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京津冀协同发展:进展、成效与展望 柳天恩,田学斌

-

1

柳天恩 ,田 学 斌2 (1.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­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,河北 050061;

石家庄2.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­所,河北 050061)

石家庄

摘 要: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­施五年来,顶层设计基本完成,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­序推进,两个“一体两翼”加快建设,交通、生态和产业三个重点领­域不断突破,区域协同创新势头良好,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­取得进展。但区域“断崖式”发展差距仍未根本改变,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存­在结构性难题,交通一体化存在路网布­局和交通方式衔接短板,生态环境保护存在市场­机制不健全难题,产业升级转移存在承接­平台分散、承接能力不足和承接产­业错位等问题,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模­式尚未彰显。在未来三地的协同发展­中,应把中央顶层设计和地­方实践探索结合起来,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推­广的制度创新成果;把北京“减量发展”和“辐射带动”结合起来,加快缩小河北与京津的­发展差距;以两个“一体两翼”建设为契机,培育京津冀世界级城市­群;以“京津雄创新三角”为引领,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­同体;以交通和生态领域为突­破口,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­格局。

关键词:京津冀;协同发展;雄安新区;效果评价;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:F127 文献标识码:A 2014 2 26

年 月 日,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京­津冀协同发展发表重要­讲话,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­上升为国家战略。2019

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­第五年,2020

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实­现中期目标的时间节点,京津冀协同发展正由“谋思路、打基础、寻突破”的基础阶段进入到“滚石上山、爬坡过坎、攻坚克难”的关键阶段。值此五周年之际,本文系统梳理五年来京­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进­展,总结目前仍然存在的问­题障碍,研判未来的战略重点和­政策取向,以期为政府部门推进京­津冀协

同向深度广度拓展提供­实践依据和决策参考。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19)11-0116-13一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­进展

(一)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国家­层面强力推动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

7次到京津冀三地实地­调研,10平总书记先后 次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­发展的重要会议,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,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­了方向[1] (参见

1)。为加强组织领导,中央成立了京津冀协同­表发展领导小组,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­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­任第一任组长,目前由中共中央政治局­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担任­组长。国

务院专门成立高规格的­专家咨询委员会,对协同发展重大问题开­展研究并提出咨询意见­和建议,为党中央、国务院科学决策提供智­力支持。京津冀三地也各自成立­了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­专家咨询委员会,推进重大国家战略落地­见效。规划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基本形成。2015年4 30

月 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­议通过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­要》,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­战略提供了基本遵循。此后,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­的《“十三五”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­社会发展规划》和京津冀空间规划编制­完成,交通、产业、科技、生

12

态环保等领域的 个专项规划和一系列政­策相继出台,三省市围绕各自功能定­位也制定了贯彻落实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­要》的实施意见、实施方案和配套专项规­划。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和­河北雄安新区高起点规­划、高标准建设,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向­深度广度拓展,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­河北雄安新区的相关规­划体系日益完善。综合而言,京津冀三地目前已经建­立起目标同向、层次明确、措施一体、相互衔接的协同发展规­划体系,为三省市“一张图”规划、“一盘棋”建设和“一体

2)。化”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(参见表

(二)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­得进展一是控制增量严­格有效。北京根据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定位,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增­量。对于行政功能、公共服务功能和产业功­能,均明确总量控制目标,从源头控制增加新的非­首都功能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­约束,提高新增产业准入门槛, 2014

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实­施新增产业禁止和限

2015 2018

制目录,并在 年和 年两次修订完善。截

2018

至 年底,北京市不予办理新设立­或变更登记

2.16

业务累计达 万件,限制类行业新设市场主­体的数量呈现明显下降­态势,占全部新设市场主体

21.9%。

的比重降至 [2]与之对应的是,符合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定位的新设市场主­体呈现活跃态势,科技、文化、信息等高端服务业的新­设市场主体占全

50.5%。部新设市场主体的比重­达到

二是疏解存量推进有序。北京市以疏解非首都功­能为“牛鼻子”,明确疏解对象、原则、方法、方

2018式和步骤,稳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­解。截至

2 648年底,北京市累计疏解一般制­造业企业 家,

581 106疏解提升市场 家、物流中心 个 [3]。动物园、大红门、天意、万通、永外城等区域性批发市­场撤并升级、外迁或就地关停,北京信息科技大学、

北京建筑大学、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累­积向五环

3外的新校区疏解师生­超过 万人,北京天坛医院、北京同仁医院、北京友谊医院、北京口腔医院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医­院建设新院区,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医疗­卫生资源布局。三是北京“大城市病”明显缓解。首先是人口

2019》显示,2018得到有效控制,《北京统计年鉴 年

2 154.2 2017末,北京市年末常住人口为 万人,比

16.5 0.76%,增量和增速连年下降 万人,同比下降续两年保持负­增长,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呈­现“双

1)。其次是交通状况有所好­转,降”态势(参见图

2018

年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­均交通指数下降1.8%,市域内的高速公路断头­路全部消除。再次,资源环境压力有所下降,2018

年北京市城乡建设34 24万元/用地减量 平方公里,全员劳动生产率达

3.5%人左右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­同比下降 , PM2.5 12.1%,二氧化硫、PM2.5、PM10同比下降 和

77.8%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五年­累计分别下降 、42.7%、27.8%和25.0%

[ 4 ]。(三)两个“一体两翼”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构成­北京再

2022次起飞的“两翼”,河北雄安新区与以 年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­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腾­飞的“两翼”。两个“一体两翼”正在重塑京津冀空间格­局。

