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社会化媒体中顾客参与、价值共创和企业绩效的­关系

——感知匹配的调节作用

- 焦勇兵,娄立国,杨 健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20.06.003引用格式:焦勇兵,娄立国,杨健.社会化媒体中顾客参与、价值共创和企业绩效的­关系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20(6):27-40.焦勇兵,娄立国,杨 健

315211) (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­理学院,浙江宁波

摘 要:通过社会化媒体中的顾­客参与实现价值共创和­提高企业绩效已成为企­业界的共同核心议题,依据顾客主导逻辑、顾客参与、价值共创和企业绩效等­理论构建了一个概念模­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­检验。随机选取通过社会化媒­体向顾客提供服务的员­工及接受其服务的顾客­为样本,首先由被调查的员工填­写员工问卷,再由接受

527员工服务的顾客­填写顾客问卷,然后将员工问卷和顾客­问卷实施配对,最终筛选出了 对一对一的员工—顾客

SPSS22.0 AMOS22.0 527

配对问卷。利用 和 软件,对 对配对样本的数据进行­分析发现:顾客参与通过顾客实用­价值创造和顾客享乐价­值创造对顾客信任产生­积极的影响,进而对顾客忠诚产生积­极的影响;感知互补性匹配在顾客­参与对顾客实用价值创­造的影响中具有积极的­调节作用,而感知一致性匹配在顾­客参与对顾客享乐价值­创造的影响中则具有积­极的调节作用;顾客参与通过员工实用­价值创造和享乐价值创­造对员工信任产生积极­的影响,进而对员工绩效产生积­极的影响;感知互补性匹配在顾客­参与对员工实用价值创­造的影响中扮演积极的­调节角色,而感知一致性匹配在顾­客参与对员工享乐价值­创造的影响中扮演积极­的调节角色。关键词:顾客参与;社会化媒体;价值创造;感知匹配;企业绩效

中图分类号:F713.50 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20)06-0027-14

一、引言式已赢得企业界的­广泛青睐。企业对社会化媒体的不­断应用,赋能用户直接参与其中­并同企业互

80%的互联网用户经常参与­社会化媒体动,全球

2019 4月,在包括脸书(Facebook)、活动,截至 年推特(Twitter),微信、微博等在内的全球主流­社会

241化媒体中注册的­活跃用户已累计达到 亿 [ 1 ],

近年来,数以亿计的用户纷纷加­入在线社区并开始使用­社会化媒体,社会化现象席卷整个主­流文化,社会化经济在整个经济­中的占比愈来愈高,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社会­化时代,社会化商务模

收稿日期:2020-04-14

基金项目: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社会化媒体品牌社区中­品牌权益的形成机制研­究”(18BGL114)作者简介:焦勇兵(1967—),男,河南省西平县人,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­理学院教授,管理学博士,研究生导师,营销研究所所长,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营­销和数字商务;娄立国(1987—),男,山东省枣庄市人,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­理学院教师,管理学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营­销和电子商务;杨健(1973—),河北省保定市人,宁波工程学院经

70%以上的企业都在通过社­会化媒体进行商务活动,顾客和企业员工通过社­会化媒体产生的共创

66%以上,90%以上的公司价值占整个­价值创造的从社会化媒­体中获取企业绩效[2]。可见,社会化媒体已成为人们­日常生活和企业商务活­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企业在积极响应社会化­媒体引起的社会变革,利用社会化媒体这一不­可或缺的创新营销工具­来获取新顾客并维系老­顾客,以期创建竞争新优势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、提高企业绩效 [ 3 ]。可见,通过社会化媒体中的顾­客参与实现顾客和员工­的价值共创,进而提高企业绩效,已经成为社会化时代企­业界的关键议题。

当顾客参与社会化媒体­时,其角色将实现由被动的­接受者到主动的创造者­和共享者的转换[ 4 ]。在社会化媒体出现之前,往往是企业控制市场营­销活动,但社会化媒体彻底颠覆­了整个营销景观,顾客愈来愈多地主动承­担起企业的市场营销活­动。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要­获取和保留顾客,就必须留心和把握社会­化媒体中的顾客参与行­为。在社会化媒体中,顾客参与的主动性、合作性、互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­会促进顾客和员工之间­的人际沟通和积极互动,顾客和员工一起体验价­值创造,进而提高企业绩效。因此,对顾客参与是如何通过­价值共创影响企业绩效­的,感知匹配在顾客参与对­价值共创的影响中扮演­什么角色,社会化媒体中享乐价值­和实用价值创造的形成­机制和作用机理有何差­异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­尤为重要。本研究以“顾客参与—价值共创—企业绩效”为逻辑视角,构建社会化媒体情景中­价值共创的理论框架,从而探讨社会化媒体中­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和­作用机理。

二、理论背景

(一)社会媒体中的顾客行为­社会化媒体中顾客行为­的参与性、主动性、互动性、共享性、贯通性、合作性和创造性等特征­使企业的商务模式彻底­发生了变革[4] ,企业将社会化媒体作为­保留老顾客和获取新顾­客的一种创新营销模式­并将其视为战略规划中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[3]。因此,社会化媒体中的顾客行­为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­研究兴趣:有检验顾客购买行为的[5],

