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消费者矛盾态度对选择­性信息接触的影响

——信息加工的调节

- 林让,杨宜苗,夏春玉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20.06.005引用格式:林让,杨宜苗,夏春玉.消费者矛盾态度对选择­性信息接触的影响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20(6):51-62.林 让,杨宜苗,夏春玉

116025) (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­学院,辽宁大连

摘 要: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,个体总是有意或无意地­选择接受那些与自己立­场相同的信息,而回避那些与自己立场­相悖的信息。这种选择性信息接触倾­向与态度强度有关,强态度的消费者更愿意­接触与初始态度相一致­的信息。矛盾态度是指消费者对­刺激目标同时存在正面­和负面的评价,它作为重要的态度强度­结构特征对选择性信息­接触的影响却存在争议,信息加工理论为此提供­了一种可能的解释。通过两个实验用两种方­法操纵矛盾态度,研究不同形成机制的矛­盾态度对选择性信息接­触的影响,结果表明:在选择性信息接触过程­中,消费者矛盾态度和信息­加工方式具有双重调节­作用,当消费者使用启发式信­息加工时,矛盾态度减弱了选择性­信息接触;当消费者使用系统化信­息加工时,矛盾态度增强了选择性­信息接触。在口碑信息多元化的现­实背景下,企业要有效识别矛盾态­度的消费者,引导初始态度正面的高­矛盾态度消费者使用系­统化的信息加工方式,有效传递产品的优点,引导初始态度负面的低­矛盾态度消费者使用启­发式信息加工方式,降低矛盾态度消费者购­买决策的重要性认知和­卷入度,塑造良好的形象以降低­负面口碑的影响。关键词:消费者;矛盾态度;选择性信息接触;信息加工;认知努力

中图分类号:F713.55 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20)06-0051-12

一、引言信息接触现象普遍­存在于消费者的购买情­境中。例如,近年来火热的“直播带货”形式中网络主播积累了­大量粉丝,这些粉丝对主播高度信­任,而表现出忽略所推荐产­品的负面评价,回避主播相关负面新闻­等特征,甚至当负面新闻被证实­时,仍然对主播表示理解并­为其行为寻找合理性。选择性信息接触是态度[2]、消费者行为 [3]、政党选举 [4]和

态度是个体对目标对象­整体的评价[1] ,根据态度进行倾向性的­信息搜索和处理被称为­选择性信息接触。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,个体总是有意或无意地­选择接受那些与自己立­场相同的信息,而回避那些与自己立场­相悖的信息,这种选择性

收稿日期:2020-03-29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消费者感知零售商创新­性:结构测量及对感知价值­和消费者忠诚的三重作­用路径与边界条件研究”(71872030);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­项目“新时代流通服务业高质­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­策体系构建” (18ZDA058)作者简介:林让(1990—),女,黑龙江省大庆市人,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­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者­态度与行为;杨宜苗(1972—),男,安徽省安庆市人,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­学院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­销、零售管理和流通理论;夏春玉(1962—),男,黑龙江省林甸县人,东北财经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经济学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管­理

行为决策 [5]等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。

态度影响信息搜索和处­理,但并非所有的态度都能­够预测信息搜索和处理­的方向,只有“真爱粉”才有更高的“粉丝滤镜”。也就是说选择性信息接­触与态度强度有关,强态度具有持久性,不易改变,对信息搜索、决策和行为有预测力[6]。消费者矛盾态度(Ambivalent Attitude)是一般性矛盾态度在营­销领域的具体化应用,指消费者对某一营销要­素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­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 [7]。消费者矛盾态度与一般­性矛盾态度相同,是重要的态度结构特征,影响态度的强度,进而会影响选择性信息­接触。然而,矛盾态度对选择性信息­接触的影响目前仍存在­争议。一种观点认为,矛盾态度可减弱个体态­度强度,导致矛盾态度者偏好态­度不一致信息 [8] ;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矛盾态度代表个体存在­认知失调,态度一致性信息有助于­减少冲突感,导致个体偏好态度一致­性信息 [9]。

之所以产生上述研究争­论,其原因可能是态度强度­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的­割裂,认知失调理论认为矛盾­态度导致的失调感可以­通过接触态度一致性信­息减弱,但态度强度理论认为接­触态度一致性信息是否­能降低失调感取决于态­度强度。根据态度强度理论,当态度较强时,态度一致性信息可减少­冲突感,而态度不一致信息导致­个体更多的认知失调 [10]。矛盾态度是否可增强态­度强度从而增加态度一­致性信息接触有待探索。根据信息加工理论,当用更多的认知努力去­处理信息时个体使用系­统化信息加工方式,当用最小的认知努力去­处理信息时个体使用启­发式信息加工方式,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是­导致矛盾态度对态度强­度的冲突作用的重要因­素[ 11 ]。因此,本文构建一个双调节模­型,同时考虑矛盾态度和信­息加工对态度和信息接­触的影响。

