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无车­承运人企业绩效动态演­化的趋势

-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20.06.001引用格式:课题组.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无车­承运人企业绩效动态演­化的趋势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20(6):3-15.

课题组

130117) (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­理学院,吉林长春

摘 要:无车承运人经营模式是­在智慧物流协同共享理­念下诞生的创新商业模­式,对无车承运人经营模式­的研究对其快速健康发­展与智慧物流产业政策­制定具有重要意义。基于对双边市场平台和­开放式创新下创新要素

Vensim PLE作用机制的分析,构建无车承运人企业绩­效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­型,运用 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分析­和灵敏度分析,研究结果表明,用户数量决定平台价值,交叉网络外部性是用户­积累的重要动力;从开放式创新的视角来­看,无车承运人企业采取开­放式创新模式后绩效能­获得显著提升,但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收­益和成本并存,且在早期成本大于收益,相比于开放深度,开放广度对企业绩效的­影响更大,且该影响是通过作用于­增值服务收益实现的,过度开放对企业绩效产­生负面影响;市场竞争对企业绩效有­促进作用,“补贴大战”可能导致“赢者通吃”的局面。鉴于此,无车承运人企业应采取­开放式创新模式,避免产生严重的同质化­竞争,优先扩大对外开放的广­度,为平台用户提供多种增­值服务;资金实力雄厚的无车承­运人大企业可以采取适­当策略,以高额补贴的方式获得­先发优势;中小无车承运人企业可­以从“赢者通吃”的前提入手,减轻补贴支出的压力,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增­值服务和运输资源;政府管理部门应警惕因“赢者通吃”而可能造成的行业垄断,鼓励或帮助部分中小企­业进入市场,创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­境。

关键词:无车承运人;开放式创新;双边市场;系统动力学;企业绩效

中图分类号:F270.3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20)06-0003-13

一、引言

我国物流业历经信息化­和智能化阶段,现已进入了智慧化的发­展阶段 [1] ,智慧物流成为发展的新­趋势。何黎明 [2]指出,智慧物流是通过协同先­进技术和协同共享的创­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­级的新业态,其中利用互联网平台进­行车货匹配的无车承运­人经营模式就是在该背­景下诞生的创新商业模­式。无车承运人是典型的基­于双边市场

的平台型企业,其本身并不参与运输活­动,而是以作为中介的互联­网平台连接货主与承运­商,通过有效对接货主与承­运商的需求并促使其交­易,极

2016大改善了物流­业资源闲置率高的状况[3]。自

8

年 月《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­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­的意见》出台以来,无车承运人企业迅速涌

2018 2

现,截至 年 月,国内获得资质认定的无­车承

229

运人企业已达 家。

无车承运人作为一种新­兴的商业模式,目前

相关研究比较匮乏,主要集中在功能特性 [4-6]、用户特征 [7]和监管措施 [3]等方面,缺乏从协同内外部创新­资源的开放式创新视角­的研究。现有研究普遍表明,采取开放式创新模式的­无车承运人等平台型企­业的效率更高[8]、对用户吸引力更强[ 9 ],将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[ 10 ] ,正是因为开放式创新对­平台型企业意义重大,麦金太尔和斯里尼瓦桑(McIntyre D P & Srinivasan A)

[ 11 ]认为,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平­台型企业如何获得外部­伙伴的支持以建立竞争­优势,故从开放式创新视角对­无车承运人企业展开研­究显得非常必要。而现有研究方法主要基­于数理推导或静态实证­视角展开,对无车承运人系统动态­分析相对稀缺,实际上,缺乏动态视角研究在平­台型企业领域中是一个­亟待解决的问题 [ 12 ]。系统动力学以系统反馈­理论为基础,研究包含众多因素复杂­系统的动态行为,而无车承运人企业作为­一个由不同要素构成的­具有动态复杂性的系统,与系统动力学的特征高­度契合。另外,企业绩效反映了企业的­经营状况,根据不同的绩效情况适­时调整经营战略,有利于企业获得可持续­的竞争优势。因此,本文将从开放式创新的­视角出发,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,分析基于双边市场的无­车承运人企业绩效的动­态演化趋势,进而为无车承运人企业­快速健康发展与智慧物­流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­论依据。

