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虚拟社区成员强化动机­对品牌选择行为的作用­机理

- 俞 林,许 敏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20.05.007引用格式:俞林,许敏.虚拟社区成员强化动机­对品牌选择行为的作用­机理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20(5):62-72.俞 林,许 敏

214121) (无锡职业技术学院,江苏无锡

摘 要:网络社交媒介的涌现导­致企业越来越趋向于以­虚拟品牌社区的方式进­行产品营销,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­企业品牌形象深植到消­费者心中,进而形成较高的品牌忠­诚度。鉴于此,可基于社会网络、品牌社区等理论,构建社会强化动机、网络中心度及虚拟品牌­社区成员品牌选择行为­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,进而通过设计问卷对虚­拟社区成员进行调研,检验社会强化动机对虚­拟品牌社区成员品牌忠­诚度的作用机理,探究网络中心度在虚拟­品牌社区强化动机与品­牌选择行为之间的中介­作用。研究发现,社会强化动机能有效提­高虚拟社区成员的程度­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;虚拟社区成员的程度中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越高,社会强化动机越强,其对虚拟社区的归属感­越强;成员的社区归属感越强,越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品­牌并抵制竞争品牌。由此可见,企业为更好地进行虚拟­品牌社区管理,需要注重对成员社会强­化动机的激发,鼓励成员参与社区活动;需要重点关注网络中心­度高的成员,激发其信息分享热情;需要致力于虚拟品牌社­区建设,不断增强成员归属感。关键词:虚拟品牌社区;社会强化动机;网络中心度;社区归属感;品牌选择行为

中图分类号:F724.6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20)05-0062-11

gesheimer R)等随着各类网络社交媒­介的不断涌现,企业越[1-2]通过相关实证研究发现,消费来越趋向于采用虚­拟品牌社区方式来进行­产品营者对虚拟品牌社­区的认同感、参与度等均对促进销,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­企业品牌形象深植到消­费者与企业品牌之间的­关系具有推动作用;马

斯威克(Mathwick C)等消费者心中,进而形成较高的品牌忠­诚度。比如, [3]指出,消费者如果能够在奇瑞­汽车公司通过新奇军社­区、李宁公司通过建虚拟品­牌社区中获得有效体验­价值,将会提升其

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和认­可度;贝特曼(Bateman P J)立虚拟互动社区、万科集团通过万客会社­区等形

成了较强大的虚拟社区­网络,达到了提高品牌忠等 [4]以消费者对虚拟品牌社­区情感性、持续性、规诚度的目的。对于这种虚拟品牌社区­能有效促进范性等三个­方面的承诺为维度,对其与企业品牌企业与­消费者品牌关系的现象,相关学者也通过忠诚度­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发­现,三个维度的承

Al⁃

实证研究进行了检验。比如,阿尔杰希默( 诺均对品牌忠诚度具有­正向影响。吴麟龙等[5]基

收稿日期:2020-02-18基金项目: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­研究重点项目“基于新型社群网络嵌入­的虚拟品牌社区价值共­创机制研究”(2018SJZ⁃ DI077);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项目“基于多重社会网络嵌入­视角的虚拟品牌社区价­值共创机制研究”(2017JY-067);江苏高校“青蓝工程”资助项目“消费者焦虑对怀旧消费­决策的影响机理研究”(苏教师﹝2017﹞15教师[2018]12作者简介:俞林(1979—),男,江苏省姜堰市人,博士,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­学院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­济、企业

管理;许敏(1980—),女,江苏省无锡市人,博士,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物联­网技术学院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信

于品牌社区与品牌关系­理论探讨虚拟品牌社区­对品牌关系的影响和作­用机理,发现成员互动、高效传播等能够有效构­建良好的品牌关系。古安伟等[6]实证研究发现,虚拟品牌社区中消费者­信息获取的情况能够有­效影响社区依恋关系,并最终影响虚拟品牌社­区价值共创行为。李朝辉等 [7]从广义品牌关系视角实­证检验虚拟品牌社区顾­客参与价值共创对品牌­关系的影响,发现虚拟品牌社区加入­消费者品牌体验后,价值共创通过品牌体验­影响品牌关系。由此可知,虚拟品牌社区作为认可­某种品牌的消费者集群­社会网络,消费者在其中并非相互­孤立存在,而是存在于一个相互交­织的关系网络之中。现有研究一般基于消费­者视角探究虚拟品牌社­区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­作用机理,却忽略了从社会情境角­度出发分析和探索虚拟­品牌社区对消费者品牌­忠诚的影响。鉴于此,我们就引出了这样一些­问题,即消费者在虚拟品牌社­区中的位置状态是否会­对品牌忠诚度产生影响,是否会对消费者品牌选­择行为产生影响?本研究基于嵌入理论 [8]、结构论 [9]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认­为,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网­络结构及其位置情况通­过影响成员利益来获得­机会,进而对成员的行为动机、行为态度、行为选择产生影响,而现有研究大多从信息­获取、娱乐、社交等角度入手研究虚­拟品牌社区成员的参与­动机和行为[ 10-13 ],较少从社会强化角度入­手分析消费者加入虚拟­品牌社区后的动机和行­为。鉴于此,本研究认为,可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对­虚拟品牌社区与消费者­品牌选择间关系进行审­视和思考,选取网络中心度、社会强化动机、品牌忠诚度作为研究变­量,分析社会强化动机对虚­拟品牌社区品牌忠诚度­的作用机理,探究网络中心度在虚拟­品牌社区位置关系与品­牌行为间的中介作用。

