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效应评价钱慧­敏,何 江,关 娇

1 2钱慧敏 ,何 江 ,关 娇3 (1.上海工程技术大学,上海市 201620;2.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­院,上海市 200092; 3.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­与管理学院,上海市 200433)

-

共享”模式转型升级并实现降­本增效具有重要理论和­现实意义。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融合了智慧化和共­享化两种理念,推动物流系统主要功能­环节相互适应、耦合协调、相辅相成,并最终促进物流运作流­程高效智能化、物流资源高度共享化以­及物流功能全面转型升­级。对其耦合效应的评价,可从信息服务、装卸包装、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四­个方面进行。基于物流行业专家评分­和问卷调研的研究结果­发现,目前我国智慧物流和共­享物流的耦合属于摘 要:探究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耦合机理、效应及其实现路径,对于推动物流企业乃至­整个行业向“智慧+中度耦合,处于发展阶段初期,而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­初级协调阶段,二者系统耦合关系强度­较弱,耦合协调状况有很大发­展空间,智慧物流对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的贡献要高于­共享物流;信息系统建设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信息资源共享等要素对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系统耦合的贡献较­大,而人才建设、安全性建设、装备资源共享、配送资源共享和共享标­准体系等要素的贡献较­小,已成为制约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的瓶颈;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能­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智­慧物流发展的主要影响­因素,信息安全、专业人才比重、人才开发状况等要素发­展情况满意度较低,成为制约智慧物流系统­发展的瓶颈;信息资源共享和共享标­准体系等是共享物流发­展的主要影响因素,信息共享效率、技术标准化、共同配送、信息共享平台等因素已­成为制约共享物流发展­的关键瓶颈。我国应提升物流系统信­息化建设能力和基础设­施建设水平,完善智慧物流系统人才­培养和信息安全体系保­障机制;推动物流行业资源共享­平台机制建设和标准规­范体系完善,构筑共享物流高质量发­展的环境;促进政府、行业、企业等多层面协同合作,营造物流行业“智慧+共享”环境氛围,推动相关理念普及和方­案落实。关键词:智慧物流;共享物流;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;耦合效应;耦合协调度

中图分类号:F713 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9)11-0003-14

一、引言

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­革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大力­倡导物流降本增效的新­时代背景下,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已成为我国物­流业转型升级的

新动能和未来发展的必­然趋势。一方面,“智慧化”物流技术的应用能够有­效改善消费者服务体验、提升物流效率并提高物­流企业竞争力;另一方面,“共享化”物流机制能够优化物流­资源配置并为“智慧化”创新应用提供丰富的场­景,推动物流

收稿日期:2019-09-01基金项目: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­划一般课题“物流企业‘智慧+共享’模式实现路径研究”(2017BGL027)作者简介:钱慧敏(1964—),女,浙江省杭州市人,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,管理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­理、网络营销、战略管理;何江(1992—),男,四川省泸州市人,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­院博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与­人力资源管理、物流管理;关娇(1992—),女,陕西省宝鸡市人,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­与管理学院

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,进而促进物流成本显著­降低并解决物流业最后­一公里难题。国

2016 7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­于 年 月印发的《“互联网+”高效物流实施意见》明确指出,要创建物流信息互联共­享体系并提升仓储配送­智能化水平,进而构建开放共享、合作共赢、高效便捷、绿色安全的智慧物流生­态体系。苏宁物流集团副总裁姚­凯

2016(第十四届)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­明确提在出,电商物流的未来发展趋­势是智慧共享。菜鸟

CEO 2016 10

网络 童文红在 年 月北京举办的“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”上表示,共享互联才能解决物流­最后一公里难题和绿色­环保问题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­会长何黎明 [1]认为,协同共享是智慧物流发­展的核心理念,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能够优化物流资源­配置、解决末端配送问题并有­效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,物流行业应打破企业边­界,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程度,构建闲置资源协同共享­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。菜鸟网络等编制的《2017

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­展报告》明确提出,共享经济是智慧物流的­发展方向,共建共享城市末端基础­设施已逐步成为发展趋­势。王帅和林坦[2]认为,通过智慧物流的互联互­通、数据赋能和协同共享,可以有效推动解决信息­不对称、整合行业分散化资源、共享闲置空闲供给、促进物流组织集约化并­提高物流市场效率。李佳 [3]指出,重构智慧物流模式可以­促进物流产业链资源的­整合,进而推动信息、数据、资源共享,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最优­化。商务部

5

等 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商贸物流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明确指出,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­术和信息平台的资源整­合优势,推进物流设施、技术装备、数据信息等资源共享,实现物流业的整合优化、共享发展和降本增效。总的来说,“整合、开放、共享、协同”的智慧物流新生态已成­大势所趋,“智慧+共享”模式的物流业未来发展­趋势已成行业共识,我

+国物流业已逐步迈入“智慧 共享”模式的新时代。近年来,我国多部门先后发布《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促进物流业“降本增效”的若干意见》(2016 8

年 月)、《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­动方案(2016—2018 年)》(2016 9

年 月)、《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­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­展的意见》(2017

8

年 月)以及《关于开展物流降本增效­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》(2019 2

年 月)等系列文件,推动我国物流业降本增­效综合改革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
4 2019 5 7

等 部门于 年 月 日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做好2019

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­知》,明确将“推进物

2019

流降本增效”列为 年降成本的重点工作。因此,从理论上探究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的耦合实现及其耦­合效应,已成为推动目前物流业­实践活动降本增效和相­关理论研究共同关注而­又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。智慧物流的概念最早由“智慧地球”派生而

2009

来并在国内于 年被正式提出,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­智慧物流发展及其策略[ 4-6 ]、智慧物流平台体系构建[ 7-8 ]、智慧物流信息系统构建 [3 ,9-10 ]以及智慧物流的服务质­量、产业转型升级、客户

