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基于扎根理论的农业物­流生态圈协同影响因素­分析

- 舒 辉,胡 毅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20.01.004引用格式:舒辉,胡毅.基于扎根理论的农业物­流生态圈协同影响因素­分析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20(1):30-41.舒 辉,胡 毅

330013) (江西财经大学,江西南昌

摘 要:农业物流生态圈作为一­种先进的发展模式,可通过各子系统的相互­协作达到双赢,解决传统农业发展面临­的产业联动性差、技术水平低下、运营模式落后等问题,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。而考虑到农业物流生态­圈涉及主体众多,其协同受多种因素共同­作用,需要构建农业物流生态­圈协同影响因素框架,以为农业

Nvivo11.0物流生态圈协同研究­提供指标体系。基于扎根理论这一质性­研究方法,利用 软件对访谈文本及相关

112 39 15文献资料进行深度­分析,得到 个初始概念,进而由初始概念概括出 个范畴,提炼出 个副范畴,最终归纳出协同环境、协同机制、协同能力、协同意愿、扰动因素五个主范畴,形成农业物流生态圈协­同影响因素框架。在这个框架中,协同环境可定义为外驱­因素,协同机制、协同能力可定义为内驱­因素,协同意愿可定义为中介­因素,且各因素并非直接对农­业物流生态圈产生影响,而是主要通过三条路径­进行,其一是外驱因素→中介因素→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,其二是内驱因素→中介因素→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,其三是扰动因素对内驱­因素和外驱因素进行调­节。

关键词:农业物流生态圈;协同;外驱因素;内驱因素;中介因素

中图分类号:F252.8 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20)01-0030-12

一、引言态,表现为农业物流的低水­平发展,而农业物流要实现有序­发展就需要向外界吸收­能量,以使生态圈达到有序状­态。但农业物流生态圈有别­于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,根据商业系统理论,农业物流生态圈是由具­有经济贸易关联的个体­或组织组成的商业联盟 [3]。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单­纯强调弱肉强食不同,商业生态系统更注重系­统之间的合作或者双赢­共生。因此,农业物流生态圈是一种­更加先进的发展模式,可以通过各子系统的相­互协作实现共赢。

根据袁政 [4]提出的产业生态圈的五­大分类,

生态圈这一概念源于生­物学,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­是生态系统理论 [1]。生态系统理论认为,生态系统是通过物质循­环或交换而构成的能够­自组织或拥有自我调节­能力的统一体。而系统的自我调节从无­序变为有序并不是无条­件的,根据耗散结构理论,当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时,系统才会吸收新的能量­或者物质,使得系统的有序性增加 [2]。农业物流生态圈需要达­到有序状态的原因亦在­于,原始的农业物流系统处­于一种无序的状

收稿日期:2019-11-25基金项目: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­研究重点项目“互联网+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协同­管理研究”(GJJ150443);江西省2019

年度

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­目“产业互联网驱动下农业­物流生态圈协同发展影­响因素研究”(YC2019-B067)作者简介:舒辉(1961—),男,江西省于都县人,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­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、工商管理学院教授,博士,博

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­理、标准化与质量管理;胡毅(1991—),男,江西省高安市人,江西财经大学工

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­与物流管理。

农业物流生态圈属于流­通服务与加工生产相结­合的流通—生产型产业生态圈。目前,关于农业物流生态圈尚­无统一定义,但由产业生态圈的相关­内涵可知 [5] ,农业物流生态圈指的是­以农业物流活动为主体,以其他相关产业及组织­为客体,主体通过与客体进行良­好协作与沟通而形成的­循环网络体系。生态圈这一概念最早来­源于生物学,生态圈是圈内各子系统­在长期融合过程中形成­的动态平衡体系,尽管各体系之间存在竞­争,但生态圈的构建主要是­以互利共赢为目的的[6]。从金融生态圈 [7]、商业生态圈 [8]、产业生态圈 [9]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,生态圈的成功构建不仅­能够促进内部体系的发­展,而且能够促进内部体系­与外部体系的沟通协作,推动整个生态圈乃至区­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。综上,农业物流生态圈涉及主­体众多,其协同受到多种因素的­共同作用,构建农业物流生态圈协­同影响因素框架,能够为农业物流生态圈­协同实证分析或相关研­究提供指标体系。

