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­慧化转型:特征、动力与实现路径

-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20.11.003引用格式:俞彤晖,陈斐.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­慧化转型:特征、动力与实现路径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20(11):33-43.

1 2

俞彤晖 ,陈斐

(1.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,河南 464000;2.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­学院,浙江 310018)

信阳 杭州

摘 要: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­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­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­要战略任务。近年来,受数字经济与消费变革­双重约束,传统流通粗放式增长难­以为继,流通领域创新迭代,商贸流通角色逐步由产­品交易者向消费引导者­转变,由市场接受者向生产组­织者转变,由价值实现者向价值提­升者转变,促使流通智慧化转型成­为我国流通产业实现高­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与­关键举措。所谓流通智慧化转型,指流通组织在多元目标­激励下,通过广泛应用新型数字­技术,强化与互联网深度融合,坚持包容性创新导向,构筑智能学习、推理、决策系统,沿着高质量、智慧化方向完成自身变­革,最终建立高效畅通且具­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智慧­流通体系,具有科技密集型、消费便利性、跨界融合性、服务增值化特征。流通智慧化转型的根本­在于激发市场活力、孕育创新模式、形成流通竞争力,而流通规模经济效应迎­来拐点、消费需求变革加速推进、互联网普及与数字技术­应用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兴­起、数字经济背景下流通企­业间竞争是流通智慧化­转型创新演进的核心驱­动力。为健康、高效推进流通智慧化转­型,必须基于流通创新发展­实际,以数字技术创新引领、商业模式多元化转型升­级、流通信息高效共享、区域流通协同共进、智慧物流精准匹配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逻­辑主线,提炼并构建具有可操作­性的流通智慧化转型实­现路径。

关键词:数字经济;流通产业;智慧化转型;消费变革

中图分类号:F724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20)11-0033-11

一、引言

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­压力,新冠肺炎疫情、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带­来的全新负面冲击促使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,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供­给侧结

构性改革,积极扩大内需,充分发挥消费对国民经­济的持续拉动作用。2020 9 9

年 月 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­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­强调,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,构建新发展格局,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­系作为一项重要战

收稿日期:2020-10-10基金项目: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­划项目“基于‘互联网+智慧流通’的河南省流通竞争力评­价与提升研究”(2019CJJ082);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­研项目“‘互联网+’视域下河南省智慧流通­竞争力评价与优化路径­研究”(20A790021);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“基于‘互联网+智慧流通’的河南省流通竞争力优­化路径研究”(HNKJZK-2020-59C)作者简介:俞彤晖(1987—),男,河南省信阳市人,经济学博士,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副­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

商贸流通;陈斐(1971—),男,北京市人,理学博士,经济学博士后,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­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

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­济。

40

略任务来抓。改革开放 多年来,我国流通产业作为连接­生产与消费的桥梁,规模迅速扩张,业态新旧迭代,职能不断增强。然而,由于行业环境剧变,现有流通体系发展面临­诸多制约,信息不对称、流通环节繁冗、供应链条松散、商品供需失衡状况频发,导致现实市场面临商品­买难卖难、价格蛛网波动、质量安全堪忧等流通困­局。近年来,得益于互联网革命,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,流通领域数据驱动与科­技赋能趋势已经形成。同时,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­理念日益深入人心,异质性消费需求特征凸­显,对商品与消费的适配度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悦己型消费、定制型消费、沉浸式消费等全新理念­的出现亦倒逼流通环节­持续优化。在此背景下,传统流通粗放式扩张难­以为继,流通领域深层次创新动­能不足问题开始暴露,亟待以数字化、智慧化为导向重构流通­供应链体系,萃取稀疏价值,汇聚碎片化信息,引导商品供给与需求实­现更优动态契合,推动现代流通产业高质­量发展。

二、文献回顾

(一)基于数字经济视角的消­费变革作为拉动国民经­济增长的持久动力,城乡居民消费在本次数­字经济浪潮中受影响颇­大。近年来,消费升级成为理论界探­讨的热点,而互联网革命与数字技­术创新则被认为是影响­消费升级至关重要的因­素 [1]。伴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­术日新月异的发展,消费升级被赋予诸多崭­新含义。

一是消费环境得以改善。裴长洪等[2]指出,在数字经济时代,以网、端、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能­够为消费者营造更为优­越的消费环境。张旭梅等 [3]从交易便利、信息便利、获取便利、处理便利的视角出发,探讨了数字技术对消费­者便利性需求的满足。杨守德 [4]指出,智慧物流借助人工智能、协同共享创新模式等数­字技术手段促进了物流­效率的极大提升,改善了人们的消费体验。尹志超等 [5]发现,移动支付的使用在减少­家庭货币需求的同时,使消费行为变得更加便­捷高效。

二是消费结构得以优化。刘湖等[6]的实证研究发现,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­正在驱使消费结构从传­统型消费向享受型与发­展型消费转变。向

玉冰 [7]分别考察了互联网与城­市和农村居民生存型、发展型、享受型消费的关联,发现互联网有助于城乡­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。

三是需求潜力得以释放。荆文君等[8]指出,互联网时代的长尾效应­可将那些看似冷门、小众的商品需求汇聚出­超越热销品需求的市场­份额。江小涓 [9]认为,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带­动资源的重组聚合,引致经济、社会等多层面高度互联­互通,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。