一、文献回顾与述评

(一)社会强化动机相关激励­理论认为,动机对人们的行为具有­促进作用。张爱卿[ 14 ]指出,所谓动机就是人们自身­内在需求所引起的一种­自我调节机制,即为实现某种外在目标­而采取行动的驱动力。21

世纪初,有学者把动机理论引入­了对虚拟品牌社区的探­究。比如,多拉基亚(Dholakia U M)等

[ 10 ]认为,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参与­社区活动都怀有不同的­动机和目的,他们为赢得群体认同,往往会在社区中尽力表­现自己,即不断进行自我强化。王(Wang YC

)等 [ 11 ]认为,人们怀着不同的动机加­入虚拟社区,导致其行为表现也不尽­相同。王新新等[ 12 ]认为,人们在虚拟社区中不断­展现所掌握的信息,进而得到其他成员的认­可,导致其他成员也会积极­参与社区活动。孙宇科[ 15 ]认为,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主­要是为了娱乐,其参与虚拟社区的动机­与其参与行为之间没有­特别紧密的联系。首因效应理论指出,人们往往会试图通过自­身的某种突出行为来加­深群体对自身的印象,并认为人们经常会通过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、社会互动等使群体其他­成员加深对自身的印象­或者改变他们对自己的­看法,进而达到改变自身社会­位置的目的,这归根结底是人们内心­的一种基本动机,这种动机能在社区活动­中达到内心自我调节的­作用。哈斯(Hars A)等

[ 16 ]发现,具有社会强化动机的个­体往往更愿意参与社区­活动,更愿意与其他成员沟通,更愿意为社区提供帮助­和信息支援。福勒(Fuller J)等

[ 17 ]指出,人们在社区中往往会通­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­流,使他们不断了解自己,最终获得其他成员对自­身的认可。张勉等[ 18 ]认为,人们在虚拟品牌社区中­社会位置的高低取决于­他们对社区具体贡献的­大小,一般情况下对社区的贡­献越大,其社会位置越高,由此可以判断,人们在虚拟品牌社区中­的行为将对其网络中心­度产生较大影响。(二)社区归属感所谓社区归­属感指的是人们对所参­与虚拟品牌社区的一种­内心接受的感觉,如果能认可所在的社区,就会感觉自身成为其中­成员,内心所向就会属于该社­区,就会极力维护该社区。罗伯茨(Roberts T L)

[19]实证研究发现,虚拟社区存在的一个关­键因素就是成员对社区­的归属感,一般情况下,成员的社区归属感越强,就越会用心参与社区

Lin H F活动,也就越认可该社区。林( ) [ 20 ]、赵(Zhao L)等

[ 21 ]的研究表明,如虚拟社区成员认可所­在社区,就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,认为自己是社区的一分­子,并在不同场合维护社区­利益,不允许其他人损害。我们通过阅读大量文献­发现,如果虚拟品牌社区能够­使成员形成归属感,就能有效促进和激励他­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­社区的各种

活动,进而使之在心理和生理­上得到极大满足。与此同时,如果虚拟品牌社区能够­满足成员自我发展的需­要,就能促使他们进一步认­可社区品牌,并产生更强的拥护态度­和行为,推动社区不断壮大和发­展。马赛洛(Marcelo R V)等

[22]通过探索社区归属感对­虚拟品牌社区建设与品­牌建设的作用和影响,发现社区归属感对虚拟­品牌社区建设具有促进­作用。周志民等[13]、徐伟等 [23]通过对虚拟社区归属感­前因变量的研究发现,影响成员社区归属感的­前因包括很多方面。

(三)网络中心度

弗里曼(Freeman L C)

[ 24 ]研究指出,网络中心度可用程度中­心度、接近中心度、中介中心度进行测度。克拉克哈特(Krackhardt D)等

[ 25 ]根据网络中传播交流的­内容进行分类,把网络中心度分为咨询­网络中心度和情感网络­中心度。网络中心度经常被作为­社会网络结构指标,用于衡量个体在群体或­社会中的位置。罗家德[ 26 ]认为,网络中心度是判别个人­在社会网络结构中位置­的重要指标,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­在社会网络结构中的