二、文献回顾

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­着手对现有文献进行梳­理,一是农业物流生态圈概­念的界定,二是农业物流影响因素­研究,三是农业物流协同研究。(一)农业物流生态圈概念的­界定尽管农业物流生态­圈尚无正式定义,但是农业物流生态圈属­于产业生态圈的组成部­分,可根据产业生态圈理论­及相关概念对农业物流­生态圈的概念进行界定。产业生态圈的本质内涵­在于,形成一个有特点的产业­发展循环系统。构建产业生态圈的关键­在于主导产业的建立,同时还要结合其他资源­要素的支撑作用[9]。就具体的产业而言,金融生态圈是指在支付­业务这一核心业务驱动­下,与衍生业务(理财、证券、保险等业务)协同运行的有机统一体 [7]。旅游生态圈是以旅游业­为主导,以生产、科技、服务、劳动、政府等相关产业或部门­为依托而形成的可持续­发展的多维网络体系 [ 10 ]。尽管不同产业其生态圈­的定义有所区别,但从本质来看,它们都包含一个核心企­业或者主体,以及相关产业或者组织。因此,农业物流生态圈可定义­为以农业物流活动为主­体,以其他相关产业及组织­为客体,主体通过与客体进行良­好协作与沟通,实现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良性循环的经济­联合体。

(二)农业物流影响因素研究­以“农业物流影响因素”(Agricultur­al logistics influencin­g factors)等为关键词在国内外主­流数据库中进行检索,几乎没有发现与之匹配­的文献。与之相关的文献主要是­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的。一方面是对农业物流协­同影响因素的研究,如农业与物流业两者耦­合关系的研究[ 11 ]、农业物流体系构建的影­响因素[ 12 ]、农业物流能力与农业发­展之间的协同关系[ 13 ] ;另一方面是对农产品物­流影响因素的研究,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­的影响因素 [ 14 ]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证­分析[ 15 ]、流通模式对农产品物流­发展的影响[16]等。农产品物流的影响因素­是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­影响因素的重要组成部­分,是本研究数据的重要来­源。从研究方法来看,对农业物流的影响因素­除进行基本的定性分析­之外,学者们更倾向于采用实­证的方法进行研究,主要是运用评价方法计­算各影响因素权重,如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[15]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[17]、层次分析法 [18]等。

(三)农业物流协同研究农业­物流协同本质上指的是­农业物流供应链上的各­节点能够实现信息共享­且收益分配合理,农业物流协同相关研究­建立在供应链协同的基­础之上。学者们普遍认为,供应链协同的主要表现­是整个供应链主体收益­的最大化[ 19 ] ,而农业物流收益的主要­来源是农产品销售,因此农业物流协同相关­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­供应链协同、农业服务供应链协同等­方面。在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方­面,根据农产品不同的分类,涉及果蔬农产品供应链­协同 [ 20 ]、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同[ 21 ]、乳制品供应链协同等[ 22 ]。由于农产品本身固有的­特点,会受到季节、信息渠道、沟通机制、仓储条件、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­响,因此如何保证农产品仓­储条件、控制农产品供应链成本、优化农产品配送[ 23 ]、降低农产品供应风险是­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亟需­解决的问题。对农业服务供应链而言,就是将单纯销售农产品­转变为提供农产品增值­服务,即实现农产品流通的服­务化。相关研究在对美日欧等­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农产­品物流模式——批发市场主导型物流模­式和超市主导型物流模­式进行深入分

、互联网+物析的基础上,探讨了第三方物流 [ 24 ]

流 [25]、基于专业合作社的 [26]物流模式组织协调问题,将农业物流功能进行整­合,以提高农业物流服务水­平。

不难发现,有关农业物流生态圈的­研究相对不足,其协同研究更少,而其影响因素的确定将­为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­相关研究提供指标框架。此外,现有关于农业物流影响­因素的研究通常是构建­评价指标体系,进而搜集相关数据进行­指标评价。总体来看,这些评价指标体系还不­够完善,主要是相关指标缺乏来­源或理论基础。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对­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影­响因素进行全面剖析,为进一步研究农业物流­生态圈协同奠定理论基­础。

三、农业物流生态圈结构要­素分析

从产业生态圈相关研究­成果来看,生态圈一般由多个主体­和要素构成。以金融生态圈为例,其主体主要由金融企业、消费者、政府、中介等主体构成。其中,支付是其核心业务,理财、证券、保险等业务是其衍生业­务,与之相关的互联网服务、智能技术服务、资金、政策等是支撑要素[7]。产业生态圈同样包含核­心业务以及客户、供应商、市场中介等外部主体,这些主体提供基础设施、人力资源、资金流等支撑要素 [9]。对农业物流相关研究进­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,农业物流生态圈的核心­业务涵盖农产品从生产­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­活动,包括农产品生产、农产品加工、农产品存储、农产品运输、农产品销售等,这些活动主要由农产品­生产者、物流企业、农产品加工企业、分销商等相互配合完成。与农业物流活动相关的­主体包括农资服务商、互联网服务商、金融机构、政府等,他们为农业物流活动的­顺利进行提供农业生产­资料、技术、资金、政策、人才等方面的支撑。自然界的生态圈是由多­个子系统构成的,根据农业物流各主体在­生态圈地位及所承担任­务性质的不同,可将农业物流生态圈分­为农业子系统、物流子系统和环境子系­统。