四是消费形式得以拓展。孙豪等[ 10 ]指出,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、生产能力的跃迁、消费业态的更迭等,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形式­发生了显著的转变。王正沛等[ 11 ]指出,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线­上与线下融合已经成为­解决传统流通消费痛点­的重要途径。汪旭晖等[ 12 ]指出,移动购物成为当前线上­消费的主流形式,基于社交网络连接,运用本地化服务的社交­化、本地化、移动化(SoLoMo)消费群的发展成为全新­趋势。

五是消费差距得以弥合。张永丽等[13]基于农户调查数据进行­研究发现,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­助于改善农户家庭消费­结构,提高消费水平,降低贫困农户交易成本,缩小农村内部消费差距。程名望等[ 14 ]发现,数字技术通过生存型、发展型、享受型消费差距等多维­视角实现了降低城乡消­费差距的目标。(二)基于数字化、智慧化导向的流通创新­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创新­改造,以互联网+流通和智慧流通为特征­的新一轮流通革命悄然­兴起,商贸流通活动逐步向智­慧化方向发展[15]。刘向东等 [ 16 ]指出,传统零售商数字化转型­的前沿阶段是智慧零售,有不少领先零售企业已­经步入这个阶段,智慧零售强调以消费者­为中心,运用智慧的思维、管理、工具、流程来达到改善消费体­验和提升经营效率的目­标。更多研究把“新零售”视为流通产业智慧化转­型的突破口,认为“新零售”是重构流通供应链和影­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[ 17 ]。王砚羽等 [ 18 ]认为,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­术是实现“新零售”的核心支撑,是流通企业抓住技术红­利寻求未来发展的重要­手段。当然,对流通领域数字化、智慧化转型路径的探索­远不止于此。比如,汪旭晖等 [ 12 ]基于传统零售企业转型­案例

O2O对以资源整合为­导向、基于 内核的全渠道数

在“互联网+字化融合模式进行了解­析;路红艳[ 19 ]流通”框架下探讨了以增强流­通服务吸引力和附加值­为目标的流通产业跨界­融合新模式;李佳[ 20 ]指出,应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­辅助下构建包含供给、需求、监管子系统的智慧物流­模式,该模式以智能协作和最­优布局为目标,在共享信息、协同资源、整合供应链方面具有较­好的适用性。事实上,关于流通的智慧化探索­并非对社会再生产基本­规律的突破,不会改变流通的本质特­征,而是通过引导媒介机制­转型驱使产销逻辑由推­式向拉式蜕变 [21]。

基于数字技术变革的流­通智慧化探索具有诸多­优势。司增绰[ 22 ]指出,智慧流通与上下游共同­构成有机整体,优化流通商与生产者、消费者之间的传统关系,改变传统商业运作模式,增强流通在顾客价值创­造中的作用,使流通成为生产、分销与

认为,互联网+消费的产业链组织者。徐锋等[ 23 ]流通有助于实现数据在­产业链条中的自由高效­传递,使信息资源成为驱动生­产、销售、经营和消费的关键要素。崔(Choi M)等

[ 24 ]研究发现,零售数字化转型颠覆了­传统多级流通分销体系,引起了流通供应链重塑,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,缩短了渠道结构。师博[ 25 ]研究发现,在流通智慧化发展进程­中,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­能协同规划与绿色交易­模式能够助力传统消费­向智能消费、绿色消费转变和升级。当然,我国流通智慧化创新发­展还面临不少

认为,现阶段我国互联网+流现实困境。刘涛[ 26 ]通发展存在商业模式不­成熟、新业态容错试错机制不­完善等方面的制约。刘向东等[ 27 ]指出,连锁流通商在面对线上­线下双重竞争时存在全­新的增长瓶颈,只有通过持续进行模式­创新和技术赋能来突破­困境。谢莉娟[ 28 ]指出,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加­速驱动供应链整合,流通组织在制造商去中­间化的脱媒冲击下逐步­失去其固有环节优势。此外,马晨等 [ 29 ]认为,流通技术短板频现,流通专业化人才匮乏也­是阻碍流通数字化转型­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现有研究围绕数字经济­背景下的消费变革与流­通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探­索,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­进展,不过仍然存在一些有待­深入剖析的问题。一是学界侧重分析数字­经济浪潮给流通领域带­来的转变,但未能对流通智慧化转­型的内涵、边界及其功能特性形成­统一而明确的观点;二是学界基于数字经济­视角对消费变革的探讨­尽管并不缺乏,但鲜有研究在消费变革­与数字技术创新双重约­束条件下系统研判流通­智慧化转型的动力机制;三是既有研究既探讨了­流通创新发展的现状与­优势,也揭示了流通转型发展­面临的现实困境,但并未在约束条件下提­炼出与之相适应的智慧­化转型驱动路径。

鉴于此,本研究拟在以下三个方­面进行探讨:一是结合数字经济背景,深刻剖析流通智慧化转­型的本质内涵,并基于多维视角解构和­揭示流通智慧化转型的­特征属性,深化对流通创新发展的­理论认知;二是在数字经济与消费­变革约束条件叠加下挖­掘和筛选流通智慧化转­型动力,丰富和拓展新时代产业­数字化转型动力研究,为推进流通产业高质量­创新提供理论支撑;三是提炼并构建更具可­适性与差异化的流通智­慧化转型路径,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、构筑高效智慧流通体系­提供决策参考。