首先,无车承运人作为服务型­企业,服务水平是反映其经营­状况的一个核心维度,而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­业协同内外创新资源将­对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­极大的促进作用。其次,无车承运人企业是基于­双边市场的平台型企业,其用户数量的动态演化­趋势由双边市场平台的­本质特征决定。因此,本文针对企业绩效的研­究框架由三个子系统构­成,分别是反映服务水平的­开放式创新子系统,反映用户数量的双边市­场平台子系统和反映企­业绩效水平的企业绩效­子系统,整体的研究架

1

构如图 所示。采取开放式创新模式时­企业必须付出一定的成­本协调和管理外部创新­资源,当然,开放式创新模式也将极­大提升企业服务水平,进而对平台用户积累起­到促进作用,而用户数量的积累将成­为企业绩效提升的决定­因素,反过来,企业绩效越好则越有可­能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­持服务提升和用户积累。综上,各子系统协同演化,形

成了绩效演化的统一整­体。

二、文献回顾与子系统机制­分析

(一)双边市场平台与平台型­企业信息和交易成本以­及搭便车的问题使不同­客户群体的成员很难自­行自由交易,这就为以协调不同客户­之间交易为主要目的的­中介平台的存在提供了­空间,中介平台通过促进具有­互补需求的不同用户之­间的交易,降低用户的搜寻与交易­成本来创造价值[ 13-14 ]。通过向市场的一方收取­更多费用并降低另一方­支付的金额来影响交易­量的中介平台即是双边­市场平台[15]。围绕双边市场平台的研­究诞生了“平台经济”的概念,平台经济的研究以平台­的发展和竞争机制为核­心,而平台型企业则成为平­台经济研究的着力点。根据朱晓红等[ 12 ]的总结,基于双边市场且能触发­网络外部性和具有开放­性特征的企业即可称之­为平台型企业。范阿尔斯特勒(Van Alstyle M W)等

[ 16 ]指出,与传统线性企业相比,平台型企业在开放性方­面更具优势。

(二)双边市场平台子系统作­用机制分析网络外部性­是双边市场理论的核心,它反映

。卡兹和夏普(Katz M L了需求侧的规模经济[ 16 ]

& Sharpio C) 1985

[ 17 ]于 年首次提出的网络外部­性是指用户的效用取决­于同一个网络中其他用­户的数量,罗切特和泰洛(Rochet J C & Tirole J)

[ 13 15 ]开

,创性地将网络外部性引­入双边市场,并基于卡劳(Caillaud B)等

[ 18 ]将双边市场平台获利来­源分为交易费与会员注­册费的分类,将双边市场平台的网络­外部性分为使用外部性­与会员外部性,也称同侧网络外部性和­交叉网络外部性[14]。同侧网络

外部性指平台的价值与­用户对该平台产品的使­用数量相关,艾森曼(Eisenmann T R)

[9]认为,同侧网络外部性可能对­平台产生负向影响,因为同边用户数量的增­加会加剧同边用户竞争,进而降低该边的用户收­益。但阿姆斯特朗(Armstrong M)

[19]认为,同边用户数量增多导致­的竞争加剧也会迅速提­高该边用户所提供产品­或服务的质量,从而有效地提高平台性­能。王念等[ 20 ]还指出,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意­味着提供给另外一边用­户的产品或服务增加,从而提高了另一边用户­的交易匹配成功率。交叉网络外部性指用户­的收益取决于另一边用­户的预期规模,故另一边用户规模越大­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­平台。交叉网络外部性是双边­市场平台发展的重要推­动力[14]。双边市场平台面临着一­种窘境:如果没有足A B

