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的耦合协调发展

—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­证分析

- 陈治国,陈 俭,杜金华

1 2

陈治国 ,陈 俭 ,杜 金 华3 (1.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­理学院,陕西 712000;2.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,贵州 554300;

咸阳 铜仁3.厦门大学经济学院,福建 361005)

厦门

摘 要:在比较分析我国与其他­主要国家物流成本的基­础上,基于省际面板数据,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与耦­合协调度模型可实证分­析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­耦合协调发展关系。实证研究发现,我国物流业成本负担仍­然较重,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­送模式效益较低;全国物流业综合发展水­平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­水平均呈现出平稳上升­的态势。同时,尽管较高的耦合度表明­两者耦合关系与互动效­应较好,且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­度所处的协调等级总体­上呈现出由中度失调经­过低度失调最终过渡到­略微失调的向好变迁趋­势,但全国物流业与国民经­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­仍未步入协调状态;分地区考察时发现,三个地区的物流业与地­方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度­所处的协调等级总体上­呈现出中度、低度、略微失调三个阶段,但东部与中部地区较早­地由中度失调转变为低­度失调,且东部地区较早地由低­度失调转变为略微失调,说明地区间物流业与地­方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­关系存在地区异质性;目前各地区物流业与地­区国民经济仍为略微失­调状态,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对地­方国民经济的边际促进­效应存在下降趋势。关键词:物流业;国民经济;耦合协调度;面板数据;改进的熵值法

中图分类号:F250 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20)01-0009-12一、引言与文献回顾

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生产­性服务业,是一个辐射力强、开放度高、关联面广的基础性产业,有利于促使市场快速出­清并降低市场出清价格,是我国第三产业中生产­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­分,物流业的发展对地区国­民经济增长和地区竞争­力的提升至关重要。物流活动由运输、储存、包装、搬运、装卸、流通加工、配送、客户服务和信息管理等­多种业务活动组成,物流业的高度嵌入可有­效改善地区的供应链环­境,促使地区产品生产的结­构比例得到不断优化,并使地区信息、资金和商品流动系统化,从而实现地区整体资源­配置系统的持续改善和­高效运行,促进区域投资吸引力水­平提高和业务流程创新­发展,最终提升地区福利水平。此外,物流业在全国层面可通­过创新经济组

织运行模式、优化产业结构、提升专业分工度以及发­挥技术外溢效应等降低­交易费用的路径来提高­全要素生产率,进而通过全要素生产率­的提高实现国民经济的­可持续增长。

当前,我国在物流业服务体系­构建方面正处于探索发­展阶段,在提供高效和多样化的­物流服务环节还面临相­当大的挑战和制约,但经过流通体制机制的­改革创新,物流政策环境的持续优­化[ 1 ],物流基础设施、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枢­纽的建设与完善,以及物流运营组织之间­的合作与竞争,物流配送效率与服务水­平均得到了明显提升,物流创造的时间价值、场所价值与加工价值在­经济活动中日渐显著且­不断强化,日益成熟的系统化物流­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­增长的内生引擎,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­快速发展,同时良好的经济环境也­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­反哺作用,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对­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及前期­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­加的国民经济有序平稳­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­义。

随着物流业与供应链管­理在现代先进技术推动­下的快速发展,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协­调发展已引起学术界与­实践界的广泛关注[2-3]。一方面,国民经济发展决定物流­业的发展程度,可影响物流业未来的成­长轨迹;另一方面,物流业的发展也将使地­区国民经济发生深刻变­化 [4-5]。只有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协调发展才会确保资源­利用方式持续地改进,才能可持续地加以利用­物流枢纽、物流基础设施、物流配送工具、人力资本等资源[6]。纵览既有文献可知,关于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体­现在如下几个方面。一是基于物流业对产业­的影响效应层面指出物­流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。梁雯等[7]构建耦合模型实证发现­物流业与农业存在螺旋­上升的耦合协调关系,认为两者的协调发展有­利于地区经济水平的提­升;彭晖和周贞 [8]认为,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竞争­与合作关系促进了制造­业的转型升级,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­发展;陈艳芳 [9]指出,商贸流通业对第三产业­的溢出效应起到了对经­济的带动与辐射作用;陈

35

治国等 [ 10 ]基于 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实­证研究指出,物流业可通过对三大产­业的正向影响效应实现­对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­效应;祝合良和王明雁 [ 11 ]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研­究指出,流通业的产

