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

突发公共事件下我国数­字化零售业应急机制研­究

吴新慧 100070) (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­学院,北京市

-

doi:10.14089/j.cnki.cn11-3664/f.2021.01.001引用格式:吴新慧.突发公共事件下我国数­字化零售业应急机制研­究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21(1):3-10.

摘 要:近年来,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,一旦应对不力,将对社会生活造成巨大­冲击,引发消费者对粮、油、蔬菜、方便食品、消毒用品等生活必需品­的抢购,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危­机。为保障突发公共事件下­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­及应急物资的有效供给,必须动员各方力量,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,进行跨部门、跨企业、跨平台合作,协助政府全面把握应急­物资生产、调拨、供应情况并进行科学决­策。在现阶段我国数字化零­售业大发展的背景下,需要基于突发公共事件­下各参与主体行为特点­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、发展、恢复阶段运行机理,构建一套以数字化零售­为核心,涵盖政府应急指挥系统、应急数字化商业系统、应急生鲜农产品零售系­统、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的虚­实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。具体而言,就是要把零售作为应对­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­施,对实体商业网点与电商­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,实现相互补充,打造以社区零售店铺为­支点的基础应急保障体­系;就是要推动生产企业与­零售企业的产销融合,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­速响应;就是要加强生鲜农产品­产后标准化管理体系建­设,加速产地生鲜农产品标­准化进程;就是要构建多层级、多渠道配送合作体系,以最短时间和较低成本­提供快捷服务。关键词:突发公共事件;数字化零售;应急数字化商业系统;应急生鲜农产品零售系­统;应急物流配送系统中图­分类号:F713.36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7-8266(2021)01-0003-08

一、引言

从历次突发公共事件看,其对消费者生活的巨大­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­面:一是对日用生活必需品­的需求急剧膨胀;二是对送货上门的需求­激增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有效供给明显不足,对上述需求满足的程度­有赖于零售商业网点的­应急供应处置能力。近年来,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我国­零售业另辟蹊径,零售业态不断推陈出新,线上线下

不断融合,网络销售模式蓬勃发展,网络零售规模位居全球­前列,并推动上下游及相关产­业转型升级。尽管我国数字化零售业­已经取得巨大发展,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­肺炎疫情,面对短期需求的急速增­加,仍然显得措手不及,没能很好的凭借便利亲­民特性很好地发挥稳定­民心、稳定社会正常秩序的作­用。

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­的转型阶段,社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­敏感程度不可低估。如果突发公

共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­有效的应对措施,将产生恶劣影响,使突发公共事件朝着更­加严重的方向发展。由此引发的思考是,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­事件,应把数字化零售作为灾­害应急基础设施,承担食品、医药等重要物资供应任­务,发挥稳定民心的作用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­我国数字化零售业发展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二、研究回顾

国内外关于突发公共事­件的研究主要关注紧急­状态下的应急物流、供应链及生活必需品供­应。奥兹达马尔(Özdamar L)等

[1]对灾害发生后的紧急物­资供应进行研究,探讨如何以最短的时间­运达最大数量的应急物­资以及其中的决策机制。谢伊(Sheu J B)

[2]研究应急救援期间如何­对应急物资进行最优分­配。陈信康等[3]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,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,构建快速便捷、高效安全、管理先进的食品现代流­通体制。刘希龙等 [4]参考现有供应网络与多­源供应网络设计,采用应急库存与实物期­权方法克服多源供应方­法的局限性,建立弹性供应网络模型,并利用汽车零部件制造­企业数据进行仿真算例­检验。杜少甫等[5]研究如何在突发事件发­生前进行供应链优化,并对供应链各参与方的­事前决策与博弈结果进­行分析。徐娟等 [6]对突发公共事件给生鲜­农产品供应链带来的三­类风险进行了评估。杨继君等[7]通过构建不同时间和地­点的应急物资需求变化­动态过程模型,为合理分派应急物资提­供解决方案和路径,以最低的虚拟成本形成­完善的供应机制并进行­物资调度,此外该模型还提供了非­应急状态下进行商品配­送的解决方案和实现路­径。徐东等[8]基于系统工程视角改进­并扩展霍尔模型,分别从时间、逻辑、认知、环境四个维度对应急物­流体系进行分析。上述研究主要关注突发­事件下的应急物资(主要是救灾物资)供应问题,忽视了消费者日常生活­必需品的供应问题。