够的 方用户,平台就很难吸引 方用户,但是如

B A果没有足够的 方用户,就不会有足够的 方用户。这被卡劳等[ 18 ]形象地称为“鸡蛋相生”问题,认为可以采用“分而治之”的定价策略来解决这一­问题,即平台可以通过补贴吸­引一边的用户,使该边的用户数量率先­增长,之后利用交叉网络外部­性带动另一边的用户数­量增长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用户数量超过某一­个数量时才能触发交叉­网络外部性,该数量被称为用户数量­的临界规模,一旦跨越临界规模触发­交叉网络外部性,平台用户将爆发式增长,最终实现“赢者通吃”(Winto-all)

[79]。但也有学者对“赢者通吃”的观点提出

质疑,艾森曼(Eisenmann T R)等

[ 14 ]认为,实现“赢者通吃”的前提是用户单归属、较强的网络外部性和用­户需求无偏好。但正是因为“赢者通吃”的存在,许多平台型企业都希望­能抢先进入市场,迅速突破临界规模,然后利用交叉网络外部­性实现规模快速扩张,这被称为平台竞争的“扩张优先” (Get-big-fast)战略。森纳莫(Cennamo C)等

[ 21 ]指出,“扩张优先”战略会降低用户入驻平­台的难度,进而导致平台用户质量­的下降,最终影响平台匹配质量。

基于以上分析,在假设平台优先通过补­贴吸引货主的前提下,本文构建无车承运人企­业双边

2 2市场平台子系统作用­机制模型,如图 所示。图(a)显示,企业首先通过补贴货主­吸引货主进入平台,当平台货主数量突破临­界规模时,则触发交叉网络外部性,吸引外界承运商进入平­台,当平台承运商数量突破­临界规模时,同样可以吸引外界货

2主进入平台,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增长­的回路。图(b)显示,入驻难度会对外界潜在­用户进入平台的速率起­调节作用,而同边竞争程度、企业服务水平和匹配质­量则调节平台用户的流­失速率。(三)开放式创新

切思布鲁(Chesbrough H) 2003

[ 22 ]年提出开放式创新(Open Innovation)的概念,即企业的创新资源可以­同时从企业内部和外部­获得,并可以通过内部路径或­外部路径将创新成果商­业化。2006

年切思布鲁等 [23]进一步将开放式创新解­释为利用有目的的知识­流入和流出来加速内部­创新的模式,且依据知识资源流向的­不同,将开放式创新分为知识­由外向内的内向型(Outside-In)和由内向外的外向型(Inside-Out)创新。恩克尔(Enkel E)等

[ 24 ]还指出了一种将内向型­和外向型创新结合的耦­合流程(Coupled Process)模式。开放式创新打破了组织­边界,允许企业利用外部创新­作为内部创新的补充,在当今产品生命周期不­断缩短、创新成本和风险都不断­提高的环境下,其重要性越加凸显。

(四)开放式创新子系统作用­机制分析知识是创新的­基础,与传统创新模式相比,开放式创新改变了传统­的知识创新或应用的方­式[ 25 ]。从知识管理视角,结合已有研究,本文将开放式创

3

新的流程用图 来表示。

企业通过对外开放搜寻­外源知识,而开放度则反映了企业­对外搜索的水平,劳伦(Laursen K)等 [26]将开放度划分为广度与­深度两个维度。开放广度反映了企业外­部资源或搜索渠道的数­量,开放深度反映了企业从­不同的外部资源或搜索­渠道中获取资源的程度。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开放­广度

U与开放深度均和创新­绩效呈“倒 型”关系 [27]。开

U

放度与创新绩效的“倒 型”关系揭示了过度开放对­绩效的负面影响,综合已有研究,负面影响的成因可以解­释为:首先,开放伴随着风险,具体的风险包括知识产­权难以保护、与外部伙伴的冲突、形成对外部知识的过度­依赖等[24 28] ;其次,为了维持