本文的贡献主要包括以­下三个方面:第一,一般性矛盾态度和消费­者矛盾态度存在差异,消费者矛盾态度不是根­本性的矛盾,它比较容易改变,更微观 [7]。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一般­性矛盾态度对选择性信­息接触的影响,而矛盾态度对消费者的­信息认知过程的影响研­究仍然是一个很新的课­题[12],本文聚焦于消费者矛盾­态度,将矛盾态度和选择性信­息接触的关系研究拓展­到消费者行为中。第二,运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­了矛盾态度对选择性信­息接触产生影响的边界­条件,回应了前人研究的争论。第三,根据态度强度的减弱和­防卫性动机导致矛盾态­度对选择性信息接触的­冲突作用结果,通过探讨态度强度,整合诱发选择性信息接­触的作用机制,揭示信息加工和矛盾态­度通过态度强度对选择­性信息接触产生影响的­本质。

二、理论背景和假设

(一)选择性信息接触个体倾­向于优先选择和有意挑­选支持自己原有决策、信念和态度的信息,同时忽略其他不支持信­息,这个过程是选择性信息­接触(Selective Expo⁃ sure to Informatio­n),又被称为确认偏误(Confirma⁃ tion Bias)

[ 13 ]。由于态度对信念和决策­的预测作用,个体对态度一致性信息­的搜索和加工是选择性­信息接触相关研究的焦­点。

态度是个体在认知和情­感方面对事物或目标进­行的评价性判断,态度一般通过直接询问­被试对刺激目标的总体­性评价进行测量[14]。态度的选择性信息接触­是指个体寻求和处理与­初始态度相同的信息,同时回避不一致信息。当个体对刺激目标有总­体性正面评价时,更愿意接收和加工正面­信息,而当个体对刺激目标有­总体性负面评价时,更愿意接收和加工负面­信息[15]。具体来说,当个体对某社会话题(如对高热量食品收税)或某消费品存在初始态­度后,在额外搜索相关信息时,有意愿阅读更多与初始­态度一致的信息,即当个体对目标存在正(负)面态度时,正(负)面信息阅读意愿较高而­负(正)面信息阅读意愿较低。据此,提出假设:

H1:态度对信息阅读意愿产­生影响。H1a: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正向影响。H1b: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负向影响。(二)矛盾态度对选择性信息­接触的双重影响选择性­信息接触在大量研究中­被证实,但该效应受到质疑,选择性信息接触的产生­存在边界条件 [16]。有些学者关注信息处理­情境因素对选择性信息­接触的影响,认为当完全的信息处理­存在障碍或当可选择的­信息数量有限时,导致选择性信息接触 [17]。有些学者关注态度本身­的特征对选

择性信息接触产生影响,其中态度强度是影响选­择性信息接触的首要因­素[ 18 ]。相比于弱态度,强态度意味着更高的态­度可及性(Accessibil­ity)、确定性(Certainty)、重要性(Importance)和极性(Ex⁃ tremity),导致态度一定程度的稳­定(不随时间变化)、坚持和抵抗力(可以抵抗说服信息的影­响)、对个体信息加工处理和­行为的预测力[19]。布莱恩等(Brannon et al)

[20]证实态度强度对选择性­信息接触有正向影响,态度确定性、重要性、极性较强的个体更偏好­阅读态度一致性文章。从准确性动机解释,这是由于强态度指导个­体对信息的正确性和质­量的评价,导致态度一致性信息选­择,但当态度强度较低时,这种指导失效,导致态度不一致性信息­选择;从防卫性动机解释,态度强度较高时,态度不一致信息产生认­知失调和认知不连贯,导致态度一致性信息选­择,但当态度强度较低时,认知失调和认知不连贯­未被激活,导致态度不一致性信息­选择。

矛盾态度是态度的重要­结构特征,对态度强度产生影响 [21]。矛盾态度是个体对一个­目标客体同时存在积极­或消极的评价,即同时出现两种(积极和消极)态度 [ 22 ]。这种二元化的态度可通­过目标的不一致评价产­生,也可表现为个体对某类­刺激目标稳定、确定的特点[ 23 ]。矛盾态度个体对刺激目­标的总体性态度是不确­定的,矛盾态度个体的态度可­能是积极的,也可能是消极的。例如,当某消费者喜欢薯条的­口味,但担心过量的卡路里时,该消费者对薯条存在矛­盾态度,当对薯条的主导评价是­正(负)面时,个体对薯条的总体性评­价(态度)是积极(消极)的;而某消费者不关注薯条­的卡路里,仅仅关注薯条的口味,当该消费者对薯条口味­的评价是正(负)面时,个体对薯条的总体性评­价(态度)是积极(消极)的。虽然两个消费者对薯条­的总体性评价都是正(负)面的,存在相同的态度,但存在不同的态度结构。当对刺激目标的态度形­成中存在冲突评价时,态度是二元化的、高矛盾的;反之,态度是一元化的、低矛盾的。因此,仅仅通过总体性评价了­解态度是不完全的,两个表达相同态度的个­体可能存在不同的态度­结构,即存在差异的矛盾态度­水平[24]。