等诸多方面。20影响、配送路径优化 [ 11-14 ] 世纪90

年代就有学者进行共享­物流相关研究[ 15 ] ,而近年来共享经济的盛­行更进一步推动了共享­物流的发展,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­物流信息共享[ 16-18 ]、物流成本分担和利益共­享[ 19-21 ]、物流配送和调运共享 [15 22]、知识服务和基础设施等­物流资源共

享 [ 23-25 ]以及共享物流发展体系、模式及策略等研究 [ 26-27 ]。毋庸置疑,学术界对智慧物流和共­享物流相关研究均已取­得一定成果,为本文探究提供了丰富­的理论铺垫。然而总体来看,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智慧­物流或共享物流单方面­的研究,对“智慧+共享”融合物流模式的研究甚­少,尤其是对于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效应的定性分­析和定量评估的研究有­待深入。

基于现有研究成果,本研究拟探索性提出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的新物流模式,旨在通过智慧物流模式­提升物流效率和效益,以共享物流模式降低物­流成本,并最终实现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物流系统降本增效­和高质量发展。具体研究将从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­合评价模型构建以及

3方面综合探究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评价实证分析等物­流耦合效应。相较于既有文献,本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:第一,系统性梳理智慧物流、共享物流及其耦合关系­相关研究文献,探索性提出“智慧+共享”新物流模式的耦合内涵­与机理,并创新性构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评价指标体系;第二,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­标赋权,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综­合构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的评估模型;第三,基于专家评分法和问卷­调研所得样本数据,进

行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效应实证探究,在此基础上提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实现路径。本研究所得理论成果及­相关经验启示可为后续­智慧物流、共享物流和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相关理论探究­以及物流行业相关实践­活动提供经验借鉴。

二、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

(一)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内涵与机理1.耦合理论基础耦合作为­一个源自物理学领域的­概念,是指两个及以上系统(或运动方式)间彼此相互作用、影响乃至联合起来的一­种现象,常被用来表征各子系统­间良性互动下的一种彼­此相互依赖、协调、促进的互动关系 [28]。系统耦合理论打破了原­有各子系统要素间相互­独立、彼此分裂的状态,通过功能耦合实现系统­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融合,进而形成新的结构功能­体。目前,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­经济学、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研究­中[ 29-31 ],其中耦合度和耦合协调­度被用于评价耦合系统­间的耦合效应。耦合度是各系统间关联­程度的度量指标,其数值反映系统协同作­用程度的强弱;耦合协调度则用于衡量­系统耦合协调状况的好­坏程度,耦合协调度达到最优时­的系统状态即为最佳。

2“.智慧+共享”物流概念内涵与耦合运­作机理智慧物流是指通­过智能软硬件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­段,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、动态化、可视化管理,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­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­行能力,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现­代化物流模式。共享物流则指通过物流­信息资源、物流基础设施、物流配送资源、物流技术与装备资源等­诸

多物流资源共

享,促进资源优化配置、重构供需结构、降低物流成本、提升系统整体效率乃至­推动物流系统转型升级­的物流模式。我国最早提出“智慧共享体系”

指出,“‘智慧共享体系’=智能技理念的张为志[ 32 ]术集成+社会动力机制+社会交换机制”,即“智慧共享体系由智能技­术集成体系及其应用与­社会智慧共享机制共同­组成”。基于智慧物流、共享物流、智慧共享体系以及耦合­理论相关概念,本研究提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,认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=智慧化物流智能技术体­系+共享化物流共享互动机­制+降本增效耦合动力机制,并赋予其如下定义: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是指将智慧化和共­享化两种理念共同融入­现代化物流运作系统,在降本增效等耦合动力­机制作用下实现智慧化­的物流智能技术体系和­共享化的物流共享互动­机制之间关联要素相互­耦合衔接,推动物流系统主要功能­环节相互适应、耦合协调、相辅相成并最终达成物­流运作流程高效智能化、物流资源高度共享化、物流系统功能全面转型­升级的新型物流运作模­式。基于此,本研究将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基本理论框架

1所示,并认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主绘制如图

3

要有以下 方面内涵:一是将智慧物流与共享­物流视为两个独立并行­的子系统,并对智慧物流子系统和­共享物流子系统内部要­素进行关联性研究;二是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系统具有整体性,整个系统内的要素相互­耦合、优势互补;三是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具有多样性,耦合系统可通过不同的­连接方

式形成多种组合形式。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旨在通过物流­智慧化、共享化、信息化、标准化和协同化融合发­展,实现物流信息服务、装卸包装、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等­诸多要素耦合(各要素耦合运

2

作机理如图 所示)。这一新型物流运作模式­将有效促进配货时间大­幅缩短、供需匹配精准、资源整合调度智能、货运降本增效、仓储运输优化、无效损耗降低、行业市场整合、消费体验改善、社会物流效率提升和物­流企业竞争力增强,进而推动物流系统业务­重构、生产流通方式变革、市场竞争重点由规模驱­动转向耦合协同效率驱­动,最终实现物流业更深层­次、更广范围的降本增效和­高质量发展。

(二)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­合理地设计评价指标体­系是进行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效应评价的重­要前提。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评价指标体系­中各指标选取既要综合­考虑指标系统的全面性­和代表性,又要考虑其内在逻辑的­科学性和可比性,并做到最大可能地反映­物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­效益。故本研究参考国内外智­慧物流、共享物流领域现有相关­研究成果 [1-2 ,9,11,16,22,25- 26 ],综合梳理智慧共享物流­行业新闻、产业分析报告、权威物流行业平台官网(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­慧物流专业委员会网、中国智慧物流网、中国物流学会网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­网、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网等)以及典型智慧物流和共­享物流领域企业(如菜鸟网络、安得物流、德邦物流、点我达、京东众包、弘仓物联)的网络公开资料和相关­报道,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“智慧+共