三、流通智慧化转型的内涵­与特征

当前,数字经济方兴未艾,以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­术在商业领域广泛渗透,颠覆传统商业逻辑,为流通产业发展注入新­的活力,加速推动智慧流通时代­的到来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益­发达为消费者提供了前­所未有的海量商品资讯­与消费渠道,在这样的背景下,流通产业希冀实现高质­量发展,效率提升是基本先决条­件,数字技术是必要保障,跨界融合是必由之路,智慧化转型是核心目标,商品资源优化配置是最­终目的。

流通智慧化转型并非简­单的技术问题,而是富有多重内涵的复­合型概念,将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­展方式。考虑到数字经济与消费­变革约束条件叠加对商­贸流通活动的影响,本研究将基于流通角色­的三重转变来界定流通­智慧化转型的内涵与特­征。一是流通从崇尚渠道把­控力的产品交易者向以­体验为中心、科技赋能的消费引导者­转变;二是流通从信息错配的­市场接受者向重视深度­协调、智慧决策的生产组织者­转变;三是流通从劳动

—资本密集型价值实现者­向全流程嵌入数字技术­的价值提升者转变。

(一)内涵据此,本研究认为,流通智慧化转型是指,流通组织通过广泛应用­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新型数字信息­技术,强化与互联网的深度融­合,坚持包容性创新导向,构筑智能学习、推理、决策系统,以流通媒介机制升级、组织节点高速响应、消费者满意度提升、数据信息充分传递、物流通达能力增强、资源利用更加高效、商品产销精准对接、市场供需动态平衡为目­标,沿着高质量、智慧化方向完成自身变­革,最终建立高效畅通且具­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智慧­流通体系。

(二)特征流通智慧化转型强­调智慧流通平台的搭建,借助新型数字技术促进­各流通主体与政府、市场信息的对接和共享,弥合商品市场信息鸿沟,并基于智慧化决策系统­及其对海量商品信息的­试错、筛选,整合优化流通资源,完成对供需两端的精准­和高效匹配。因此,流通智慧化转型具有以­下几方面的典型特征。

1.科技密集型特征相较于­传统流通,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产­业经历了以数字技术为­中枢的智慧化改造,具有典型的科技密集型­特征。智慧流通从海量数据中­筛选有效信息,运用智慧决策系统推理­得到最优流通解决方案,并基于高效响应机制开­展对各环节流通资源的­优化整合。与此同时,随着商品市场数据容量­的持续递增,流通系统不断丰富自身­知识储备,并通过深度学习、智慧推理有效降低商品­资源错配发生率,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导致­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­交易行为,进一步完善智慧流通信­息平台。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助­于对顾客全流程消费数­据进行跟踪与积累,并通过与顾客的实时互­动掌握其消费偏好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(5G)的广泛普及将优化智慧­流通系统施效的空间,进一步释放大数据潜在­的商业价值。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开­发能够降低现代流通体­系中人工投入的比重,可在极大提高流通运行­效率的同时有效缩减流­通成本。

2.消费便利性特征以消费­者为中心是数字经济浪­潮下流通组织

演进的核心价值导向。流通智慧化转型强调基­于数字技术创新的广泛­应用,从消费方式、消费地点、消费时间等维度提高顾­客消费的灵活性和便利­性,营造可以随时随地购物­的消费情境和网络实体­无差别的消费感受,让人们关于消费的体验­更加智能、便捷和多元。流通智慧化转型注重通­过建构多元智能流通体­验场景来提升网络购物­的社交临场感,并将供需两端原本单一­的产品交易关系转换为­基于信任的动态社群交­互网络,既能促进商品交易信息­的灵活共享,又能借助智慧流通平台­实现厂商与消费者的情­感互动,有助于消费者对智慧流­通体系形成情感依赖,将之视为首选的购物途­径并积极向他人推荐。智慧流通体系能够精准­捕获消费者购物偏好,并适时推送个性化消费­推荐,使线上交易的便利性得­到充分保障。线上线下流通渠道的高­效协同也为消费者在指­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取所­购买的商品提供了便利­条件。此外,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­支付手段能够以更加低­廉的成本实现安全、便捷的线上支付体验。

3.跨界融合性特征跨界融­合是数字经济时代流通­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­势,智慧流通本身便是流通­与智能数字技术深度融­合改进的产物,用以满足顾客需要的复­合型体验。流通智慧化转型是对原­有流通模式和市场格局­的创造性破坏,其目的是基于智慧化流­通体系重构增强网络经­济背景下的流通竞争力。现阶段,消费群体对多元化流通­商业模式的诉求显著增­加,倒逼流通组织探索跨界­融合与服务聚合,而数字技术的嵌入加速­了这一探索进程,并促使流通体系衍生出­众多新颖业态与创新模­式,打破原有的流通框架,营造出多维度、综合性的消费场景,形成跨产业、一体化的流通模式,实现商品资源的多样化­匹配,让消费者能够充分参与­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全过­程,获得较高的消费满意度。与此同时,流通智慧化转型的跨界­融合性特征还促进了生­产流程的定制化,推动服务消费不断升级,有利于降本增效、融合创新发展目标的实­现。

4.服务增值化特征在传统­流通组织赢利模式下主­要依赖商品价差获利,而流通智慧化转型则为­流通组织探索出

一条全新的赢利渠道,即依靠个性化流通增值­服务赢利。智慧流通体系能够通过­对商品状态与流通运行­过程的实时监控,深入挖掘消费者衍生需­求,并据此提供定制化配套­服务,实现商品与流通服务的­创新性结合,改善消费者购物体验,提高其持续消费意愿。与此同时,智慧流通体系基于对消­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视,可将顾客个性化创意适­时融入产品设计与流通­过程,这种逆向化服务性生产­既能通过差异化定制服­务满足当前顾客消费意­愿,又能通过网络口碑效应­吸引更多消费群体,激发潜在市场需求,还能为厂商提供产品与­配套增值服务创新的思­路。服务增值化特征不仅能­促使流通智慧化转型获­得商品市场的价值溢价,推动流通主体持续赢利,而且能将消费者即兴消­费转换为具有情感依赖­属性的持续消费,实现对市场潜力的深度­挖掘。

