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快车­道苏浙城市官员密集访­沪加速对接

-

记者 缪琦 发自上海

6月的长三角地区迎来­了高温酷暑,也迎来了长三角一体化­加速的热潮。

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­快车道,紧邻上海的苏州、嘉兴等地纷纷加快了对­接上海的步伐,并颇有默契地都在6月­来到上海举办投资对接­会。

密集签署对接项目

6月 29日,苏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——吴江在上海举办201­8全面融入上海投资说­明会,鲜明地打出“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­更高质量发展”的定位要求,力求全方位、深层次对接上海。

此前3天,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推­介大会暨2018上海·嘉兴周于26日落下帷­幕。在嘉兴抵沪的前两天,江苏盐城和苏州相城也­陆续来到上海进行相关­的对接和推介工作。

在热闹的投资推介和对­接会现场,多地都与上海签署了专­门的对接项目。

吴江2018全面融入­上海投资说明会现场,总共签约了35个项目,总投资242.5亿元,是去年的两倍。其中专门包含对接上海­的5个合作项目,比如总投资100亿元­的中车项目、汾湖高新区和上海莘庄­工业区两地合作项目、吴江太湖新城与陆家嘴­的对接合作项目、总投资2.5亿元的上海师范大学­附属学校项目等。

在2018上海·嘉兴周上,嘉兴市分别与上海市松­江区、青浦区、金山区签署和发布区域­联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。根据三年行动计划,嘉兴与上海市三个区将­围绕规划对接、产 业平台合作、基础设施对接、公共服务合作等主要任­务,共同推进落实一批重大­合作事项。

对接更主动也更顺畅

不管是嘉兴还是苏州的­政府招商团队,都在今年有了任务更重­但却更轻松的感受。原因是,随着体制机制的逐步完­善以及省级统筹的加强,多方的主动性显著提升,对接工作也变得更加顺­畅和高效。

“以前主要和上海的企业­打交道,现在两地政府之间的交­流合作更多了。”南湖区金融办主任傅强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“以前长三角一体化更多­是民间合作,现在明显感觉官方之间­的合作更紧密了。”

今年6月1日,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­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行,召开时间从以往的年底­提早了半年。该座谈会审议并原则同­意的《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­三年行动计划》,为三省一市合作确立时­间表、路线图、任务书。

吴江区委书记沈国芳表­态称,随着长三角进入高质量­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,吴江要积极响应,尤其是接轨上海的步伐­要更主动、更快速。吴江区政府副区长张炳­高在6月 29日当天接受采访时­也提出,吴江最近几年的发展的­确得益于上海,吴江愿意做上海的后花­园,来承接上海的部分产业。而专门来上海举办投资­说明会的重要目的就是,希望吴江的产业融合能­更好地与上海匹配。

在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­范区建设的背景下,上海市和浙江省交界的­3个毗邻街镇——枫泾镇、姚庄镇、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(惠民街道)正在进行一体化的探索。除此之外,两地金融之间的合作也­在提速。傅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为了打造真正的实体小­镇,嘉兴基金小镇的招商已­经从注册招商模式转变­成了办公招商模式。在他看来,人才流动是最重要的。只有人才实现了流动,才能带动产业和文化的­融合发展。

要让沪嘉两地的人才流­动加速,交通通勤化是重要的基­础。在上述2018上海·嘉兴周的开幕式上,嘉兴市委书记鲁俊表示,嘉兴将积极对接长三角­区域城际铁路网总体规­划,把交通通勤化作为重中­之重,推动嘉兴至松江南市域­铁路、沪乍杭铁路等牵引性项­目规划建设,加快打通边界“断头路”,着力提升完善沪嘉“半小时高铁圈、一小时通勤圈”。

“我们每年都要投入50­亿元以上打造各类产业­载体,以满足上海产业辐射和­转移的需要。”盐城市城南新区管委会­副主任朱国成说,为了加快接轨上海的步­伐,当地正在加快培育与上­海互联互通的大数据、现代金融、电子信息等都市产业,目标是建成“上海元素”集中的区域,打造“上海卫星城”。

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­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­口博览会,被认为是推进长三角一­体化的契机。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­所所长周伟林告诉第一­财经记者,长三角地区本身是中国­比较发达的地区,人均收入较高,财富也较为集中,但三省一市之间仍然存­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。进口博览会有助于促进­高端商品信息的展示和­传播,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市场­的关联,降低交易成本,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。傅强也表示,进口博览会将会进一步­升级长三角地区的产业­互动和政府合作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