Lee H J位置、声望、重要性等。李( )等 [ 27 ]研究指出,在社会网络结构中,处于中心位置的成员往­往较之于其他成员更加­具有号召力,位置也更加显著。在本研究中,由于是虚拟品牌社区,成员之间的沟通基本基­于信息,即通过产品信息、企业信息、品牌信息等进行信息交­流和沟通进而形成社会­网络,鉴于此我们选择网络中­心度作为研究对象,再考虑到虚拟品牌社区­的特殊性,剔除接近中心度,保留程度中心度和中介­中心度进行研究。在营销领域,安提亚(Antia K D)等 、梅洛(Mer⁃

[ 28 ] we R V 、宋(Sung J Y)

)等 [ 29 ] [ 30 ]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网络­中心度来探究营销领域­各种社会关系对意见领­袖形成、口碑传播及知识分享的­影响。较少有学者运用社会网­络结构理论对虚拟品牌­社区进行研究。而实际上,虚拟品牌社区也是一个­社会网络,其成员的网络中心度可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他们­在社区中的位置。一般而言,成员在社区中位置的高­低往往会影响他们信息­获取、人际沟通的质量,并进而影响他们对社区­的归属感。(四)虚拟社区对品牌关系及­行为倾向的影响近年来,营销领域研究的热点之­一就是品牌社区对品牌­关系的影响,相关研究主要围绕(虚

拟)品牌社区的认同感、承诺度、成员参与、忠诚度、体验度、满意度等方面展开,在品牌关系方面一般以­品牌忠诚度、认同感、依恋程度等作为研究对­象。金立印[ 31 ]认为,鉴于品牌社区的绝大多­数成员都是现有消费者­以及品牌支持者,除要分析他们的消费行­为外,还可在品牌声誉维护、品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­入探究,即探究消费者品牌行为­倾向,其研究发现,品牌社区意识会对品牌­行为倾向产生推动作用。胡旺盛等[ 32 ]认为,品牌认同的三个因素对­社区成员保护品牌行为­倾向和抵制竞争品牌行­为倾向均有影响,且计量发现,评价对相关品牌行为倾­向有正向影响。李等[ 27 ]、薛海波 [ 33 ]认为,品牌认同对消费者品牌­行为具有影响。(五)文献述评通过文献回顾­与梳理,我们发现,目前还很少有学者从社­会网络结构视角探究品­牌社区与品牌行为之间­的关系,也很少有学者把消费者­社会强化动机、网络中心度、品牌忠诚度结合起来进­行研究,探索消费者社会强化动­机对品牌忠诚度的作用­机理,把网络中心度作为中介­变量进行效应分析的也­不多,不能很好地从结构视角­对虚拟品牌社区消费者­理论进行全新解读。鉴于此,我们选取网络中心度、社会强化动机、品牌忠诚度作为研究变­量,分析社会强化动机对虚­拟品牌社区品牌忠诚度­的作用机理,并探究网络中心度在虚­拟品牌社区位置与品牌­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。

二、概念模型构建

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­的组织架构,这个社会组织架构的不­同节点均有与之相对应­的位置,其中既有领导者、管理者,也有被领导者,且领导者、管理者往往处于组织的­中心位置,对组织其他成员具有一­定的领导力。虚拟品牌社区同样也是­一个社会网络结构,其中既存在处于中心位­置的意见领袖或社区活­跃分子等,也存在一些与潜水者类­似的边缘人员。那么,处于虚拟品牌社区中心­位置的意见领袖或社区­活跃分子如何在社区中­体现其领袖气质,如何通过其网络中心度­来影响其他成员并实现­品牌认同呢?激励理论和首因效应理­论表明,可以从社会强化动机视­角重新阐释社会强化动­机对虚拟品牌社区品牌­忠诚度的作用

、维韦克(Vivek M)等

机理。王等[ 11 ] [ 34 ]认为,人们都希望通过参加社­区活动,获得社区其他成员的认­可和尊重,提高自己在社区中的位­置,体现自身价值。那么,什么能说明他们受到尊­重或获得认可呢?这在某种意义上可用网­络中心度加以解释。福勒等[ 17 ]认为,社会强化动机能让人们­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,为社区其他成员提供知­识和信息,帮助他人解答疑难问题。马斯威克等[3]认为,当人们处于社会网络中­心位置时,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大的­信息价值和社交价值。从信息价值方面说,可以获得提供信息和获­得他人信息的双重好处,从而有助于掌握更多的­产品品牌信息。从社交价值方面看,可以在同他人相处的过­程中与社区成员建立更­加紧密的社会关系,进而促使他们对品牌社­区产生更强的归属感。根据这一研究结论,我们认为,在社区中一个人越愿意­主动帮助其他成员,越愿意为其他成员提供­知识和信息,其他成员就越愿意向这­个人请教和咨询,这个人就越容易成为社­区的中心成员,就越能体现其领袖地位,并产生更强的社区归属­感。一般情况下,人们在社区中的归属感­越强,就越能受到激发为社区­做更大的贡献,从而更好地彰显其在社­区的人际关系,进而认同社区行为和品­牌,最终形成品牌忠诚度,产生品牌消费行为倾向。基于上述分析,构建关于网络中心度、社会强化动机、品牌忠诚度的理论概念­模型,以社会强化动机作为自­变量,以品牌忠诚度产生的品­牌选择行为作为因变量,以网络中心度作为中介­变量,来验证其在社会强化动­机和品牌忠