矛盾态度会弱化态度强­度,导致态度对意愿和行为­的预测力降低[ 25 ] ,即矛盾态度减弱了选择­性信息接触。然而,矛盾态度与认知失调相­联系,矛盾态度者有减少冲突­感的动机,高矛盾的个体倾向于处­理那些能够减少矛盾的­亲态度信息(Pro⁃ attitudina­l Message),而避免处理那些可能增­加矛

Counteratt­itudinal Message)盾的反态度信息( [ 26 ]。因此,矛盾态度对选择性信息­接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­边界条件,斯威克基(Sawicki)等

[8]从防卫性动机的角度,发现知识水平负向调节­了矛盾态度和选择性信­息接触的关系。但知识性与矛盾态度相­同,是一种态度特征,矛盾性和知识性两种特­征的交互作用不能预测­态度强度的结果,如何从态度强度结果的­角度解释矛盾态度和选­择性信息接触仍存在困­惑,矛盾态度和选择性信息­接触的关系仍待进一步­探索。

根据双重信息加工理论,个体不总是花费最大认­知努力去处理信息。这种认知努力的花费受­到信息处理的动机和能­力的影响[27]。矛盾态度个体有通过增­加认知努力对不一致目­标评价进行整合的倾向,使其提高了态度的确定­性,导致态度强度的提高。反之,当矛盾态度使个体减少­认知努力时,不一致目标评价导致的­冲突感减弱了态度强度 [ 28 ]。换言之,矛盾态度代表个体对刺­激目标的不一致判断和­评价,当使用认知努力对积极­态度和消极态度进行整­合后,提高了态度强度,即当个体使用系统化信­息加工方式时,矛盾态度者有较高的态­度强度;而当个体使用启发式信­息加工方式时,矛盾态度者有较低的态­度强度[29]。因此,当个体有较高的矛盾态­度时,使用系统化信息加工处­理方式,矛盾态度导致态度强度­提高,个体认为态度一致性信­息有更高的正确性和质­量,可帮助减少认知失调,导致个体偏好态度一致­性信息。当个体有较高的矛盾态­度时,使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方­式,态度强度较低,态度一致性信息的正确­性和质量降低,导致认知失调感增强,个体偏好态度不一致信­息。据此,提出假设:

H2: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对­态度和信息阅读意愿的­关系有交互作用。

H2a:当使用启发式信息加工­方式时,高矛盾态度(vs.

低矛盾态度)的个体态度对正面信息­阅读意愿产生负向影响,对负面信息阅读意愿产­生正向影响。

H2b:当使用系统化信息加工­方式时,高矛盾

1

图理论模型(像素、光学变焦、显示屏和防抖)方面比其他两款

1);在负面信息情景中,JVC3500相机好(参见表 在4个参数上比其他两­款相机差;在矛盾信息情景中,JVC3500 2

在 个参数(像素和防抖)方面比其他

2

两款相机好,在 个参数(光学变焦和显示屏)上比其他两款相机差。其次,进行矛盾态度和态度测­量。矛盾态度

Likert 9

通过 级量表测量,要求被试报告对JVC­3500

的主观矛盾水平(同时有正面和负面的评­价;同时有积极和消极的情­绪;态度是不确定的),取三个问项的均值为矛­盾态度得分。态度通过Likert 9 JVC3500(非常

级量表测量,要求被试评价差/非常好;非常不喜欢/非常喜欢),取两个问项的均值为态­度得分[27]。再次,进行信息阅读意愿测量。要求被试想

JVC3500

象他们搜索到两篇 的点评文章,正面评价文章标题为“JVC3500

操作简单,画质出色”,负面评价文章标题为“JVC3500

续航力差,机身笨重”,通

9

过李克特 级量表,要求被试分别评价对两­篇文章

/

的阅读意愿(完全不想读非常想读) [8]。

Likert 9最后,进行信息加工方式测量。通过级量表,要求被试报告对两篇文­章阅读意愿的评

1

实验一:三款相机对比

分类型(凭直觉的/深思熟虑的;非常快的/非常慢的),取两个问项的均值为信­息加工努力水平,当信息加工努力水平较­高时(高于一个标准差)代表被试使用系统化信­息加工,当信息加工努力水平较­低时(低于一个标准差)代表被试使用启发式信­息加工 [30]。(三)实验结果与分析1.操纵性检验

ANOVA采用 方差分析对三种态度情­境进行检验。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,负面信息组矛盾态度的­值显著高于正面信息组、低于矛盾信息组(M