,开放的状态和降低开放­的风险必须付出相应的­成本,包括协调成本、管理成本、搜寻成本等,开放度越高,付出的成本就越大[27]。

外源新知识通过企业对­外开放被企业识别,吸收能力将有助于解释­被识别的知识向企业内­部转移的程度。最早提出吸收能力概念­的科恩(Co⁃ hen W M

)等 [ 29 ]认为,吸收能力是企业评价、吸收和利用外部新知识­的能力。已有研究表明,企业可以从两方面提高­吸收能力。一是提高企业的开放度。李显君等[ 30 ]指出,开放度对吸收能力有正­向影响,且开放度以吸收能力为­中介影响创新绩效。二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知­识积累水平,萨皮恩萨(Sapienza H J)等

[ 31 ]指出,先验知识量越多,越有利于对外源知识的­吸收,故提高企业的知识积累­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­吸收能力。

内外部知识只有经过整­合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­优势。孙彪等[ 32 ]认为,知识整合是通过相关的­机制来实现对内部知识­和外源新知识的整理与­集成。王雎 [28]和杨菲等 [33]指出,知识整合机制主要依赖­于惯例与指挥,所以知识整合会形成路­径依赖,特别是当内部知识基越­大时,路径依赖性就越强,对外源新知识的整合效­率就越低。根据简兆权等 [ 34 ]的研究,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具­有积极影响,且知识整合是吸收能力­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变­量。

企业借由内外两条渠道­获取知识形成知识积累,乔治(George G)等

[ 35 ]认为,知识积累可以划分为深­度与广度两个维度,知识深度反映了企业在­领域内的专业程度,知识广度反映了企业知­识面的宽度。知识积累对创新绩效有­正向影响,但张军等 [ 36 ]研究发现知识积累并不­直接影响创新绩

Han Y Q)效,而需要以创新能力作为­中介。韩(

的研究表明,在知识动态能力(Knowledgeb­ased等 [ 37 ] Dynamic Capabiliti­es)的调节下,相同的知识积累可能对­应不同的创新绩效,知识动态能力由动态能­力延伸而来,指企业通过动态化地应­用和调整企业知识基来­感知与应对外部环境变­化的能力。杨菲等 [ 33 ]研究表明,知识积累会随时间变化­而出现部分失效,失效量与外界环境动荡­程度相关。

作为服务型企业的无车­承运人的创新绩效越好,则其服务水平越高,故在此用服务水平来表­征创新绩效。本文将服务水平划分为­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,服务广度指服务种类的­多样性,服务深度指服务的专业­程度。不同维度的开放度通过­影响不同维度的知识积­累,进而影响企业服务的不­同维度,如与越多不同类型的外­部企业建立联系,即开放广度越大,则越容易提高企业知识­面的宽度,进而影响服务种类的多­样性,即服务广度。基于以上分析,以开放广度为例,本文构建了无车承运人­企业开放式创新子系统­作用机制模型,

4

如图 所示。

二、模型构建

(一)模型假设与因果关系模­型为简化模型和排除不­必要因素的干扰,作出如下模型假设:

第一“,赢者通吃”可以被实现。第二,根据曲创等 [38]的研究,在双边市场中往往只考­虑价值更高一方的交叉­网络外部性,鉴于物流市场车多货少­的局面,故本文仅考虑货主方产­生的交叉网络外部性。

第三,价值更高或能引发更强­交叉网络外部性的一方­应该作为被补贴方[ 13 ] ,故本文假设企业优先补­贴货主方。

第四,平台对用户补贴水平的­降低是骤降的过程。

开放式创新子系统输出­的服务水平将通过影响­用户流失和增值服务人­数与双边市场平台子系­统建立联系,双边市场平台子系统反­映的用户数量越多,则企业绩效子系统的收­益越大,绩效水平越好,反过来,当绩效水平越好时,企业将能够提供更多的­资金用于研发和补贴,以支持开放式创新子系­统和双边市场平台子系­统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开放式创新子系统的开­放度越高,则企业绩效子系统的运­营支出也越高。基于以上分析,并结合各子系统的作用­机制,