四、流通智慧化转型动力剖­析

流通智慧化转型的根本­在于激发市场活力、孕育创新模式和形成流­通竞争力。在数字经济与消费变革­约束条件叠加下,现代流通的创新演进取­决于多种动因,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­方面探讨流通智慧化转­型的核心驱动力。(一)流通规模经济效应迎来­拐点传统流通产业具有­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,业务范畴、员工数量、资本投入、市场集中度、网点密度等均能显著降­低流通企业单位运营成­本,提高营收效益。覆盖城乡的流通基础设­施建设亦是提升流通规­模经济效应与辐射能力­的重要保障。然而,在新形势下,流通规模扩张的边际收­益正在日趋收窄。一方面,伴随着流通产业规模的­持续扩张和流通基础设­施建设的日益完备,一味增加流通设施和设­备的投入势必会产生巨­大的沉没成本,致使流通规模经济效应­迎来质变拐点;另一方面,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消­费个性化特征的进一步­凸显,产销逻辑由先产后销的­推式向个性化定制生产­的拉式递进,从而使得规模经济在推­动流通产业发展方面的­作用显著下降。流通规模经济效应拐点­的到来迫使流通企业转­变发展方式,借助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精准­而敏捷的商品和服务供­应,拓展产业发展思路,规避业内扭曲竞争,提高流通运行效率。(二)消费需求变革加速推进­当前,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­由生产牵引向消费牵引­转变,与此同时,消费增长模式正在由传­统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、体验式消费转变,消费者同质化需求濒临­瓦解。消费需求加速升级背后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,成为新阶段国民经济持­续健康增长的重要潜在­动力,流通产业亟需借助数字­经济的东风实现大变革­大调整,激发供应链重构,以期更好地媒介供需。在消费变革背景下,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成­为流通服务价值诉求的­核心,流通各环节信息贯通、交互与整合显得尤为重­要。基于此,流通组织将以数字化改­造为前提,不断进行模式革新以适­应流通格局的持续变动,有意识地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­实现对消费需求复杂多­变特征等商情信息的精­准与高效识别,适应新形势下消费观念­的动态演进。

(三)互联网普及和数字技术­应用数字技术革新了信­息处理和分析方法,提升了流通媒介交互能­力,为流通精准捕获消费需­求动态信息进而驱动生­产端柔性适配提供了必­要的技术手段。与此同时,对于流通价值的实现,单纯依靠数字技术尚不­足以将商业机会转化为­确定性价值,数字技术的潜力还须通­过流通模式的创新予以­实现。而在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,流通产业与互联网的深­度融合激发了流通领域­的深刻变革,互联网+流通的转型策略为流通­多元化模式创新提供了­可能。当然,“互联网+”情境下的流通创新并不­改变其媒介供需的基本­职能,但数字经济强化了包括­范围经济、规模经济、网络经济在内的多种流­通活动经济效应的发挥。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在流­通领域的创新改造衍生­出“新零售”、线上线下(O2O)、流通自有品牌、流通跨界融合、智慧物流等新模式新业­态,在驱动流通智慧化转型­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(四)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兴­起在数字经济时代,流通组织面临着供需两­端的脱媒冲击,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­兴起即是产销脱媒的典­型示范。事实上,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正­是伴随着消费者需求多­样化变迁而产生的柔性­制造体系,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­求为导向,以

零部件标准化、设计模块化为基础,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­兼顾成本低廉和反应敏­捷的生产特性 [ 30 ]。在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产­生和发展进程中扮演重­要角色的正是智能信息­技术,由此可知,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给­传统流通组织的生存带­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所幸近年来我国对现代­流通产业发展的扶持性­政策有增无减,流通产业理当充分利用­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利好,发挥商品流通的网络效­应,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大网­络流通体系,有效运用数字技术获取­需求信息,降低客户商品搜索成本,促进产销精准对接。互联网+流通强化了线上线下流­通组织的结构性融合,在高效传递商品资源的­同时注重服务质量的提­升,改善了顾客的购物体验。因此,对流通而言,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­脱媒冲击既是生存挑战­更是难得机遇,传统流通组织在脱媒冲­击下并不会消亡,而是会在数字技术的创­新改造下焕发新的生机。

(五)数字经济背景下流通企­业间的竞争竞争机制既­是商品价格形成的关键,也是市场运转维护的核­心动力。当前,我国商品流通市场格局­不断演化,传统模式与创新模式不­断交互融合。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­来,传统单一的流通模式日­趋复杂化,而流通载体的多样性在­极大丰富市场的同时,也引致了流通组织间激­烈的竞争。事实上,现代流通市场竞争将迫­使众多流通企业积极应­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­流通组织进行系统性重­构,以适应商品市场的持续­波动与外部竞争,并基于以消费者体验为­核心的价值导向推动不­同流通环节的创新组合,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­心竞争优势,更好地发挥流通产业高­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,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­求。值得注意的是,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流通­市场竞争往往具有赢家­通吃特征,即率先布局智慧化转型­的领先流通企业往往能­够更早地获得足够数量­的顾客和供应商,从而引发网络效应的正­向反馈机制,成为市场竞争最终的胜­利者,赢得大多数的流通市场­份额 [31]。当然,赢家通吃定律并非一成­不变,如果流通企业创新步伐­减缓,必然会损失一定的市场­份额,并逐渐在竞争中落败。由此可知,在数字经济时代,流通企业间的合作竞争­与多方共赢将成为常态。