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­设加快。目前,《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­详细规划(街区层面)(2016

年—2035

年)》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,《通州区总体规划》法定审查程序已经完成,《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­区整合规划》编制趋于完善,加强北京城市副

中心政策集成创新意见­陆续出台。北京市的市级行政中心­率先迁入城市副中心,第一批搬迁完成35个­部门、165 1.2 40

家单位和 万人,带动约 万人从北京中心城区向­外疏解。

二是河北雄安新区“横空出世”。雄安新区顶层设计是一­个系统工程,目前已完成“1+4+26”规划编制,形成“1+N”政策体系,已由顶层设计转入大规­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。基础工程项目率先启动,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成­投用,京雄城际、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­中心等开工建设,白洋淀及流域治理加快­推进,雄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­中心揭牌,中关村与雄安新区签署­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­技园协议,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交­钥匙项目“三校一院”近期启动。“千年秀林”建设初见成效,

2019 6 17

截至 年 月底,累计造林 万多亩,植树

1 200

余万株。高起点承接北京非首都­功能疏解, 2019 6

截至 年 月底,雄安新区来自北京的注­册企

314 257

业达到 户,注册资金达到 亿元,央企已完

94 40成各类工程项目 个,完成投资大约 亿元,正

149 339在建设的项目达­到 个,计划投资总额达到

[5]。

亿元

2019三是冬奥会筹­办工作稳步推进。截至 年上半年,“10+7”规划体系编制和重点项­目设计全

76

部完成,张家口赛区 个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­项

70 5

目开工 个,完工 个 [6]。围绕奥运经济,张家口

2018积极发展冰雪­运动和冰雪产业,截至 年底承

70 100办体育赛事 项,举办群众性冰雪运动 次,建

62

立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所,签约冰雪运动装备项

21

目 个[7]。河北省借力冬奥会筹办,统筹“两翼”协调发展,重点打造张北地区绿色­发展示范翼和雄安新区­创新发展引领翼,力争交出冬奥会筹办和­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。(四)三个重点领域不断取得­新突破一是区域一体化­交通网络基本形成。铁路方面,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­司成立,京津城际、京石高铁、石济高铁、津保铁路、张唐铁路等建成通车,京唐城际、京滨城际、京雄城际、京张高铁、张呼高铁、大张高铁等加快建设,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逐渐形成。公路方面,张承高速、太行山高速、京秦高速部分路段等建­成通车,天津和石家庄之间首条­直达的津石高速公路加­快建设,京台、京港澳

800和京昆等跨区域­高速公路打通,京津冀超过 公里的“断头路”和“瓶颈路”打通或扩容,京津冀环形列车和通勤­动车开行,京津冀交通一卡通累积

180

发卡数量超过 万张,主要城市“一小时交通圈”和环首都“半小时通勤圈”初步形成 [2]。机场方面,河北机场集团纳入首都­机场集团统一管理,北戴河机场、承德机场、沧州机场等投入运营,唐山机场扩建完工,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­使用,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­地(一期)开工,京津冀机场群布局更加­优化。港口方面,天津和河北省加快港口­资源整合与基础设施建­设,成立津冀渤海港口投资­公司和津唐国际集装箱­码头有限公司,推动京唐港与曹妃甸港­整合重组,开通津冀环渤海内支线,形成津冀港口群干支联­动、相互支撑、错位发展、优势互补的有利格局。

二是生态环境质量得到­有效改善。大气污染治理方面,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­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­作机制,成立了由国务院领导亲­任组长的京津冀及周边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­小组,制定了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­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》,签署了《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­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》,实施了京津冀及周边地­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­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打­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­计划,通过淘汰落后产能,发展清洁能源,控制工业、机动车、燃煤、扬尘污染等措施,有效改善了京津冀地区­的空气质量。2018

年,京津冀地PM2.5 2013 40%,北京市、区 平均浓度比 年下降约

2013 58天津市和河北省的­重污染天数分别从 年的天、49天、80 15天、10天、17

天减少至 天,空气质量达到近年最好­水平 [8]。水污染治理方面,建立了引滦入津、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等­相关流域跨区域横向生­态补偿机制,推进永定河、白洋淀和衡水湖等的综­合治理。生态建设方面,加快张承生态功能区的­生态修复,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­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,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、“三北”防护林、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­生态工程,京津冀

3 200

[9]。三地完成植树造林 万亩以上

三是产业联动发展取得­重大进展。产业对接机制方面,建立了京津冀协同办主­任联席会议制度和有关­部门联席会商制度,发布了《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­级转移规划》《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》和《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­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­享办法》,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­升级转移的政

策措施。产业协同发展方面,北京现代沧州工厂、北汽集团(华北)微车基地、张家口北汽福田、首钢京唐二期、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­目等一批重大产业合作­项目落地,武清京津产业新城、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、承德大数据产业园、金隅曹妃甸示范产业园、北京·沧州生物医药园等一批­共建产业园区建成。在此带动下,北京企业五年来对津冀­投

7 000资的认缴出资额­累计超过 亿元。载体平台建设方面,京津冀三地共同研究制­定了《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­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­意见》,明确了“2+4+46”承接平台,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­北

2

雄安新区 个集中承载地,曹妃甸区、新机场临空

4经济区、滨海新区和张承生态功­能区 个战略合作

46

功能区,以及 个专业化、特色化承接平台(参见

3)。产业空间布局方面,京津冀三地明确了“五表区五带五链”的产业发展格局,更加注重区域产业链上­下游协同和产业链梯次­布局。产业转型升级方面,设立了京津冀产业协同­发展投资基金和京津冀­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,引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­和转型升级。北京市加快构建“高精尖”产业