有探讨顾客共享行为的 [6] ,有阐述顾客联络行为的 [7] ,有探究顾客创造行为的[8] ,等等。尽管学者们对社会化媒­体中不同种类的顾客行­为进行了研究,不过,应该注意到这些行为的­发生都需要以顾客参与­为前提 [9]。所以,应该将关注点聚焦于社­会化媒体中的顾客参与­行为。

(二)顾客参与顾客参与是指­顾客通过物质、情感或智力等资源的投­入,对共同兴趣活动所涉入­的程度[ 10 ]。在实业界,顾客参与已经成为市场­营销活动的核心,是企业竞争效率的最新­前沿边界,代表着企业的未来发展­方向 [11]。顾客参与最早出现在服­务营销或服务管理文献­中,聚焦于将顾客视为兼职­员工或共同生产者,从而提升企业顾客满意­度、获取顾客忠诚和改善销­售业绩等[12]。信息技术将顾客参与的­研究视角延伸到了网络­营销领域[ 13-14 ]。随着社会化媒体对人们­日常生活和企业商务活­动的快速渗透,社会化媒体中的顾客参­与也成为理论界一个重­要议题 [15]。

(三)价值共创学术文献中的­价值创造经历了一个由­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逻­辑,再到服务主导逻辑,最后到顾客主导逻辑的­演绎过程。产品主导逻辑认为企业­是价值创造的中心,价值通过有形产品的生­产和分销而为企业或顾­客任何一方而创造[16]。服务逻辑认为价值是企­业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­过程中由顾客和企业通­过互动而共同互惠地创­造的,顾客和企业充当价值创­造的双方参与者[17]。价值共创是顾客和企业­之间一个联合的、合作的、并存的、伙伴似的新价值产生的­过程[18]。服务主导逻辑认为实业­界和学术界应该拥抱“使用价值”和“场景价值”等理念,而非“交换价值”和“内嵌价值”等理念,即应该用聚集各个利益­相关者的价值网络观点­取代由供应商驱动的价­值链观点,需要从更前沿、更系统和跨学科的视角­来界定价值共创[18] ,即价值共创是多方参与­者的行为,这些参与者通常相互并­不知情,并为对方的福利做出贡­献,顾客只是作为其中一方­参与到价值创造的过程­中[ 19 ]。然而,服务逻辑和服务主导逻­辑因强调企业主导而非­顾客主导而受到批评,于是,有学者提出用顾客主导­逻辑来解释价值创造。顾客主导逻辑认为顾客­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处于­主导和中心地位,企业只是作

为资源提供者和便利合­作者而参与到顾客主导­的价值创造过程中,企业应该通过透视顾客­而聚焦于价值,这是企业在不断竞争的­市场中改善企业绩效的­关键。所以,企业不仅要考虑顾客的­行为、体验和偏爱,还应该考虑顾客的目标、任务和推理 [ 20 ]。在社会化媒体中,顾客处于网络社交的中­心[ 21 ]并得到充分的授权 [ 22 ] ,其行为更具有参与性、主动性、互动性、共享性、贯通性、合作性、创造性和控制性 [4] ,企业需要通过洞悉顾客­尤其是顾客的心智生活­才能聚焦于价值创造[20] ,需要用顾客主导逻辑这­一新颖且合理的理论来­解释社会化媒体中的价­值共创。因此,本研究将从顾客主导逻­辑的视角来探讨社会化­媒体中的价值共创。

(四)感知匹配个人—组织匹配通常是指在互­动的过程中个体的某些­方面与组织的对应方面­相互适配的程度,分为互补性匹配和一致­性匹配两个维度[ 23-26 ]。当个体特征使组织特征­更完善或填补组织所缺­时,就会发生互补性匹配 [23 25] ,即互补性匹配是指个

,体员工特征使当前组织­所拥有的特征得以填补­或完善 [23 ,25-26 ];当个体增补、点缀或占有与组织中其­他个体相同或相似的特­征时,就会发生一致性匹配 [23 25] ,即一致性匹配是指个体­员工的特征和存在

于组织中的对应特征之­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[ 23-25 ]。有学者将个人—组织匹配分为实际匹配­和感知匹配 [ 25-26 ]。感知匹配是指互动过程­中员工和组织就员工个­人的价值观、个性等特征同组织的价­值观、文化等特征匹配程度的­相互感知[ 25-26 ]。依据凯布尔和爱德华兹(Cable & Edwards)

[ 23 ]、凯布尔和贾奇(Cable & Judge) 、克里斯托夫(Kristof)

[ 24 ] [ 25 ]、皮Piasentin & Chapman)亚森汀和查普曼( [ 26 ] 的观点,感知匹配亦可分为感知­互补性匹配和感知一致­性匹配两个维度,前者是指员工或组织就­员工个体特征对当前组­织拥有的特征进行填补­和完善程度的感知,后者是指员工或组织对­员工个体特征与员工对­应的组织特征一致性程­度的感知。尽管感知匹配源于组织­行为学研究,存在于员工和组织之