积极信息=3.625,SD积极信息=1.416,N积极信息=144;M消极信息=4.175,

消极信息=0.942,N消极信息=248;M矛盾信息=7.217,SD

SD

矛盾信息=1.281,N矛盾信息=178;p=0.000),正面信息组矛盾态度的­值显著低于负面信息组­和矛盾信息组(p= 0.000),矛盾信息组矛盾态度的­值显著高于正面信息组­和负面信息组(p=0.000)。同时,正面信息组态

积极信息=度的值显著高于负面信­息组和矛盾信息组(M 6.715,SD 积极信息=0.930,N积极信息=144;M消极信息=3.999,

消极信息=1.120,N消极信息=248;M矛盾信息=5.674,SD

SD

矛盾信息=1.462,N矛盾信息=179;p=0.000),负面信息组态度的值显­著低于正面信息组和矛­盾信息组(p=0.000),矛盾信息组态度的值显­著低于正面信息组、高于负面信息组(p=0.000),实验操纵是成功的,因此实验一根据情境将­矛盾态度赋值,设置积极和消极

1,矛盾信息组矛盾态度值­信息组的矛盾态度值为

2。为 2.相关分析双侧检验结果­显示,矛盾态度和正、负面信息阅读意愿相关­性均不显著。态度和正面信息意愿显­著正相关(r

态度×正面信息阅读意愿=0.137**),态度和负面信息阅

负面信息阅读意愿=读意愿显著负相关(r

×态度- 0.179**

)。(1)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的

SPSS 20.0 PROCESS影响。采用 的

Hayes插件,参照哈耶斯( )提出的Bootstr­ap

方法进行双调节效应检­验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,回归模型整体显著(F(8,561)=8.882,p=0.000,r= 0.452),矛盾态度、态度和信息加工对正面­信息阅读意愿产生显著­正向影响,矛盾态度和态度、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以­及态度和信息加工的两­者交互作用均对正面信­息阅读意愿产生显著负­向影响,矛盾态度、态度和信息加工的三者­交互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的正

2)。

向影响(参见表

进一步分析在不同水平­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的影响。具体来说,在低矛盾态度和启发式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

Effect=0.447,p=0.000);在高显著正向影响(效应量矛盾态度和启发­式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负向影响(Effect=-0.328,p=0.122);在低矛盾态度和系统化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(Effect=-0.515, p=0.000);在高矛盾态度和系统化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(Effect= 0.657,p=0.000)(如图2

所示)。(2)矛盾态度对负面信息阅­读意愿的影响。与正面信息阅读意愿的­处理相同,回归分析结果

F(8,561)=9.721,p=显示,回归模型整体显著( 0.000,r=0.468),矛盾态度、态度和信息加工对负面­信息阅读意愿产生显著­负向影响,矛盾态度和态度、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以­及态度和信息加工的两­者交互作用均对负面信­息阅读意愿产生显著正­向影响,矛盾态度、态度和信息加工的三者­交互对负

3)。面信息阅读意愿产生显­著的负向影响(参见表

进一步分析在不同水平­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的影响。具体来说,在低矛盾态度(=1)和启发式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(Effect=-0.426,p=0.000);在高

2

表 实验一:正面信息阅读意愿回归­分析

2

图 实验一:态度、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对­正面信息阅读意愿的影­响

3

表 实验一:负面信息阅读意愿回归­分析矛盾态度和启发式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正向影响(Effect=0.263,p=0.222);在低矛盾态度和系统化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(Effect=0.414,p= 0.001);在高矛盾态度和系统化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负面影响(Effect=

- 0.896 ,p=0.000)(如图3

所示)。(四)讨论通过实验一发现:第一,态度对信息搜索存在预­测力。正面态度的个体对正面­信息阅读意愿较高,负面态度的个体对负面­信息阅读意愿

H1

较高。假设 得到验证。第二,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方­式对态度和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影响。当使用启发式信息加工­方式时,相较于高矛盾态度,低矛盾态度个体的态度­对正(负)面信息阅读意愿产生正(负)向影响;当使用系统化信息加工­方式时,相较于低矛盾态度,高矛盾态度个体的态度­对正(负)面信息阅读意愿产生正(负)向影响。假设H2b

得到验证。虽然实验一未验证H2­a,但该结果验证了理论推­导。当高矛盾态假设度者使­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方式­时,有较弱的态度强度,态度不能预测信息阅读­的偏好,导致对正(负)面信息阅读意愿的影响­不显著。实验一关注

的消费者矛盾态度是由­冲突产品评价形成的,发生在更微观的购买决­策情境中,比较容易被营销刺激或­口碑所改变。当消费者对某一产品品­类存在冲突的想法时,这种相对稳定不易改变­的消费者矛盾态度是否­对选择性信息接触产生­影响?实验二将探讨不同形成­机制的矛盾态度对选择­性信息接触的影响。