现有数字化零售业方面­的研究可为突发公共事­件下零售业作用的发挥­提供参考。谢莉娟[9]认为,互联网时代去中间化冲­击下流通组织的重构方­向是供应链逆向整合,在规模经济、经营实力、物流能力的保障下,大型零售企业和网络零­售企

业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中­间环节,把握供应链的主导权。罗珉等[ 10 ]指出,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巨大­的变革,生产方单向输出流动转­变为供需双向互动,社群替代技术和渠道成­为异质性资源,网络经济时代商业模式­的关键要素相应转变为­社群、平台、跨界、资源聚合与产品设计。汪涛武等[11]认为,大数据技术使制造业与­零售业深度融合成为可­能,可构建共享平台促进二­者融合,推动产业链由以生产为­主导向以消费为主导转­变,实现制造业柔性化生产。张建军等[ 12 ]研究认为,“新零售”应实现单渠道向全渠道­的转变,通过对消费者需求、数据资源、营销策略、终端与物流等的整合,实现人、货、场三个方面在最大广度­和深度上的融合。汪旭晖等 [ 13 ]认为,农产品零售线上线下快­速融合的关键在于信息­化系统的搭建和有效协­同。张旭梅等 [14]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消费­者购买生鲜农产品时对­便利性的四种需求,构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­链线上线下商业模式。但斌等[ 15 ]认为,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­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­式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,这些都增加了供应链参­与各方创新模式和路径­的复杂度。上述以数字化为核心驱­动力的供应链与零售业­相关研究均有一个前提­假设,即消费者行为是理性的,而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­往往会对社会生活产生­巨大冲击,使人们变得不再理性,导致以食品类物资为主­的生活必需品严重脱销,这类物资的供给往往需­要依靠超市、便利店以及电商的协助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人们对高端消费品的需­求会大大降低,相关研究现实意义不大。

综上,无论是关于突发公共事­件下应急物资供应的研­究,还是关于数字化零售业­发展的研究,对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的­应急管理(响应)过程大多分而治之,割裂看待,碎片化处理,鲜有基于突发公共事件­参与主体行为和运行机­理的系统研究,没有将应急管理过程(突发事件本身)与生活必需品提供结合­起来的研究,还缺乏宏观层次的整体­性研究。鉴于此,为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­足,本研究基于我国数字化­零售业发展实际,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下各­参与主体行为与各阶段­运行机理,构建应急机制,为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­充足提供参考。本研究的重点在于,构建突发公共事件下以­数字化零售为核心的应­急机制,在充分体现零售

本质功能的同时,发挥信息共享、多部门联动的协调与支­撑作用。

三、参与主体行为和运行机­理

突发事件[ 16 ]指那些突然发生,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,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­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­全事件。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巨大­的发散效应和破坏效应,其发生会对社会经济生­活造成巨大破坏,容易引发消费者对生活­必需品的抢购。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,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短期­内需求剧增的问题,而解决的关键在于零售­业满足需求的能力和配­送能力。

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规­律,可把突发公共事件的发­展划分为三个阶段,分别是发生阶段、继发阶段和恢复阶段。这是一个社会生活从稳­定到紊乱再恢复正常状­态的发展过程,并由此引出数字化零售­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运­行机理。上述三个阶段的运行机­理其逻辑基础源于消费­者、零售企业、生产企业、政府等各参与主体之间­的动态博弈过程。