从协同理论的视角看,农业物流生态圈各子系­统看似各不相同且毫无­关联,但各子系统并非孤立存­在,会在某种程度或者某种­时机下相互影响,且在关键能量的作用下,这些子系统会改变其结­构,从无序向有序状态发展,最终达到整体协同。各子系统并非自发实现­有序发展,而是基于某种序参量或­机制进行协同。在对农业物流生态圈协­同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前,有必要对农业物流生态­圈各组成系统间的相互­关系进行梳理。(一)物流子系统是农业子系­统的重要载体由农业物­流的定义可知,对物流活动进行组织和­管理的落足点仍然在于­农业的生产、收购、销售等活动,可见农业物流生态圈的­主体部分在农业,其目的是促进农业发展。农业子系统的主体包括­农产品的生产者、销售者、消费者等。而将农业子系统各主体­无形连接起来的是一系­列物流活动,包括农产品的运输、装卸搬运、包装、加工、信息处理等。在传统农业生产中,家庭式的生产模式使得­我国农业整体表现出“小而散”的状态,农产品生产者自己就能­够完成与农业相关的运­输、包装、装卸、加工等一系列活动,传统农业物流活动往往­是小规模且低效的,是现代农业转型面临的­瓶颈。以信息化、人工智能、自动化等技术为基础构­建的现代物流有助于提­高农业活动的效率,助推传统农业转型。农业子系统中的各主体­应专注于农业生产、农产品销售等核心业务,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­三方物流完成,以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助­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。综上,在农业物流生态圈中,物流子系统是农业子系­统的重要载体。(二)环境子系统为农业子系­统提供支撑农业物流生­态圈的环境子系统主要­包括政策环境、金融环境、技术环境、人力资源环境等,涉及政府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、金融服务提供商、高校等与农业物流发展­相关的产业或部门。环境子系统的各主体尽­管并不直接参与农业物­流的运营,却在为农业物流各环节­有序高效运行提供要素­支撑。从政策环境来看,良好的政策环境意味着­政府将为农业物流发展­提供政策福利,表现为资金扶持、人才或技术引进等。从金融环境来看,良好的金融环境能够为­农业物流的运营提供资­金借贷支持,能够将闲散资金用于其­他投资,因此与金融服务商的良­性互动有助于农业物流­扩大规模。与农业物流有关的技术­环境主要指互联网技术­及自动化技术,因为现代化的农业物流­涉及线上销售、农产品追踪、农产品加工、存储等环节,需要现代化的技术设备­提供支撑。人力资源环境表现为区­域内专

业化人才的数量,农业物流的良好发展需­要专业化人才的输入,以提高农业从业者整体­素质水平,而专业化人才的提供者­主要是学校。

(三)农业子系统对物流子系­统和环境子系统的补益

生态系统理论认为,各子系统是相互作用的,它们共同影响着生态系­统各主体的发展。因此,农业物流生态圈的各子­系统之间并非单向作用,而是相互影响。在物流子系统和环境子­系统的正向作用下,农业子系统获得了有序­发展,表现为农业利润的增加­与规模的扩大,而有序发展的农业子系­统反过来又能促进物流­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­发展。对物流子系统而言,规模扩大后的农业子系­统可以进一步挖掘市场­潜能,不仅能够增加物流订单­的量,而且在经济发展、观念意识等多重因素作­用下对物流服务的质也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为满足农业子系统的需­要,物流子系统就需要通过­完善自身来匹配农业子­系统。对环境子系统而言,有序发展的农业子系统­会产生更大的资金流来­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,表现为政府税收的增加、投资金额的增大、技术设备的增加、人才素质水平的提高等。因此,一方面,环境子系统各主体会因­为农业子系统资金流的­注入来进一步发展自身;另一方面,环境子系统各主体会通­过提高要素支撑水平来­与农业子系统的发展相­匹配。

基于农业物流生态圈三­个子系统的内涵和作用­机理,绘制其相互作用的关系­图。具体参见图1。由图1

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子­系统所包含的主体及其­在农业物流生态圈中所­扮演的角色。物流子系统主要为农业­子系统提供一系列物流­服务,环境子系统为各主体提­供人才输入、金融服务、技术、政策等要素支撑,而农业物流子系统得到­发展后又会对其他两个­子系统产生正向作用。这说明,产业生态圈中各主体形­成的网络系统能够促进­物质或能量的循环,从而实现各子系统的合­作共生。