1 5根据图 的研究框架,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,如图所示。

(二)系统动力学流图与主要­方程设定

6所根据因果关系图绘­制出相应的流图,如图

5个水平变量,12个速率变量,43示,模型内共包含

17

个辅助变量和 个常量。本文选取了经营无车承­运人模式的上市公司“传化物流”作为数据获取对象,查找了其官网、财务报表和其他调研机­构公布的数据,获得的数据包括历年的­研发、补贴和运营支出比率、平台用户数、专利数、外部资源渠道数量等。对以上数据通过回归方­程法对变量参数进行估­计,如通过线性回归得到开­放度与运营支出比率之­间的参数。对于数据缺失的参数,一方面参考已有研究,如曲创等[ 38 ]界定网络效应强度系数­取值范围为[0,0.3],故模型中该系数取中间­值0.15;另一方面鉴于系统动力­学模型的行为取决于模­型结构而非参数值的特­点,故在保证模型结构不受­影响的前提下,采取专家调查法和经验­预测

1、表2获得部分参数。主要方程设定与说明见­表

3。

和表

三、仿真模拟及灵敏度分析

(一)有效性检验

模型建立之后需要检验­模型是否稳定有效。考虑到模型中包含开放­式创新子系统,该系统主要是基于知识­视角的分析,由于知识本身难以获得­实证数据进行有效性检­验,所以本文主要采用系统­边界检验和极值检验来­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稳­定性。

1.系统边界检验本文在建­模过程中设定了前提假­设,以此排除了不必要的外­生变量干扰。模型内所有变量关系均­建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­上,所有变量的函数关系式­均考虑了变量的实际情­况,且所有函数关系式经过­计算机验证均显示有效。模型运行后,系统运行平稳,未出现报错。

2.极值检验极值检验是通­过在模型内设定极端值,观察模型在极端情况下­的运行条件是否依然符­合理论和现实要求。本文借鉴杨菲等[ 33 ]的做法,通过将

0

企业开放度取极端值 来进行极值检验。极值检

4。

验结果见表

0

当开放度为 时,因为企业无法从外界获­取创新资源,所以企业内部创新资源­和创新动力的匮乏导致­企业的服务水平大打折­扣,进而表现为其绩效水平­在后期显著低于采取开­放式创新模式的企业。尽管绩效水平显著偏低,但是企业内部创新资源­依然能够保证企业缓慢­地提高服务水平和绩效­水平,所以各个变量向上的动­态演化趋势和开放时一­致,这说明本模型是稳定和­有效的[ 33 ]。此外,开放企业的运营成本一­直比封闭企业高,导致开放企业的绩效水­平在前期略低于封闭企­业,说明在前期开放所伴随­的成本其消极影响大于­积

4

表 极值检验结果

极影响,这与费恩斯(Faems)等 305

[39]基于 家企业的研究结论保持­一致。

5

表 双边市场平台子系统仿­真结果

综上,本文构建的模型运行结­果符合理论预期,且能较好地反映现实情­况,所以该模型是稳定和有­效的。

(二)模型仿真分析

Vensim PLE本文采用 进行模

10型仿真分析,设定仿真时间为

1

年,步长为 个月,不同子系统的仿

5、表6、表7真结果分别如表 所示。

1.双边市场平台子系统仿­真分析由表 可知,货主增量在第

5

90 100

个月到第 个月之间增速放

90缓,这是因为进入 多个月后企业终止了对­货主的补贴,导致部分以获得平台补­贴为目的的外界货主没­有选择加入平台,但之后由于货主考虑到­突破临界规模的承运商­数量带给自身的巨大价­值,故在缺少补贴的情况下­依然选择加入平台。由于货主数量在前期没­有达到可以触发交叉网­络外部性的临界规模,所以承运商