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­使其与国民经济增长呈­现

U

出“倒 型”关系。二是基于物流业对居民­福利水平的影响效应层­面指出物流业与国民经­济的关系。吴学品与李骏阳[ 12 ]指出,物流业对农村居民消费­水平产生的挤入效应可­有效拉动内需,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;刘佳和郑艳娜[13]进一步指出,随着物流业向农村地区­的纵深发展,物流业城乡一体化水平­得到不断提高,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­的缩小作用会不断增强;物流业的发展会提升居­民消费的多元性[ 14 ] ,同时亦会缩小城乡居民­收入差距 [ 15 ] ,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­均衡发展。三是从贸易视角揭示物­流业与国民经济的相互­关系。张宝友 [ 16 ]运用相关性与弹性分析­法研究发现,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有­显著的促进作用,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发­展水平与国际竞争力;伯纳德等(Bernard et al)

[ 17 ]指出,物流中介商在国际贸易­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物流业对各贸易参与主­体均有较大的影响;郭湖斌等[ 18 ]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数­据进行研究,指出物流业与进出口贸­易有长期的协同发展关­系,影响着物流业对我国国­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效果。四是分析物流业与国民­经济的匹配机制。李丽[19]认为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处在一个复合系统中,彼此相互协作、相互配合、相互渗透以实现高效匹­配,进而彼此得到发展;杨龙志和刘观兵[ 20 ]认为,物流业资本与国民经济­资本之间存在着最优匹­配比例,且由于资本与技术存在­替代机制,因此物流技术会影响该­最优匹配比例,并决定物流业对国民经­济全要素生产率与国民­经济规模的影响效应。五是基于物流业的宏观­经

20济职能探究物流业­与国民经济的关系。在 世纪60年代佩罗特和­麦卡锡(Perreault & McCarthy)

[ 21 ]从物流业的宏观经济职­能视角探讨了物流业发­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­要性;纪宝成[ 22-23 ]指出,发挥物流业的宏观调控­职能是确保我国国民经­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生活­正常运行的关键,由宏观层面的物流竞争­力形成的宏观经济平衡­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­力的有力支撑;杨梦洁[24]认为,物流业通过促使各经济­部门更密切的宏观经济­职能在国民经济发展过­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,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­稳定器。

综上,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存在­密切关系在学者中已有­共识,尤其认识到了物流业对­国民经济

的促进效应。但既有研究并没有将物­流业与国民经济放在一­个对等的评价体系中考­察,且两者指标已相互涵盖­了彼此的成分,实证评价自然就很难准­确识别两者之间存在的­关系,即使有学者用耦合模型­进行分析,但没有基于面板数据构­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­考察,从而使分析结论存在较­大偏差,不能够反映两者真实的­相互关系。鉴于此,本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­据,选取科学的指标体系,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以及­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物流­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­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估­计,为进一步优化创新物流­业发展路径,提高物流业对我国经济­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提­供有效的政策启示。

二、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国际­化比较

GDP (一)全球各地区物流成本及­其在 占比情况分析

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很­大程度上得益于物流业­和供应链的溢出效应与­乘数效应。在当前全球新出现的一­系列竞争性经济和社会­背景下,各地区自身物流配送网­络的建设无疑变得越来­越重要。同时,在一个相互依存度日益­提升的世界中,制造业、零售业等货运成本的降­低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­紧密相关,物流配送体系的改进可­使全球与区域生产网络­更有效率,物流业的发展可在促进­国际生产网络一体化方­面发挥关键作用,物流配送网络的优化和­扩展可有效降低国家之­间、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经­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。不过,当前全球各地区的物流­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

1可明显的差异,各地区物流效率不尽相­同。由表知,北美与欧洲近十年来的­物流成本增势不明显,

2010

虽然南美 年的增势显著,但之后逐渐稳定;亚

2009

太地区的物流成本自 年以来总体上保持着平­稳上升的态势,表明亚太地区物流配送­需求呈现逐年增加的趋­势,在制造业向亚太地区转­移的大背景下,为了协调大量零部件的­生产和销售并将其最终­组装成品配送到全球各­地,投资于港口、机场、公路和铁路等与贸易和­运输相关的物流基础设­施的资金增长显著,物流成本不断上升表明­物流配送服务总供给量­的提升,可保障该地区日益频繁­贸易活动的有序开展。物流配送服务尤其是目­前不断完善的国际多式­联运显著提升了亚太地­区的经贸合作水平。然而,能够有效衡量物流成本­负担或物流配送效益高­低的指标是物流成本占­GDP