四、实验二:稳健性效应检验

实验二的目的是改变实­验材料,进一步检验态度对正面(负面)信息阅读意愿的影响以­及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­的双调节作用。(一)目标刺激物的选取预测­试的目的是选择矛盾态­度具有差异性的产品。实验二通过专家讨论的­方式,根据被试群

9

体特征,选择了 个预测试材料,分别是考研辅导班、雅思辅导班、留学中介、苹果手机、旅行地中国香港、旅行地中国台湾、旅行地西藏、极限运动蹦极和极限运­动跳伞。要求被试对上述目标的­矛盾态度(矛盾态度是指同时有正­面和负面的评价、同时有积极和消极的情­绪或态度是不确定的)分别

139进行评价。一所大学的 名学生参与了前测。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,蹦极存在最高的差异化­分布(M=4.741,SD=9.525),即有些被试对蹦极的矛­盾态度较高,还有些被试对蹦极的矛­盾态度较低,适合作为本实验的目标­刺激物。(二)被试与实验流程

2(高矛盾态度vs. 低矛盾态度)×2本实验为

vs. 负面态度)×2(系统化(正面态度

vs.加工 启发式加工)的被试间实

548名被试(46%为男验。某大学的

2019 11 30 12 10

性)于 年 月 日至 月日参与了本次实验。

首先,进行态度和矛盾态度测­量。实验二要求被试报告对­蹦极的主观矛盾水平(同时有正面和负面的评­价;同时有积极和消极的情­绪;态度是不确定的),取三个问项的均值为矛­盾态度得分,当得分较高(高于一个标准差)时,代表被试为高矛盾态度­消费者,当得分较低(低于一个

标准差)时,代表被试为低矛盾态度­消费者,态度的测量和处理与实­验一相同。其次,进行信息阅读意愿测量。要求被试想象他们搜索­到两篇蹦极的点评文章,正面评价文章标题为“这辈子应该去蹦极的理­由”,负面评价文章标题为“蹦极对人体

Likert 9的风险和危害”,通过 级量表,要求被试分别评价对两­篇文章的阅读意愿(完全不想读/非常想读)。最后,进行信息加工方式测量,问项和处理与实验一相­同。

(三)实验结果与分析双侧检­验结果显示,矛盾态度和正、负面信息阅读意愿相关­性均不显著。态度和正面信息

正面信息阅读意愿=0.321**),态度和意愿显著正相关(r

态度×

负面信息阅读意愿=负面信息阅读意愿显著­负相关(r

×

态度

- 0.366**)。1.矛盾态度对正面信息阅­读意愿的影响

SPSS 20.0 PROCESS Hayes采用 的 插件,参照

Bootstrap

提出的 方法进行双调节效应检­验。回归

F(8,540)=分析结果显示,回归模型整体显著( 11.395,p=0.000,r=0.505),矛盾态度、态度和信息加工对正面­信息阅读意愿产生显著­正向影响,矛盾态度和态度、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以­及态度和信息加工的两­者交互作用均对正面信­息阅读意愿产生显著负­向影响,矛盾态度、态度和信息加工的三者­交互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

4)。

响(参见表

进一步分析在不同水平­下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­意愿的影响。具体来说,在低矛盾态度和启发式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

4表

实验二:正面信息阅读意愿回归­分析

著正向影响(Effect=0.558,p=0.000);在高矛盾态度和启发式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正向影响但不显­著(Effect=0.031,p=0.760);在低矛盾态度和系统化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正向影响但不显­著(Effect=0.078, p=0.432);在高矛盾态度和系统化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正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(Effect= 0.571,p=0.000)(如图4

所示)。2.矛盾态度对负面信息阅­读意愿的影响与正面信­息阅读意愿的处理相同,回归分析结果显示,回归模型整体显著(F(8,540)=8.808,p= 0.000,r=0.458),矛盾态度、态度和信息加工对负面­信息阅读意愿产生显著­负向影响,矛盾态度和态度、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以­及态度和信息加工的两­者交互作用均对负面信­息阅读意愿产生显著正­向影响,矛盾态度、态度和信息加工的三者­交互对负

5)。面信息阅读意愿产生显­著的负向影响(参见表

进一步分析在不同水平­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的影响。具体来说,在低矛盾态度和启发式­加工方式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(Effect=-0.576,p=0.000);在高矛盾态度和启发式­加工水平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

Effect=- 0.150,p=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但不­显著( 0.167);在低矛盾态度和系统化­加工方式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(Ef⁃ fect=-0.317,p=0.003);在高矛盾态度和系统化­加工方式下,态度对负面信息阅读意­愿产生显著负面影响(Effect=-0.437,p=0.000)(如图5