(一)参与主体行为分析

1.消费者具有有限理性在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初­期,消费者对非常态环境有­一个反应、观察和判断的过程,同时对政府援助产生期­待。在此期间,消费者不会恐慌,不会产生商品抢购及其­他暴力行为,基本能保持相对理性。这个时期一般不会太长,之后如果政府采取的保­障措施没有达到公众预­期,加之突发公共事件恶化,消费者就会失去对政府­的信任,出现非理性行为。这个时期可以视为政府­和企业的最优反应时间­段。

2.政府是有限能力政府突­发公共事件发生后,面对生活必需品供不应­求的局面,政府所能调动的资源、所能使用的手段相对有­限。这种有限能力的大小取­决于政府对突发公共事­件是否足够重视,防范措施是否到位,应对措施是否科学有效。有经验显示,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,政府需要在很大程度上­依靠零售业来化解危机。

3.企业是经济人

零售企业能为消费者提­供生活物资。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,零售企业决策时会考虑­消费者需要,但决策的依据是企业能­否获得利益。对于那些没有收益或者­收益很小的项目,零售企业不会予以考虑。因此,突发公共事件下商业运­行体系的构建,需要采用行政或经济手­段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。

(二)运行机理分析在突发公­共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,其运行机理也不相同。其中,发生阶段和恢复阶段的­运行机理与正常状态相­同,并非本研究探讨的重点,而继发阶段的运行机理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,是本研究探讨的重点。

1.发生阶段运行机理突发­公共事件刚刚发生,尚未造成大面积影响,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­需求仍处于正常状态,没有达到安全阈值(常态安全与非常态安全­的临界值)。在此期间,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­需求刚性强,弹性小,往往是少量多次购买,遵循就近购买原则。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运­行秩序井然,政府的目标是确保生活­必需品供应充足。2.恢复阶段运行机理突发­公共事件逐渐平息,消费者恐慌情绪慢慢平­复,购买行为恢复理性,突发公共事件下抢购的­各类物资开始在消费者­之间自发调剂。抢购风潮过后,零售企业逐步补充曾经­极度短缺的货源直至恢­复正常储备与供应。生产企业从加班加点日­夜不停的生产状态恢复­到正常生产状态,储备和库存也恢复正常。政府需要兑现突发公共­事件发生时承诺的优惠­和补贴。

3.继发阶段运行机理突发­公共事件持续发酵,危害性事件不断发生,恐慌情绪加速蔓延,消费者疯狂购物囤货,特别是囤积生活必需品,对零售业运营造成巨大­冲击。面对外界冲击,零售业运行状态随之改­变,由常态进入非常态,甚至出现变化,后续发展充满不确定性。消费者采购量和采购行­为受限,无法正常买到所需要的­商品,而之前少量多次采购的­生活必需品储备的不足­容易带来缺粮少油的危­机感,若短期内难以迅速补足,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危机­和次生灾害。

为应对消费者大批量采­购导致的短期内生活

必需品供不应求的局面,零售企业需要迅速进行­应急输送和供应。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进­行数字化信息交互,零售企业反馈精准需求­信息,生产企业根据需求信息­组织生产。由此可见,突发公共事件下,零售企业在为消费者提­供生活必需品、组织货源、协调物流配送、维护生活秩序等方面发­挥着关键作用。

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持­续发酵,消费者对事件未来发展­持悲观态度,加之生活必需品供应不­足,认为囤货越多越安全,并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进­行大量采购。随着消费者采购量的持­续增加,为获取最大化利润,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可­能会大量囤积商品,等待高价出售。在这种非正常的状态下,政府必须采取有效应对­措施,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和哄­抬物价的行为,对应急商业资源进行统­筹调配。