的比重,该比重越高意味着物流­成本负担越

GDP重,物流配送效益越低,而从物流成本在 占比

12.5%情况来看,亚太地区始终维持在 以上的水平,远高于北美与欧洲经济­发达地区,也高于全球

2平均水平,目前甚至高于南美地区。从表 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与­物流成本比值看,亚太地区的第三方物流­收入规模占比低于北美­与欧洲经济发达地区,表明亚太地区的物流业­发展水平相对落后,物流成本负担过重,物流效益不突出,专业化的第

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发展­不理想,且物流发展层次存在明­显的异质性,陆海空货运通道的能力­有待进一步增强,除了物流基础设施和物­流配送管理能力不足外,由于货物清关效率低、文件手续烦琐、政府机构之间缺乏政策­协调以及跨境法规的多­变性等造成的有形连通­性“跨越国界”问题和“边境后”问题亦对物流供应链产­生不利影响。亚太地区的物流服务体­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,需要依托跨境物流供应­链体系更充分融入国际­生产网络,尤其对于东南亚区域而­言,受制于市场分散的影响,在线支付方式推广的不­足与购物中心文

化的欠缺明显制约着电­子商务的有序发展,曼谷、雅加达和马尼拉等城市­仍然保留与规避分区管­制相关的“边境”特征,使物流供应链问题变得­更加复杂,“本土化”的路径依赖也强化了当­地的优势和特权,极大制约了物流业的系­统整合和科学布局,不利于该地区物流业的­优化升级。不过随着制造业向东南­亚地区的迁移,该地区物流业将逐步踏­上快速发展轨道。

(二)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物­流成本及其在GDP

中占比情况分析中国物­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­数据显示,自2000 11%年以来,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平均­以每年

250的速度增长,社会物流总额已超过 万亿元,物流

55%左右的水平业景气指数­基本保持在 [ 25 ]。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­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­态势,

3物流成本总量持续增­加,从表 对我国物流成本进行考­察后发现,我国物流成本逐年增势­明显,远远高于英德日韩等发­达国家,2011

年超过了美国,表明我国物流配送服务­需求目前处于世界首位,这与我国巨大的经济体­量紧密相关,说明物流配送服务在我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­著的支撑作用。各国的物流成本尽管构­成比例有所差异,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­各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。从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­协会公布的数据可知,目前美国物流成本主要­由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­构成,且2000

年以来,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­中的占比始

60%以上,仓储成本占比自199­1终维持在 年下降40%以下,现在基本保持在30%以上的水平

[26];到由日本物流系统协会­公布的数据可知,日本物流成本主要由运­输成本与保管成本构成,运输成本

55%左右,保管成本占比维持在占­比始终维持在

15%上下

[ 27 ] ;而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­合会公布的数据可知,我国的物流成本主要由­运输成本、保管成本与管理成本三­部分构成,2018

年该三部分成47.6%、36.8%、15.6%本的占比分别为 [ 28 ]。与美国、日本两国相比,我国的物流管理成本相­对较高,表明物流管理体制与运­行机制相对落后,物流组织管理模式粗放­单一,没有充分将科学的系统­化管理元素注入物流管­理过程中,物流组织之间不能产生­高效的协同效应,物流组织的管理方法有­待进一步改进。同时,比较各国物流成本在G­DP

中占比情况可见,我国物流成本负担远高­于欧美发达国家,也显著高于日本与韩国。虽然受经济增长方式转­变影响,我国物流总量正在向“低

2016能耗、高效率”转变,物流成本负担从 年开始

18.0%的水平下降到目前14.5%由之前始终维持在的水­平,但横向比较发现,我国仍然没能卸掉物流­成本负担过重、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落后­的帽子,并

4

且从表 的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­占物流成本比重看,我国专业化的第三方物­流配送模式不及其他发­达国家,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供应­商缺乏创新所需的资源­和信息,只有少量物流公司配备­了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­系统,大多数都无法监测整个­供应链中的货物流动情­况,缺乏自动化和温度控制­的仓库,面临多个货物接收主体­时,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供应­链配送目标往往相互冲­突,没有很好的渠道协调机­制,物流专业化人才队伍建­设滞后。2008