四、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

针对以往研究存在的不­足,本研究将利用扎根理论(Grounded Theroy)来分析农业物流生态圈­协同的影响因素。扎根理论之所以能够对­以往研

究进行充实,其原因在于,扎根理论是在对相关资­料进行搜集的基础上,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深­入分析归纳并衍生出影­响因素,这样得到的影响因素更­具备理论基础,也更加全面。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分­为三个步骤,分别是资料的搜集和分­析、资料编码(开放式编码、主轴编码、选择性编码)、理论的生成和检验。从结构来看,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­上的理论分析范式,通过对资料进行深入研­究和不断比较,确定影响因素的分类并­构建影响因素之间的联­系,尽可能全面地确定农业­物流生态圈协同的影响­因素。扎根理论的应用比较成­熟,在心理学、管理学、医学、教育学等领域已经取得­了丰富的成果。此外,已有学者运用扎根理论­来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,如探究游客环保行为的­影响因素[ 27 ]、分析跨境电商和跨境物­流协同的影响因素 [ 28 ]、对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­的影响因素

[29]。

进行分析

为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­性和全面性,本研究采用访谈与文献­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­进行影响因素挖掘,这种方法借鉴了钱慧敏­等[ 28 ]的研究。在访谈方面,由于协同学的理论性较­强,因此访谈对象为相关研­究领域的学者和专家,采用非结构化问卷来进­行深度访谈,获得访谈文本和录音。

1。在研究资料方面,从访谈基本问题具体参­见表国内外数据库,如中国知网(CNKI)、科学引文检索(WOS)、史蒂芬斯数据库(EBSCO)等检索农业物流影响因­素相关文献,从网站获取农业物流相­关资料,利用搜索引擎,如谷歌(Google)补充相关资

料,从相关书籍中抓取可用­信息。为保证访谈的有效性,访谈内容分为两个部分:第一部分是为了让访谈­对象熟悉和了解农业物­流、体系、协同等概念;第二部分是围绕主题来­获取相关信息,并根据访谈对象的状态­和感受进行柔性提问。为让访谈对象有充足的­思考时间,本研究把单个对象的时

40~60 28间控制在 分钟,最终获得访谈文本 份。

17 11

从性别来看,男性 人,女性 人;从受教育程度

17 11来看,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人,取得博士学位者人;从年龄来看,20~30 8人,31~40

岁的有 岁的有15人,41 5

岁以上的有 人。本研究最终获得研究1­02 28 58样本 份,其中访谈文本 份,国内外文献

5 11

篇,相关书籍 本,网络相关资料 篇。资源来源

2。

具体参见表

五、编码与模型构建

102对数据资料进行­深入分析整理,然后将 份资料按照类型导入N­vivo

软件,根据扎根理论,按照开放式编码→主轴编码→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进­行编码。(一)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­是对研究数据和资料逐­条进行分析并以概念的­形式对资料加以概括

的过程,其核心是文本信息的概­念化。本研究是对农业物流生­态圈协同的影响因素进­行全

NVIvo11.0面挖掘,并在利用 软件进行辅助分析的基­础上,尽可能全面地对数据资­料进行分析。对概念进行分析是为了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近性­和关联性,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更­加抽象的范畴。研究者邀请两位硕士研­究生和三位博士研究生­对原始资料进行共同分­析,展开头脑风暴,合并含义相似或相近的­条目,删除频次较低的条目,最终从原始文本中得到­112

个初始概念。部分概念对应的原始资­料参见3。对概念的用词进行反复­对比,按照扎根理论表通常使­用的编号规则,对每个概念以“a+阿拉伯数字”的形式进行编码。接下来,把概念相近的条目进行­整合,用相对更加抽象的概念­进行表达,提炼

39个范畴,以“A+阿拉伯数字”的形式进行编出

4。码。各概念及其对应范畴具­体参见表(二)主轴编码主轴编码是在­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,针对所得到的范畴,分析范畴之间的关联性,将原始材料的内容更加­清晰地展现出来。本研究探究农业物流生­态圈协同的影响因素,在对范畴进行归类时主­要基于协同的视角或方­向进行。根据协同的内

2 3 112 39

涵,对表 和表 的 个概念和 个范畴进行重新命名,得到主范畴和副范畴,初步搭建农业物流生态­圈协同影响因素的内容­结构。经过反复推敲和考量,将关联性最强的范畴聚­合到一起并用尽

5可能准确的语义进行­表述,最后整理出 个主范畴

15 4。

和 个副范畴。具体参见表

副范畴的归纳是通过对­范畴的含义进行反复斟­酌对比,把含义相关或相近的范­畴予以合并,重新合成一个层级更高­的范畴,并形成新的概念。比如,在对副范畴政策法律环­境(B1)进行归纳时发现,法律制度(A1)、政策制度(A30)都是国家管制层面对农­业物流生态圈的影响,与法律制度有关,将之合并在一起是合理­的。再比如,在对副范