80%;天津市坚持先进制造结­构,服务业占比超过业和现­代服务业“双轮驱动”,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­导产业;河北省积极落实《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­级试验区规划》,压减钢铁、水泥、玻璃等过剩

60%。产能,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­献率超过(五)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势头­良好一是形成紧密对接­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­体系。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批复《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­新改革试验方案》,京津冀三地签署《共同推动京津冀国际科­技合作框架协议》《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基­础研究合作协议(2018—2020

年)》《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合作­协议》《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协­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­协议(2018—2020

年)》等一系列合作协议,制定实施《关于建设京津冀协同创­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》《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­术优势推进京津冀传统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》《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­验重点改革试点方案》《河北·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­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­案》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的实­施方案。

二是共建一批京津冀协­同创新载体平台。京津冀三地共同确定了­武清京津产业新城、白洋淀科技城、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、石家庄正定新区

15

等 个协同创新重点平台。中关村除位于北京的“一区十六园”外,还与津冀两地共建天津­滨海—中关村科技园、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、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­园、保定—中关村创新中心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­等多个跨区域的科技合­作园区,探索出一区多园、总部—孵化基地、共建共管、整体托管、创新链合作等科技园区­合作模式。

三是京津冀科技合作取­得明显进展。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­新改革试验取得实质性­成效,14项重大改革举措已­经完成并逐步向全国推­广。北

16京加强全国科技创­新中心建设 项任务积极推

28进,河北石保廊全面创新改­革试验区 项改革任

128务落地,深化天津自贸试验区改­革开放 项任务全面启动。北京市依托中关村科学­城、怀柔科学城、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­技术开发区“三城一区”创新高地和中关村企业­科技创新优势,发挥技

术溢出和辐射带动作用,五年间输出到津冀的技

780

术合同成交额累计约 亿元,中关村企业在津冀

7 500家,12

设立分支机构约 家中关村企业入驻雄安­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。京津两地成为河北省科­技供给的主要源头,1 400

多家京津高新技术企业。2018

落户到河北省[ 10 ] 年,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

204 24.6%,2017合同成交额 亿元,同比增长 年和2018 3 000年新增国家级高­新技术企业约 家,是此1.5

[11]。

前历史总和的 倍(六)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­取得新突破一是教育合­作不断加深。五年来,京津冀建

12成工业院校、师范院校、农林院校、医科院校等个创新发展­联盟、10

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(联5

盟)和 个职业教育平台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,开展人才联合培养,实施高校干部和教师异­地挂职

60交流,北京对津冀两地开展教­育帮扶项目 余项。京冀两地联合印发《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­区“交钥匙”项目实施暂行办法》,北京市以“交钥

3 1匙”方式支持河北雄安新区­建设 所学校和 所医

4院。北京市对口支持河北雄­安新区的 所北京学

[12]。

校雄安校区正式挂牌

二是医疗卫生协作持续­深入。京津冀积极开展医疗卫­生领域合作,实施区域医疗机构临床­检验结果互认、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、医疗保险转

17移接续和异地就医­服务试点。五年来,北京市家医院与河北省­的医院建立合作关系,33

项临床296家医疗机­构实现互认,20检验结果在京津冀 项

155

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在 家医疗机构实现共享,京津冀新农合信息平台­成功对接,河北燕达医院率先实现­异地就医直接持卡结算,在京医院帮扶河

13

北省建立 家区域医疗中心,北京市对口帮扶河5

[9]。北雄安新区建设 所医疗卫生机构

二、京津冀协同发展仍存在­的突出问题和现实困境

(一)京津冀三地“断崖式”发展差距仍未根本改变

一是河北省与北京市经­济差距进一步拉大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­施五年来,

2014京津冀地区生­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

10.4%下降至2018 9.5%。在京津年的 年的冀内部,三地的经济发展差距非­但没有缩小,反而呈现越拉越大的趋­势,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­目标明显背离。根据《2019

中国统计年鉴》,北京市

2014 32.1%地区生产总值占京津冀­的比重从 年的

2018 35.6%,天津市占京津冀比重则­上升至 年的

2014 23.7%下降至2018 22.1%,河北省从 年的 年的

2014 44.3%下降至2018占京津­冀比重从 年的 年的42.3%。2018

年,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­值仅为北34.1%和天津市的39.6%,与2014

京市的 年相比,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­值占北京市的比重下降­了5.9 2)。

个百分点(参见图二是河北省地级­市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­与京津两个超大型城市­存在断层。从城市规模看, 2017

年河北省只有石家庄和­保定两个地级市常住

1 000 5

人口超过 万人,有 个地级市常住人口不到­500 2 000万人,而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­超过 万人,

1 500天津市常住人口­也超过 万人。通过常住人口和户籍人­口对比发现,北京和天津都是常住人­口远大于户籍人口,表明京津两地吸引外来­人口较多。反观河北省的地级市,多数城市的常住人口小­于户籍人口。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,2017

年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­最高的唐山市地区生产­总值

23.3%和天津市的35.2%,人均地区仅占北京市的

64.3%和天津市的69.8%。生产总值仅占北京市的

除唐山和石家庄外,2017

年河北省其他地级市的­4 000 4)。由地区生产总值均在 亿元以下(参见表于河北省的城市­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普­遍不高,导致京津冀地区多中心、网络化的世界级城市群­建设滞后于长三角地区­和粤港澳大湾区。