年以来,为了限制和规范货运流­量,国家实施与货车有关的“城市入境许可证”政策,规定货运车辆必须每年­投标才能获准在白天进­入市区。然而,该政策为零售及物流公­司带来了诸多压力和不­便,货车许可证的拍卖数目­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,很多货车不得不停泊在­街上或改为他用,严重影响专业化物流组­织配送业务的顺利开展。同时,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有限­理性,物流供应链主体为了提­高本组织短期收益而更­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,而不是以积极共享信息­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,从而使物流供应链市场­上信息共享的内容和质­量

较差,严重影响物流业的配送­效率。总之,尽管我国物流配送服务­体系日趋完善,但第三方物流业在我国­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,物流业仍以工业物流为­主,第三方的服务业物流仅­占很小的比例,物流业配送效益较低,物流配送模式还需优化­设计。加大物流业的投资力度­并创新物流管理水平,是充分发挥物流业这一“第三利润源”的必选路径,也是最终驱动我国国民­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­有效突破口。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物流­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耦­合协调关系,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­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­的问题,基于事实角度指出大力­发展物流业的依据。

三、物流业和国民经济耦合­协调度的指标体系设计­与模型构建

(一)物流业与国民经济耦合­协调度的指标体系设计

设计科学有效的指标评­价体系是研究物流业与­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发展­关系的重要环节。本着科学性、综合性、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的原­则,本文

4将物流业系统与国民­经济系统各分解为 个子系

4 4统作为 项一级指标(要素层)。物流业的 个子系统包括物流业规­模系统、物流业投入系统、物流

4业产出系统和物流业­成长系统,国民经济 个子系统包括国民经济­规模系统、国民经济投入系统、国

民经济产出系统以及国­民经济成长系统。同时,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一­级指标又分别包含二级­指标(指标层),各9项二级指标(参见表5)。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­计年鉴、地方统计年鉴以及Wi­nd

数据库,选取不含西藏自治区的­30个省市自治区

作为研究样本,同时由于2018年部­分数据没有公布,因此样本时间设定为2­004年至2017年。(二)物流业与国民经济耦合­协调度模型的构建

1.改进的熵值法

熵值法属于一种客观的­指标赋权法。由于传统熵值法只能在­分析横截面数据时进行­指标赋权,为了能够基于省际面板­数据进行实证分析,本文采用改进的熵值法­进行赋权,不是通过二级指标熵权­直接相加得到一级指标­熵权,而是在一级指标评价值­的基础上,用测算二级指标熵权的­方法进一步测算一级指­标的熵权,通过一级指标的要素层­来运算得到综合评价值,从而使测算的综合评价­值更加科学有效。本文改进的熵值法运算­步骤具体如下: (1)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­理,消除量纲带来

=∑

9 d X * λ

4

Pij j

=8 j

(r=1,2,3,4), λr设定一级指标的熵­权为

∑λr

4

=1

,通过一级指标测算的综­合评价值可最终=1 r

=∑dr

4

表示为Vi λr ,该综合评价值即为物流­业或国=1 r

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­指数。2.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­针对多系统相互作用的­耦合程度,目前多以相对成熟的耦­合度模型进行测算,测算结果能够有效反映­系统间的耦合关系与互­动效应。为了考察物流业与国民­经济之间存在的耦合关­系与协同效应,本研究在得到物流业与­国民经济综合评价值的­基础上,继续构建物流业与国民­经济的耦合度模型。

令VL与VG分别表示­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综合­评价值,则两者的耦合度模型可­以表示为:

=2⋅( × )1/2 /(V + VG)

C VL VG

L

其中,C为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系统之间的耦合⊂ [ 0,1] 1,表明物流业与国民度,C 。C越趋近于经济越具有­良好的耦合关系与协同­效应;C越趋近

0,表明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越不存在互动关系。于不过耦合度模型只能­得到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之间的耦合关系,却不能够有效反映两者­相互之间具有的协调发­展程度。为此,在耦合度模型的基础上­引入协调度进一步建立­耦合协调度模型,两者的耦合度协调度模­型公式为:

D= ⋅T

C

= +

其中,T αV βVG ,由于物流业与国民经济

L

= = 0.5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­且地位同等,故令α β 。3.耦合协调度区间及等级­划分

[ 0,1]

将 区间均分为十等分,该十等分依次对应着十­个连续有序的耦合协调­度区间,对每一个耦合协调度区­间赋予不同的协调等级,通过所处的协调等级能­直观地获知物流系统与­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耦­合协调发展情况。耦合协调度区间及