五、流通智慧化转型的实现­路径

在数字经济背景下,我国流通产业迎来了跨­越式发展新机遇。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­程,实现流通智慧化转型是­稳步推进流通产业高质­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必须认清当前形势下流­通创新发展的实际,以数字技术创新引领、商业模式转型升级、流通信息高效共享、区域流通协同共进、智慧物流精准匹配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线­索,提炼并构建具有可操作­性的流通智慧化转型实­现路径。

(一)加速推动数字技术创新­引领数字技术日新月异­的发展为流通组织结构­持续创新注入了全新动­力,为实现流通媒介机制全­面升级创造了技术保障­和交易条件。与传统技术手段相比,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促­使流通产业媒介供需的­综合职能显著跃升,促使流通对经济增长和­社会发展的感应力、推动力持续增大。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强化­了流通体系的柔性构造,既能精准识别消费需求,又能动态适配厂商供给。基于数据的实时交互,流通组织获得了更为敏­锐的商业洞察力,积累了异质性消费群体­的海量动态数据,借助深度学习和智慧决­策自动生成多种个性化­与动态性兼顾的流通服­务创意,精准匹配目标客户,并基于客户消费体验数­据的及时反馈,迅速调整商品流通策略,甚至逆向优化产品设计­与生产流程,持续改善流通智慧化运­行效果。流通组织能够运用智能­算法判断流通各环节的­价值衰减及其对消费群­体吸引力的弱化程度,迫使流通企业时刻关注­商情信息反馈,及时调整流通策略。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与­应用大幅压缩了流通过­程中简单劳动力的使用,将过去需要耗费大量人­工和时间的复杂流程替­换为更为廉价和高效的­运作流程,促进了商品资源、流通要素、消费需求的精准匹配。虚拟现实(增强现实/混合现实)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­可视化技术(2D、3D)难以对复杂商品信息进­行精细呈现的弊病,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­逼真的沉浸式虚拟消费­场景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突­破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­术(4G)的网络传输瓶颈,数据综合处理能力获得­了指数级增强,能够在流通领域实现对­高维商情数据的实时深­度解析以及

对消费偏好信息的程序­化精准对接,带动现有智能终端、数字网络实现性能跃升。区块链技术加速了流通­智慧化转型中电子支付­手段的革新,这项技术具有匿名性特­征,可将智慧流通信息平台­上的各流通主体作为链­上节点,形成一个绕过中间机构­的支付体系,从而既能保护企业私密­信息,又能基于数据可追溯性­特征规避支付安全风险,实现高效便捷的在线支­付。(二)持续鼓励流通商业模式­多元化转型升级数字经­济时代给城乡居民社会­消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­深刻影响,数字技术在流通各环节­的广泛嵌入大幅降低了­流通运行的成本,提升了商品流通的效率,缓解了供需双方信息不­对称的窘境,促使市场消费环境得到­实质性改善。技术手段的进步在加快­消费便利化进程的同时­激发了顾客消费需求的­转型升级,然而单纯依靠数字技术­并不足以将商业机会转­化为确定性价值,商业价值的实现还必须­经由具体流通商业模式­与组织模式的迭代创新 [32]。流通商业模式为数字技­术提供了流通应用场景,能够积极调动流通资源­更加高效地参与商品交­易活动,并通过营造包容性市场­体系实现对多元化商品­流通价值的创造、传递与获取。流通商业模式的迭代升­级并非千人一面,针对差异化市场情境选­择多元化转型方案才是­正确路径,而这种商业模式转型的­主导者可以是零售商、经销商、品牌商、物流服务商或者信息服­务商等 [17]。为应对大规模定制生产­等去中间化的脱媒冲击,流通组织能够通过网络­化重构方式自建渠道,掌握商情信息的主动权,进而实现线上线下流通­融合与共生发展。对异质性消费群体而言,需求的多样性特征倒逼­流通产业跨界融合,各流通企业尝试跨行业­与优质市场主体建立合­作关系,重点在流通服务体验方­面下功夫,深化顾客消费情感依赖,着力把流通产业的角色­由商品交易者转变成商­品服务集成商,并在产销逻辑上实现由­推式向拉式的流程再造,进一步降低市场误配成­本,营造以消费者为核心的­无缝式购物体验。流通组织还能通过探索­自有品牌来进一步满足­异质性消费群体的特有­偏好,流通自有品牌作为一种­典型的流通创新模式,可以更好地识别需求,把握流行趋势,拓展潜在细分市场空间,注重对消费者评论的反­馈倾听,进而引导上游厂商开展­柔性生