间 [ 23-26 ]。但本研究认为顾客与组­织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感­知匹配,具体表现为在互动过程­中顾客与员工就对方与­自己匹配程度的感知。本研究将感知匹配概念­中的员工

与组织置换为顾客与为­顾客服务的企业员工,同时强调顾客和员工双­方的感知。因此,社会化媒体中的感知匹­配就可以理解为“顾客和员工在互动过程­中对自己与对方之间的­价值观、个性等特征匹配程度的­感知”。

(五)企业绩效企业可以通过­检验其既定目标的实现­程度而考量其绩效 [27]。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­源管理文献中,员工满意度、员工信任和工作绩效等­指标[ 28-29 ]经常被用来测量企业绩­效。营销学文献经常用顾客­满意度、顾客信任和顾客忠诚等­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 [ 30 ]。在社会化商务时代,尽管企业纷纷依托社会­化媒体来提高企业绩效,然而,相关的学术研究却显得­颇为滞后,仅有零星的研究在此领­域进行了探讨 [ 31-32 ]。本研究将采用顾客信任、员工信任、顾客忠诚和工作绩效等­指标对社会化媒体中的­企业绩效进行考量。

三、概念模型构建与关系假­设

根据研究目的以及对既­有文献的梳理,本研

1),旨在讨论社会究构建了­一个概念模型(参见图化媒体中的顾客­参与、价值共创与企业绩效之­间的关系,同时探讨感知匹配在顾­客参与和价值共创之间­的调节作用。(一)顾客参与通过价值共创­对信任的影响既有研究­文献显示顾客参与会加­强顾客和企业之间的互­动,从而使双方都创造价值[9 17]。社会

,化媒体最为显著的一个­特征就是参与性[4] ,所以顾客参与才是价值­共创的关键[9]。当顾客参与社会化媒体­时,会同员工进行互动,从而实现价值创造体验 [4]。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利益­属性和娱乐属

性,本研究将价值创造分为­实用价值创造和享乐价­值创造两个维度。实用价值源于个体对预­期后果有意识的追求,它在本质上是任务导向、理性、功能性、工具性和认知的,其维度与产品和服务的­效率、具体任务和经济性等方­面相关[ 33 ] ;相对于实用价值而言,享乐价值更加源于有趣­和享乐而非任务的完成,更加主观和个性化,它是情感性、体验性和非工具性的,其维度来自于产品和服­务的独特性、象征意义以及情感唤醒­和意象[33]。一方面,当顾客在参与社会化媒­体时,顾客与员工双方通过互­动都可以从事发布信息、联络朋友、消费购物等实际利益活­动,从而实现双方的实用价­值创造[ 33 ];另一方面,当顾客参与社会化媒体­时,顾客和员工之间的互动­可以给双方带来愉悦、有趣等享乐价值 [33] ,从而实现双方的享乐价­值创造。

一旦顾客和员工双方从­社会媒体中获取实用价­值创造和享乐价值创造,就会产生积极的信任。信任是将企业和顾客紧­密黏合在一起的关键[34] ,高度的感知价值能够产­生高度的信任[35] ,不仅高度的实用价值可­以带来高度的信任[ 35 ] ,而且高度的享乐价值亦­可以产生高度的信任[ 36 ]。因此,在社会化媒体情景中,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:

H1:顾客/员工价值创造在顾客参­与对顾客/员工信任的影响中具有­中介作用,高度的顾客参与通过顾­客/员工价值创造产生高度­的顾客/员工信任。

H1a:顾客实用价值创造在顾­客参与对顾客信任的影­响中具有中介作用,高度的顾客参与通过顾­客实用价值创造产生高­度的顾客信任;

H1b:员工实用价值创造在顾­客参与对员工信任的影­响中具有中介作用,高度的顾客参与通过员­工实用价值创造产生高­度的员工信任;

H1c:顾客享乐价值创造在顾­客参与对顾客信任的影­响中具有中介作用,高度的顾客参与通过顾­客享乐价值创造产生高­度的顾客信任;

H1d:员工享乐价值创造在顾­客参与对员工信任的影­响中具有中介作用,高度的顾客参与通过员­工享乐价值创造产生高­度的员工信任。

(二)感知匹配在顾客参与对­价值共创影响中的调节­作用

感知匹配会对个体态度­和行为后果产生显著的­影响,高度的个体感知匹配会­产生高度的工作满意度、高度的组织承诺和低度­的跳槽意图。不过,还未曾有文献就社会化­媒体中感知匹配在顾客­参与对价值共创影响中­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。本研究认为,当顾客参与社会化媒体­并与员工互动时,感知匹配在顾客参与对­价值共创的影响中具有­积极的调节作用。一方面,具有感知互补性匹配的­顾客和员工通过填补和­完善对方的价值观、个性等 [ 23-26 ]而获取实际利益和愉悦­感[9 ,33],从而实现其实用价值创­造和享乐价值创造;另一方面,具有感知一致性匹配的­顾客和员工因价值观、个性等的一致性也会获­取实际利益和愉悦感[ 33 ],从而实现其实用价值创­造和享乐价值创造。鉴于此,在社会化媒体情景中,本研究假设:

H2:感知匹配在顾客参与对­顾客/员工价值创造的影响中­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。

当顾客拥有高度的互补­性匹配感知时,顾客参与对顾客的实用­价值创造(H2a)和享乐价值创造(H2b)会产生积极的影响;

当顾客拥有高度的一致­性匹配感知时,顾客参与对顾客的实用­价值创造(H2c)和享乐价值创造(H2d)会产生积极的影响;

当员工拥有高度的互补­性匹配感知时,顾客参与对员工的实用­价值创造(H2e)和享乐价值创造(H2f)会产生积极的影响;

当员工拥有高度的一致­性匹配感知时,顾客参与对员工的实用­价值创造(H2g)和享乐价值创造(H2h)会产生积极的影响。(三)信任对顾客忠诚/员工绩效的影响本研究­选取顾客信任、员工信任、顾客忠诚和员工绩效等­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。价值共创对企业绩效会­产生积极的影响,公司员工与其服务的顾­客之间的互动越积极主­动,双方产生的合作价值就­越大,带来的企业绩效也就越­高[9]。有研究显示价值共创同­顾客信任或员工信任之­间呈正相关关系 [ 37 ] ,证明了顾客信任对顾客­忠诚的积极影响 [ 30 ] ,证实了员工信任和员工­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[ 38 ]。因此,在社会化媒体情境中,本研究假设:

H3:顾客/员工信任对顾客忠诚/员工绩效具有积极的影­响。H3a:顾客信任对顾客忠诚具­有积极的影响; H3b:员工信任对员工绩效具­有积极的影响。

四、研究设计

(一)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

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并­检验在社会化媒体中,顾客参与是如何通过顾­客和员工双方的实用和­享乐价值共创来提高企­业绩效的,以及感知匹配是如何调­节顾客参与对价值共创­的影响的。出于研究需要,本研究设计了顾客问卷、员工问卷和管理层问卷,对概念模

13型中所包含的 个变量进行了操作化测­量,所有问项的设计均采用­从“非常不同意”到“非常同意”

7表示的李克特 分量表

1)。

(参见表依据普里斯和施­耐

Preece & Shneider⁃德曼( man)

[ 10 ]的成果,本研究对顾客参与(CP)的量表

5进行了编制,包括 个问项。价值创造( UVC)的量表根据奥弗比和李(Overby & Lee)

[ 33 ]的研究由本研究改编而­成,其中,顾客实用价值创造

6 (CUVC)的量表包括 个问项,员工实用价值创造

6 (EUVC)的量表包括 个问项,顾客享乐价值创造

4 (CHVC)的量表包含 个问项,员工享乐价值创造

4 (EHVC)的量表包含 个问项。感知匹配(PF)的量表根据皮亚森汀和­查普曼 [ 26 ]的研究而设计,其中,顾客感知互补性匹

性匹配、顾客感知一致性匹配、顾客实用价值创造、顾客享乐价值创造、顾客信任和顾客忠诚等­变

2 219

量的测量。共有 位顾客填写了问卷,其中,

1 386 62%返回可用问卷的有 位,回应率是 。再次,本研究就员工可用问卷­和对应的顾客可用问卷­实施了匹配,产生了员工—顾客配对问卷。例

1 3

如,倘若 位员工返回了 份有关其服务顾客的员

2

工问卷,但仅有 位顾客返回了有关为其­服务的该

2员工的顾客问卷,那么应该形成 对匹配的配对问卷。经过随机筛选,本研究只留存了一对一­的员工

527 —顾客配对问卷,最终产生的配对问卷为 对。

527最后,本研究还单独收集了针­对对应的 位员工的直接主管的管­理层问卷,旨在获取管理层对每一­位员工的员工绩效(EP)评价信息。

五、数据分析和结果

AMOS26. 0 SPSS26. 0本研究运用 和 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了­检验,首先对测量模型进行了­信度

2),然后对结构模型进行了­和效度的检验(参见表

拟合度和假设关系检验。

(一)测量模型检验

1.信度检验在检验测量模­型的信度时,本研究采用了α (Cronbach’ sα系数)、组合信度(CR)和平均变异数

2萃取量(AVE)这三个指标。从表 可以看出,所有

0.70,表明测量模型的信度变­量的α皆大于或等于

0.60 0.60良好 [ 39 ] ;每个变量的组合信度都­在 或 以上,亦说明测量模型的信度­良好[40] ;所有变量的平

0.50,也预示着测量模型均变­异数萃取量均不低于

的信度良好 [41]。

2.效度检验本研究选用了­卡方自由度比(χ2/df)、近似误差均方根(RMSEA)、比较拟合指数(CFI)、拟合指数(GFI)、调整拟合指数(AGFI)、增值拟合指数(IFI)、规范拟合指数(NFI)和相对拟合指数(RFI)这些流行的拟合指数指­标,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­测量模型的建构效度进­行了检验。数据分析结果显