1享”物流耦合内涵机理与模­式特性,构建了如表所示的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评价指标体系。

1 8 21由表 可知,该指标体系共 个一级指标和个二级指­标,由智慧物流系统和共享­物流系统两部分指标组­成,分别代表智慧物流发展­水平和共享物流发展水­平。智慧物流系统评价指标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、信息系统建设、安全性建设和人才建

4 11

设等 个一级指标及相应 个二级指标。其中,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物­流发展所需的各项基础­条件;信息系统建设是指为提­高信息化水平而对信息­系统做出的各项规划等;安全性建设指为智慧物­流安全运行所采取的各­种措施;人才建设即为发展智慧­物流而进行的人才储备­和培养工作。共享物流系统评价指标­包括装备资源共享、信息资

4源共享、配送资源共享和共享标­准体系等 个一级

10

指标以及相应 个二级指标。其中,装备资源共享指物流装­卸包装设备资源的共享­共用,信息资

源共享指对物流活动过­程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­共享,配送资源共享主要指共­享的配送模式,共享标准体系包括共享­物流运行所需的物流标­准。(三)研究方案设计基于上述­理论文献回顾、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内涵与机理分­析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­建,本研究参考刘耀彬等 [33]、王雪妮等 [34]以及逯进和朱顺杰 [ 35 ]等学者对耦合效应的探­究思路,将研究具体方案步骤设­定如下: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耦­合指标评价模型,并依次构建功效函数、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­度模型,最终构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效应的综合评­估模型;运用专家评分、行业人员调研等方式获­取相关样本评估数据,并进行数据回收和处理;结合评估模型和样本数­据,依次测算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系统各指标权­重、功效系数、系统耦合度以及耦合协­调度,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相­关评价研究结果并提出­系列策略建议。

三、评价模型构建

(一)指标权重评价模型构建­指标权重评价模型可分­为主观和客观两种且

1

各具优缺点。因表 中各指标难以客观量化,故本研究选择主观的层­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­的确定。层次分析法具有简洁、系统而实用等特点,能够结合决策者的实践­经验和主观判断并导入­模型进行定量分析,适用于解决那些难以完­全量化且目标系统异常­复杂的决策类问题。参考彭国甫等 [ 36 ]的层次分析模型构建方­法,本研究将层次分析步骤­设定为构建层次分析模­型、构造判断矩阵、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­验、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

4 yaahp

检验 个步骤,并结合运用 软件辅助模型构

1建以及后续评价计算①。基于表 所示的评价指

3

标体系,可构建得到如图 所示的层次分析结构模­型,具体包括总目标层、决策系统层、中间准则层、

4

评价指标层 个层次。

(二)功效函数构建功效函数­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耦合­子系统的有

(i=1,2;j=1,序发展功效贡献程度。本研究设uij

2,...,n)为第 个指标对“智慧+共

i个序参量的第j享”耦合系统的贡献度大小,max min

xij 和 xij 分别表示第i个评价对­象的第j项指标原始数­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,xij 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­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,可得如式(1)、式(2)所示的正负功效函数。该功效函数有如下特点:uij 可反映各指标

1达成目标满意程度,即uij 越接近于 则表明达成

目标程度越满意,越接近于0则表明达成­目标满意

度越低,故uij ∈[0,1] [33]。

正功效函数: - min xij xij

= (1) uij max - min xij xij负功效函数: max -

xij xij = 2 uij () max - min x x ij ij

因智慧物流和共享物流­分属彼此不同但又相互­作用的子系统,故需对各子系统有序程­度的综合贡献水平进行­集成。现有研究常用的集成方­法有几何平均法和线性­加权法[ 37-38 ]。本研究采用线性加权法­分别计算智慧物流系统­和共享物流系统综合发­展水平,并设fi为第i个子系­统指标层的综合贡献值,具体算法如式(3)所示。其中,i=1,2;j= 1,2,...,n,n

即为各子系统中的指标­数量;uij 为功效系数;wij为层次分析法计­算所得的各指标权重,且∑wij n =1。j =1

=∑w n

3 fi u () ij ij j =1 (三)耦合度模型构建耦合度­常被用于度量系统间相­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。对于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系统耦合而言,可通过构建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度模型表示智慧物­流系统与共享物流系统­之间耦合要素的相互作­用程度。根据耦合理论并综合参­考耦合度模型相

关研究成果模型: f1 f1 + ⋅ f2 f2 [ 39-41 ],可得到如式(4)所示的耦合度

C= (4)流系统贡献度;C其中,f1为智慧物流系统贡­献度;f为耦合度(C ∈ [0,1] ,表示物流2为共享物协­同效应),C系统智慧模式和共享­模式彼此之间的交互作­用和共享模式的耦合程­度越大。参考何颖等值越大,表明物流系统智慧模式­和[41]的评判

标准划分方式并结合本­研究特性,可将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度等级评判标­准确定为如表2所示。

(四)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虽­然耦合度可用于度量智­慧物流与共享物流的相­互作用程度,然而当各子系统发展水­平均较

低时也可能出现系统耦­合度较高的情况,因而单纯依靠耦合度指­标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产­生误差乃至误判。故本研究综合运用耦合­协调度来进一

步评判子系统内各要素­综合协调发展水平,并将

+共享”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如­式(5)和式

( 6 )所示:

= ⋅T (5)

“智慧D = αf1 C + βf2 (6)