B12

畴管理能力( )进行归纳时发现,目标管理(A17)、关系管理(A19)、组织管理(A24)均与组织的管理相关,因此将之全部纳入管理­能力范畴。

39 15根据以上归类方法,把 个概念进一步合成为

5。

个副范畴。具体参见表

15

从主范畴来看,根据 个副范畴之间的内在联­系,将之进一步整合为更深­层次的主范畴。首

B1、B2、B6、B10先,根据语义可以明确 四个副范畴的环境属性,B7、B8、B9

三个副范畴的机制属性, B3、B4、B5、B12

四个副范畴的能力属性,加之这些范畴又都是农­业物流生态圈协同的影­响因素,赋予它们协同的含义更­加恰当,因此将具有环境属性的­四个范畴合并为协同环­境(C1),将具有机制

属性的三个范畴归纳为­协同机制(C2),将具有能力属性的四个­范畴合并为协同能力(C3)。其次,主体需求(B11)和主体信念(B15)会影响体系中各主体为­农业物流生态圈发展奋­斗的意愿,将之聚类为协同意愿(C4)。最后,外部扰动因素(B13)、内部扰动因素(B14)都是能够对农业物流生­态圈协同产生影响的突­发情况,将两者合并为扰动因素(C5)。

(三)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­指基于主轴编码得到主­副范畴,并进一步形成一个完整­的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­影响因素框架体系。该影响因素框架体系的­关键在于确立核心范畴,通过反复推敲,最终将农业物流生态圈­协同确定为本研究的核­心范畴。首先,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这是­可行的。从理论上看,主副范畴均源于对农业­物流生态圈协同影响因­素的访谈和文献资料,换句话说,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必­然囊括主副范畴所包含­的全部因素;从实践上看,根据目前检索到的资料,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一­词还尚未出现过,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这­一核心范畴产生后,能够依托这个概念产生­新的研究路

径。其次,从农业物流生态圈的结­构和主副范畴的结构关­系看,它们是紧密联系的。农业物流生态圈一般包­括农业子系统、物流子系统和环境子系­统。对农业物流生态圈的各­主体而言,各主体对农业物流生态­圈协同的影响与主体能­力大小、主体所确立的运行机制、主体对待协同的意愿有­关。主体能力大小对应范畴­中的业务能力(B4)、

B3 B5

生产能力( )、人力资源能力( )及管理能力(B12),各主体能力越强,就越能促进农业物流生­态圈的协同。各主体运行机制对应各­范畴中的指导机制(B7)、分配机制(B8)和考评监督机制(B9),机制越趋于完善和公平,组织内员工对组织就越­忠诚,越能够为农业物流生态­圈协同付出努力。主体对待协同的意愿对­应各范畴中的主体需求

(B11)和主体信念(B15),各主体促进农业物流生­态圈协同的意愿越强,就越能够促进协同的发­展。

从农业物流生态圈的资­源要素看,资源要素对农业物流生­态圈的影响与信息资源、基础设施、员工待遇等因素有关,信息资源的获取可以通­过资源获取(A39)这一范畴体现,基础设施和员工待遇分­别包含在基础设施环境(B2)和分配机制(B8)两个副范畴之中。

农业物流生态圈的活动­包括农业生产、农产品销售及物流等。其中,农业生产及销售等活动­对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产­品的质量和数量上,与副范畴生产能力(B3)相对应,物流活动对农业物流生­态圈协同的影响主要体­现在农产品运输、存储、包装、信息处理等活动中,这些大多包含于范畴物­流能力(A12)。

在农业物流生态圈运营­过程中,其政策环境、法律环境、文化环境、市场环境会对协同产生­影响,而这些因素全部包含于­副范畴政策法律环境(B1)、市场环境(B10)、文化环境(B6),与本研究的范畴体系基­本一致。

基于以上对农业物流生­态圈结构与范畴体系关­系的分析,本研究把核心范畴、主范畴及副范畴之间的­关系以图示的方式进行­直观展示。具体参

2。

见图

(四)饱和度检验再次对农业­物流生态圈的相关人员­进行深度访谈。根据以往研究经验,用于饱和度检验的数

10 10

据一般为 条[ 27 ] ,因此随机选取 位相关人员

(主要是从事农业物流相­关研究的学者)进行访谈并整理相关数­据。再一次重复编码步骤,经逐句分析和编码,并与物流领域的学者和­专家进行交流,一致认为,本研究提取的概念和范­畴比较完善,并未发现新的影响农业­物流生态圈协同的范畴。因此,本研究中农业物流生态­圈协同的扎根理论模型­在理论上已经达到饱和。

六、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影­响因素的影响机理与作­用路径

(一)影响机理

钱慧敏等 [28]将跨境物流与电商协同­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驱因­素、内驱因素、调节因素、中介因素四类,而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­的影响因素与之结构类­似。本研究在该分类的基础­上进行了调整,把五个主范畴分为内驱­因素、外驱因素、中介因素和扰动因素,并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­理进行分析。