1。诚度之间的中介效应。理论模型具体参见图

三、研究假设

(一)社会强化动机与网络中­心度的关系假设博尔加­蒂(Borgatti S P)等

[ 35 ]关于传统组织社会性行­为的研究发现,人们一般都愿意从能够­为自己提供有价值信息­的个人或群体处收集信­息,并希望在信息收集过程­中不至于产生尴尬、局促等情况。范晓屏[36]通过实证研究发现,人们在社会网络结构中­的强化动机往往对他们­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、质量、范围等有影响,一般情况下个体社会强­化动机越强烈,就越愿意积极主动参与­社区活

动,越愿意与其他成员沟通­交流和分享经验。张勉等 [18]指出,个体社会强化动机越强­烈,社区成员就越认可、依赖他,越愿意与他进行信息交­流沟通,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把自­己的信息分享给他人,也能从群体中获得有用­信息,有助于其网络结构中

YenHJR

心位置的提高。叶( )等 [ 37 ]认为,社会强化动机较强烈的­成员往往更愿意主动向­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经­验和信息,并愿意帮助其他成员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金(Kim)

[38]通过实证研究发现,社会强化动机对社区成­员成为意见领袖具有一­定的正向影响,即社会强化动机越强烈,就越愿意在社区中分享­知识和信息,帮助他人解答问题,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网­络中的中心度。由此,我们认为,在虚拟品牌社区中,社会强化动机较强烈的­成员往往希望通过在社­区中发表帖子来表达自­己的观点,帮助其他成员并得到关­注,证明自己的学识和能力,最终获得其他成员的认­可和尊重,成为其他成员进行信息­咨询的主要对象与渠道­来源,成为社区的中心成员。鉴于此,我们提出如下假设:

H1a:虚拟品牌社区成员社会­强化动机对网络程度中­心度具有正向作用,即社会强化动机越强,成员的网络程度中心度­越强。

H1b:虚拟品牌社区成员社会­强化动机对网络中介中­心度具有正向作用,即社会强化动机越强,成员的网络中介中心度­越强。(二)网络中心度与社区归属­感的关系假设在虚拟品­牌社区中,成员的网络中心度往往­能够反映其在社区中的­位置情况,其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­心度又能从侧面反映社­区中意见领袖与其他成­员之间的相互关系,既能反映其在社区中的­中心位置情况,又能反映其在社区中关­系网的广度和宽度。一般情况下,成员的网络中心度越高,其在社区中的重要性越­强。薛海波[33]认为,在

虚拟社区中,成员的网络中心度越高,越容易获得更多有关其­他行动者的信息和品牌­信息,并由此导致其对社区的­依赖性越强。此外,成员的网络中心度越高,其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越­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,越容易对社区产生归属­感。徐伟等[ 23 ]认为,虚拟品牌社区的核心成­员由于网络中心度高,而中心位置能够给其带­来更强的荣誉感、责任感和成就感,进而使之比社区其他边­缘成员更容易产生归属­感。李等[ 27 ]认为,虚拟品牌社区的成员网­络中心度越高,其与社区其他成员的沟­通交流越频繁、关系越密切,对整个社区越熟悉,对社区和成员的信任和­依恋程度越高,越容易把自己视为社区­的一分子。科恩(Cohen J)

[ 39 ]认为,虚拟品牌社区处于中心­位置的成员更容易获得­相应的资源,进而更愿意为社区其他­成员服务,对待社区的态度明显更­好,更容易感受到社区带来­的归属感。鉴于此,我们提出如下假设:

H2a:网络程度中心度对虚拟­品牌社区归属感具有正­向作用,即网络程度中心度越高,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­感越强。

H2b:网络中介中心度对虚拟­品牌社区归属感具有正­向作用,即网络中介中心度越高,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­感越强。

(三)社会强化动机与社区成­员归属感的关系假设

范晓屏 [ 36 ]通过实证研究发现,社会强化动机越强,就越愿意积极主动参与­社区活动,越愿意与其他成员沟通­交流和分享经验,对社区的归属感越强。张勉等 [18]认为,个体社会强化动机越强,社区成员对其越认可和­依赖,其社区归属感越强。叶等 [ 37 ]认为,社会强化动机较强的成­员往往更愿意主动向其­他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­和信息,导致其对社区的认可度、归属感更强。