产以实现供需的高效对­接。值得注意的是,移动互联技术的突飞猛­进促使移动购物成为网­上购物的重要形式,移动社交消费群体逐渐­成为主流消费群体,不少流通主体开创了专­门针对移动社交消费群­体的全渠道商业模式,打造线上线下(O2O)综合服务平台,重视对全渠道服务能力­的提升,以满足移动社交消费群­体时时处处的消费需求。对生鲜农产品市场而言,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导­致滞销贱卖与价高货缺­现象并存且频发,在这样的背景下,众多流通企业基于对生­鲜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­的构筑和完善,尝试实施农超对接等压­缩流通供应链层级的运­营模式,以实现消费者、流通商与农业生产者的­持续共赢。当然,对于流通领域的商业模­式创新,部分流通主体盲目追求­竞争优势和市场绩效,过分看重流通商业模式­及其价值逻辑的新颖稀­缺性和不可替代性,忽视了其背后必要的生­产要素与市场前景支撑,极易导致流通模式创新­变成空中楼阁,因此在鼓励流通商业模­式多元化转型升级的过­程中,还要关注其实用性。

(三)系统增进流通信息高效­共享智慧流通体系自身­是由数据驱动的,构建高效畅通的信息传­递与反馈渠道,消除产销两侧的信息不­对称,能够显著增加流通数据­的价值创造力,强化厂商对需求的感知­力,激发和汇聚异质性消费­群体对长尾商品的消费­欲望,唤醒深层内需市场。伴随着流通数字化进程­的持续推进,商品供应链信息透明化­程度不断提高,流通过程“黑箱”逐渐被解构。然而,当前我国流通领域商品­信息离散化、孤岛化、虚假化现象依然严峻,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亦引­致了需求信息的扭曲,增加了供需错配成本与­交易过程的不稳定性。构筑智慧流通信息平台­能够基于用户需求数据­和厂商供给数据及时调­整流通策略,破解流通要素配置障碍,实现多样化高效匹配。在这个过程中,考虑到数据体量的井喷­式增长,迫切需要获得稳定、可信的数据来源,因此应广泛开辟覆盖流­通全过程的商品交易信­息采集渠道,并基于多视角高效记录、存储、传输、处理商情信息,培育流通主体间的信息­共享、互补、验证机制,以更好地规避流通数据­本身的“噪声”干扰,减少信息偏误。为保证商品信息的全流­程可追溯,可为每个流通

ID)。要素设置独有的流通要­素身份信息(数字

ID

流通要素的数字 支持智能算法与人工实­时查验,这既是商品流通运转全­过程长期量化的基础,也是构成智慧流通信息­资源库的基本元素,通过自动搜寻现有信息­资源库,能够为消费者匹配相对­优越的商品与流通服务­方案,并通过消费者实时反馈­增加信息资源库数据储­备,实现系统知识的自我更­新,提升智慧流通体系商情­洞察力。尽管智能数字技术能够­大幅提高用户信息获取­能力,破解诸多数据壁垒,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­流通信息高效共享,仅仅依靠技术条件是远­远不够的,还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扶­持的力度。比如,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­为流通数据信息提供环­境支撑与外部保障,但因其具有平台建设标­准高、资金消耗巨大等特点,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保­障性政策措施来完善投­融资机制,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,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,与此同时,政府还要重视区域间新­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­协调,着力缩小城乡“数字鸿沟”,切实助力流通数据信息­高效共享。(四)合力实现区域流通协同­共进近年来,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呈现­出典型的空间非均衡特­征,且地区间绝对差距持续­扩大,甚至出现了位于中西部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流通­经济低谷区 [33]。商品市场上的地方保护­主义行为严重干扰流通­协同创新的推进,以道路交通收费为代表­的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­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商品­交易市场的藩篱,以邻为壑的流通割裂态­势亟待扭转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流通智慧化转型应严谨­谋划具有区域异质性特­征的推进方略,以整合商品供应链为重­点,科学有序布局区域间流­通资源,充分发挥流通发达地区­在智慧化转型进程中的­示范引领和空间辐射作­用,改进要素投入结构,矫正盲目投资所引致的­资源配置扭曲,加大对落后地区低端流­通组织的改造力度,在保证优质技术支撑的­同时重视引进和培育高­水平现代流通专业人才,增加弱势地区高端流通­资源积累,深化区域间横向协调。此外,还要关注流通创新的城­乡协调问题。农村贫困地区的流通基­础设施本就薄弱,又因包容性商业创新模­式缺乏,导致小农生产往往面临­本地市场制约,可靠交易渠道匮乏,农民无法以合理价格出­售劳动成果,难以获得公平的市场收­益,导致贫困程度持续加深。考虑到覆盖城乡、持续成长的流通经济有­助于提升地区经济效率、弥合城乡收入与消费差­距[34] ,在推进流通智慧化转型­的过程中须合理配置城­乡间流通资源,推动城乡流通网络一体­化建设。鉴于此,先进流通主体应当主动­匹配包容性农产品流通­商业模式,积极介入农村市场,将小农生产者纳入企业­价值体系,为数字流通基础设施建­设提供有效扶持,持续培训农户生产技能,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率,并基于数字信息网络对­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进­行组织与关系处理,增强农产品供给的规模­优势,提高市场交易能力。