1.协同环境是影响农业物­流生态圈协同的外驱因­素

外驱因素指来自生态圈­外部的驱动因素,由外而内对农业物流生­态圈协同产生影响。在本研究中,外驱因素主要指影响协­同的环境,包括政策法律环境、基础设施环境、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。上述外驱因素对农业物­流生态圈协同的影响机­理如下:从政策环境看,主要为农业物流生态圈­提供政策红利,以保障农业物流生态圈­正常运行,“三农”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­作的重心,而农业物流的发展关系­着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和农村升级。从法律环境看,主要是通过法律制度来­制裁扰乱农业市场秩序­的行为,维护农业市场稳定,但目前物流业缺乏专业­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督,无疑会增加农业物流生­态圈协同的难度。从基础设施环境看,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资金­实力,资金越雄厚,基础设施越完善,农业物流生态圈就越能­趋于协同。从文化环境看,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物流­的发展越重视越看好,就越能为农业物流生态­圈创造良好文化氛围,从而形成一种协同的凝­聚力。从市场环境看,一方面,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推­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­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­求,迫使农业物流转型升级;另一方面,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越­多,农业物流生态圈的各主­体就越能从中

获益。

2.协同机制和协同能力是­影响农业物流生态圈的­内驱因素

内驱因素指来自生态圈­内部的驱动因素,主要是源自农业物流生­态圈内部各主体的运作­能力。在本研究中,内驱因素主要包括协同­机制和协同能力。其中,协同机制主要包括指导­机制、分配机制和考评监督机­制。上述协同机制对农业物­流生态圈协同的影响机­理如下:从指导机制看,各主体间形成良好的信­任、激励及共享机制能够培­育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­进而形成凝聚力,有效的销售机制和精确­的预测机制能够极大地­提高体系运营效率,降低体系运作成本,最终提高整个农业物流­生态圈的收益;从分配机制看,对权力、收益、工作分配的公平性会影­响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,进而影响农业物流生态­圈的协同;从考评监督机制看,良好的考评机制和监督­机制在对组织和个人形­成约束的同时,还能激励组织和员工更­好地提高工作效率。

协同能力主要包括业务­能力、生产能力、人力资源能力和管理能­力。上述协同能力对农业物­流生态圈协同的影响机­制如下:从业务能力看,表现为各主体如何对其­各项活动(如物流的各项活动)进行良好运作,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,并最终为企业赢利;从生产能力看,生产能力越强,农产品质量越高,数量越大,并最终表现为收益的增­加;从人力资源能力看,主要表现为主体对人才­的重视程度,重视程度越高,越能吸引高素质人才,而人才素质高低对农业­物流生态圈发展具有非­常重要的影响;从管理能力看,主要表现为各层领导对­农业物流组织的协调能­力,管理能力越强,组织越趋于稳定有序。

3.协同意愿是影响农业物­流生态圈协同的中介因­素

协同环境、协同机制、协同能力并非直接作用­于农业物流生态圈的协­同,而是通过协同意愿作用­于农业物流生态圈的各­主体,因此协同意愿属于中介­因素。协同意愿包括主体需求­和主体信念,两者作为中介因素对农­业物流生态圈协同的影­响机理如下:首先,各主体在农业物流生态­圈中获得发展(如技能增长、权力需求)和收益(如薪资),各主体收益的大小会对­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

产生影响,各主体收益越大,越能促进农业物流生态­圈的协同,反之则容易产生分裂;其次,各主体对农业物流生态­圈期望(如行业前景、未来预期)越强,各主体对农业物流生态­圈发展前景信念越强,就越能促进农业物流生­态圈的协同,反之则不利于农业物流­生态圈的协同。4.影响农业物流生态圈协­同的扰动因素农业物流­生态圈协同除受协同环­境、协同机制、协同能力等正常因素影­响外,还会受到一些扰动因素­及突发事件的影响。本研究将扰动因素划分­为内部扰动因素、外部扰动因素两类。内部扰动因素主要包括­设备故障、组织变革等,其中设备故障会影响基­础设施环境、生产能力、物流能力等方面,而组织变革会影响管理­能力,可见内部扰动因素作用­的对象首先是内驱因素;外部扰动因素主要包括­经济波动、自然灾害等,它们首先会对经济发展、市场需求等外驱因素产­生影响,并继而对农业物流生态­圈协同产生影响。扰动因素通过内驱因素­和外驱因素起作用,若内驱因素和外驱因素­不存在,扰动因素也就失去了存­在的意义。基于以上分析,通过图示来直观描述各­大因

3。素之间的作用关系。具体参见图

(二)作用路径由农业物流生­态圈协同影响因素模型­可以看出,影响农业物流生态圈协­同的路径有三条:一是外驱因素→中介因素→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;二是内驱因素→中介因素→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;三是扰动因素对内驱因­素和外驱因素进行调节。

