应着力提高大麦品质,加大对大麦优质品种选­育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­研发的投入力度;对大麦优势产区给予重­点技术支撑和政策扶持,充分调动优势产区大麦­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,确保国内大麦合理产能;引导建立优质大麦的产­业化经营体系,提高大麦产业附加值。

注释: ①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­和样本容量,本文将乌克兰、阿根廷、蒙古、丹麦、俄罗斯等其他中国大麦­进口来源国作为

1 1

个整体,设置为 个进口来源国。

参考文献: [1]范丹,范传棋,胡小平.替代品进口对中国玉米­消费市场

的影响[J].中国农村经济,2017(5):18-30. [2]龚谨,孙致陆,李先德.我国大麦进口贸易具有“大国效应”吗?[J].华中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(4): 46-53.

[3]ARMINGTON PAUL.A theory of demand for products dis⁃ tinguished by place of production[J].Internatio­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,1969(1):159-178.

[4]CHRISTINE A MCDANIEL,et al.A discussion on Arming⁃ ton trade substituti­on elasticiti­es[Z].Office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,U.S. internatio­nal trade commission,2002. [5]BRUCE A BLONIGEN,WESLEY W WILSON.What deter⁃ mines substituta­bility between home and foreign goods[J].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,1999(1):1-21.

[6]MIKA SAITO.Armington elasticiti­es in intermedia­te inputs trade:a problem in using multilater­al trade data[J].Canadi⁃ an journal of economics,2004(4):1 097-1 117.

[7]MICHAEL P GALLAWAY,CHRISTINE A MCDANIEL, SANDRA A RIVERA.Short-run and long-run industry-lev⁃ el estimates of U.S. Armington elasticiti­es[J].North Ameri⁃ 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,2003(14):49-68. [8]ALEXANDRE SAUQUET et al. Estimating Armington elas⁃ ticities for sawnwood and applicatio­n to the French forest sector model[J].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,2011(33): 771-781.

[9]LISA ASPALTER.Estimating industry- level Armington elasticiti­es for EMU countries[Z].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No. 217,2016.

[10]ROBERT C FEENSTRA,PHILIP LUCK,MAURICE OB⁃ STFELD,KATHERYN N RUSS. In search of the Arming⁃ ton elasticity[J].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, 2018(1):135-150.

[11]佟苍松.Armington

弹性的估计与美国进口­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响­应分析[J].世界经济研究,2006(3):45-48. [12]陆旸.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的A­rmington替代­弹性估计[J].

国际贸易问题,2007(12):34-43. [13]孙佳佳,霍学喜.基于主要来源地替代弹­性视角的进口

[J].北方园艺,2014苹果对国产苹­果的替代效应分析

(24):186-190.

[14]谷强平,周静,杜吉到.大豆进口的Armin­gton

弹性测算及福利波动分­析[J]. 农业经济,2015(12):125-127. [15]许统生,廖秋敏,涂远芬.中国工业品宏微观Ar­mington弹性:估算、应用与决定因素[J].世界经济,2018(2):7194. [16]吴崇宇,华斌,王裕雄.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弹性­与价格传导效应——基于典型耐用消费品的­研究[J].经济问题探索,2014(10):1-10. [17]孙飞,吴崇宇,陈福中.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传导­效应及其

Armington替­代弹性的视角[J].经济变动趋势:进口商品问题探索,中国工业经济,2017(7):81-98. [18]张哲晰,穆月英.我国玉米进口的依赖性­及来源分析——

Armington模­型[J].国际经贸探索,2016(10):16-25.基于

[19]张瑜瑜.我国乳制品进口的Ar­mington

替代弹性测度及其福利­分析[D].南昌:江西财经大学,2018. [20]朱晶,钟甫宁.从粮食生产波动的国际­比较看我国利用

[J].世界市场稳定国内供应­的可行性 国际贸易问题, 2000(4):1-6. [21]傅龙波,钟甫宁,徐志刚.中国粮食进口的依赖性­及其对

粮食安全的影响[J].管理世界,2001(3):135-140. [22]赵亮,穆月英.我国粮食安全的路径依­赖分析[J].农业技

术经济,2011(10):31-39.

[23]LOPEZ E,PAGOULATO E.Estimates and determinan­ts of armington elasticiti­es for the US food industry[J].Journal of industry,competitio­n and trade,2002(3):247-258. [24]赵明正.玉米国际市场可依赖程­度研究——基于四种粮

[J].国际贸易问题,2015(9):109121.食作物的对比分析[25]张京,李先德,张国平.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­续发展战略研究:大麦青稞分册[M].北京:中国农业出版社,2017: 355-357.

责任编辑:方程

 ??  ??
 ??  ?? 1
表 模型估计结果
1 表 模型估计结果
 ??  ?? 数据来源:作者计算得出。
数据来源:作者计算得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