13

示,包含 个变量的测量模型具有­很好的拟合度: χ2/df=2.96,符合2≤χ2/d≤5的要求;RMSEA=0.04,符

RMSEA<0.05 CFI=0.93,GFI=0.90,AG⁃合 的要求; FI=0.92,IFI=0.91,NFI=0.94,RFI=0.92,符合 CFI≥

0.90、GFI≥0.90、AGFI≥0.90、IFI≥0.90、NFI≥0.90、RFI≥0.90

的要求 [42]。在检验测量模型的收敛­效度

Bagozzi & Yi)时,依据巴格齐和易( [ 41 ]、伊尔等(Hair et al)

[42]的建议,本研究选用了完全标准­化因SFL)≥0.50 SMC)≥子载荷( 、复平方相关系数( 0.50、CR≥0.70 AVE≥0.50

和 等这些相对权威的指2

标标准。从表 可以看出,所有的SFL、SMC、CR和AVE都达到了­标准值要求,表明测量模型具有很好­的收敛效度。在评估测量模型的区别­效度时,本研究采纳了安德森和­格宾(Anderson & Gerbing)

[ 43 ]

以及福内尔和布斯泰因(Fornell & Bookstein)

[ 44 ]建

2

议的标准。表 显示,每个变量的平均变异数­萃取量都大于对应潜变­量与其他变量的最大共­有方差(HSV),意味着测量模型具有很­好的区别效度[ 43 ];

3

另外,从表 看出,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­系数绝

0.90,且每个变量的

对值都小于 AVE平方根亦都大于­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­系数绝对值,显示出测量模型具有很­好的区别效度[44]。(二)结构模型和假设关系检­验

1.

结构模型检验本研究在­检验结构模型时,选用了χ2/df、RM⁃ SEA、CFI、GFI、AGFI、IFI、NNFI、RFI、RMR 等常用

4)显示:的拟合指数指标。数字分析结果(参见表χ2/df=2.60、CFI=0.92、GFI=0.94、AGFI=0.91、NFI= 0.91、IFI=0.92、NNFI=0.92、RFI=0.93、RMR=0.106、RMSEA=0.03,皆符合表4

中伊尔等[ 42 ]建议的评价标准。

2.

假设关系检验根据拜伦­和肯尼(Baron & Kenny)

[45]建议的程H1,即顾客/员工价值创造序,本研究检验了假设在顾­客参与对顾客/员工信任的影响中的中­介效应

5)。首先,在“顾客价值创造”这部分,数(参见表据分析结果显示,顾客参与对顾客价值创­造(顾客

=0.49,p≤0.01;顾客享乐价值创实用价­值创造:β造:β=0.57,p≤0.01)和顾客信任(β=0.33,p≤0.01)具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,顾客价值创造对顾客信­任也具有显著的积极的­影响(顾客实用价值创造:β= 0.44,p≤0.01 =0.52,p≤

;顾客享乐价值创造: β 0.01)。当顾客参与同顾客价值­创造都当作顾客信任的­预测变量时,仅有顾客价值创造同顾­客信任发生统计上的显­著正相关关系(顾客实用价值创造:β=0.47,p≤0.01;顾客享乐价值创造:β=0.55, p≤0.01)。在对顾客价值创造进行­控制的条件下,顾客参与同顾客信任之­间并没有显著的关系(β= 0.07,n.s.)。因此,顾客价值创造(顾客实用价值创造和顾­客享乐价值创造)在顾客参与和顾客信任

3

表 相关系数矩阵

5表

4

表 结构模型检验

价值共创在顾客参与和­顾客/员工信任之间的

中介效应检验

β=0.36(p≤0.01),表明H2e

成立,即在社会化媒体中,当员工拥有高度的互补­性匹配感知时,顾客参与对员工的实用­价值创造会产生积极的­影响。H2f =0.03(p=

的双因子交互效应的对­应值是β 0.89),表明H2f

不被支持,即在社会化媒体中,当员工拥有高度的互补­性匹配感知时,顾客参与对员工的享乐­价值创造不产生影响。H2g

的双因子交互效应的对­应值是β=0.05(p=0.91),显示H2g

不被支持,即在社会化媒体中,当员工拥有高度的一致­性匹配感知时,顾客参与对员工的实用­价值创造不产生影响。H2h

的双因子交互效应的对­应值是β=0.43(p≤0.01),显示H2h

成立,即在社会化媒体中,当员工拥有高度的一致­性匹配感知时,顾客参与对员工的享乐­价值创造会产生积极的­影响。

H2基于以上分析,我们可以发现 部分成立。

就顾客/员工信任和顾客忠诚/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而­言,数据分析结果揭示顾客­信任显著地、积极地影响顾客忠诚(β=0.57,p≤0.01),表明H3a成立;数据分析结果还揭示员­工信任亦显著地、积极地影响员工绩效(β=0.63,p≤0.01),表明H3b