三是京津冀三地实现基­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­标难度较大。京津冀是我国公共服务­资源最为

密集的地区,但空间分布极不平衡,优质公共服务主要集中­在京津地区。河北省尽管在高等学校、医院和医疗机构总数方­面并不少,但在优质的教育和医疗­资源方面与京津差距较­大。以高等教育为例,2017 8 985 26 211年北京拥有 所 高校和 所 高

2 985 3 211

校,天津拥有 所 高校和 所 高校,河北省

985 211

辖区内没有 和 高校。河北省虽然是教育大省,高校数量超过北京和天­津,但研发经费投入

2017

有限, 年河北省研发经费投入­强度只有1.33%,与北京市的5.64%和天津市的2.47%差距明显,全省研发经费总投入仅­相当于北京市的28.6%(参见表5)。(二)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存­在结构性难题疏解北京­非首都功能是一项极其­复杂的系统工程,对缓解北京“大城市病”、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、促进区域协调共同发展­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 [ 13 ]。在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­要》明确提出四类重点疏解­的非首都功能中,第一类“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­耗产业”与第二类“区域性物流基地、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­第三产业”属于产业功能,第三类“部分教育、医疗、培训机构等”属于公共服

务功能,第四类“部分行政性、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­总部”属于行政功能。目前,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存­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­下三个方面。

一是产业功能增量控制­较为有效,但存量疏解面临障碍。北京通过实施新增产业­禁限目录来提高新增产­业准入门槛,严格控制不符合首都功­能的产业,源头控制效果较好,但存量疏解尚存在一些­问题和障碍。如第一类重点疏解对象­是以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等为代表的高耗能、高污染行业,不仅不符合首都功能定­位,也不符合津冀两地功能­定位,与河北省强力推进的以­化解过剩产能、治理雾霾为核心的产业­转型升级相冲突,很多需要就地淘汰。而北京市的一般性制造­业疏解到津冀地区更多­是以产能扩张而非整体­搬迁的形式进行,如北京现代沧州工厂、北汽集团(华北)微车基地等重大标志性­项目以及中关村企业到­津冀两地的共建产业园­区设立分支机构。以首钢和燕山石化为代­表的央企国企搬迁面临­承接地公共服务难以满­足员工需求的突出问题,存在“业走人留”难题。民营企业、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由­于有合约限制,难以采用行政化的手段­强制搬迁。第二类重点疏解对象是­以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­为代表的第三产业,占用土地较多,从业人员多为中低收入­群体,容易造成人口和交通压­力,是地方政府有能力、有意愿疏解的产业功能,是四类重点疏解对象中­进展最快的一类。

二是公共服务功能向北­京郊区疏解取得进展,但向津冀地区疏解进展­较慢。公共服务功能和行政功­能集聚是北京吸引产业、人口和高端创新要素不­断涌入的重要原因。北京非首都功能疏

解的难点在于如何疏解­与首都核心功能关系不­密切或服务于全国的部­分公共服务功能和行政­功能。针对第三类公共服务功­能,由于不少在京高校、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属­于中央或国家相关部委­直接管辖,北京市政府并无直接决­策权,涉及部门利益较多,协调难度较大。这些机构多为事业单位,单位职工拥有北京户口­或能够享受到北京市的­优质公共服务,普遍不愿搬离北京市域­范围,即便疏解也是从北京中­心城区向五环外疏解,或者在津冀地区建立分­校、分院、合作办学、合作办医、对口支援等。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­平新校区、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新校­区、北京友谊医院通州新院­区、北京安贞医院通州新院­区等都是从北京市的城­六区迁移至主城区以外,北京市对口帮扶

3 1

河北雄安新区建设 所学校和 所医院等。

三是行政功能疏解由中­央政府强力推动,但向北京“两翼”之外疏解难度较大。针对第四类以部分行政­性、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­总部为代表的行政功能,更多的是向北京城市副­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集­中转移。目前,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下,北京市部分行政功能已­经转移至北京城市副中­心,部分中央企业总部转移­至河北雄安新区,但行政性、事业性服务机构,以及民营企业和外资企­业总部转移至津冀两地­的尚不多见。根本原因在于津冀两地­与北京市在基本公共服­务领域存在落差,疏解地难以满足高端人­口对子女教育、基本医疗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需­求,而且远离北京这个权力­中心也意味着失去不少­行政资源。

(三)三个重点领域仍存在亟­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

交通一体化方面存在路­网布局和交通方式衔接­短板。服务于京津冀城市群人­员出行和货物流通的多­层次、大容量、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还­需进一步加密路网和优­化布局[ 14 ]。目前,京广线城市间交通较为­便捷,京津保地区也基本可以­实现一小时交通圈,但张承、冀中南等城市间的通勤­时间较长。以乘坐铁路出行为例,张家口至临近的承德需­要换乘,保定至临近的沧州需要­换乘,石家庄

4至临近的沧州最快也­需近 个小时。北京市与津冀地区各城­市间的交通线路相对完­善,但津冀地区各城市之间­的交通通达性较差。以城际铁路为例,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城际­铁路如京津城际、京唐城际、京滨城际、京雄城际等,主要是为了方便人员、货物、资源进出北京,津冀各城市之间的城际­铁路较为缺乏。这一方面加大了北京市­过境压力,另一方面也弱化了津冀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。随着河北雄安新区建设­的加快,京津冀交通网络将因区­域经济地理格局重塑而­有所调整和优化。为发挥雄安新区辐射带­动作用,除与京津两地的交通对­接之外,雄安新区与冀中南、沿海地区的交通线路应­适度超前谋划。此外,京津冀三地在公路、铁路、航空、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之­间的衔接不够紧密,人员和物资在不同运输­方式之间不能实现无缝­对接,公铁联运、海铁联运、空铁联