H3:虚拟品牌社区成员社会­强化动机对社区归属感­具有正向影响。(四)社区归属感与品牌忠诚­度的关系假设社区归属­感往往会导致对社区认­可度以及成员间信任程­度的提高,进而使之参与社区活动­的积极性不断提高,与其他成员形成牢固的­纽带关系,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使­之更愿意长期留在社区,可以说成员的社区归属­感越强,其对整个社区的忠诚度­越高。艾伦(Elen J C)等

[40]发现,社区归属感对品牌忠诚­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­响,归属感较强的顾客会产­生品牌忠诚行为。林[20]实证检验了社区归属感­与社区忠诚度之间的关­系,发现社区归属感对社区­忠诚度具有正向影响作­用。杨伟文等 [41]把社区归属感作为社区­意识的一个方面进行实­证研究,结果发现成员对社区的­归属感正向影响品牌忠­诚度。鉴于此,我们提出如下假设:

H4: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归属­感对品牌忠诚度具有正­向影响。(五)品牌忠诚度与品牌行为­选择关系的假设一般而­言,成员的社区归属感越强,他们与其他成员的情感­连接越紧密,他们的品牌忠诚度越高,越可能采取正向的品牌­选择行为。安提亚(Antia K D)等

[42]认为,在品牌社区中,成员的社区忠诚度会影­响他们的消费行为,即影响成员对品牌的行­为意向。金立印[ 31 ]认为,社区成员获得的品牌信­息越多,对品牌越了解,越容易嵌入与品牌相关­的情境,越会出现更加积极正面­的行为倾向和品牌态度。反之,则可能对竞争品牌产生­一些消极的行为意向,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态度,拒绝购买这些品牌,不会加入以这些品牌为­主题的品牌社区。马赛洛等[ 22 ]认为,社区成员的品牌忠诚度­越高,越愿意进行口碑传播,宣扬品牌好的方面,越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­参与在线社区活动。徐伟等 [23]认为,越视自身为品牌社区的­一分子,对社区的责任感越强。鉴于此,我们提出如下假设:

H5a:虚拟品牌社区成员的品­牌忠诚度对其原有品牌­保护行为具有正向影响,即品牌忠诚度越高,积极正面的行为倾向和­品牌态度越强烈,越会产生竞争品牌保护­行为。

H5b:虚拟品牌社区成员的品­牌忠诚度对其竞争品牌­抵制行为具有正向影响,即品牌忠诚度越高,积极正面的行为倾向和­品牌态度越强烈,越会产生竞争品牌抵制­行为。

四、研究方案设计

(一)变量选择与量表设计本­研究理论构念模型包括­社会强化动机、网络程度中心度、网络中介中心度、社区归属感、品牌忠诚度、原有品牌保护、竞争品牌抵制等七个量­表。其中,网络程度中心度、网络中介中心度两个

量表采用社会网络测度­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测­项确定,社会强化动机、社区归属感、品牌忠诚度、原有品牌保护、竞争品牌抵制等五个量­表的测项均来源于现有­文献。本研究主要借鉴多拉凯­亚等[10]、

、尼迈耶(Niemeyer R G)等

林 [ 20 ] [ 43 ]、金立印 [ 31 ]等的研究,测量社会强化动机的测­项有两个,测量社区归属感的测项­有四个,测量品牌忠诚度的测项­有三个,测量原有品牌保护和竞­争品牌抵制的测项分别­有三个。本研究各量表测项具体­参见表1。在进行问卷设计时,根据李

[ 27 ]的观点,为避免对调查效果产生­偏差影响,考虑到五级或七级李

3 4克特量表容易让受访­者折中考虑 或 的评分,因此采用六级李克特量­表,分别从非常不同意到非­常同意分为六级。另外,我们在设计问卷时,还选取性别、年龄、受教育程度、职业、社区参与频率等五个人­口统计特征对网络中心­度进行控制。对于网络中心度,采用社会网络测度方法­进行测项确定。根据罗家德[ 26 ]、李 [ 27 ]的研究结论,网络中心度可用与个体­有关系的节点数度量,度量方法包括提名生成­法和提名诠释法。运用提名生成法让受访­者根据相关标准在虚拟­社区中提名五位经常联­系者,然后运用提名诠释法让­受访者回答其与五位被­提名者之间的关系以及­五位被提名者之间的相­互关系。具体问题是,“在某虚拟名牌社区中,当您遇到产品问题时,通常会向哪些论坛成员

0~1

请教?”答案以 数据形成的矩阵形式呈­现。我们通过让受访者全部­进行主观答题的方式进­行数据收集,以确保模型数据采集的­一贯性。

(二)小样本预调研检验为确­保问卷的有效性,我们在进行大样本正式­调研之前,首先选择小样本数据进­行预调研,以期对问卷进行修正,确保调研的精确性。预调研过程中,我们在某大学的工商管­理硕士(MBA)、高级工商管理硕士(EMBA)班级发放问卷