T其中,C为耦合度;D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

协调度;T是智慧物流与共享物­流的综合调和指

数,反映智慧物流系统与共­享物流系统的整体协

同效应或贡献;α、β为待定的系统耦合协­调度系

数。为直观地反映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情况,本

研究参照王卉彤等[ 42 ]对耦合协调度的划分方­法,将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协调类型划分为1­0

个等级,评3

判标准如表 所示。

四、实证研究

(一)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为­进一步实证探究物流业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

1中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协调效应,本研究基于表

5分合评价指标体系制­作调研问卷,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­行度量,1~5

分依次表示为“非常不同意” “不太同意”“一般同意”“比较同意”和“非常同意”。为获取物流行业第一手­真实有效的样本数据,2018 6 9

年 月至 月本研究选取物流活动­较为频繁的物流园区以­及物流企业管理者和工­作人员等为主要调研对­象,同时结合物流行业相关­专家、教师、研究人员进行访谈调研。问卷调研采用问卷星、微信、邮件等线上渠道和纸质­问卷等线下渠道

300相结合的形式,共计定向发放问卷 份(线上线

150 265 126下各 份),收回有效问卷 份(线上回收

139 88.33%。份,线下回收 份),有效问卷回收率为(二)指标权重与功效系数计­算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时,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

5位法与专家打分法相­结合的方式,邀请物流领域专家分别­填写层次分析法判断矩­阵评分表。因后续耦合协调度计算­时仅需各评价指标相对­于子系统层的权重,故本研究邀请专家对智­慧物流系统和共享物流­系统分别进行打分评价。根据上述所得专家评分­判断矩阵,本研究将判断矩阵数据­逐

yaahp

一输入 层次分析软件,运用软件系统辅助进行­评分一致性检验和各指­标权重计算,所得评价

4 5 4

结果如表 和表 所示。由表 可知,所有判断矩

阵的一致性比例CR

0.1值均小于 ,表明各判断矩阵结果符­合一致性检验。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运

式(1)和式(2)进用行功效系数计算,进而可得各二级指标相­应序参量的功效系数,具体结果参见

5。

(三)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­算本研究构建的耦合度­模型反映了物流行业“智慧+共享”的耦合状态。当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度较高时,表明智慧物流与共享物­流耦合互动关系良好并­推动着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系统有序地向更高­层次演化;反之,当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度较低时,则表明智慧物流与共享­物流系统耦合关系较弱­甚至并无耦合关系,阻碍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系统的良

5

性发展。根据表 中各指标权重( wij )和功效系数

)取值并结合式(3),可计算得到智慧物流子­系(uij

统的贡献度 f1 = 0.751 3

,共享物流子系统的贡献= 0.692 8

度 f ,并可分别计算得到各一­级指标的

2

5

耦合贡献度(如表 所示)。在此基础上,经物流管理领域相关专­家咨询、课题组成员讨论并综合­考量我国智慧物流和共­享物流实际发展情况,本研究认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系统中的物流智慧­化和共享化具有同等重­要地位,将式(4)中的待定耦合

= = 0.5协调度系数分别设定­为α β 。因而基于式(4)可计算得到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度C=0.499 6,并根据式(5)和式(6)计算得到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

= 0.600 6。综上,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协调度D

6

耦合评价结果如表 所示。

3

表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­准

(四)耦合评价结果分析

1.由层次分析法评价所得­各指标综合权重结果可­知,智慧物流系统发展水平­制约因素主要有信息系­统搭建(0.266)、专业人才比重(0.127)、智慧物流设备(0.120)、信息系统功能(0.108)、物流互联网设施(0.105

)以及信息安全(0.072)等,表明智慧物流发展主要­受物联网、互联网、智慧物流系统平台等信­息基础设施设备以及专­业人才比重和质量、系统信息安全可靠性等­因素影响,且物流系统信息化、数据化建设能力是发展­智慧物流的关键。共享物流系统发展水平­制约因素主要有信息共­享平台(0.260

)、共 同 配 送(0.170

)、信息标准化(0.123)、信息共享效率(0.114

)以及货运装卸设备共享(0.082)等,表明当前共享物流主要­受制于信息共享平台、货运配送能力、物流设施设备资源、虚拟物流信息资源、系统标准化及效率等诸­多因素,且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­共享物流发展水平的关­键要素。

2.从智慧物流系统各二级­指标的功效系数来看,信息系统搭建(0.825)、物流互联网设

施(0.815)、信息系统功能(0.780)等因素的功效系数水平­相对较高,表明当前智慧物流系统­在互联网基础设施、信息技术等方面发展情­况总体较为

②;满意,这与我国当前阶段互联­网发展状况相吻合信息­安全(0.658)、专业人才比重(0.668)、人才开发状况(0.675)等的功效系数水平相对­较低,表明这些因素满意度较­低,是影响智慧物流系统总­体发展的瓶颈。从共享物流系统各二级­指标的功效系数来看,各项指标得分总体均相­对较低,表明当前共享物流发展­情况总体处于低水平的­初级阶

0.683段,尤其是信息共享效率( )、技术标准化(0.685)、共同配送(0.687)、信息共享平台(0.690)等的功效系数水平相对­最低,表明这些要素已成为制­约共享物流发展的最关­键要素。

3.由表5

中智慧物流系统各一级­指标的耦合贡献度分析­可知,信息系统建设(0.336)和基础设施建设(0.206)的耦合贡献度相对较高,而人才建设(0.128)和安全性建设(0.082)的耦合贡献度则相对较­低。从共享物流系统各一级­指标的耦合贡献度分析­来看,信息资源共享(0.293)的耦合贡献度水平相对­最高,而装备资源共享(0.085)、配送资源共享(0.157)和共享标准体系(0.158)的耦合贡献度水平则相­对较低。综上可知,信息系统建设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信息资源共享等要素对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系统耦合的贡献相­对较大,表明当前阶段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系统在这3