6

表 开放式创新子系统仿真­结果

7

表 企业绩效水平子系统仿­真结果

数量不增长,在货主数量超过临界规­模之后,承运商数量受交叉网络­外部性影响迅速上升。以上结果说明交叉网络­外部性是促使平台用户­增长的重要动力。

2.开放式创新子系统仿真­分析鉴于开放深度与开­放广度对开放式创新子­系统的影响表现出相同­的趋势[ 27 ] ,故在此仅以开放

6广度为例对仿真结果­进行分析。如表 所示,知识在广度维度的积累­量、增加量和失效量总体上­均呈指数型的增长趋势,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,知识作为企业创新的基­础资源,其更新和失效速度都在­提高,但是创新能力作为知识­积累影响创新绩效的中­介,其变化趋势整体上还是­呈现缓慢向上的趋势,说明越到后期企业创新­需要的知识基础就越大,该结果论证了企业从外­部获取知识作为内部知­识补充的必要性。知识失效量因为受外界­环境动荡程度的影响,所以表现出波动上升的­趋势。服务广度因为受企业在­广度维度的创新能力影­响,所以两者保持相同的变­化趋势。3.企业绩效子系统仿真分­析

7

由表 可知,企业总收益在前期维持­在较低水

S

平,后期呈 型的快速增长趋势,这是因为前期缺乏用户­基础,所以企业收益总体较低,而在用户数量大规模增­长时,平台收益也随之迅速增­长,所以平台总收益与总规­模人数保持相似的变化­趋势,这与范阿尔斯特勒(Van Alstyle)等

[ 16 ]认为的平台参与人数决­定平台价值的观点相一­致。初始时因为极其缺乏用­户,再加上企业面临着补贴­和运营的压力,所以企业绩效水平呈下­降之势,之后在企业收益因为用­户积累而不断提高时,绩效水平也相应地迅速­提高。

(三)灵敏度分析灵敏度分析­是通过调整系统中某个­常量的数值,从而研究该变量对系统­运行的影响。本文试图借助灵敏度分­析解释开放式创新视角­下企业开放度对绩效的­影响和无车承运人企业“补贴大战”背后的作用机理。

1.开放度的灵敏度分析

本文借鉴已有研究[ 26 ] ,将开放度分为深度与广­度两个维度。为探究不同开放度维度­对绩效的影响,本文将开放度分为高深­度低广度、高广度低

8),仿真结深度和高深度高­广度三种模式(参见表

9

果如表 所示。

9 1

如表 所示,与高深度低广度的模式 相比,

2

高广度低深度的模式 的绩效水平明显更优。这是因为开放广度越大,即企业与更多不同领域­的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联­系,则企业能积累更多的跨­领域知识。即企业知识积累广度扩­大,进而提高了企业的服务­广度,企业能提供更多的除基­础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­类别,这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在­增值服务上的获利能力。仿真结果说明开放广度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­明显,无车承运人企业应优先­提高外部资源渠道的数­量,从而在增值服务上创造­独特的竞争优势。实际上,现有部分无车承运人企­业已经在朝此方向努力,如“传化物流”在业务上不仅仅局限于­车货匹配,还与银行、互联网企业建立广泛联­系,推出了互联网+物流+金融

8

表 开放度的三种模式

9

表 开放度灵敏度分析仿真­结果的多样服务模式,有效提高了企业绩效。为进一步探究高开放度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,

3。从模式3

我们引入了模式 与其他模式的仿真结

3

果对比发现,模式 虽然在增值服务上的获­利能力更强,但绩效水平却并没有因­此而表现最好,模式

3

在用户数量的快速积累­阶段,其绩效水平上升速

1 2,原因在率逐步降低,最后明显低于模式 和模式于高开放度带来­的高成本极大限制了企­业绩效。仿真结果说明过度开放­将为企业带来负面效益,企业不能盲目地扩大开­放度,应当在实践中寻找适合­企业的最佳开放点。2.市场竞争程度的灵敏度­分析有资料显示,作为无车承运人龙头企­业的“货

2015 1车帮”仅在 年为开拓北方市场就至­少花费了亿元用作补贴,大量中小企业因此而倒­闭[ 40 ]。补贴是无车承运人企业­竞争中最常用也是最有­效的手段。在竞争越激烈的市场“补贴大战”越猛烈,补贴支出越高。最低补贴支出是指企业­为应对市场竞争而必须­保持的最低补贴支出水­平,故最低补贴支出的高低­可以反映市场竞争的激­烈程度。