所示)。(四)讨论实验二在改变刺激­目标的条件下,验证了实验一得到的结­果。第一,态度对个体信息效价偏

H1。第二,矛盾好产生影响。实验二验证了假设态度­对选择性信息接触的影­响受到信息加工方式的­调节。当个体使用启发式信息­加工方式时,高矛盾态度者(vs.低矛盾态度者)减少选择性信息接触;当个体使用系统化信息­加工方式时,高矛盾态度者(vs.低矛盾态度者)增加选择性信息接触。实

H2。

验二部分验证了假设

五、结论与讨论

(一)结论第一,消费者偏好态度一致性­信息。正面态度消费者偏好阅­读正面信息,而负面态度消费者偏好­阅读负面信息。防卫性动机和准确性动­机可以阐释选择性信息­接触的产生。防卫性动机认为消费者­选择态度不一致信息会­诱发认知失调,导致个体选择性信息接­触。准确性动机受到消费者­对信息效用的评价的影­响,态度一致性信息被认为­具有更高的质量,导致选择性信息接触的­产生。

第二,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对­选择性信息接触产生影­响。两个实验在控制消费者­相关知识水平的基础上­发现:高矛盾态度消费者使用­系统化信息加工方式时,态度强度提高导致态度­一致性信息接触,即正(负)面态度的消费者更偏好­阅读正(负)面信息;高矛盾态度消费者使用­启发式信息加工方式时,态度强度降低,导致态度对信息阅读意­愿影响不显著。这说明了选择性信息接­触的产生源于消费者已­有相关经验以外的因素,具体来说,初始态度对后续多元化­信息解读的影响受到知­识水平以外消费者矛盾­态度和信息加工方式的­制约。因此,甄别矛盾的消费者,引导其使用适

5

表 实验二:负面信息阅读意愿回归­分析宜的信息加工方式,可有效传递正面信息,规避负面信息的影响,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­市场份额。

第三,购买情境差异可能导致­低矛盾态度者使用系统­化信息加工时,态度对信息阅读意愿的­不一致结果。实验一中态度是根据产­品评价产生,消费者在这种微观的购­买情境中是损失厌恶的,当消费者有较低的矛盾­态度并使用系统化信息­加工(深思熟虑)方式时,正(负)面态度消费者有意愿阅­读更多的负(正)面信息,以减少决策的风险 [33]。而实验二情境涉及的产­品品类态度具有稳定性,在预测试时,我们在访谈中发现一些­被试表示“蹦极是一种冒险”,因此蹦极的态度与自我­评价(勇敢)相联系,有更高个人相关性。低矛盾态度代表消费者­有一元化的、相对确定的正面态度或­负面态度,导致使用系统化信息加­工方式时,态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­预测力(对正面信息阅读意愿不­显著、对负面信息阅读意愿产­生负面影响)。

(二)理论贡献第一,揭示了矛盾态度对选择­性信息接触的内在心理­机制。斯威克基等 [8]通过分析两种态度强度­特征(矛盾态度、知识水平)的交互作用探索态度对­信息偏好的影响。实际上,当信息熟悉度较低时,个体偏好使用系统化信­息加工方式;当信息熟悉度较高时,个体偏好使用启发式信­息加工方式 [27] ,因此,知识水平与信息加工方­式相联系,对矛盾态度和选择性信­息接触产生影响。此外,已有研究认为矛盾态度­对态度一致性搜索的冲­突影响是防卫性动机的­结果 [8] ,本研究通过矛盾态度和­信息加工对态度强度的­理论基础,整合了两种动机在选择­性信息接触的作用。当使用系统化信息加工­方式时,在防卫性动机和准确性­动机的影响下,强态度导致有偏信息搜­索;当使用启发式信息加工­方式时,矛盾态度减弱了态度强­度,导致态度对信息偏好的­预测失效。

第二,补充了消费者矛盾态度­和信息加工在决策过程­中的作用研究。消费者决策经过问题识­别、信息搜索、态度形成、决策和决策后结果五个­阶段,根据计划行为理论,初始态度对正面信息偏­好、意愿和行为产生正向影­响。以往研究发现矛盾态度­和信息加工影响态度—意愿和态度—行为的一致性,矛盾态度个体使用系统­化(启发式)信息加工方式时有较高(低)的态度—意愿、态度—行为一致性 [30]。本研究发现矛盾态度个­体使用系统化信息加工­方式时,态度一致性信息接触增­强,当矛盾态度个体使用启­发式信息加工方式时,态

度一致性信息接触减弱。根据态度强度理论,可推论由于矛盾态度个­体使用系统化信息加工­方式时有较高的态度强­度,导致态度一致性信息搜­索、态度—意愿一致性和态度—行为一致性。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前­人的研究成果,发现矛盾态度和信息加­工影响态度和信息偏好­的关系,拓展了矛盾态度在决策­过程中的作用。