[15]。运、空海联运等多式联运需­要进一步加强

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­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难­题。京津冀地区采用行政化­的手段“铁腕治霾”,短期内大气污染联防联­治取得较好效果,但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受­到质疑,建立科学合理且可持续­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仍­任重道远。在化解过剩产能、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采­取“一刀切”手段,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­偏重的河北省影响最大。河北省为了保障北京市­的“蓝天白云”,实施压减过剩产能的“6643”工程和调整能源结构的“煤改气”工程等,导致河北省企业和居民­受到较大影响,河北省与北京市经济差­距进一步拉大。尽管北京也会受到产业­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影­响,但北京市已进入后工业­化阶段,化解过剩产能对北京市­经济影响有限。“煤改气”需要河北省巨大的财政­投入,而“化解过剩产能”又导致河北省财政收入­明显减少。在当前“分灶吃饭”的财税体制下,如果得不到来自中央的­纵向生态补偿和来自京­津两地的横向生态补偿,河北省地方政府在“治理雾霾保蓝天”和“发展经济保稳定”两者之间无疑面临取舍­难题。在水资源保护方面,尽管目前河北省与京津­两地已经建立了水资源­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,但补偿标准过低,仅考虑水资源本身价值,未考虑张承生态功能区­等为保障京津水资源安­全而牺牲的“经济发展权”。[ 16 ]张承地区作为京津水源­保障地,不仅严格控制新增工业­项目,对于存量的“散乱污”企业也坚决取缔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­方面,河北省的治理边际效果­最好,但存在巨大的资金投入­缺口,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的实现机制需要不断探­索。

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存在­承接平台分散、承接能力不足和承接产­业错位等问题。一是承接平台

2015 4存在布局分散和同质­化竞争。如 年 月通过的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­要》提出重点打造“4+ N”功能承接平台,2015 11

年 月印发的《京津冀协

20同发展产业升级转­移规划》确定 个产业集聚和转移承接­示范园区,2017 12

年 月印发的《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­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­意见》确定“2+4+46”承接平台,天津市提出重点打造“1+16”承接平台,河北省确定了以雄安新­区集中承载地

5为核心、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­等 个协同协作平台为重点、37

个特色个性化专业平台­为支撑的重点承接平台­体系。显然,津冀承接平台较多,布局较为分散,且功能重叠和同质化竞­争较为严重。二是产业承接地的承接­能力不足。不少承接平台建在未开­发区域,周边产业配套能力差,产业集聚优势不明显,公共服务难以满足转移­企业的需求,面临企业“引不来、留不住、难发展”等问题[17]。三是北京重点疏解的产­业与承接地希望承接的­产业存在错位。北京市确定的四类重点­疏解对象中,第一类高消耗性产业与­河北省建设“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­区”的功能定位不相适应。第二类区域性物流基地­和专业市场符合河北省“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­基地”的功能定位,但这类产业对地方财政­收入贡献有限。第三类的公共服务功能­和第四类的行政功能是­河北省的短板和迫切希­望承接的对象,但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­制障碍,协调难度极大。

(四)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模­式尚未彰显一是区域科­技创新落差过大,资源要素流动

985 211不畅。北京市拥有全国数量最­多的 和 高校,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一,原始创新能力非常强。天津市自主创新和研发­转化能力较强,先进制造业基础雄厚。而河北省高端创新要素­资源匮乏,科技创新能力不足,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­级的支撑力度不够。《2018

中国科技统计年鉴》显示, 2017 452.0年,河北省研发经费投入 亿元,北京市

1 579.7 458.7和天津市则分别为 亿元和 亿元;河北

483.80省高技术产业新产­品销售收入只有 亿元,

1 756.85 1 210.04北京市和天津市则­分别为 亿元和亿元。河北省与北京市在科技­创新领域落差过大,河北省技术承接能力明­显不足,在产业配套、人才支撑、公共服务、营商环境等方面难以满­足北京技术转移方的要­求,导致北京市高端创新要­素资源越过河北省“蛙跳式”向承接能力较强的长三­角和珠三角地区转移。而且京津冀地区市场化­水平相对滞后,区域统一的要素市场尚­未建立,技术、人才、信息等高端创新要素资­源的跨区域流动和优化­配置仍存在体制机制障­碍。北京市作为首都和直辖­市,是全国行政资源和公共­服务资源集聚地,拥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,对高端创新要素本身具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,这也导致北京市对河北­省高端创新要素呈现“单边吸附”态势,“虹吸效应”明显大于“溢出效应” [18]。

二是区域创新资源共享­程度不高,创新主体互动不密切。北京市是全国科技创新­中心和原始创新策源地,拥有“三城一区”创新主平台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­范区,以及数量众多的国家重­点实验室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、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大型科研基础设施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。河北省国家级创新平台­较

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、5

少,只有 家国家技术创新

7

中心和 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,不仅与京津两地差距明­显,在全国也处于中下游水­平。尽管京津冀通过实行科­技创新券制度,部分实现了三地科技创­新平台共享和科研设备­高效利用,但科技创新券支持的范­围、力度、便捷度方面都有很大提­升空间。由于受行政区条块分割­的限制,北京市丰裕的创新要素­资源大量闲置和河北省­大量的产业技术需求得­不到满足并存。尽管三地打破条块分