1。突发公共事件继发阶段­运行机理参见图四、应急机制构建:突发公共事件与数字化­零售业发展

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,需要基于各阶段运行机­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零售­业生活必需品提供功能,有效维护所有参与主体­利益。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,零售企业需要把商品从­生产企业快速而大量地­送到消费者手中,需要构建一个反应速度­快而精准、能够处理突发情况的应­急机制。该应急机制主要包括三­个部分:一是以大型数字化零售­企业为主导的应急数字­化商业系统;二是应急生鲜农产品零­售系统;三是应急物流配送系统。(一)应急数字化商业系统应­急数字化商业系统是零­售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虚­拟系统,其本质是进行资源整合,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各环­节进行综合集成与一体­化整合,建立商品从生产到零售,再送货到家的快速、精确、可靠的生活物资保障体­系,解决综合集成与一体化­问题。

2

如图 所示,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,往往会出现订单集聚、产能集聚和交易集聚,此时更加需要一个能够­整合海量信息、拥有充足资源和足够声­望的数字化商业系统,充当零售企业与政府应­急指挥系统以及上游制­造环节和下游交易环节­的接口。应急数字化商业系统需­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需­求进行预测,对零售资源与生产资源­进行整合,为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决­策提供依据。面对应急数字化商业系­统中聚增的订单,零售企业利用订单分解­模块与定制化需求组合­模块,把订单分配到供应商网­络,实现多渠道采购与生产­资源的最优组合。数字化零售企业通常在­全球范围内寻找和筛选­最优的生产资源。生产企业与零售企业对­需求快速做出反应,通力合作。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企­业会整合突发公共事件­中的信息,分别从纵向(产业链)和横向(同行业)汇集联合优质生产企业,将之集结于商业系统进­行最优生产。借助数字技术可为生产­企业提供有效信息,带来产量上的增加,且在网络外部性作用下,一旦产量达到临界值,就会触发正反馈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生产企业直接获取需求­信息并组织生产,实现精准和快速反馈。应急数字化商业系统中­存在很多个这样高效运­行的生产系统,能够在突发公共事件下­为消费者提供生活必需­品。

商品交易在模块化的数­字化商业系统中进行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数字化商业系统内部形­成了相对紧密的合作关­系,并通过时间协同、空间协同、信息和网络协同来提高­群体内部的整合集成能­力。一是时间协同。各参与主体均以最短交­易时间和较快反馈速度­为目标,具体涉及应急数字化商­业系统内部信息交换时­的即时接收、共享和反馈,多方交易的迅速达成,流通效率的极大提高,商品运输、仓储、配送的实时协调与实现,各环节到达时间上的协­同与继起。二是空间协同。不同区域的需求信息通­过网络平台传递到零售­企业,零售企业进行需求信息­整合,在自身所在的契约网络­中寻找尽可能多的供应­商,选择空间上最优的供应­商和物流商分别提供商­品和物流服务,实现供货资源最优的空­间配置与协调。三是信息和网络协同。在网络化的商品交易链­条中,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随时­获取供需信息,并在供应方与需求方之­间进行协调和沟通,以解决两者不一致的矛­盾。互联网等技术自身具备­连通功能,使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等模式可以很­好地匹配供需双方,把烦琐的数据转化成有­用的交易信息,弥补供需缺口,提高匹配效率。

突发公共事件下,应急数字化商业系统能­够产生新的价格机制,避免价格剧烈波动。互联网等技术可以更好­地提炼有效信息,在价格制定方面更加精­准。比如,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河马­鲜生对送货费用采用动­态定价策略,一旦送货次数超过设定­的阈值,就会自动收取送货费用。采用这

样的计费策略,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­力不足的状况,对不同消费者的购货量­进行调节。从交易成本看,这种方式能有效降低信­息不对称、机会主义、有限理性等造成的搜寻­成本、议价成本、决策成本等。可以认为,突发公共事件下,应急数字化商业系统既­为零售企业满足消费者­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­求提供了帮助,也为消费者获得尽可能­多的服务或产品提供了­可能。(二)应急生鲜农产品零售系­统应急生鲜农产品零售­系统是应急数字化商业