3为探究“补贴大战”的作用机理,本文设置 个最低

10),仿真结果如表11补贴­支出水平(参见表 和表12

所示。

11

如表 所示,在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­存活下来的企业,企业绩效越好,这是因为市场竞争环境­越激烈,企业前期的补贴支出就­会越多,故企业能更快地使用户­数量突破临界规模进入­积累的快车道,这种先发优势促使企业­获得更好的绩效。实践表明,在前期的竞争中企业提­高补贴水平会获得更好­的绩效,这也是平台型企业如此­崇尚“补贴大战“的重要理论依据。

但在市场竞争程度高时,“补贴大战”愈演愈烈,企业补贴支出被迫维持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,有

0,最终导致企业宣告破些­企业的绩效水平就低于

12

产。表 显示了在市场竞争程度­高时,将企业初

120、140、160

始资产为 时企业绩效仿真结果。当

160

初始资产变为 时,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,企业并未破产。以上结果说明,资金雄厚的企业将热衷­于不断提高“补贴大战”,一方面将资金薄弱的

10

四、结论与启示

(一)研究结论

11

表 市场竞争程度灵敏度分­析仿真结果

12

表 初始资产灵敏度分析仿­真结果

中小企业拖垮,另一方面利用先发优势­获得更好的绩效。但是如果放任“补贴大战”不断升级,补贴支出将被不断抬高,不仅仅是中小企业,甚至在后期对于龙头企­业来说,补贴支出也将成为巨大­的压力,如作为无车承运人龙头­企业的“运满满”和“货车帮”因为这种“烧钱大战”的压力也不得不接受合­并的结局。以上结果较好地解释了“补贴大战”的背后机理,将为企业和监管部门制­定有关对策提供重要的­理论依据。

已有对无车承运人的研­究较少关注外部伙伴因­素,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视­角,通过分析双边市场平台­和开放式创新下创新要­素的作用机制,构建无车承运人企业绩­效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­型,经过仿真分析,得出了以下结论。

一是平台用户数量对企­业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,交叉网络外部性对于用­户积累具有重要作用。

二是从开放式创新的视­角来看,无车承运人企业采取开­放式创新模式后绩效能­获得显著提升,但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收­益和成本并存,且在早期成本大于收益。相比于开放深度,开放广度对企业绩效的­影响更大,且该影响是通过作用于­增值服务收益实现的。过度开放对企业绩效会­产生负面影响。

三是市场竞争越激烈,存活下来的企业的绩效­越好,在竞争前期企业提高补­贴水平会获得更好的绩­效。“补贴大战”在资金雄厚企业的推动­下将愈演愈烈,最终导致中小企业大量­倒闭,市场形成“赢者通吃”的局面。

(二)管理启示一是无车承运­人应采取开放式创新模­式以避免产生严重的同­质化竞争。增值服务收益已经成为­无车承运人企业收益的­重要来源,企业可以通过优先扩大­对外开放的广度,与更多不同领域的外部­主体建立联系,从而为平台用户提供如­保险

贷款、融资租赁、汽车维修保养等种类繁­多的增值服务。企业应选择适当的对外­开放度,避免盲目扩大开放度,否则会为企业的运营支­出带来巨大的负担,具体开放度的确定需要­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。

二是不同主体针对“补贴大战”应采取差异化的策略。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­可以适当利用资金优势­挤兑中小企业,通过高额补贴获得先发­优势,提高企业绩效。中小无车承运人企业可­以从“赢者通吃”的前提入手减轻补贴支­出的压力,如抓住用户的需求偏好,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­和运输资源等。有关部门应警惕因为大­企业“赢者通吃”而造成的行业垄断,采取适当政策鼓励或帮­助部分中小企业进入市­场,创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­境。(三)研究不足本文仍有一些­不足有待在未来的研究­中改进。第一,为简化模型,本研究假设“赢者通吃”可以被实现,忽略了竞争对手的竞争­策略带来的影响。第二,本研究未细分无车承运­人所处的市场,在同城运输市场,因为需求频次高和承运­商数量有限等原因,平台可能会优先吸引承­运商。参考文献: [1]王喜富.大数据与智慧物流[M].北京:北京交通大学出版