2015—2017割,联合设立基础研究合作­专项,但 年

47 870

仅立项 项,资助经费 万元,难以满足区域产

12业共性和关键技术­需求。尽管三地高校建立了个­协同创新发展联盟,但河北省高校与京津高­校在科研能力上的明显­差距,导致三地高校实质性合­作项目和科研成果并不­多。

三是京津冀创新链与产­业链对接不紧密。北京市在原始创新和基­础研究领域具有较强实­力,但与河北省传统产业转­型升级、生态环境治理、民生保障等领域相适应­的技术供给明显不足。这是因为北京市的科研­主体主要是高校和科研­院所,研发经费主要来自于政­府。《2018

中国科技统计年鉴》显示,2017 R&D 52.1%来自于年北京市 经费中

R&D政府,而同期浙江省、江苏省和广东省 经费中

7.2%、8.5% 10.3%来自于政府的比重分别­为 和 。

R&D

政府资金支持的 活动多为科研导向,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不­够,容易出现科技与产业“两张皮”现象。此外,在现行科研体制下,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尽­管很多,但体制内的科研人员重­视“拿项目、做课题、出论文、报奖项、评职称、争头衔”,对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­发展兴趣不足,而且申报相关课题也不­容易立项,导致北京市“高大上”的技术供给与河北省相­对低端的技术需求产生­明显错位。

三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­展望

(一)把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­实践探索结合起来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­创新成果

一是不断完善顶层设计,推进规划政策落地。目前,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­设计基本完成,正转入全面落地实施阶­段,需要根据战略实施过程­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­题,及时进行规划修编和政­策调整,保证规划和政策体系的­科学性、可行性和灵活性,确保京津冀三地“一张图”规划、“一盘棋”建设和“一体化”发展。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­经形成规划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,但由于受“行政区经济”束缚,一些制约生态共建共享、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­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­仍然存在

[ 19 ]。在京津冀三地政治经济­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,需要中央政府出面协调,建立“三地四方”区域协调发展机制,如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­制、财税利益分享机制、GDP

统计共计机制、官员考核晋升机制和改­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等。

二是鼓励地方先行先试,积累成熟经验和模式。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城­市病最为突出、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­严重、区际发展差距最为悬殊、区域行政经济地位最不­对等、区域协调发展最为迫切­的地区,需要在全国率先探索出­一条协同解决大城市病、资源环境可承载、要素流动自由充分的高­质量协调发展新路。当前,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向深­度广度拓展,改革已进入深水区,涉及的广度、深度和力度都前所未有,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前所­未有 [ 20 ]。仅靠中央顶层设计是远­远不够的,还需要发挥地方首创精­神,通过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积累成熟经验和模式,形成中央顶层设计与地­方先行先试的良性互动­机制,防范区域性、系统性风险,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­的制度创新成果。

三是及时总结先进经验­和模式,在更大范围进行复制推­广。目前,京津冀三地已经在产业­联动发展、区域协同创新、交通一体化、生态联防联治、城市群建设、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有不­少实践探索,需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­和模式,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复制­推广。如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­方面,形成了北京中关村的一­区多园模式、天津滨海—中关村科技园的共建共­管模式、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­的“类中关村生态环境”模式、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­园的税收分配模式、保定—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整体­托管模式、北京·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­产业园的异地监管模式、秦皇岛固安孵化基地的­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北京­亦庄·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区的­全产业链合作模式等产­业园区合作模式。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,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­中

16

心建设 项任务、北京城市副中心集成创­新政策、

32石保廊全面创新改­革试验区 项改革任务都已取得阶­段性成果。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,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­北三县“统一规划、统一政策、统一管控”,河北雄安新区纳入北京­城市总体规划,“通武廊”地区实施人才一体化改­革等。当前,需要及时总结已有的成­熟经验和模式,力争为全国其他地区提­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。

(二)把北京市“减量发展”和“辐射带动”结合起来,缩小河北省与京津发展­差距

解决北京大城市病是北­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初­心,但最终目标是通过北京­市“减量发展”解决自身大城市病的同­时,发挥北京市对区域的辐­射带动作用,缩小区际经济发展差距,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­化,形成多中心、网络化的世界级城市群,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­展。过去五年,北京市重点通过严控增­量和疏解存量双向发力­实现“减量发展”,进而解决北京市的大城­市病。但从成效来看,河北省与北京市的发展­差距却越拉越大,北京市疏解的四类重点­功能中,第一类和第二类产业功­能疏解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北­京市制造业存量有限,而且疏解的多为高消耗­性的低端制造业,与津冀产业功能定位不­匹配,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作为­纳税和产值较高的行业,不是倾向于整体搬迁,而是在京内强化和京外­建设生产基地及工厂,实施异地扩张。而第三类公

共服务功能和第四类行­政功能除了向北京城六­区之外疏解,以及到津冀地区设立分­支机构或对口支援之外,跨行政区疏解搬迁几乎­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,未来可能会有一部分集­中搬迁到河北雄安新区。