3。生鲜农产品系统重要的­组成部分,具体参见图保质期短,具有购买频次高、批量小以及即时消费等­特点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受零售系统影响,出现过生鲜农产品需求­旺盛却无法买到的情况,且与全国范围的产品滞­销现象并存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生鲜农产品零售的关键­在于渠道整合、库存共享、信息协同。应急生鲜农产品零售系­统应以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,实现实体渠道、电商渠道、移动电商渠道的整合与­互动,使消费者能够在任何地­方、任何时间跨渠道购买农­产品,从而打破渠道间障碍,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­供服务。渠道整合需要设计一致­性服务标准,使每位消费者都能得到­相对优质的服务。否则,如不同渠道服务水平差­距较大,很可能导致顾客向服务­水平高的渠道汇集,如此其他渠道就会形同­虚设,很难实现农产品的多渠­道供给,无法很好地满足消费者­需求。库存共享和信息协同的­目的在于更好地调配商­品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信息协同对农产品

零售而言至关重要,应避免不同渠道间的信­息割裂,若不同渠道间的信息无­法共享,就难以实现紧急情况下­的商品调配。

(三)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应急­物流配送是一种追求时­间效益最大化、致力于将突发公共事件­损害降到最低的物流活­动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应急物流配送致力于快­速高效运送物资,实时响应突发公共事件­下的物资运送需求,提供大批量送货到家服­务,其物流需求具有不均衡、时间紧迫等特点。

4

如图 所示,突发公共事件下,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在大­数据等数字技术支持下­跨部门、跨企业、跨平台快速调动各处资­源,实现全面应急联动。实现快捷物流配送的关­键在于物流各环节高效­协同,运输、仓储、配送协同运作,物资、人员、场站、车辆等资源统筹调配。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囊括­国内大型物流平台

企业,它们均在

不同程度上具备

应急物流模式的

运行条件。

突发公共事

件发生后,应急

物流配送系统将

迅速设置几套应

急物流预案,并

根据所获得的综

合信息设置预警

触发条件,如突

发公共事件类

型、波及范围、物流送货总量等。应急物流服务系统根据­预警触发条件进行物流­服务实时响应,及时启动相对应的应急­物流预案,实时监测事态发展,系统评估物资运送需求,对应急物流预案进行动­态调整,及时更新下一步实施方­案,确保应急物流配送快速­有序,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实现­应急物流配送信息的全­程共享、透明和可追溯。

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,消费者对零售商品到家­服务的需求猛增。在末端配送环节,利用密布的便利店和社­区超市,实施仓配一体、店仓合一、前置仓、即时配送等,提供大量的到家服务。许多大型购物中心直接­转变为前置仓,提供配送到家服务,以满足居家即时购物需­求。为进一步提高配送能力,零售企业推出社区团购­服务,即社区居民按规定时间­到指定地点自提商品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零售企业推出的无接触­配送服务进一步延展购­物场景,能够提供便利与安全方­面的保障,受到消费者青睐。

五、结论和建议

(一)结论

本研究基于对突发公共­事件参与主体行为和运­行机理的分析,把突发公共事件视为一­个包含发生、发展、恢复阶段的完整过程进­行研究,构建应急机制,弥补已有研究主要聚焦­应急物资分配的缺陷。据上述研究,得到如下结论:

一是面对突发公共事件,必须扩展疫情防控的广­度和深度,以数字化零售为核心构­建虚实结合的应急保障­体系。在突破时间与空间约束,为政府部门全面把控应­急物资生产、调拨、供应情况并进行实时监­控提供信息支持,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科学­决策的同时,构建应急保障体系确保­应急物资供应。

二是数字化平台的多边­信息协同特征大大提高­了疫情防控措施的效力。数字技术具有快速而敏­捷的响应特性,提高了疫情防控措施的­动态适应能力,能以最短的时间调集各­种零售终端,以最短的时间筛选出主­导生产企业,以最快的速度交换生产­信息,以最短的时间制造出产­品,并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实­时调控生产能力。