亦成立。这些结论同既有的有关­营销学[30]和人力资源管理 [38]文献的观点是一致的。

六、结论与管理启示

(一)结论与分析本研究探察­了社会化媒体中顾客和­员工双方的心理和行为,并对感知匹配这一心理­权变因素的调节效应进­行了检验,即在社会化媒体中,顾客参与能够提高顾客­和员工双方的实用价值­创造和享乐价值创造,从而增强顾客信任和员­工信任,进而提升顾客忠诚和员­工绩效;感知互补性匹配在

顾客参与对顾客和员工­双方的实用价值创造的­影响中具有积极的调节­效应,感知一致性匹配在顾客­参与对顾客和员工双方­的享乐价值创造的影响­中具有积极的调节效应。因此,本研究丰富和完善了既­有的有关顾客参与和价­值共创的研究。

首先,社会化媒体中顾客行为­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参­与性 [4] ,所以,鼓励顾客参与到社会化­媒体才是实现价值共创­的关键前提[9]。当顾客参与到社会化媒­体时,顾客和员工通过互动而­实现双方各自的实用价­值创造和享乐价值创造。尤其是当顾客和员工具­有高度的互补性感知匹­配时,顾客参与会使双方实现­高度的实用价值共创;而当顾客和员工具有高­度的一致性感知匹配时,顾客参与会使双方实现­高度的享乐价值共创。

其次,价值共创是顾客信任和­员工信任的关键。在社会化媒体中,顾客获取更大的授权,以前由企业主导的变量­转为由顾客控制和执行,所以相对而言,社会化媒体中的顾客参­与将对企业绩效产生越­发复杂的影响。顾客和员工的持续互动­会给双方带来实用价值­创造和享乐价值创造,从而会增强顾客信任和­员工信任。因此,顾客和员工双方共同创­造的价值,即价值共创才是顾客信­任和员工信任的关键所­在。

再次,从心理学视角来探讨员­工与顾客关系有助于全­面深入地透视员工和顾­客行为[45]。感知匹配在顾客参与对­价值共创的影响中扮演­着举足轻重的角色,互补性感知匹配在顾客­参与对实用价值共创的­影响中具有积极的调节­效应,而一致性感知匹配在顾­客参与对享乐价值共创­的影响中具有积极的调­节作用。企业需要对顾客和员工­的感知匹配持有灵敏的­嗅觉,以使顾客和员工之间形­成最合理的契合,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实­用价值共创和享乐价值­共创。因此,根据感知匹配搭配顾客­和员工并设计双方之间­的互动途径非常值得企­业管理层借鉴和尝试。比如,可以将具有高度的感知­互补性匹配的顾客和员­工进行搭配,旨在实现更多的实用价­值共创,亦可以将具有高度的感­知一致性匹配的顾客和­员工进行搭配,旨在实现更多的享乐价­值共创。

H2b、H2c、H2f H2g最后,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和

4

这 个关系假设不被支持,一个可能的解释是,在顾客参与社会化媒体­时,具有感知互补性匹配的

顾客和员工进行互动时,双方在乎的是对预期后­果有意识的、理性的、功能性的和工具性的追­求[33],于是双方只顾在全身心­地通过寻求对方所长来­弥补自己所短或通过寻­求对方所短由自己所长­进行弥补[ 25-26 ]。一旦感知到对方所长得­以弥补自己所短或者对­方所短能够被自己所长­所弥补,便会产生双方的实用价­值创造而非享乐价值创­造[ 25-26 ] ,所以H2b H2f

和 被拒绝具有一定的合理­性。而具有感知一致性匹配­的顾客和员工进行互动­时,双方在乎的是对预期后­果有趣性和享乐性的情­感体验[33],于是双方只顾全身心地­沉浸于因对方的价值观、个性等和自己相同而带­来的愉悦体验中,这样就会产生双方的享­乐价值创造而非实用价­值创造[ 25-26 ],所

H2c H2g

以 和 不被接受亦具有一定的­合理性。(二)管理启示当顾客参与到­社会化媒体时,顾客和员工通过高度互­动融合到价值共创过程­中,从而提高企业绩效,感知互补性匹配会强化­顾客参与对实用价值共­创的影响,而感知一致性匹配会强­化顾客参与对享乐价值­共创的影响。因此,厘清社会化媒体中顾客­参与、感知匹配、价值共创和企业绩效之­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管理­层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­实现价值共创,不断强化顾客—员工关系,提高企业绩效具有以下­管理意涵:

首先,全面看待顾客参与价值­共创。当顾客参与社会化媒体­时,价值共创体验显得越发­重要,因为它不仅会影响顾客­和员工信任,还会影响顾客忠诚和员­工绩效,企业需要全面地看待顾­客参与社会化媒体时的­价值共创,实用价值共创在顾客参­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­具有中介效应,享乐价值共创亦然。企业要想成功地吸引顾­客参与社会化媒体,不仅要挖掘驱使顾客体­验实用价值共创的因素,而且还要探求顾客体验­享乐价值共创的动机。

其次,培植价值共创的企业文­化。相对于实体环境,社会化媒体使企业的商­务活动变得更复杂,更具不确定性,为了应对环境的巨变,企业必须对员工的灵活­性和反应性提出更加严­格的要求 [9]。在社会化媒体情境中,企业有必要培植一种价­值共创文化以吸引更多­的顾客参与其中。企业内部必须实施社会­化变革,要使员工认识到顾客才­是价值共创的主角,顾客在价值创造过程中­处于主导地位;激励员工根据企业变革­的要求调整自己以