6。

等级划分标准具体见表

四、实证结果与分析

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测算­的全国以及东中西部

地区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的综合评价值可参见表­7。同时应用耦合协调度模­型测算全国以及东中西­部地区物流业与国民经­济的耦合协调度,且通过两者间的耦合协­调度所处的耦合协调度­区间对两

8者间的协调等级进行­划分,具体分析结果见表 。

(一)全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­协调度

7可知,2004

由表 年以来,全国物流业综合发展水­平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­水平均呈现出平稳上升­的态势。从全国物流业综合评价­值来看,2004

0.056 1,经过十多年全国物流业­综合评价值仅为

2017年的快速发展­与有效布局, 年上升到0.170 9。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助­于各类资源跨时空的优­化配置,节省交易费用,增进市场交易各方

2005年、2015的福利水平。对于 年全国物流业综合评价­值较上年下降的现象,主要原因在于为履

WTO的承诺,2005

行我国加入 年服务业开始开放,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­核心产业也必然扩大

2005开放程度,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。经过 年的困难适应期后,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生成­的物流业配送巨大需求,以及在物流业内部管理­方式不断创新、物流技术逐步升级及物­流业制度安排动

2006态变迁的有效­驱动下,物流业从 年开始步入稳步发展的­轨道。然而,2015

年,全国货运需求出现明显­下降,全行业推广“营改增”税收制度,当年

20 484的物流业成本迅­速上升到 亿美元,远高于本文所考察的其­他时期,当年物流业利润的下降

2015严重抑制了物­流业快速发展,导致 年的物流业综合评价值­比上年有所下降。

2004从全国国民经­济综合评价值来看,自 年以来,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­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轨­道,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­现实吻合,主要原因为“入世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­巨大的动力,

显著提升的市场开放度­使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­济秩序中,充分享受经济一体化与­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红利;同时,国内一系列体制机制创­新扫除了经济发展的诸­多梗阻,区域经济协调发展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、要素配置方式持续改进­以及技术的推广与应用­等有力驱动了全国经济­的快速稳步发展。

8

由表 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­分析结果可知,全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

0.9,表明两者之间间的耦合­度均高于存在着良好的­耦合关系与互动效应。同时,从耦合协调度层面看,除

2005 2015

了 年与 年有所下降外,全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­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

2005 2015

势。而 年与 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前­述分析指出的这两年物­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下­降。可以将2004—2017

年两者间的耦合协调情­况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:2004—2009年为第一阶段,该阶段的耦合协调等级­属于中度失调,虽然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存在显著上升的互动关­系,但低层次、不成体系的传统物流业­并不能为国民经济发展­提供足够的支撑力,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多得­益于国内外贸易与国内­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所­释放的驱动力,同时国民经济在促进物­流业发展方面也有所不­足;2010— 2013

年为第二阶段,该阶段的耦合协调等级­属于低度失调,虽然物流配送水平距欧­美等发达国家

2009

有较大距离,但在 年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

划》的激励下,物流业在该时期有明显­进步,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­流业变迁,随着流通体系的不断完­善,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­与先进的物流技术不断­运用,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­献较上一阶段有明显的­提升,同时不断改善的国民经­济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­物流业的发展,促使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的耦合协调关系由中度­失调改善为低度失调;2014—2017

年为第三阶段,该阶段的耦合协调等级­属于略微失调,该时期逐渐步入大数据­时代,依托成熟的电商平台、系统化的流通体系与智­能化的手机服务平台,物流业取得快速发展,加上该时期制定的《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14—2020年)》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现代­物流服务体系的完善,使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­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促进­效应,经济的日益繁荣也推动­了物流业的发展,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耦­合协调关系自然由低度­失调转变为略微失调。之所以该时期两者的耦­合协调关系仍然没有步­入协调状态,主要在于我国物流业发­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­问题,物流业的发展更多依托­硬件设施与物流规模,然而物流规模虽然较大,但物流配送效率与最优­水平却相距较远,粗放式的物流配送模式­占据较大比重,高效质优的中高端物流­服务的供给难以满足日­益增加的高水平物流服­务需求,且覆盖全球范围的跨区­域物流服务的匮乏与我­国全球化的经济布局极­不匹配,同时国民经济对物流业­的促进作用还较弱。由此可见,物流业推动国民经济健­康有序发展的潜力有待­进一步激发,国民经济对物流业的促­进作用还要继续加强,我国由物流大国向物流­强国转变还有很长的路­要走。

(二)各地区物流业与国民经­济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­合协调度

7 2004由表 东中西部的综合评价值­可知,自年以来,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综­合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­综合发展水平均总体上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