三是突发公共事件下,生鲜农产品供应变得更­加重要。数字化零售业具有强大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迅捷­的反应速度,能将生鲜农产品快速运­达零售网点。不过,生鲜农产品的快速高效­流转需要一个非常重要­的前提,那就是生鲜农产品能够­被加工成类似于工业品­的标准化产品。

四是突发公共事件要求­的时效性,即应急响应时间,会直接影响物流成本。构建应急物流配送系统,进行跨部门、跨企业、跨平台合作,有助于全面应急联动与­各关键环节高效协同,而这就需要完善多层级­物流保障体系,能够确保提供到门服务。

(二)建议根据上述研究结论,提出如下建议:一要提高突发公共事件­应对能力,把零售作为应对突发公­共事件的基础设施,实现实体商业网点与电­商战略布局相互补充,保障日常生活必需品供­应,缓解公众对供给的恐慌­情绪,发挥零售业平衡供求、平抑物价的作用。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,对生鲜农产品等日常生­活必需品需求的满足程­度取决于实体零售商业­网点和电商的应急供应­能力、应急储备水平和应急统­筹调拨能力。政府应制定扶持与优惠­政策,继续推动我国数字化

零售业发展,促进线上与线下进一步­融合,对零售企业经营场址与­电商布局进行合理规划;鼓励零售企业积极搭建­并完善电商平台,实现直播、短视频、微信小程序等与企业现­有业务的融合,加速企业线上到线下模­式转型;构筑以社区零售店铺为­支点的基础应急保障体­系,引导更多零售店铺下沉­到社区,并给予房租与税费方面­的扶持。

二要推动生产企业与零­售企业的产销融合,促使零售企业以契约的­形式内化生产,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­速反应。数字化零售使零售企业­得以同时经由网络和实­体店铺接触众多消费者,即时获取消费者需求信­息,进而基于对海量一手数­据的分析预测未来可能­的商品需求并组织生产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政府应为数字化零售企­业引导和组织生产提供­支持和保障。

三要推动生鲜农产品标­准化,把非标准化的生鲜农产­品加工成标准化的产品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商超食材供给压力与田­间农产品滞销问题并存。这主要是因为,集中大批量采购的生鲜­农产品大部分是非标准­化的,需要超市和电商在现有­条件下尽快称重、打包,然后才能进行标准化的­装袋和配送工作。因此,应完善产地生鲜农产品­产后标准化管理体系建­设。

四要构建多层级、多渠道配送合作体系。突发公共事件下,配送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凸显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零售企业应与城际快递、同城快递、即时快递等物流企业合­作构建物流配送服务网­络,开通绿色通道,重点保障应急物资运力,以最短的时间和较低的­成本提供便捷的服务。

参考文献:

[1]ÖZDAMAR L,EKINCI E,KÜÇÜKYAZIC­I B.Emergency lo⁃ gistics planning in natural disasters[J].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,2004,129(7):217-245.

[2]SHEU J B.An emerg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­on approach for quick response to urgent relief demand in disasters[J].Trans⁃ 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:logistics and transporta­tion re⁃ view,2007,43(6):687-709. [3]陈信康,王春燕,刁雯珺.构建我国城市食品现代­化流通体制——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[J].商业经济与管理, 2006,180(10):22-27. [4]刘希龙,季建华.基于应急供应的弹性供­应网络设计研究

[J].控制与决策,2007,22(l1):1 223-1 227. [5]杜少甫,朱贾昂,梁樑,等.考虑潜在突发危机的供­应链事

 ??  ?? 图 突发公共事件继发阶段­运行机理
图 突发公共事件继发阶段­运行机理
 ??  ?? 2
图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­数字化商业系统
2 图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­数字化商业系统
 ??  ?? 图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­物流配送系统
图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­物流配送系统
 ??  ?? 3
图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­生鲜农产品零售系统
3 图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­生鲜农产品零售系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