个要素层面的施行情况­相对较好,这些因素是促成物流企­业实现智能共享化物流­模式的关键要素;而人才建设、安全性建设、装备资源共享、配送资源共享和共享标­准体系等要素的耦合贡­献相对较小,表明未来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系统在这些要素层­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完­善。从当前物流发展现状看,物流智能系统安全性建­设、装备资源和配送资源共­享、共享体系标准化等均需­要大量的技术、资本和时间投入,这对我国仍旧处于起步­发展阶段的智慧化、共享化物流行业和大多­数物流企业来说确实是­严重挑战,导致其智慧化和共享化­要素耦合作用并不明显。同时,物流行业的人才流失严­重、高素质跨界复合型人才­明显短缺等问题也造成­人才要素层面对物流系­统耦合的贡献度偏低。4.从表6

所示的各子系统贡献度­来看,智慧物流子系统的贡献­度(0.751 3)要显著高于共享物流子­系统贡献度(0.692 8),表明当前智慧物流相对­成熟,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共享­物流,且对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的贡献相对高­于共享物流。由此看来,当前智慧物流模式仍占­据整个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系统的主导地位,物流行业和企业仍旧以­物流体系的智慧化、智能化发展为主体,而对于物流系统的共享­化实践和重视程度相对­较弱,这与现阶段我国智慧物­流和共享物流发展状况­相符。我国

2009

智慧物流从 年开始发展至今已相对­较为成熟,物流行业、企业层面的资金、技术等资源更多

2019 2倾向于发展智慧物流。据艾媒咨询 年 月发布的《2018—2019

中国智慧物流行业研究­报告》显2018 4 070示,我国 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已­达到 亿

2025

元,预计 年将超万亿元。而相较之下,我国共享物流发展起步­较晚、水平较低,相关模式也主要兴起于­近年来盛行的共享经济­时代背景下。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­报告(2019 2018

)》显示, 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­模29 420 490亿元,其中共享物流收入约 亿元(较上40%),占全国公路物流总收入­的1.6%。由年增长此可知,我国共享物流仍处于较­低水平,但发展较快,已初步形成一定市场规­模,为未来物流行业的共享­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­础支撑。

5.由耦合度水平(0.499 6)来看,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的耦合等级属于中­度耦合水平,表明当前物流行业的智­慧化和共享化要素已形­成一定耦合互动关系,但仍处于发展初期。由此可知,随着智能柜、快递网点、自动化挑选中心、区域配送中心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等数­量的不断增加,同时干支线配送网络覆­盖面积不断扩大、国家物流枢纽体系逐步­落地完善以及众包物流、共享货运、共同配送

等共享物流模式日趋盛­行,共享物流和智慧物流系­统相互间依赖、协调、促进的作用关系已初步­呈现,但其强度仍相对较弱且­这一时期两个子系统间­逐渐进入拮抗、磨合、互补阶段。进一步由耦合协调度水­平(0.600 6)来看,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处于初级协调­阶段,表明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虽已初步形成­行业共识,但物流企业具体实践活­动开展力度却相对较弱,物流行业系统智慧化和­共享化耦合协调状况仍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,有待物流行业、协会、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等­各方共同努力改善提升­耦合协调水平。

五、研究结论与启示

(一)研究结论本研究综合运­用层次分析法和耦合度­模型构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效应评估模型,并基于物流行业专家打­分和问卷调研所得研究­样本数据进行耦合效应­实证探究,主要研究结论有如下几­方面。

1.物流行业智慧化和共享­化模式耦合属于中度耦­合水平,表明当前物流行业的智­慧化和共享化要素相互­间依赖、协调、促进的耦合互动关系已­初步呈现,但仍处于耦合发展阶段­初期且耦合强度相对较­弱。同时,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协调度水平处­于初级协调阶段,表明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虽已初步形成­行业共识,但物流企业具体实践活­动开展力度相对较弱,亟待各方共同努力改善­提升耦合协调水平。

2.当前智慧物流已相对成­熟、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共享­物流,且对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的贡献相对高­于共享物流,表明当前物流行业和企­业仍主要以物流体系的­智慧化、智能化发展为主,而对于物流系统的共享­化实践和重视程度则相­对较弱。但在我国共享经济模式­逐渐盛行、物流降本增效等系列国­家政策驱动背景下,共享物流模式正处于快­速发展阶段,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存在着较好的­基础和前景。

3.信息系统建设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信息资源共享等要素对­物流系统智慧化和共享­化耦合的贡献相对较大,表明当前阶段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系统在

3

这 个要素层面的实践活动­开展得较好;而人才建

设、安全性建设、装备资源共享、配送资源共享和共享标­准体系等要素的耦合贡­献相对较小,表明物流系统人才质量、安全体系、资源共享体系和标准化­体系建设等成为当前制­约“智慧+共享”耦合的瓶颈。

4.信息系统搭建、专业人才比重、智慧物流设备、信息系统功能、物流互联网设施和信息­安全等智慧物流系统指­标权重相对较高,表明智慧物流系统发展­主要受制于物联网、互联网、智慧物流系统平台等信­息基础设施设备以及专­业人才比重和质量、系统信息安全可靠性等­因素影响,且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­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已­成智慧物流发展水平的­关键。同时,信息安全、专业人才比重、人才开发等因素的功效­系数水平较低,表明这些要素已成为影­响智慧物流系统总体发­展水平的瓶颈。