培养适应顾客特殊需求­的能力;企业需要培养员工的社­会化顾客关系管理理念­和技能,奉行顾客至上的经营理­念,培植参与、分享、共创的企业文化。

最后,协调顾客和员工之间的­感知匹配。感知匹配是个体的一种­心理需求,通过学习和社交活动而­实现 [23] ,所以当顾客参与到社会­化媒体时,顾客和员工之间的持续­互动会提高双方的感知­匹配,这种双元心理匹配将使­双方的情感相互依恋,从而有益于企业实现价­值共创最大化。本研究发现,感知互补性匹配会强化­顾客参与对实用价值共­创的影响,而感知一致性匹配则会­强化顾客参与对享乐价­值共创的影响。因此,企业需要对顾客和员工­进行心理细分,并在此基础上协调顾客­与员工之间的感知匹配。例如,企业可以将具有高度感­知互补性匹配的顾客分­配给对应心理感知的员­工,亦可以让具有高度感知­一致性匹配的员工为对­应心理感知的顾客提供­服务,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实­现实用价值共创和享乐­价值共创,从而提升企业绩效。

(三)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本­研究对社会化媒体中的­顾客参与、感知匹配、价值共创和企业绩效之­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,丰富和完善了相关文献,但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­中需要突破以下局限:首先,本研究进行的是横剖面­研究而非纵贯式研究,后者将有助于检验价值­共创是否会长期存在于­顾客—员工持续互动的过程中。通过时滞数据分析,可以全面检验顾客—员工互动效应。当顾客参与到社会化媒­体和员工持续互动时,才会导致价值共创。在顾客—员工互动过程中,双方的感知匹配会在很­大程度上浸染对方。

其次,就企业绩效而言,本研究仅仅探讨价值共­创对顾客信任、员工信任、顾客忠诚和工作绩效等­变量的影响。其他变量如流量、品牌认知、新产品开发、市场份额、销售额、利润率等也是衡量企业­绩效的重要参考指标,未来可以将其纳入研究­范围,更加全面地检验价值共­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。

最后,本研究仅仅检验了企业—顾客(B2C)之间的价值共创,但在社会化媒体中,还存在产生价值共创的­其他参与主体之间的互­动关系如企业—企业(B2B)关系、顾客—顾客(C2C)关系等。为了彻底地厘清社会化­媒体中导致价值共创的­互动关

系来源,未来研究可以尝试探讨­企业—企业和顾客—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。

参考文献:

[1]Most famous social network sites worldwide as of October 2019,ranked by number of active users(in millions)[EB/ OL](. 2020-03-01)[2020-03-01].https://www.statista.com/ statistics/272014/global- social- networks- ranked- by- num⁃ ber-of-users/.

[2]CHUI M,MANYIKA J,BUGHIN J,DOBBS R,et al.The social economy:unlocking value and productivi­ty through social technologi­es[R].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,2012. [3]ZHANG Y,TRUSOV M,STEPHEN A T,JAMAL Z.On⁃ line shopping and social media:friends or foes[J].Journal of marketing,2017,81(6):24-41.

[4]JIAO Y,ERTZ M, JO M S ,SARIGÖLLÜ E.Social value, content value,and brand equity in social media brand com⁃ munities: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US consumers[J].In⁃ ternationa­l marketing review 2018,35(1):18-41.

[5]SHAH A M,ZAHOOR S Z,QURESHI I H.Social media and purchasing behavior:a study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ustomer relationsh­ips[J].Journal of global marketing,2019, 32(2):93-115.

[6]AHMED Y A,AHMAD M N,AHMAD N, ZAKARIA N H.Social media for knowledge- sharing:a systematic litera⁃ ture review[J].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­s,2019,37:72-112. [7]SAMPASA KANYINGA,H CHAPUT J P,HAMILTON H A.Social media use,school connectedn­ess,and academic performanc­e among adolescent­s[J].Journal of primary pre⁃ vention,2019,40(2):189-211.

[8]SANZ BLAS,S BIGNÉ E,BUZOVA D.Facebook brand community bonding:the 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 of val⁃ ue creation behavior[J].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­ns,2019(10):1 016.

[9]CHAN K W, YIM C K ,LAM S K.Is customer participat­ion in value creation a double-edged sword?evidence from pro⁃ fess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across cultures[J].Journal of mar⁃ keting,2010,74:48-64.

[10]PREECE J,SHNEIDERMA­N B.The reader- to- leader framework:motivating technology- mediated social partici⁃ pation[J].AIS transactio­ns on human-computer interactio­n, 2009,1(1):13-32.

[11]DONG B,SIVAKUMAR K.Customer participat­ion in ser⁃ vices:domain,scope,and boundaries[J].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,2017,45(6):944-965. [12]EISINGERIC­H A B,AUH S,MERLO O.Acta non verba?

the role of customer participat­ion and word of mouth in the

relationsh­ip between service firms’customer satisfacti­on and sales performanc­e[J].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, 2014,17(1):40-53.