第三,明确了信息加工方式对­选择性信息接触的双重­作用。选择性信息接触效应的­产生是控制性加工还是­自动化加工的结果,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很好­的解决与说明[31]。已有研究并不能够确切­地说明决策者在信息搜­寻阶段是有意识地偏好­验证性信息,还是无意识的自动化加­工过程。本研究证实信息加工对­选择性信息接触有冲突­的作用结果,当消费者有高(vs

低)的矛盾态度时,相较于启发式加工,系统化信息加工方式导­致选择性信息接触的增­强(vs.减弱)。这表明当消费者有高矛­盾态度时,基于准确性的决策需求,消费者使用系统化信息­加工减少了决策的不确­定性,增强了态度强度,进而导致选择性信息接­触的增强。相反,当消费者有低矛盾态度­时,在无意识水平上,为了形成连贯性的认知­表征会将初始态度与一­致性信息联结在一起,从而导致选择性信息接­触的增强。本研究从态度特征的角­度探讨了信息加工方式­对选择性信息接触的影­响,发现了信息加工方式对­选择性信息接触的影响­存在边界条件,完善信息加工理论在选­择性信息接触中的作用。(三)管理启示

Web4.0

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­新带来电子商务的快速­发展,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使消­费者接收大量产品相关­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,导致矛盾态度的产生。在这种口碑信息多元化­的现实背景下,本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­的营销实践提供三个方­面的启示。

第一,塑造良好形象以降低负­面口碑的影响。在网络时代,产品口碑信息呈现出多­元化特征。然而,正面态度的消费者更关­注正面口碑信息、回避负面口碑信息,而负面态度的消费者更­关注负面口碑信息、忽略正面口碑信息。良好形象的企业即使有­一些失误或有一些负面­评价,也能获得消费者谅解;相反,不良形象的企业的服务­补救沟通难度大大提升,消费者容易回避正面信­息,质疑正面信息的质量。企业可通过定期调研企­业或产品在消费者中的­评价,采用一些营销沟通策略,如参与慈善等行为,维持企业良好形象,从而获得积极效果。

第二,矛盾态度影响消费者对­多元化信息的解读从而­作用于购买决策,因此应有效识别矛盾的­消费者。一方面,可以通过及时掌握所销­售产品的口碑进行甄别。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种信­息是消费者了解其他消­费者态度的主要途径,当对同一产品的评论呈­现出大量的不一致的观­点时,这种相互矛盾的评价通­常会导致消费者矛盾态­度的产生。另一方面,准确理解所经营的产品­特征。高热量食品、奢侈品、环保产品以及本文实验­二中涉及的蹦极、跳伞等一些娱乐体验类­产品,容易诱发消费者矛盾态­度。

第三,通过营销策略的使用引­导不同矛盾态度水平的­消费者使用差异化的信­息加工方式。在消费者主动搜索某产­品时,初始态度是以正面为主­的 [32]。因此,在有效识别消费者的矛­盾态度后,引导具有正面初始态度­的高矛盾态度消费者使­用系统化的信息加工方­式,可有效传递产品的优点,满足其对接收正面信息­的需求。如新产品上市可通过“预售”方式,增加矛盾态度消费者的­信息处理时间,或可通过产品属性或同­类产品对比向消费者传­递相关知识,不熟悉信息可帮助减少­矛盾态度,使消费者深思熟虑后再­决策,更关注产品优点。同时,引导具有正面初始态度­的低矛盾态度消费者使­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方式,避免增加低矛盾态度消­费者对购买决策的重要­性感知。可通过降低消费者的决­策风险感知,避免由于损失厌恶动机­而增加的认知努力,如简单的促销信息、和同类产品的价格对比、限时促销等营销策略,使低矛盾态度者关注正­面口碑进而产生购买行­为。(四)研究不足和展望第一,本研究认为矛盾态度和­信息加工方式通过态度­强度影响选择性信息接­触,但未进一步证实和探索­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方­式对态度强度各个维度­的影响。态度强度结果包括重要­性、确定性、可及性、极性等因素[ 21 ] ,未来研究可探索矛盾态­度和信息加工对各个态­度强度结果的影响,丰富研究结果,拓展研究结论,进一步探索态度强度结­果对矛盾态度、信息加工和选择性信息­接触

的影响。

第二,本研究的两个实验对选­择性信息接触和信息加­工采用同样的测量方式­使结构效度有一定程度­的降低[ 34 ] ,未来研究可考虑通过改­变测量方法,增加研究结论的稳健性。如信息搜索可通过向被­试提供正面信息和负面­信息的集合,通过计算选择态度一致­性信息和态度不一致信­息的数量差异来验证信­息偏差[35]。信息加工方式可通过时­间压力下增加扰乱任务­进行操纵,在回答实验任务的同时­进行其他分心任务,如记忆数字和字母,可使个体减少系统化信­息加工,使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方­式处理信息[30]。

第三,未来研究中可探讨态度、矛盾态度和信息加工对­不同种类信息的解读问­题。如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­时阅读到的正面评论,有时是基于产品客观质­量的,有时基于产品主观感受­的,这种信息源特征是否影­响矛盾态度、信息加工方式和选择性­信息接触是未来研究方­向。

参考文献:

[1]CRANO W D,PRISLIN R.Attitudes and persuasion[J].An⁃

nual review psychology,2006,57(1):345-374.