5.信息共享平台、共同配送、信息标准化、信息共享效率和货运装­卸设备共享等共享物流­系统指标权重相对较高,表明共享物流系统的发­展主要受制于物流服务­能力共享系统平台建设、货运配送能力共享、物流设施设备资源、虚拟物流信息资源、系统标准化及效率等诸­多因素,且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成­为制约共享物流发展的­关键要素。同时,信息共享效率、技术标准化、共同配送、信息共享平台等因素的­功效系数水平最低,表明这些因素已成为制­约共享物流发展的关键­要素。(二)研究启示综上可知,当前物流业的“智慧+共享”尚处于初步耦合阶段,系统耦合水平仍有待进­一步改进

3完善。深入剖析来看,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 个方面:首先,从智慧物流层面看,我国智慧物流处于初步­发展阶段,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平台、基础设施设备以及人才­开发和质量等要素发展­情况相对落后乃至跟不­上行业发展需求,尤其当前阶段诸多挑战­阻碍了智慧物流高质量­发展,如物流系统末端智能程­度有待加强、行业信息不对称、数据和软硬件基础平台­设备设施亟待升级完善、仓储信息系统智能化程­度低、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不­完善、青年和高端物流人才储­备不足、智慧物流市场较为分散­以及行业监管难、信息化和标准化亟需提­升、货运时效性差、行业(企业)系统协同互通性弱、货运和信息等物流资源­浪费严重以及用户获

取、用工和末端配送成本高­等。其次,从共享物流层面看,我国共享物流起步更晚、发展水平更低,行业发展面临物流共享­信息技术等标准化程度­低、物流网络难以实现互联­协同共享、共享物流平台和枢纽体­系建设落地难且门槛高、行业共享理念氛围不足、共享机制设计和业务合­规性监管落后、新旧业态模式冲突、信息隐私安全保护和权­益保障机制不健全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、行业分散且缺乏统一协­作整合的机构平台、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和协­同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、政府与平台企业间数据­共享水平亟需提高、平台定价机制和供需匹­配规则亟待完善等诸多­行业痛点问题。再次,总体来看,当前阶段物流业的共享­化水平一定程度滞后于­智慧化水平,以致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发展理念和落­地实施路径仍未能达成­共识,物流行业和企业层面对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理念内涵和重­要性认识不足,“智慧+共享”的行业环境氛围尚待形­成,目前的智慧物流、共享物流难以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发展提供有力­的技术设施和运作模式­支撑。总的来说,当前物流业面临智慧化­和共享化能力短缺、耦合协调性差等诸多瓶­颈问题“,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需要不断摸索­完善。

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不仅是物流业供给­侧改革的关键,也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­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­的重要途径。传统物流行业依靠调整­结构、高效运营来降本增效,未来的新物流模式将通­过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实现物流行­业的共享经济模式,并通过“智慧+共享”实现更深层次、更广范围的降本增效和­高质量发展。伴随着我国国家政策驱­动、用工成本攀升、消费者需求升级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共­享经济、协同共生、“新零售”“新物流”等新商业理念革新的新­时代背景下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机器人、无人

5G

机和 商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­技术在物流业逐渐盛行,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已成为推动物­流行业高质量发展、实现物流降本增效、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和物­流企业转型升级的行业­共识与未来趋势。为促进智慧物流和共享­物流耦合协调发展并推­动我国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的高效落地,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提­出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耦合策略建议。

1.提升物流系统信息化建­设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­水平,完善智慧物流系统人才­培养和信息安全体系保­障体制。一方面,智慧物流发展应当加快­物流信息化平台、配套基础技术设备设施­和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­体系、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和保­障体系等的建立健全和­迭代更新,推动物流行业智慧化平­台、数字化运营、智能化作业并提升物流­企业数字化、网络化和智能自动化水­平,促进无人机、无人车、无人仓、无人超市等无人科技和­智慧物流智能化决策、数据服务、云服务和智能物流设备­等智能技术在物流企业­的普及应用,全方位提升物流行业系­统信息化建设能力和基­础设施建设水平。同时,应促进智慧物流将制造、采购、电商、配送、仓储等产业链有机联系­起来,实现物流业在仓储、揽收、运输、分拣、包装、配送等各环节的全面智­慧化发展,推动智慧物流连接物流­要素和数据赋能全供应­链体系,加强国际数据连接,促使末端赋能升级和客­户体验升级,全方位推动物流业信息­化、集约化、专业化、国际化、绿色化和标准化建设,实现智慧物流网络全球­化的共享和协作发展。物流企业应结合自身特­性、客户特征和发展需求,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智慧­物流,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,培育生态资源,抓住智慧物流先机,向平台型物流企业转型­升级,建立多边对话机制并实­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。另外,智慧物流行业和企业应­注重加强智慧物流领域­的专业人才开发和培养,推动物流企业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协作机器人等自动化信­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­化水平迭代提升;健全物流系统设备、流程、信息等多层面的安全保­障体系机制,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高­质量的基础设施、品牌企业和人才队伍,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此外,

5G华为物联网操作系­统“鸿蒙”的发布和 技术的逐步商用推广,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物联­网、自动驾驶和工业自动化­等发展,推动智慧物流发展,丰富物联网应用生态场­景并构建智慧物流新生­态,促进物流产业链各节点­资源优化配置、多样个性化需求和服务­供给精准匹配,重构供需结构,催生物流经济增长新动­能,有效降低物流产业链运­营管理成本。

2.推动物流行业资源共享­平台机制建设和标准规­范体系完善,构筑共享物流高质量发­展的政策环境。一方面,共享物流的发展应注重­促进物流信息、设施设备、配送车辆等资源标准规­范和共享机制的完善,加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,推动信息共享效率、技术标准化、共同配送、信息共享平台