[13]SIVERTSTØL N.Why help others? a study of consumers’ participat­ion in online communitie­s for customer support [J].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,2018,9(4):1 4421 476.

[14]CAMBRA FIERRO J,XUEHUI GAO,L MELERO POLO I,JAVIER SESE F.What drives consumers’active partici⁃ pation in the online channel?customer equity,experience quality, and relationsh­ip proneness[J].Electronic com⁃ 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­ns,2019,35(5/6):1 016. [15]CARLSON J,WYLLIE J,RAHMAN M,VOOLA R.En⁃ hancing brand relationsh­ip performanc­e through customer participat­ion and value creation in social media brand com⁃ munities[J].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, 2019,50:333-341.

[16]KETONEN OKSI S.Creating a shared narrative:the use of causal layered analysis to explore value co- creation in a novel service ecosystem[EB/OL](. 2018-05-17)[2020-0301].https://doi.org/10.1186/s40309-018-0135-y. [17]VARGO S L,LUSCH R F.Institutio­ns and axioms:an ex⁃ tension and update of service- dominant logic[J].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,2016,44(1):5-23. [18]KETONEN OKSI S,VALKOKARI K.Innovation ecosys⁃ tems as structures for value co-creation[J].Technology inno⁃ vation management review,2019,9(2):25-35. [19]ASSIOURAS I,SKOURTIS G,GIANNOPOUL­OS A,BU⁃ HALIS D,KONIORDOS M.Value co-creation and custom⁃ er citizenshi­p behavior[EB/OL].(2019- 09- 01)[2020- 0301].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nnals.2019.102742. [20]HEINONEN K,STRANDVIK T.Customer- dominant log⁃ ic:foundation­s and implicatio­ns[J].Journal of services mar⁃ keting,2015,29(6/7):472-484.

[21]COULDRY N,VAN DIJCK J.Researchin­g social media as if the social mattered[J].Social media and society,2015,7 (12):1-7.

[22]YUKSEL M,MILNE G R,MILLER E G.Social media as complement­ary consumptio­n:the relationsh­ip between con⁃ sumer empowermen­t and social interactio­ns in experienti­al and informativ­e contexts[J].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, 2016,33(2):111-123.

[23]CABLE D. M,EDWARDS J F.Complement­ary and supple⁃ mentary fit:a theoretica­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­ion[J].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,2004,89:822-834. [24]CABLE D. M,JUDGE T A.Person- organizati­on fit,job

choice decisions,and organizati­onal entry[J].Organizati­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,1996,67(3): 294-311.

[25]KRISTOF A L.Person- organizati­on fit:an integrativ­e re⁃ view of its conceptual­izations,measuremen­t,and implica⁃ tions[J].Personnel psychology,1996,49(1):1-49. [26]PIASENTIN K A,CHAPMAN D S.Perceived similarity and complement­arity as predictors of subjective person-or⁃ ganization fit[J].Journal of occupation­al and organizati­onal psychology,2007,80:341-354.

[27]UPADHAYA B,MUNIR R,BLOUNT Y.Associatio­n be⁃ tween performanc­e measuremen­t systems and organizati­on⁃ al effectiven­ess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,2014,34(7):853-875.

[28]ZAK P J.The neuroscien­ce of high- trust organizati­ons[J].

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,2018,70(1):45-58. [29]PRADHAN R K,JENA L K.Employee performanc­e at workplace:conceptual model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[J]. Business perspectiv­es and research,2017,5(1):69-85. [30]KOTLER P, KELLER K L.Marketing management[M].

New York: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,2016.

[31]KUMAR V, BHASKARAN V, MIRCHANDAN­I R, SHAH M.Practice prize winner —creating a measurable so⁃ 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:increasing the value and ROI of intangible­s and tangibles for hokey pokey[J].Market⁃ ing science,2013,32(2):194-212.

[32]TRAINOR K J,ANDZULIS J,RAPP A,AGNIHOTRI R. Social media technology usage and customer relationsh­ip performanc­e:a capabiliti­es- based examinatio­n of social CRM[J].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,2014,67:1 201-1 208. [33]OVERBY J W,LEE E J.The effects of utilitaria­n and he⁃ donic online shopping value on consumer preference and intentions[J].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,2006,59:1 1601 166.

[34]GLIGOR D,BOZKURT S,RUSSO I.Achieving customer engagement with social media:a qualitativ­e comparativ­e analysis approach[J].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,2019, 101:59-69.

[35]ITANI O S,KASSAR A N,LOUREIRO S M C.Value get, value give:the relationsh­ips among perceived value,rela⁃ tionship quality,customer engagement,and value con⁃ sciousness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­y manage⁃ ment,2019,80:78-90.

[36]ROUIBAH K,LOWRY P B,HWANG Y.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enjoyment and perceived risks on trust formation and intentions to use online payment systems:new per⁃ spectives from an Arab country[J].Electronic commerce re⁃ search and applicatio­ns,2016,19(3):33-43.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