未来一段时期,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迫­切需要把解决北京市大­城市病和促进津冀两地­加快发展结合起来,产业功能疏解的思路要­从“北京减量—升级转移—津冀承接”向“北京有增有减—低端升级转移和高端辐­射溢出—津冀精准高点承接”转变,公共服务和行政功能疏­解要从“政府主导—行政命令—强制搬迁”向“政府因势利导—分类施策和采用市场化­手段—增强疏解的主动性和积­极性”转变。对于高端产业,不是限制北京市发展,而是在鼓励北京市做大­做强的同时,利用河北省土地和人力­资源廉价优势,创新体制机制,发挥北京市高端制造业­和创新要素资源辐射带­动作用,在发展中缩小河北省与­京津发展差距,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­争力。对于公共服务和行政功­能的疏解,应政府和市场同时发力,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­的决定性作用,建立市场化的激励和倒­逼机制,推出户籍、社会保障、土地、财税等一系列配套政策,汇聚疏解地的推力、承接地的拉力、疏解机构的动力和中央­部门的助力,形成疏解合力,确保疏解机构“转得出、留得住、发展得好”。

当然,河北省的发展不能仅仅­寄希望于北京和天津的­帮扶,而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培­养内生发展动力上。长期以来,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­总是摇摆不定,寄希望于借力京津加快­发展。如河北省的区域发展战­略曾经历“环京津”(1986)、“两环(环京津、环渤海)开放带动”(1995)、“打造沿海经济强省”(2007)、“一圈(环首都经济圈)一带(沿海经济隆起带)一区(冀中南经济区)”(2010)等战略,主要是围绕京津两地进­行战略布局,但结果出现了令人尴尬­的“环京津贫困带”。2014

年以后,在全域纳入京津冀协同­发展国家战略后,河北省仍寄希望于在借­力京津和服务京津中加­快发展自己,但借助外力只能“锦上添花”。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和­冬奥会的举办,河北省的区域发展战略­重点调整为“一体两翼”,举全省之力办好京津冀­协同发展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­奥会筹办三件大事。河北省不能再在区域发­展战略上摇摆不定,而要尽快形成稳定的区­域发展战略。未来,河北省应抓住雄安新区­作为“千年大计、国家大事”带来的历史机遇,真正解放思想,敢于改革创新和政策试­错,从“等靠要”的传统思想观念转变为“向改革要动力、向开放要潜力、向市场要活力”,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扩大­开放的制度创新增长极,尽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引­擎,促进全省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,缩小与京津发展的差距。

(三)以两个“一体两翼”建设为契机,培育京津冀世界级城市­群

河北雄安新区与北京城­市副中心构成北京的“两翼”,雄安新区与张北地区构­成河北的“两翼”,京冀两个“一体两翼”正在重塑京津冀地区经­济地理格局,有利于加快形成多中心­网络化的京津冀世界级­城市群。

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­雄安新区作为北京“两翼”,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­的两个集中承载地。其中,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的­行政副中心,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批­市属行政单位搬迁工作,正在谋划推进第二批市­属行政单位搬迁。雄安新区是“跳出北京建新城”的首都功能拓展区,重点承接高端高新产业,以及在京高校、医疗机构、企业总部、金融机构、事业单位等公共服务功­能和部分行政功能。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­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战­略布局,未来要在科技创新和制­度创新上有所突破,将北京的国家自主创新­示范区、服务业扩大开放、城市副中心集成创新等­政策综合起来,将北京市的“全国科技创新中心”功能融合进来,打造未来科技新城和体­制机制创新高地。

雄安新区与张北地区构­成河北省的“两翼”,是河北省加快发展和跨­越赶超的重要契机。目前,雄安新区顶层设计已经­完成,正在转入大规模的实质­性开工建设阶段。作为河北省“创新发展引领翼”,未来雄安新区需要把高­起点的规划蓝图转化为­具体的路线图、项目表和施工图,坚持高标准建设、高水平推进和高质量发­展,尽快形成一幅“塔吊林立、热火朝天”的发展图景,让创新力量在雄安新区­竞相涌流,让市场活力在雄安新区­充分迸发,让高质量发展成为雄安­新区最真实的写照。作为河北省“绿色发展示范翼”,张北地区需要贯彻落实­生态文明思想,以冬奥会为契机,加快场馆和道路等基础­设施建设,实施一批绿色生态项目,发展冰雪产业等绿色产­业,探索把“绿水青

山”变成“金山银山”的实现机制。

(四)以“京津雄创新三角”为引领,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­同体

以雄安新区为突破口,借力京津科技资源,打造“京津雄创新三角”。发挥北京市“全国科技创新中心”和京津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”的科技创新优势,推进京津两地的科技创­新领域国家支持政策在­雄安新区延伸覆盖,辐射带动雄安新区创新­能力提升。把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­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­制度创新“试验田”,开展系统性、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改革­试验,在管理体制、财税体制、土地开发利用、住房制度、投融资模式、双创示范基地、服务业扩大开放、军民融合、公共服务、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改­革创新试点,形成制度创新增长极。

促进京津冀创新要素资­源有序流动和充分共享,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­体。打破因行政分割导致的­人才、知识、技术、信息等创新要素资源流­动障碍,建立区域统一要素市场­和技术交易服务标准,推动科技创新成果、专业技能、人才资质等在三地互认,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­化配置。整合区域内的科技创新­资源,推动首都科技资源平台、中关村—滨海开放式实验室等重­大科技基础设施、试验场所、科研平台和大型科学仪­器设备等开放共享。推进北京“三城一区”、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­示范区、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­引领区、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­验区、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­转化示范区和环首都现­代农业科技示范带等区­域创新高地的政策对接,打通京津冀创新链条,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­力。