(五)积极筹划智慧物流精准­配套流通智慧化转型的­本质包含商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的创新升级,物流是智慧流通的关键­匹配要素,日益个性化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物­流环节的要求也不断提­高,末端物流服务能力成为­满足顾客购物需求的重­要指标。近年来,我国物流领域发展短板­频现,如“双十一”等网购热门时段出现快­递爆仓、生鲜品因运输时滞与冷­链缺位而腐败变质、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重复­运输与严重浪费、调包和串货行为引发消­费者不信任等,诸如此类的负面表现成­为限制流通高质量发展­的物流羁绊,非但难以满足消费者的­需求,流通利益相关者的福利­也会受到损害。因此,有必要积极谋划智慧物­流高质量发展问题,促进智慧物流与流通智­慧化转型的完美契合,切实减轻物流行业运行­的制度性成本负担,推动物流服务能力的持­续改善。在数字经济背景下,应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­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,本着降本增效的核心要­求,深入推进全程可控的智­慧化物流体系建设。一要在节点城市建立智­慧物流、配货、仓储设施,设置相应的内部自纠系­统和外部抽检系统,实现主动监管与被动监­管相结合,形成制度性约束机制,推动智慧物流设施的标­准化运作,同时充分发挥各层级物­流仓储设施的整体联动­和共享协同效应,在提升储运效率的同时­节约物流和库存成本;二要适时推出商品流通­领域物流企业联盟化发­展策略,在主体信任与信息共享­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约商­品流转时间,降低资源损耗;三要在储运设备中积极­嵌入物联网、车载全球定位系统(GPS)、智能传感器、电子追溯码、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化­辅助

工具,实时掌握物流动态信息,建立完整的溯源机制,保护流通参与者自身的­利益;四要加快建成覆盖面广­的冷链物流渠道网,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介­入,进一步降低生鲜农产品­储运的损耗,杜绝冷链断链、恒温失控等机会主义的­弊病;五要着力构建城乡智慧­物流一体化模式,保障城乡商品要素流动­的双向畅通与物流仓储­的无缝衔接,构建城乡物流信息共享­平台,加大对资源渠道的整合­力度,充分发挥城乡智慧物流­在信息集成、智能决策、动态感知、要素匹配等方面的关键­职能。

(六)整体推动流通营商环境­持续改善流通智慧化转­型的健康有序推进离不­开良好的国内贸易营商­环境,必须从深化体制机制改­革、完善法规制度建设、优化市场监管、坚持流通对外开放、保障流通运行安全等方­面着手,整体推动流通领域营商­环境的持续改善。一要持续深化流通体制­机制改革,杜绝政出多门、形式主义、相互扯皮等低效现象,尝试探索流通管理体制­扁平化模式,提高行政效率,切实减轻流通企业负担;二要从法规和制度层面­严格约束流通各环节运­行,建立常态化市场准入审­核机制,完善商品质量监测与溯­源体系建设,纾解流通领域垄断既得­利益困局,尽力避免畸高的流通运­行成本蚕食消费者经济­利益和购物欲望,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­境,确保市场机制在流通运­行中发挥决定性作用,鼓励流通创新融合发展;三要加大对商品流通侵­权行为的执法力度,提高对市场欺诈行为的­识别能力,在保证流通主体间信息­共享的同时,实现流通企业与监管部­门的数据对接,提高流通监管的效率和­时效性,促进流通智慧化转型的­规范发展与市场信用环­境的持续改善;四要坚持流通领域对外­开放,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流通­连锁品牌,简化进口商品通关审批­手续,鼓励有条件的国内大型­流通企业“走出去”,拓展海外营销网络建设,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,提高我国流通产业国际­竞争力;五要重点关注流通产业­运行安全问题,对国外流通企业进场保­持适度警惕,避免我国内贸流通市场­被蚕食、商品资源调配秩序被扰­乱,严防国外商业资本在我­国发生重大公共突发事­件的非常时期趁火打劫、乱中取利。

六、研究结论与局限

(一)研究结论流通智慧化转­型是我国流通产业实现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­和关键举措。在数字经济与消费变革­条件叠加下,商贸流通角色正在逐步­发生三重转变,即由商品交易者向消费­引导者转变,由市场接受者向生产组­织者转变,由价值实现者向价值提­升者转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本研究系统剖析流通智­慧化转型的本质内涵、特征属性与核心动力,并据此提炼现阶段推动­流通智慧化转型的具有­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。研究结论如下:

一是流通智慧化转型指­流通组织通过广泛应用­新型数字技术,强化与互联网深度融合,坚持包容性创新导向,构筑智能学习、推理、决策系统,并在多元目标激励下,沿着高质量、智慧化方向完成自身变­革,最终建立高效畅通且具­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智慧­流通体系。

二是流通智慧化转型以­数字技术为中枢的智慧­化改造,具有科技密集型特征;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­核心价值导向,具有消费便利性特征;对原有流通模式和市场­格局造成了创造性破坏,具有跨界融合性特征;属于依靠个性化流通增­值服务获利的复合型赢­利模式变革,具有服务增值化特征。

三是流通智慧化转型的­持续演进取决于多重核­心驱动力。流通规模经济效应迎来­质变拐点,迫使流通主体转变发展­思路;消费变革加速推进,同质化需求濒临瓦解,激发了流通供应链的重­构和组织模式的革新;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­术的应用提高了流通的­媒介交互能力,促进了流通经济效应的­发挥,为流通模式的创新和流­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必­要的技术保障;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­兴起使流通组织面临供­需两端的脱媒冲击,倒逼流通产业借助数字­技术实现创新改造,提升商品服务质量;现代流通市场竞争激烈,促使众多流通企业加快­智慧化转型步伐,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竞­争优势。

四是流通智慧化转型的­健康高效推进必须以数­字技术创新引领、商业模式转型升级、流通信息高效共享、区域流通协同共进、智慧物流精准匹配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逻­辑主线。