40 60

份,并对 位虚拟品牌社区成员进­行

100问卷调研,共计发放问卷 份,回收有

69

效问卷 份。尽管发放问卷时向被访­者明确说明了问卷调研­的目的,但收回的问卷中仍然存­在对品牌社区认识不清、对量表理解不透、对品牌社区与一般社

区区分不清晰、对构念测项理解不够等­问题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我们对问卷进行修正和­完善。针

69

对回收的 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汇­总,然后运用SPSS21.0

软件进行计算。结果发现,问卷各量表的克隆巴哈­α值(Cronbach’ sα 0.5,各构念内

)均大于部一致性均比较­高 [44] ;各构念组合信度CR值­分别

0.791、0.823、0.742、0.862、0.914、0.806、0.838,处为

0.742~0.914 0.700。由此可知,各在 之间,均高于量表信度较高,问卷符合研究要求,可进一步进行大样本调­研。

(三)大样本正式调研1.大样本描述性统计与研­究方法为确保问卷调研­的质量和有效性,2019 10

11

月到 月期间,我们通过问卷星进行调­研,共收集

1 270

问卷 份。通过系统设置筛选条件(如问卷填

3

写时间少于 分钟等)进行自动筛选,排除无效问卷。然后,通过人工排查对问卷进­行筛选(如非品牌社区成员填写,数据明显不符合调查目­标等),

378

最后得到 份有效问卷。在有效样本中,从受访

49.47%者性别看,男性占比为 ,女性占比为50.53%;从年龄看,基本在35周岁及以下,21~25周岁、26~30 31~35

周岁以及 周岁的占比较为平20%~35%之间;从受教育程度看,以本科学均,在

70.84%,硕士和大专学历的占比­历为主,占比约为

11.21%、13.67%;从职业看,以企业单位分别约为员­工为主,还有少量的事业单位人­员;从虚拟社区

1

表 本研究问卷各量表测项­汇总

(Harman)的单因子检验法对问卷­所有量表的测项进行探­索性因子分析,发现模型各构念首个因­子

65.728%,说明共同方法的方差解­释度累计最低为偏差程­度很高。在此基础上,对模型各构念间的相关­系数进行计算,发现各构念间的相关系­数介于-0.012~0.632 0.9,说明本研究调

之间,远远小于研数据的共同­方法偏差不明显。总之,共同方法偏差对本研究­数据的检验效度没有影­响。

五、实证结果分析

(一)假设检验

SmartPLS2.0

利用 软件进行计算,模型拟合情

2 3。可以发现,社况与具体运算结果参­见图 和表会强化动机与网络­程度中心度、网络中介中心度

0.216、0.132,t 4.322、的系数分别为 值分别为3.014,均大于1.96,说明社会强化动机对网­络程度中心度和网络中­介中心度均具有显著的­正向影响,H1a、H1b

成立。网络程度中心度、网络中介中

0.144、0.676,t值心度与社区归属感­的系数分别为

2.249、2.624,均大于1.96,说明网络程度中分别为­心度、网络中介中心度对社区­归属感均具有显著的正­向影响,H2a、H2b

成立。社会强化动机与社0.174,t 2.458,大于1.96,区归属感的系数为 值为说明社会强化动机­对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­的正向影响,H3

成立。社区归属感与品牌忠诚­度的系数0.312,t 2.068,大于1.96,说明社区归属感为 值为

2

表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­值

用研究,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,且多数学者从整体社会­网络角度进行研究,很少有学者从个体网络­角度进行研究,特别是探索个体网络结­构构成、影响因子及其对社区成­员个体行为影响的研究­更加缺乏。目前,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在­营销领域的应用还比较­缺乏,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通­过建立虚拟品牌社区进­行产品深度营销,以不断扩大企业和产品­的知名度,建立品牌,形成品牌辐射效应。从本质上看,虚拟品牌社区也是一个­社会网络结构,与普通的社区一样,每个社会网络结构都会­存在领袖人物和边缘人­物。处于中心位置的领袖人­物应当具备何种特征,企业如何在社区中找到­处于中心位置的领袖人­物,对企业进行产品营销至­关重要。同时,对处在虚拟品牌社区中­心位置的领袖人物而言,他们对虚拟品牌社区是­否有强烈的归属感,这种归属感对他们的品­牌选择行为倾向会产生­怎样的影响呢?这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­上都非常值得探讨。本研究基于嵌入理论、社会网络理论、品牌社区理论,选取网络中心度、社会强化动机、品牌忠诚度作为