等要素层面变革完善,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,降低物流成本,释放行业创新活力,激活资源效能,推动物流闲置资源社会­价值最大化。同时,应促进国家物流枢纽落­地施行,通过城市智慧物流中枢­平台以及物流行业协会­或类似组织构建物流资­源共享体系,统一协作整合共享机构­平台,推动物流数据孤岛相互­链接并完成物流服务公­共化,最终实现物流信息资源、物流技术与设备资源、仓储设施资源、终端配送资源、物流人力资源、物流服务能力系统、设施设备资源、物流知识技能、虚拟物流资源等全链路­物流共享。另一方面,政府层面应强化共享物­流行业政策法规引导,完善相关保障支撑体系,提升政府治理能力,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适时成立国家级共享物­流自律组织,构筑共享物流高质量发­展的政策环境,秉承“鼓励创新、包容审慎”的原则鼓励共享物流模­式创新,探索建立相应试错容错­机制,激活共享物流市场创新­机制,完善行业市场运行机制­和统计监测体系,适度放宽共享物流市场­准入条件,建立健全政企物流数据­对接共享机制和协同治­理机制,建立共享物流长效发展­机制,加强共享物流业平台算­法和服务安全监管,协同建立应急联动机制,健全平台企业社会责任­机制和基于区块链等先­进技术的社会信用体系。此外,共享物流发展还可通过­技术更迭与模式创新促­进行业协同乃至跨界整­合共享,如多式联运、供应链金融、末端共享、智能分仓、无车承运等跨界协同共­享物流模式,货拉拉、货车帮、58

速运等车货匹配与共享­货运平台,云鸟科技等城市配送行­业,运满满等干线物流共享­平台以及补充“新零售”下末端配送产能并解决­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­众包物流、店仓一体化、快递自提点、无人机、智能柜、社区仓、微仓、物流云仓等,这些基于互联网、大数据的创新物流模式­都大力推动着共享物流­行业发展。

3.促进政府、行业、企业等多层面协同合作,营造物流行业“智慧+共享”环境氛围,推动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理念普及和方­案落实。从政府层面看,可通过税收优惠补贴、法律规范体系完善、产学研等物流新技术新­业态创新研发支撑体系­的构建、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­度等倾向性支持,并加强违规失信主体监­管惩戒,推动多部门间联动协同­治理,加快物流行业社会公共­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搭建“智慧+共享”的物流骨干网、多层次商贸物流网络和­国家物流枢纽,在全社会营造关心、支持和创新发展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的良好市场营商环­境和政策支持氛围;加大“智慧+共享”的物流发展理念和相关­政策宣传力度,通过设立试点示范区、主题体验园区、物流园区建设等方式推­动行业充分认识和把握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的重要意义和发展­趋势,加强相关基础研究,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,协助解决“新物流”模式下的物流企业税赋­合规性难题,推动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理念在企业的­施行。从物流行业层面看,应加快物流业智慧化、共享化发展的基础设施­建设,促成物流行业联盟、行业协会、互联共享平台等中枢平­台机构建设,完善物流行业标准规范,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纵向­整合乃至其他行业跨界­横向融合的全流程多方­位资源共享体系,充分释放物流产业增长­空间,推动地下物流、共同配送物流、智能物流中枢平台共同­构建解决未来城市智能­物流的最佳方案,打造共建、共生、共享、共荣的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新生态圈。从物流企业层面看,物流企业应推动智慧化­和共享化模式并驾齐驱、相辅相成,打破传统行业企业边界,推动企业间结盟、合作伙伴间互联互通,并实现物流企业从传统­刚性组织向液态组织

7×模式转型,改善客户体验,提升服务质量,实现

24

小时客户关系永续连接;同时,加强自身信息安全和隐­私保护,构建物流企业“区块链+智慧+共享+物流”的信任机制体系,加强物流活动数据化、信息标准化并推动物流­数据开放化、信息平台协同化。最后,应加强产学研协同培养­物流业跨界复合型高端­人才,建立健全适应“智慧+共享”物流模式的新型邮编系­统和全场景化服务系统,实现未来物流产业操作­无人化、运营智能化、决策智慧化和资源共享­化,构建可触达、全渠道、数字化的“新物流”体系。

*感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­服装学院曲洪建副教授­及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­胡晓静、卫慧敏对本研究的支持。注释:

①因层次分析法可直接运­用yaahp

软件辅助一致性检验和­评价结果计算,故此处忽略层次分析法­理论模型详细推演过程。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第43

次《中国互

2018 12

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­告》显示,截至 年 月,我国8.29 59.6%。网民规模为 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

参考文献: [1]何黎明.中国智慧物流发展趋势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7

(6):3-7. [2]王帅,林坦.智慧物流发展的动因、架构和建议[J].中国流

通经济,2019(1):35-42. [3]李佳.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­慧物流模式重构[J].中国流

通经济,2019(2):20-29. [4]张春霞,彭东华.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对策[J].中国流通经

济,2013(10):35-39.

[5]LI B,YANG R,HU Y.An experiment­al study for intelli⁃ gent logistics:a middleware approach[J].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­s,2016(3):561-569.

[6]WEN J, HEL ,ZHU F.Swarm robotics control and communi⁃ cations:imminent challenges for next generation smart logis⁃ tics[J].IEEE communicat­ions magazine,2018(7):102-107. [7]张向阳,袁泽沛.网购时代我国“智慧云物流”平台体系与

协同运营模式研究[J].中国科技论坛,2013(7):99-104. [8]OUYANG Q,ZHENG J,WANG S.Investigat­ion of the con⁃ struction of intelligen­t logistics system from traditiona­l logis⁃ tics model based on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[J/OL].EUR⁃ 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­ions and networking, (2019-01-24)[2019-08-10].https://jwcn-eurasipjou­rnals. springerop­en.com/articies/10.1186/s13638-018-1334-8. [9]XING J.An intelligen­t logistics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online en⁃ gineering,2018(1):17-28.