1.路径一:外驱因素→中介因素→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

首先,协同环境的好坏会对协­同意愿产生影响。协同环境包括政策法律­环境、基础设施环境、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四­个层面,各层面对协同意愿的作­用具体如下:从政策环境看,国家出台好的政策对农­业物流生态圈进行扶持,能够增强各主体搞活农­业物流生态圈的决心;从法律环境看,有效的法律法规能够对­农业物流市场进行规范,营造良好市场环境,让各主体在规范有序的­市场中运行;从基础设施环境看,包括交通建设、互联网技术、物流设备三个方面,它们是提高农业物流水­平的重要支撑;从文化环境看,包括企业内部文化环境­和传统文化氛围两个方­面,但关键在于企业内部文­化环境,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有­助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,而具有高凝聚力的组织­能够更好地促使员工朝­着企业的目标努力[ 35 ] ;从市场环境看,市场环境涵盖范围很广,包括竞争者、顾客、销售渠道、供应商、产品价格等诸多方面,但其直接体现就是企业­有没有利润增长,如果有,则各主体协同意愿就会­强烈。

其次,协同意愿会对协同目标­产生影响。在协同环境的作用下,协同意愿主要通过各主­体对环境的感知对协同­目标产生影响。协同信念包括未来预期、行业前景两个方面,良好的环境能够让各主­体感受到农业物流生态­圈广阔的发展前景。这种影响是需要长期培­养的,一经形成就将对农业物­流生态圈产生重要影响。

2.路径二:内驱因素→中介因素→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

首先,协同机制和协同能力会­对协同意愿产生影响。其中,协同能力包括生产能力、人力资源能力、业务能力、管理能力四个方面,这四个方面的协同能力­与农业物流生态圈的运­营环境存在直接关系,良好的人力资源能力、管理能力对生产能力具­有直接影响,良好的业务能力有助于­企业利润的提高,而反过来,丰厚的利润回报亦有助­于人力资源能力、业务能力、管理能力的提高;协同机制包括指导机制、分配机制、考评监督机制三个方面,这三个方面的协同机制­对农业物流生态圈没有­直接影响,而是间接影响农业物流­生态圈的运作,但其作用依然不可忽视。

其次,协同意愿会对协同目标­产生影响。在

协同能力和协同机制的­共同作用下,协同意愿主要通过各主­体的需求(主要包括物质需求和发­展需求)对协同目标产生影响,与协同信念的形成相比,这种影响的形成尽管时­间较短且不太稳定,但也是协同信念形成的­重要基础,各主体需求越能得到满­足,协同目标就越容易实现。

3.路径三:扰动因素对内驱因素和­外驱因素进行调节

扰动因素分别对内驱因­素和外驱因素产生影响。扰动因素包括内部扰动­因素、外部扰动因素两个方面。其中,内部扰动因素来自生态­圈内部,主要对农业物流生态圈­协同能力和协同机制产­生影响,如设备一旦出现故障,其生产能力必然会受到­影响;外部扰动因素来自生态­圈外部,主要对协同环境产生影­响,如自然灾害一旦爆发,就可能造成某种农作物­的减产,进而导致市场环境产生­波动,最终影响农业物流生态­圈的内部运作。扰动因素的影响既是偶­然的,也是客观存在的,会对农业物流生态圈的­运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­响。

七、结束语

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这­一质性研究方法,运Nvivo11.0

用 软件进行辅助编码,对农业物流生态圈的影­响因素进行分析,从访谈问卷和相关资料

112

中提取出 个初始概念,并对这些概念进行编

39 39

码,识别出 个范畴,然后通过对 个范畴的进

15 5一步讨论和分析,提炼出 个副范畴和 个主范畴,基于此农业物流生态圈­协同影响因素框架基本­形成。根据影响因素框架,重新对主范畴进行定义,即将协同环境定义为外­驱因素,将协同能力、协同机制定义为内驱因­素,将协同意愿定义为中介­因素,进而分析各因素对农业­物流生态圈协同的影响­机理。在此基础上,构建协同影响因素模型,发现各因素并非直接对­农业物流生态圈产生影­响,而是有三条路径可以追­寻,分别是外驱因素→中介因素→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、内驱因素→中介因素→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、扰动因素对内驱因素和­外驱因素进行调节。

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影­响因素框架与模型的建­立,可以丰富产业组织结构­的理论基础,且基于这一框架体系,本研究团队还将对农业­物流生态圈协同进一步­探讨。一是探索各影响因素对­农业物流生态圈协同的­影响程度。基于农业物流生态圈协­同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­系,利用指标评价方法或模­型测度各影响因素的影­响程度。二是针对某个区域或组­织对其农业物流生态圈­协同程度进行分析。可引入协同度的概念,并构建协同度评价模型,根据影响因素框架构建­评价体系,对区域农业物流生态圈­的协同度进行测算。

参考文献:

[1]TURNBULL A,ISBELL F,PURVES D W,et al.Understand⁃ ing the value of plant diversity for ecosystem functionin­g through niche theory[J].Proceeding­s of the royal society b: biological sciences,2016,283(1 844):1-9.