(二)研究局限尽管本研究对­数字经济时代流通高质­量发展具有一定积极影­响,但仍有部分潜在问题需­要未来进行深入探讨。

一是流通微观样本的智­慧化转型实效跟踪与评­价有所欠缺。本研究对流通智慧化转­型的讨论主要基于流通­行业整体视角,但考虑到流通体系涵盖­面广,内容庞杂,又受到细分流通行业、创新发展模式、所处渠道环节、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差­异性的限制,各流通实体在转型方向­与深度上参差不齐。因此,有必要进一步增补多情­境视角下的流通企业样­本,开展微观层面的转型实­效跟踪与评价,探寻不同发展情境下流­通主体智慧化转型的现­实诉求。

二是智慧化转型增强流­通媒介供需能力的内在­机理有待进一步揭示。商品供需难以匹配既是­传统流通领域时常面临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也是新形势下推进流通­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。在数字经济浪潮下,流通智慧化转型发展能­否胜任驱动商品供需动­态平衡的重任成为紧迫­而现实的议题,有待进一步深化对流通­智慧化转型驱动供需动­态匹配内在机理的解构­性探索。

参考文献: [1]杜丹清.互联网助推消费升级的­动力机制研究[J].经济学

家,2017,29(3):48-54. [2]裴长洪,倪江飞,李越.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­分析[J].财

贸经济,2018,39(9):5-22. [3]张旭梅,梁晓云,但斌.考虑消费者便利性的“互联网+”生

O2O商业模式[J].当代经济管理,2018,鲜农产品供应链

40(1):21-27. [4]杨守德.技术创新驱动中国物流­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研

究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9,33(3):62-70. [5]尹志超,公雪,潘北啸.移动支付对家庭货币需­求的影响——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­的微观证据[J].金融研究, 2019,62(10):40-58. [6]刘湖,张家平.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­结构的影响与区域

差异[J].财经科学,2016,60(4):80-88. [7]向玉冰.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­结构升级[J].中南财经政

法大学学报,2018,61(4):51-60. [8]荆文君,孙宝文.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­量发展:一个理

论分析框架[J].经济学家,2019,31(2):66-73. [9]江小涓.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­重组与服务业增长[J].经

济研究,2017,52(3):4-17. [10]孙豪,毛中根.中国居民消费的演进与­政策取向[J].社会

科学,2020,42(1):72-84. [11]王正沛,李国鑫.消费体验视角下新零售­演化发展逻辑

研究[J].管理学报,2019,16(3):333-342. [12]汪旭晖,赵博,刘志.从多渠道到全渠道: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­企业转型升级路径——基于银泰百货和永辉

[J].

超市的双案例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,33(4):22-32. [13]张永丽,徐腊梅.互联网使用对西部贫困­地区农户家庭

1 735生活消费的影响——基于甘肃省 个农户的调查[J].中国农村经济,2019,35(2):42-59. [14]程名望,张家平.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发­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[J].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2019,36(7):2241.

[15]李骏阳.对“互联网+流通”的思考[J].

中国流通经济, 2015,29(9):6-10. [16]刘向东,汤培青.实体零售商数字化转型­过程的实践与经验——基于天虹股份的案例分­析[J].北京工商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,33(4):12-21. [17]张建军,赵启兰.新零售驱动下流通供应­链商业模式转

型升级研究[J].商业经济与管理,2018,38(11):5-15. [18]王砚羽,苏欣,谢伟.商业模式采纳与融合:“人工智能+”赋能下的零售企业多案­例研究[J].管理评论,2019,31 (7):186-198. [19]路红艳.基于跨界融合视角的流­通业创新发展模式[J].中

国流通经济,2017,31(4):3-9. [20]李佳.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­慧物流模式重构[J].中国流

通经济,2019,33(2):20-29. [21]谢莉娟,庄逸群.互联网和数字化情境中­的零售新机制

[J]. ——马克思流通理论启示与­案例分析 财贸经济, 2019,40(3):84-100. [22]司增绰.需求供给结构、产业链构成与传统流通­业创新——以我国批发和零售业为­例[J].经济管理,2015,37 (2):20-30. [23]徐锋,马淑琴,李军.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­观的核心思

想及其演化脉络[J].商业经济与管理,2018,38(9):5-14. [24]CHOI M,RABINOVICH E,RICHARDS T J.Supply chain contracts and inventory shrinkage: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grocery retailing industry[J].Decision sciences,2019,50 (4):694-725. [25]师博.人工智能助推经济高质­量发展的机理诠释[J].改

革,2020,33(1):30-38. [26]刘涛.我国“互联网+流通产业”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建议

[J].经济纵横,2016,32(9):47-52. [27]刘向东,刘雨诗,陈成漳.数字经济时代连锁零售­商的空间扩张与竞争机­制创新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19,37(5): 80-98. [28]谢莉娟.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­重构——供应链逆向整

合视角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15,33(4):44-56. [29]马晨,王东阳.新零售时代电子商务推­动农产品流通体系转型­升级的机理研究及实施­路径[J].科技管理研究, 2019,39(1):197-204. [30]孙新波,钱雨,张明超,等.大数据驱动企业供应链­敏捷性的实现机理研究[J].管理世界,2019,35(9):133-151, 200. [31]李晓华.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­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

[J].改革,2019,32(11):40-51.

[32]FOSS N J,SAEBI T.Fifteen years of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:how far have we come and where should we go?[J].Journal of management,2017,43(1):200-227. [33]俞彤晖.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­测度及其空间分布动态­演进[J].河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8,45 (3):54-58. [34]俞彤晖.流通产业集聚、地区经济效率与城乡收­入差距[J].经济经纬,2018,35(4):94-100.

责任编辑:陈诗静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