[10]ANANDHI S,ANITHA R,SURESHKUMA­R V.IoT en⁃ abled RFID authentica­tion and secure object tracking sys⁃ tem for smart logistics[J].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⁃ tions,2019(2):543-560.

[11]MCFARLANE D,GIANNIKAS V,LU W.Intelligen­t logis⁃ tics:involving the customer[J].Computers in industry,2016 (81):105-115.

[12]LEE S,KANG Y,PRABHU V.Smart logistics:distribute­d control of green crowdsourc­ed parcel services[J].Internatio­n⁃ 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,2016(23):6 956-6 968. [13]FU H.Factors influencin­g user usage intention on intelli⁃ gent logistics informatio­n platform[J].Journal of intelligen­t & fuzzy systems,2018(3):2 711-2 720.

[14]HU W.An improved flower pollinatio­n algorithm for optimi⁃ zation of intelligen­t logistics distributi­on center[J].Advanc⁃ es in production engineerin­g & management,2019(2): 177-188. [15]赵广华.基于共享物流的农村电­子商务共同配送运作模

式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8(7):36-44.

[16]OLORUNNIWO F O,LI X.Informatio­n sharing and collab⁃ oration practices in reverse logistics[J].Supply chain man⁃ agement-an internatio­nal journal,2010(6):454-462. [17]LIU C,HUO B,LIU S,et al.Effect of informatio­n sharing and process coordinati­on on logistics outsourcin­g[J].Indus⁃ trial management & data systems,2015(1):41-63. [18]孙笑,刘春延,张池军,董泽稼“.互联网+”背景下敏捷物流

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研究[J].情报科学,2017(5):157-159. [19]JIANG L,WANG Y,LIU D.Logistics cost sharing in sup⁃ ply chains involving a third-party logistics provider[J].Cen⁃ 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,2016(1): 207-230.

[20]YEA M,CHUNG S,CHEONG T,et al.The sharing of benefits from a logistics alliance based on a hubspoke net⁃ work:a cooperativ­e game theoretic approach[J/OL].Sustain⁃ ability,(2018-06-03)[2019-08-10].https://www.chemeu⁃ rope.com/en/publicatio­ns/1178005/sustainabi­lity- vol- 10pages-1855-the-sharing-of-benefits-from-a-logistics-al⁃ liance- based- on- a- hubspoke- network- a- cooperativ­egame-theoretic-approach.html.

[21]ZHANG M FU Y,ZHAO Z,et al.Game theoretic analysis of horizontal carrier coordinati­on with revenue sharing in ecommerce logistics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⁃ search,2019(5):1 524-1 551. [22]高更君,车雨轩,林慧丹.基于物流公司的城市配­送共享

托盘调运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9(1):26-34.

[23]ROLLINS M, PEKKARINEN S, MEHTALA M.Interfirm customer knowledge sharing in logistics services:an empirical study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⁃ tion & logistics management,2011(10):956-971. [24]WONG L H M,DAVISON R M.Knowledge sharing in a global logistics provider:a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[J].In⁃ formation & management,2018(5):547-557.

[25]MELO S,MACEDO J,BAPTISTA P.Capacity-sharing in logistics solutions:a new pathway towards sustainabi­lity[J]. Transport policy,2019(73):143-151.

[26]OCICKA B,WIETESKA G.Sharing economy i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[J].LogForum,2017(2): 183-193.

[27]GAN M,YANG S, LID ,et al.A novel intensive distribu⁃ tion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 and profit allocation problem considerin­g sharing economy[J/OL].Complexity,(20180411)[2019- 08- 12].https://www.hindawi.com/journals/ complexity­2018/4678358/. [28]吴勤堂.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­展耦合机理分析[J].管理

世界,2004(2):133-134,136. [29]李健,范祚军,谢巧燕.差异性金融结构“互嵌”式“耦合”

效应——基于泛北部湾区域金融­合作的实证[J].经济研

究,2012(12):69-82. [30]胡潇.资本介入文化生产的耦­合效应[J].中国社会科学,

2015(6):45-61,206.

[31]吕捷,鄢一龙,唐啸“.碎片化”还是“耦合”?五年规划视

角下的央地目标治理[J].管理世界,2018(4):55-66. [32]张为志.非现场经济与智慧共享­体系简论[J].人民论坛·

学术前沿,2015(18):80-95. [33]刘耀彬,李仁东,宋学锋.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­耦合度

分析[J].自然资源学报,2005(1):105-112. [34]王雪妮,孙才志,邹玮.中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­空间耦合

关系研究[J].中国软科学,2011(12):180-192. [35]逯进,朱顺杰.金融生态、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差­异——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耦­合实证分析[J].管理评论,2015 (11):44-56. [36]彭国甫,李树丞,盛明科.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­府绩效

评估指标权重研究[J].中国软科学,2004(6):136-139. [37]杨屹,宋炜,党兴华.基于动力耦合模型的技­术跃迁模式

[J].中国软科学,2008 ——来自铁路企业的实证分­析

(9):140-147. [38]郝生宾,于渤,吴伟伟.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­力的耦合

度评价研究[J].科学学研究,2009(2):250-254. [39]张明斗,莫冬燕.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­市化的耦合协

34个地级市为例[J].资源科调性分析——以东北三省

学,2014(1):8-16. [40]王毅,丁正山,余茂军,等.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­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­量化分析——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[J].地理研究,2015(1):97-108. [41]何颖,齐亚伟,徐志琴.电子信息产业与交通运­输业耦合

发展的实证测度研究[J].管理世界,2015(10):182-183. [42 ]王卉彤,刘靖,雷丹.新旧两类产业耦合发展­过程中的科技金融功能­定位研究[J].管理世界,2014(2):178-179.

责任编辑:方程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