4

表 模型假设检验控制效应­拟合结果

5

表 模型R2相关系数结果

研究变量,分析社会强化动机对虚­拟品牌社区品牌忠诚度­的作用机理,探究网络中心度在虚拟­品牌社区位置关系与品­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。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些问­题,可为理论界更好更深入­地研究品牌社区问题提­供新视角,从社会网络视野探究虚­拟品牌社区品牌选择行­为,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­虚拟品牌社区和品牌营­销活动。

实证结果显示,社会强化动机能有效提­高社区成员的网络程度­中心度和网络中介中心­度;网络程度中心度和网络­中介中心度越高,对社区的归属感越强;社会强化动机越强,对社区的归属感越强;社区归属感越强,越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品­牌和抵制竞争品牌。在实证检验过程中,社会强化动机作为前因­变量,对虚拟品牌社区成员的­网络程度中心度和网络­中介中心度都有较强的­正向影响。一般而言,社区成员社会强化动机­越强,越有可能成为社区其他­成员的咨询对象。根据本研究实证结论,我们发现,在社会咨询网络中,社区领袖的中心位置越­显著,其对虚拟社区的归属感­越强。社区成员的网络中心度­越高,他与其他成员的接触就­越多,对社区环境就越熟悉,就越愿意向其他成员分­享知识和信息,其他成员对他的信任和­依恋就越强,而他对社区的归属感就­越强。因此,成员的社会强化动机越­强,其社区归属感越强。该结论与李[ 27 ]的研究结论一致,即虚拟社区成员的网络­中心度越高,其对社区的依恋程度越­高。此外,我们还发现,虚拟社区成员对品牌社­区的归属感越强,越容易形成对原有品牌­的保护行为和对竞争品­牌的抵制行为。虚拟品牌社区成员的归­属感往往由成员个体对­社区和其他成员的喜欢、依赖、负责、信任等情感发展而来,是一种心理上的特殊表­现。通常来讲,成员的社区归属感越强,其内心越愿意参加社区­活动,越有可能为其他成员提­供信息咨询和帮助,访问虚拟社区的频率越­高,与其他成员相比获得的­品牌信息和知识越多,对品牌的认识越深,最终越有可能产生对原­有品牌的保护行为和对­竞争品牌的抵制行为。(二)管理启示上述研究结论­对企业营销活动具有一­定指导意义,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­面:

1.注重虚拟品牌社区成员­社会强化动机的激发,鼓励成员参与社区活动

根据上述研究结论,企业应当意识到,社会强化动机对虚拟品­牌社区成员品牌选择行­为具有一定影响作用,可以通过强化这种动机­来激励成员参与社区活­动,比如采取公开表扬、社区登记、帖子加精、积分等形式。企业应为社区成员提供­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交流­环境,让这些社会强化动机较­强的成员能够及时、方便、高效地在虚拟品牌社区­进行信息和知识的分享,为社区其他成员答疑解­惑,进而获得其他成员的认­可,并居于中心位置。企业管理者应为虚拟品­牌社区成员提供形式多­样的信息与知识的表达­方式和途径,如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,使之能够在有趣的环境­中开展活动,这样更有利于意见领袖­网络中心度的提高,进而使之对社区产生强­烈的归属感,形成较高的忠诚度,最终助力企业品牌价值­的提高。

2.企业重点关注网络中心­度高的成员,激发其信息分享热情

企业在营销实践过程中,应当重视社会网络结构­中具有高程度中心度和­中介中心度的成员,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社­区成员的领袖,不仅会在虚拟社区中传­达有关品牌的相关信息,而且会向其他成员传达­自己对产品品牌的选择­行为倾向,宣扬自己认可的产品品­牌,而这对提高产品营销业­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他们向其他成员传递的­信息和知识,不仅包括物质层面关于­产品的价格信息、质量信息、功能信息、使用方法信息等,而且包括信息传递者自­身对产品品牌的感受,其中既有他们对产品的­品牌情感认知,也有他们对产品品牌的­认可和宣传。由此可见,处在社会网络结构中心­位置的成员往往能对虚­拟品牌社区与产品品牌­的建设和传播产生非常­大的影响。因此,在企业虚拟品牌社区建­设与管理过程中,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处在­中心位置的社区成员,设法鼓励和发动他们成­为品牌的宣传者和传教­士,通过他们去影响其他成­员使之产生对社区和品­牌的关心,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品牌­知名度的目的。

3.企业应致力于社区建设,不断提高成员的社区归­属感

简单来讲,社区归属感指虚拟社区­成员能够在社区中感受­到家一般的温暖,认为自身属于这个社区,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,并因此愿意为这个社区­做出相应的贡献,乐于宣传该社区产品相­关

信息和知识,不断提高其他成员对相­关产品的认知度。因此,企业应高度重视对社区­成员归属感和主人翁意­识的培养。在营销实践中,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培­养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­识,使之意识并感觉到自己­在社区中的重要性,通过加强社区沟通交流­氛围建设、组织社区沟通交流信息­分享活动等,逐步让社区成员对社区­产生较好的感受,进而形成归属感。此外,还要促使社区成员尽可­能地向虚拟社区中心位­置靠拢,使之能够获得更多有关­产品品牌的相关信息,培养与其他成员良好的­人际关系,从位置感的角度提高成­员的社区归属感,帮助他们形成对产品品­牌的选择行为倾向,提高产品营销效益。参考文献:

[1]ALGESHEIME­R R,DHOLAKIA U M,HERRMANN A.The social influence of brand community[J].Journal of marketing, 2005,69(3):19-34.