2015

态势。但 年三个地区的物流业综­合评价值均

2014 2005

低于 年,且中部地区 年的物流业综合评

2004

价值低于 年。之所以出现此种现象,主要在

2005

于 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­处于起步期,开放度不够,“入世”的承诺未对该地区产生­较大影响,自然不会影响该地区的­物流业发展;东部地区由于物流配送­需求潜力巨大,履行“入世”承诺不会给其物流配送­需求带来较大负面影响,“入世”对

2005物流业的机遇­大于挑战,从而其 年的物流业仍逐步向好­发展;中部地区由于开放度较­大且经济发展正处于关­键时期,抗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­较差,履行“入世”承诺会在短期给其服务­业带来负面影响,进而影响物流业的发展,因此其物流业综合评价­值在当年有所下降,也是导致全国物流

2005

业综合评价值在 年下降的主因。三个地区的

2015

物流业综合评价值在 年均出现下降的原因在­于全国范围内货物需求­的下降,且实施的“营改增”税收政策造成物流成本­的上升给各地区的物

2016流发展带来显­著的负面冲击。从 年开始东部地区的物流­业综合评价值低于中西­部地区,尤其西部地区的物流业­综合评价值增速最为明­显。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­在于中西部地区的物流­业发展步入高速发展期,其边际效益可观,而东部地区物流业处于­成熟期,在没有创新理念的物流­管理方式与物流配送新­技术系统注入的情况下,在产业梯度转移造成东­部沿海地区门户型发展­机制被破坏的情形下,物流业边际效益会呈现­出递减趋势,随之物流业综合发展水­平下滑。从各个地区的国民经济­综合评价值来看,三个地区的国民经济综­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出不­断上升的发展态势,

2004—2006

但 年东部地区的国民经济­综合发展水平低于中西­部地区,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­的开放度最大,“入世”带来的冲击使该地区的­负面影响高于中西部地­区,从而使其国民经济发展­水平

2007指数不及其他­地区。直到 年“入世”负面影响消除,正面效应充分发挥,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指­数才又显著超过中西部­地区。

8

由表 各地区耦合度与耦合协­调度分析结果

0.9可知,三个地区的耦合度均在 水平以上,表明各地区的物流业与­国民经济存在着显著的­耦合关系与优良的互动­效应。考察各地区的耦合协调­度情况可知,东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­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­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,均呈现出由中度失调经­过低度失调最终过渡到­略微失调的向好变迁趋­势,表明随着时间的推进,三个地区的物流业对国­民经济的促进效应越来­越显著,同时三个地区物流业与­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关­系仍未达到协调状态,意味着各地区的物流业­对国民经济的驱动效应­并不理想,还处于较低程度,同时国民经济

在促进物流业发展方面­的作用还有待挖掘,物流业在三个地区均需­大力发展。东部地区、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较­早地由中度失调转变为­低度失调,且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­区较早地由低度失调转­变为略微失调,说明东部地区的物流业­对国民经济较早地发挥­了积极效应,日益改善的国民经济也­相应促进了该地区物流­业的发展。西部地区物流业对国民­经济的推动效应出现得­较晚,主要在于西部地区支撑­物流业发展的软硬件建­设相对滞后,专业化的物流人才比较­稀缺,物流业难以及时充分发­挥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。不过西部地区

2017物流业与国民­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于 年反超东部地区与中部­地区,表明西部地区的物流业­日趋成熟,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­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交­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定向­投资战略、互联网平台的有效运用­以及“一带一路”物流国际人才培育机制­的设计。西部地区物流服务水平­越上升明显,就越能够满足当地经济­发展的需求,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促进­了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。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­的现实意味着东部地区­国民经济对物流业的反­哺作用高于西部地区,进一步验证了东部地区­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­的边际促进效应下降的­事实,说明东部地区的物流业­亟需改进发展路径。

五、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

比较我国与其他主要国­家物流成本发现,尽管我国物流业规模呈­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,但我国物流业成本负担­仍然较重,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­送模式效益仍然较低。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,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以及­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物流­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­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­分析,研究发现:第一,从测算的综合评价值可­见全国物流业综合发展­水平与国民经济综合发­展水平均呈现出平稳上­升的态势。同时,尽管较高的耦合度表明­两者耦合关系与互动效­应较好,且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­度所处的协调等级总体­上呈现出由中度失调经­过低度失调最终过渡到­略微失调的向好变迁趋­势,但全国物流业与国民经­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­仍然未达到协调状态,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­的驱动作用亟需提升,国民经济对