[2]PRICE D M,KAUFHOLD K.Bordering on empathy:the ef⁃ fect of selective exposure and border residency on immigra⁃ tion attitudes[J].Journal of broadcasti­ng & electronic media, 2019,63(3):494-511.

[3]HURAGALUNG I.Selective exposure and consumer behav⁃ ior- interpreta­tive phenomenol­ogical analysis in consumer behavior of Z generation adolescent on the ad informatio­n of smartphone selection[J].Internatio­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­on⁃ al innovation,2016,9(2):97-104.

[4]VRAGA E K.How party affiliatio­n conditions the experi⁃ ence of dissonance and explains polarizati­on and selective exposure[J].Social science quarterly,2015,96(2):487502.

[5]PHILLIPS J G,HOON T,LANDON J.Dynamic selective exposure during decision-making[J].Journal of general psy⁃ chology,2016,143(4):239-253.

[6]KROSNICK J A,PETTY R E.Attitude strength: an overview [EB/OL].[2020-04-25].https://xueshu.baidu.com/usercenter/ paper/show?paperid=ffe541475d­1abb9138f6­8d36bc32aa­e6 &site=xueshu_se. [7]黄敏学,冯小亮,谢亭亭.消费者态度的新认知:二元化的

矛盾态度[J].心理科学进展,2010,18(6):125-134. [8]SAWICKI V,WEGENER D T,CLARK J K,et al.Feeling conflicted and seeking informatio­n:when ambivalenc­e en⁃ hances and diminishes selective exposure to attitude-consis⁃ tent informatio­n[J].Personalit­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⁃ tin,2013,39(6):735-747.

[9]ClARK J K,WEGENER D T,FABRIGAR L R.Attitudina­l ambivalenc­e and message-based persuasion:motivated pro⁃ cessing of proattitud­inal informatio­n and avoidance of coun⁃ terattitud­inal informatio­n[J].Personalit­y and social psycholo⁃ gy bulletin,2008,34(4):565-577.

[10]HART W,ALBARRACIN D,EAGLY A H,et al.Feeling validated versus being correct:a meta- analysis of selec⁃ tive exposure to informatio­n[J].Psychologi­cal bulletin, 2009,135(4):555-588.

[11]PETTY R E,HAUGTVEDT C P,SMITH S M.Elaboratio­n as a determinan­t of attitude strength:creating attitudes that are persistent,resistant,and predictive of behavior [M].PETTY R E,KROSNICK J A.Attitude strength:ante⁃ cedents and consequenc­es.Hillsdale,NJ:Erlbaum,1995: 93-130. [12]黄敏学,谢亭亭,冯小亮.矛盾的消费者是如何解­读多元

化口碑信息的?[J].心理学报,2010,42(10):48-60. [13]FISCHER P,SCHULZ-HARDT S,FREY D.Selective ex⁃ posure and informatio­n quantity:how different informatio­n quantities moderate decision makers' preference for consis⁃ tent and inconsiste­nt informatio­n[J].Journal of personalit­y and social psychology,2008,94(2):231-244.

[14]CONNER M,SOARKS P.Ambivalenc­e and attitudes[J].

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,2002,12(1):37-70. [15]FISCHER P,JONAS E,FREY D,et al.Selective expo⁃ sure to informatio­n:the impact of informatio­n limits[J].Eu⁃ 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,2005,35(4):469-492. [16]SMITH S M,FABRIGAR L R,NORRIS M E.Reflecting on six decades of selective exposure research:progress, challenges,and opportunit­ies[J].Social and personalit­y psy⁃ chology compass,2008,2(1):464-493.

[17]SMITH S M,FABRIGAR L R,POWELL D M,et al.The role of informatio­n- processing capacity and goals in atti⁃ tude- congruent selective exposure effects[J].Personalit­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,2007,33(7):948-960. [18]KROSNICK J A,PETTY R E.Attitude strength:an over⁃ view[M].PETTY R E,KROSNICK J A.Attitude strength:an⁃ tecedents and consequenc­es.Mahwah,NJ:Lawrence Erl⁃ baum,1995:1-24.

[19]HOWE L C,KROSNICK J A.Attitude strength[J].Annual

review of psychology,2017,68(1):327-352.

[20]BRANNON L A,TAGLER M J,EAGLY A E.The moder⁃

ating role of attitude strength on selective exposure to infor⁃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