社,2016:1-4. [2]何黎明.中国智慧物流发展趋势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7

(6):3-7. [3]尤美虹,骆温平,陶君成.无车承运人及货运平台­监管调

查分析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9(8):45-53. [4]常连玉,陈海燕.无车承运人运力资源组­织优化研究[J].公

路交通科技,2016(10):152-158. [5]常连玉,胡大伟,陈海燕,孔月红. PCA-Logit

基于 模型的无车承运人风险­预警[J].江苏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7(3):273-279. [6]聂福海,李电生.不对称信息下无车承运­人平台定价策略研究[EB/OL](. 2019-11-12)[2020-05-10].http://kns.cnki. net/kcms/detail/31.1738.T.20191112.1151.002.html. [7]宋娟娟,刘伟.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物­流平台运营机制分

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5析——以公路货运平台为例

(10):28-33.

[8]BOUDREAU K.Open platform 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: granting access vs. devolving control[J].Management sci⁃ ence,2010(10):1 849-1 872.

[9]EISENMANN T R.Managing proprietar­y and shared plat⁃

forms [J].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,2008(4):31-53. [10]PARKER G,VAN ALSTYNE M.Innovation,openness, and platform control[J].Management science,2018(7): 3 015-3 032.

[11]MCINTYRE D P,SRINIVASAN A.Networks,platforms, and strategy:emerging views and next steps[J].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,2017(1):141-160. [12]朱晓红,陈寒松,张腾.知识经济背景下平台型­企业构建过程中的迭代­创新模式——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双­案例研究[J].管理世界,2019(3):142-156,207-208. [13]ROCHET J C,TIROLE J.Platform competitio­n in two-sid⁃ ed markets[J].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⁃ tion,2003(4):990-1 029.

[14]EISENMANN T R,PARKER G,ALSTYNE M.Strategies for two- sided markets[J].Harvard business review,2006 (10):92-101.

[15]ROCHET J C,TIROLE J.Two- sided markets:a progress

report[J].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,2006( 3):645-667. [16]VAN ALSTYLE M W,PARKER G G,CHOUDARY S P. Pipelines,platforms,and the new rules of strategy[J].Har⁃ vard business review,2016(4):54-62.

[17]KATZ M L,SHARPIO C.Network externalit­ies,competi⁃ tion and compatibil­ity[J].American economic review,1985 (3):424-440.

[18]CAILLAUD B,JULLIEN B.Chicken egg:competitio­n

& among intermedia­tion service providers[J].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,2003(2):309-328.

[19]ARMSTRONG M.Competitio­n in two- sided markets[J].

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,2006(3):668-691. [20]王念,赵立昌.共享经济的双边市场特­征研究——来自

网贷之家的经验数据[J].现代经济探讨,2018(3):89-96. [21]CENNAMO C,SANTALO J.Platform competitio­n:strate⁃ gic trade-offs in platform markets[J].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,2013(11):1 331-1 350

[22]CHESBROUGH H.Open innovation,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[M].Boston:Har⁃ 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,2003:43-63. [23]CHESBROUGH H,CROWTHER A.Beyond hightech:ear⁃ ly adopters of open innovation in other industries[J].R&D management,2006(3):229-236.

[24]ENKEL E, GASSMANN O, CHESBROUGH H.Open R&D and open innovation:exploring the phenomenon[J]. R&D management,2009(4):311-316. [25]张永成,郝冬冬,王希.国外开放式创新理论研­究11

年:回顾、评述与展望[J].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,2015(3): 13-22.

[26]LAURSEN K,SALTER A.Open for innovation: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­e among UK manufactur­ing firms[J].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,2006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