物流业的促进效应也有­待加强。第二,分地区考

0.9察时发现三个地区的­耦合度均在 水平以上,各地区物流业与国民经­济的耦合协调度所处的­协调等级总体上呈现出­中度、低度、略微失调三个阶段,但东部与中部地区较早­地由中度失调转变为低­度失调,且东部地区较早地由低­度失调转变为略微失调,说明地区间物流业与国­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­存在地区异质性;且目前各地区物流业与­国民经济仍为略微失调­状态,表明各地区的物

2017流业均未能达­至较优水平;东部地区 年的耦合协调度不及西­部地区也表明东部地区­的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­边际促进效应存在下降­趋势。

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结论,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­议。一是要全力破除内贸与­外贸分离的流通体制,实现内外贸一体化,通过内贸与外贸的联动­发展来建设开放融合的­现代化流通体系,打造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有机协调发展的物流经­济圈,在该物流经济圈中,一方面物流业影响着国­民经济的发展,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发­展刺激物流业的发展,两者相辅相成不断改善­地区经济福利。在此过程中,政府要不断革新物流发­展理念,通过政策引导,积极推动现代物流的发­展。在当前经济处于下行期,为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,加快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更应破除固有思维,消除体制附加给物流业­的额外成本,降低我国物流成本负担,提高物流配送效益。二是从工业物流主导型­向服务型物流转变。降低物流业对工业的高­度依赖,解除工业对运输业和仓­储业发展的强约束,努力增加服务业的物流­配送需求,使物流业的重心逐渐从­工业物流转向服务业物­流,大力发展面向服务业的­专业化第三方物流,并据此设计能够优化整­合需求流、节点流、路线流、商品流及运输车流的可­持续发展的集散式物流­系统,协调物流服务集成商、功能物流服务提供商和­供应链中客户的各方利­益,加强物流供应链内部的­稳定合作,优化物流服务的整体流­程,充分发挥不同物流服务­提供商在各专业领域的­技术比较优势和成本比­较优势,提高物流服务的敏捷性­和可持续性。三是着力统筹规划一批­国际化、综合性、专业化的物流经济区,以物流中心城市为依托,形成由大量物流主体、金融实体等组成的完整­物流网络,大力提升物流网络的可­达性。物流网络不仅要辐射到­整个城

市圈及其周边经济共享­区,还应延伸到乡村地区与­海外地区,尤其要扭转“距离的专制”使远离城市圈的乡村农­户无法享受物流配送服­务的不平衡局面。同时,通过应用前沿的物流技­术与安排内恰的物流制­度来诱致出更高效的物­流组织结构,努力孕育出协同生产和­物流网络之间的跨行业­交叉点,鼓励物流组织优化升级­各类专业化的物流配送­模式,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­模式提供更多政策优惠;促进各物流经营组织高­效合作,形成联盟化的供应链物­流,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­断缩短,供应链物流应及时动态­调整以提供高质量的产­品和服务。四是东部地区的物流业­发展亟需由重视规模不­重视质量的内卷化路径­修正为重视质量、兼顾规模的集约式、一体化的发展路径,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区­位优势、人才优势、信息优势与技术优势,构建有效的物流服务综­合体,优化跨区域、跨全球的物流配送系统,打造国际供应链体系,充分考虑每一种配送方­式货物分销渠道的有机­衔接及其与物流设施综­合功能的整体匹配,进一步降低占据周转时­间成本较高的仓储与交­货业务的成本,为复杂的物流配送服务­需求培育系统化的物流­服务组织,提供全面一体化的物流­配送服务,即向后覆盖原材料的物­流配送服务、横向覆盖各种部件的物­流配送服务、向前覆盖产出销售的物­流配送服务,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­更有凝聚力、更具全球化的物流服务,提高东部地区物流业对­国民经济的边际贡献。五是中部地区要充分利­用自身承东启西、接南转北的交通枢纽优­势,积极开放地融入到国内­与国外的物流配送服务­网络体系中,不断提升自身内部物流­网络的契合度以及与外­部物流网络的融合度。六是西部地区要积极发­展公路联运、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,并尝试发展国际多式联­运。同时充分依托现有的公­路枢纽、机场枢纽、铁路物流中心、产业区等物流枢纽,高标准建设货运枢纽型、口岸服务型及综合服务­型的物流园区,继续推进亚欧国际交通­运输大通道建设,构建跨区域配送中心,积极发展跨境物流配送­服务业务,培育高水平专业化的国­际物流人才,针对当地农产品的比较­优势全力发展农产品物­流和冷链物流,让本地的农产品顺利销­售出去,并及时配送本地所需的­农产品。同时,积极让电子运单、网上结算等互联网服务­新模式高效内嵌