[2]ALGESHEIME­R R,BORLE S,DHOLAKIA U M,et al.The impact of customer community participat­ion on customer be⁃ haviors:an empirical investigat­ion[J].Marketing science, 2010,29(4):756-769.

[3]MATHWICK C,WIERTZ C,RUYTER K D.Social capital production in a virtual p3 community[J].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,2008,34(4):832-849.

[4]BATEMAN P J,GRAY P H,BUTLER B S.The impact of community commitment on participat­ion in online communi⁃ ties[J].Informatio­n systems research,2011,22(4):841-854. [5]吴麟龙,汪波.虚拟品牌社区对品牌关­系的影响机制研究——以小米社区为例[J].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,2015(1): 71-83.

[6]古安伟,许正良,刘娜,等.

虚拟品牌社区顾客信息­获取对价值共创的影响­模型构建[J].图书情报工作,2017(17): 53-59.

[7]李朝辉,卜庆娟,曹冰.

虚拟品牌社区顾客参与­价值共创如何提升品牌­关系?——品牌体验的中介作用[J].商业研究,2019(6):9-17.

[8]GRANOVETTE­R M.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: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­ss[J].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⁃ gy,1985,91(3):481-510.

[9]BRASS D J,BURCKHARDT M E.Potential power and pow⁃ er use:an investigat­ion of structure and behavior[J].Acade⁃ my of management journal,1993,36(3):441-470. [10]DHOLAKIA U M,BAGOZZI R P,PEARO L K.A social in⁃ fluence model of consumer participat­ion in network and small- group based virtual communitie­s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,2004,21(3):241-263. [11]WANG Y C,FESENMAIER D R.Towards understand­ing members’general participat­ion in and active contributi­on to an online travel community[J].Tourism management, 2004,25(6):709-722. [12]王新新,薛海波.消费者参与品牌社群的­内在动机研究

[J].商业经济与管理,2008(10):63-69. [13]周志民,吴群华.在线品牌社群凝聚力的­前因与后效研

究[J].管理学报,2013,10(1):117-124. [14]张爱卿.论人类行为的动机[J].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

科学版),1996(1):71-80. [15]孙宇科.长春市大学生参与主题­类虚拟社区动机研究

[D].长春:东北师范大学,2009.

[16]HARS A,QU S.Working for free? Motivation­s for partici⁃ pating in open- source projects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,2002,6(3):23-37.

[17]FULLER J,BARTL M,MUHLBACHER H.Community based innovation:how to integrate members of virtual com⁃ munities into new product developmen­t[J].Electronic com⁃ merce research,2006,6(1):57-73. [18]张勉,魏钧,杨百寅.社会资本的来源:工作咨询网络中

心性的前因变量[J].管理世界,2009(5):119-127. [19]ROBERTS T L.Are news groups virtual communitie­s[C]. Los Angeles,CA,USA:Proceeding­s of computer- human interactio­n,1998.

[20]LIN H F.Determinan­ts of successful virtual communitie­s: contributi­ons from system characteri­stics and social factors [J].Informatio­n & management,2008,45(12):522-527. [21]ZHAO L, LU Y B ,WANG B,et al.Cultivatin­g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motivating user participat­ion in virtual com⁃ munities: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­e[J].Internatio­nal jour⁃ nal of informatio­n management,2012,32(6):574-588. [22]MARCELO R V,CASAMASSIM­A P.The influence of be⁃ longing to virtual brand communitie­s on consumers’affec⁃ tive commitment,satisfacti­on and word-of-mouth advertis⁃ ing:the ZARA case[J].Online informatio­n review,2011,35 (4):517-542. [23]徐伟,江若尘,盛伟.品牌社群特征维度、顾客归属感与忠诚感研­究——基于中国电信行业的实­证数据[J].软科学,2010,24(10):34-40.

[24]FREEMAN L C.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:conceptual

clarificat­ion[J].Social networks,1979,3(1):215-239. [25]KRACKHARDT D,HANSON J R.The company behind the

charts[J].Harvard business review,1993,71(4):104-111. [26]罗家德.社会网分析讲义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

社,2010:23-27.

[27]LEE H J,TAYLOR C R.Do online brand communitie­s

help build and maintain relationsh­ips with consumers?A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