[2]WESSLING B.Dissipativ­e structure formation in colloidal

systems[J].Advanced materials,1993,5(4):300-305. [3]刘玉敏,郑敏娜,任广乾.商业生态系统治理机制­的演化

博弈分析[J].商业经济研究,2017(5):108-110. [4]袁政.产业生态圈理论论纲[J].学术探索,2004(3):36-37. [5]于超,朱瑾.企业主导逻辑下创新生­态圈的演化跃迁及其机­理研究——以东阿阿胶集团为例的­探索性案例研究[J].管理评论,2018,30(12):285-300. [6]郑家祥.生态圈的演化[J].自然杂志,1979(10):50-52. [7]王千.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­及其金融生态圈研究——

基于共同价值的视角[J].国际金融研究,2014(11):76-86. [8]POMPONI F,MONCASTER A.Buildings for the bbio⁃ sphere:a circular economy view for the constructi­on industry [J].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­g internatio­nal,2017(3): 1-11. [9]俞蔚.基于产业生态圈理论巴­城昆曲小镇规划研究[D].苏

州:苏州科技大学,2017.

[10]任皓,张梅“.互联网+”背景下西部旅游产业生­态圈建设

研究[J].生态经济,2017,33(6):110-114. [11]曾倩琳,孙秋碧.我国现代农业与物流业­耦合关联的实

证研究[J].统计与决策,2016(8):94-97. [12]张璐.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­的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体­系

构建[J].商业经济研究,2016(22):74-76. [13]张琳.农业物流能力与农业经­济发展的耦合互动机理­研

究[J].农业经济,2019(4):141-142. [14]高帆.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发­展的影响因素分析[J].农业

经济,2019(4):143-144. [15]堵鹤明.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我国­农产品物流的影响因素

分析[J].河北企业,2018(12):107-109. [16]李美羽,王成敏“.互联网+”背景下鲜活农产品流通­渠道模式优化研究[J].

北京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9,18(1):102-114.

[17]王晓平,闫飞.北京市生鲜农产品物流­影响因素模糊综

合评价[J].江苏农业科学,2018,46(15):318-324. [18]邹志浩.广东省梅州市农产品电­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

研究[D].广州:华南农业大学,2018.

[19]CAO J,ZHANG X,ZHOU G.Supply chain coordinati­on with revenue- sharing contracts considerin­g carbon emis⁃ sions and government­al policy making[J].Environmen­tal progress & sustainabl­e energy,2016,35(2):479-488. [20]周礼南,周根贵,綦方中,等.考虑消费者有机产品偏­好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­均衡研究[J].

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,2019,39(2):360-371. [21]孙玉玲,袁晓杰,石岿然.基于利他偏好的鲜活农­产品供应链决策研究[J].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,2017,37(5): 1 243-1 253. [22]张建军.生鲜乳制品冷链物流模­式评价及构建研究[J].技

术经济与管理研究,2015(11):29-33. [23]丁秋雷,姜洋,王文娟,等.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配­送的干扰管理模型研究[J].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,2017,37 (9):2 320-2 330. [24]黄灏然,吴南清,方凯.基于错误损失视角的农­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­的选择研究[J].北京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,17(4):123-128.

[25]THÜRER M, PAN Y H QU T ,et al.Internet of Things

(IoT) driven Kanban system for reverse logistics:solid waste collection[J].Journal of intelligen­t manufactur­ing, 2019,30(7):2 621-2 630. [26]黄修杰.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­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

[J]. 2012,43(7): ——以广东省为例 南方农业学报,

1 071-1 074. [27]姚丽芬,龙如银.基于扎根理论的游客环­保行为影响因

素研究[J].重庆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(1):17-25. [28]钱慧敏,何江.基于扎根理论模型的跨­境电商与跨境物

流协同影响因素分析[J].产经评论,2017(6):112-124. [29]李苑艳,陈凯.消费者绿色购买意向的­影响因素——基

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­究[J].企业经济,2017(5):72-78. [30]严余松,邱忠权,王多宏.现代农业物流的理论与­实践

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2:49-86. [31]舒辉.集成化物流协同管理:机理、体系与模式[M].北京:

经济管理出版社,2017:74-99. [32]裴小军.互联网+农业: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[M].北京:

中国经济出版社,2015:125-161. [33]黄德林,安岩.农产品流通研究[M].北京:中国农业科学

技术出版社,2010:93-147. [34]李学工.农产品物流框架体系构­建[M].北京:中国物资

出版社,2009:36-62.

[35]KAI D B,NIEMECZEK A.Compliance through tompany culture and values:an internatio­nal study based on the ex⁃ ample of corruption prevention[J].Journal of business eth⁃ ics,2017(1):1-15.

责任编辑:陈诗静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