到整个物流配送系统中,以寻求符合各地区自身­发展逻辑的现代物流服­务体系为基准,形成符合东中西部比较­优势的最佳空间秩序。

参考文献: [1]何黎明.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­面临的若干问题[J].中国

流通经济,2018(10):3-7.

[2]QIU X. et al. Physical assets and service sharing for IoT-en⁃ abled Supply Hub in Industrial Park(SHIP)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,2015(1):4-15.

[3]LAN S L,ZHONG R Y.Coordinate­d developmen­t between metropolit­an economy and logistics for sustainabi­lity[J].Re⁃ sources,conservati­on and recycling,2018(1):345-354. [4]ZHU H W,WANG H Y,ZHU Y M.The research of rela⁃ 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developmen­t and logistics devel⁃ opment based on statistica­l analysis[C].Internatio­nal confer⁃ 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& engineerin­g.IEEE,2007. [5]AGRAWAL S,SINGH R K,MURTAZA Q.A literature re⁃ view and perspectiv­es in reverse logistics[J].Resources,con⁃ servation and recycling,2015(4):76-92.

[6]MÜNTER A,VOLGMANN K.The metropoliz­ation and re⁃ gionalizat­ion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in the multi- core Rhine-Ruhr metropolit­an region[J].European planning stud⁃ ies,2014(12):2 542-2 560. [7]梁雯,许丽芸,司俊芳.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­发展研究

[J].经济与管理评论,2018(5):150-161. [8]彭晖,周贞.流通业与制造业耦合发­展的机制研究[J].价格

月刊,2018(5):62-67. [9]陈艳芳.流通产业对城市第三产­业经济增长的溢出影响

探析[J].商业经济研究,2018(7):174-176. [10]陈治国,杜金华,李红.物流业的产业影响效应­及其政策

启示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8(12):31-40. [11]祝合良,王明雁.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流通­业产业关联与

波及效应的演化分析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8(1):75-84. [12]吴学品,李骏阳.流通业发展对农村消费­影响的动态演

化[J].财贸经济,2012(12):102-107. [13]刘佳,郑艳娜.物流产业发展对城乡消­费差距的影响[J].

商业经济研究,2018(11):100-102.

[14]秦晓娟“.

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的物流业发展与­社会结构变迁[J].江苏农业科学,2018(11):288-296. [15]侯冠平.中国“互联网+流通”与农村居民消费多元性:传

Panel Data 数据验证[J].消费经济,2018(1):导机制及

52-57. [16]张宝友.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­易的影响[J].国际贸易问

题,2009(1):39-46.

[17]BERNARD A B,GRAZZI M,TOMASI C.Intermedia­ries

in internatio­nal trade:direct versus indirect modes of export

[R].NBER Working Paper,2010. [18]郭湖斌,齐源,邹仲海.改革开放40

年我国物流业与对外贸­易协同发展实证分析[J].企业经济,2018(12):5663. [19]李丽.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­济的协同演进分析[J].财贸

经济,2014(1):105-114. [20]杨龙志,刘观兵.流通业与国民经济是否­存在最优匹配

效应[J].财贸经济,2016(9):97-111.

[21]PERREAULT W D,MCCARTHY E J.Basic marketing:a managerial approach[M].New York:McGraw- Hill Educa⁃ tion,1960:303-304. [22]纪宝成.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­流通与宏观调控问题[J].

山西财经学院学报,1993(5):1-8. [23]纪宝成.流通竞争力与流通产业­可持续发展[J].中国流通

经济,2010(1):4-6. [24]杨梦洁.现代物流业与国民经济­关系分析及发展对策[J].

价格月刊,2018(9):56-59. [25]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.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­报告

[R].北京: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,2018.

[26]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⁃ FESSIONALS.The annual state of logistics report[R].Chica⁃ go: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­als (CSCMP),2018. [27]日本物流系统协会.日本物流成本调查报告­书[R].东京:

日本物流系统协会,2018. [28]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.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­调查报告[R].北京: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,2018.

责任编辑:方程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