促进京津冀创新链与产­业链紧密对接。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要与­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­级、冬奥会筹办、生态环境保护、科技和产业扶贫等重点­领域的技术需求对接,重点解决北京市技术供­给与河北省技术需求脱­节的问题。发挥北京市原始创新、天津市自主创新和河北­省研发转化的互补优势,尽快形成“京津研发、河北转化”的京津冀创新链与产业­链对接模式。京津冀三地围绕区域共­性关键产业技术需求,加大政府支持力度,鼓励联合攻关,协同突破制约技术发展­和成果转化的难点、堵点和痛点。以“五区五带五链”为重点,以“2+4+46”重点合作平台为支撑,探索形成京津冀“众创空间—孵化器—加速器—科技园区”全链条孵化模式,打造京津冀创新链、产业链与政策链无缝对­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。

(五)以交通和生态领域为突­破口,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­格局

交通和生态领域是京津­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­重点领域,最能彰显京津冀协同发­展战略的实施效果,也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­提供经验借鉴。目前,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面临­的突出问题是区域路网­布局和交通方式衔接存­在短板。应加密和优化区域铁路­公路网,建立多层次、大容量、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网­络,尤其是加强天津市与河­北省各地级市之间的城­际(如天津和石家庄之间、石家庄和沧州之间等)铁路建设。应前瞻布局雄安新区至­冀中南和沿海地区的轨­道交通,发挥雄安新区对冀中南­地区和河北省沿海地区­的辐射带动作用。应合理布局综合交通枢­纽,加强公路、铁路、航空、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有­效对接,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和安­全便捷换乘换装体系,促进区域内人员和物资­高效便捷流动。

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,要探索京津冀生态联防­联治长效合作机制和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的实现机制,扩大京津冀环境容量生­态空间。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和“铁腕治霾”不再采用一刀切的行政­手段,而是更多采用经济手段­和市场机制,防止因行政命令和任务­分解引发“劣企驱逐良企”的市场逆淘汰。尽快建立充分考虑地区­发展权而非仅仅考虑资­源本身价值的跨区域生­态补偿机制,尽快形成生态产品理念,建立为清新空气、清洁水源等生态产品估­值的科学评估方法和市­场交易机制,建立排污权、碳排放权等交易试点。如张承地区作为首都水­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­境支撑区,在水源保护、雾霾防治、植树造林、治理“散乱污”企业、限制工业发展等方面承­担了较多责任,需要牺牲一定的“经济发展权”来保障京津生态安全。因此,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­偿标准,适当提高对张承生态功­能区生态补偿额度,才能充分体现区域协调­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。参考文献: [1]何立峰.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­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

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­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[N].人民神

日报,2019-02-27(06). [2]刘少华.谋思路、打基础、寻突破

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五­周年[N].人民日报(海外版),2019-02-26(05).

[3]董城,张景华. 同书时代答卷[N].

共解国家命题 光明日报,2019-02-24(05).

[4]邓琦.北京去年重污染天比2­017 9 PM2.5

年减少 天 年均51[EB/OL](. 2019-01-05)[2019- 07- 25].http://www.浓度xinhuane­t.com/local/2019-01/05/c_1123950184.htm. [5]熊争艳,曹国厂.从十大亮点看2019

年京津冀协同发展[EB/OL].(2019- 07- 19)[2019- 07- 25].http://www.xinhua⁃ net.com//2019-07/19/c_1124776351.htm. [6]王东峰.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­展向广度深度拓展[N].学

习时报,2019-07-12(001). [7]武卫东.张家口市政府工作报告[EB/OL](. 2019-01-30) [2019-07-20].http://www.hebei.gov.cn/hebei/11937442/10 756595/10756620/14542366/index.html. [8]倪元锦,黄江林,巩志宏.京津冀“呼吸之变”折射生态文明建设效果[EB/OL](. 2019-02-28)[2019-07-25].http://www. xinhuanet.com//politics/2019-02/26/c_1124164527.htm. [9]刘元旭,李鲲,李嘉瑞,等.京畿大地起宏图——京津冀协

[EB/OL].(2019- 02- 27)[2019- 07- 25].同发展五年间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2019-02/27/c_1124168795.htm. [10]王洋.新闻办就新时代“赶考”路上砥砺奋进的河北举­行发布会[EB/OL](. 2019-05-28)[2019-07-25].http://www. gov.cn/xinwen/2019-05/28/content_5395395.htm.

[11]许勤. 政府工作报告[N].河北日报,2019-01-31(001). [12]杜鹃.北京助力雄安新区建设­12

家中关村企业入驻新区[EB/OL](. 2019-03-26)[2019-07-25].http://cn.chinadaily. com.cn/a/201903/26/WS5c99d709­a310e7f8b1­572dc6.html. [13]武义青,柳天恩.雄安新区精准承接北京­非首都功能疏

解的思考[J].西部论坛,2017(5):64-69. [14]安树伟.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­施效果与展望[J].区域经

济评论,2017(6):48-54. [15]林英泽,郝玉柱.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物流­一体化——第九届中国北京流通现­代化论坛述要[J].中国流通经济, 2015(12):7-11. [16]薄文广,殷广卫.京津冀协同发展:进程与展望[J].南开学

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7(6):65-75. [17]王金杰,周立群.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津冀­承接平台的完善思路—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­施五周年系列研究之一[J].天津社会科学,2019(1):89-94. [18]柳天恩.京津冀协同发展:困境与出路[J].中国流通经济,

2015(4):83-88. [19]毛汉英.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­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[J].

地理科学进展,2017(1):2-14. [20]孙久文.京津冀协同发展70年­的回顾与展望[J].区域经济评论,2019(4):25-31.

责任编辑:方程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