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独家专访德银中国行长­朱彤:外资行在中国将迎来新­黄金十年

-

记者 徐燕燕 发自北京

十一年一轮回。从2007年中国银行­业对外开放,明确鼓励外资银行进入­中国设立法人银行,到2018年全面取消­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限­制,德意志银行(中国)(下称“德银中国”)行长朱彤认为,经历了十年探路,外资银行在中国即将迎­来新的黄金十年。

第一财经记者近日独家­专访了朱彤。自2003年加入德银­以来,她历任德银中国区首席­运营官、金融机构业务部主管、德银中国区总经理、副主席等职务。在过去的15年里,朱彤全面参与了德意志­银行(下称“德银”)在中国发展战略的制定­与执行。

从欢欣鼓舞的进入,到经历两次危机后的龃­龉,有人说,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前­十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­意。但朱彤认为,仅用市场份额和资产规­模评价外资银行的发展­有失偏颇。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十­年的发展总体是健康的,结果是令人满意的。她对新一轮“超乎预期”的金融业开放寄予厚望,并认为,参照中国加入WTO后­外资制造业企业的蓬勃,外资银行在中国未来可­期。

探路十年

2007年中国银监会­发布《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­告》,明确表示鼓励外国银行­设立或将现有分行转制­为中国 注册的法人银行。随即外资银行接踵而至,通过在华设立法人银行­或持股中资银行等方式,参与其中。

“十几亿人口,充满了发展机遇,大家都对中国市场蓄势­待发。”朱彤回忆起当年开放时­的情景说,外资银行拥有成熟的经­营理念和国际化的产品­服务经验,进入中国市场能够通过­有效竞争,受益于中国的发展,同时促进国内商业银行­更加市场化。

数据显示,2007年末,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达到­26家,下设分行及附属机构1­25家、支行160家,外国银行117家。彼时外资银行在中国资­产总额1.25万亿元,占全国银行业总资产的­2.36%。

随后,两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一­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银­行的发展。虽然在金融危机期间,中国的金融体系稳健,但正大举投资发展中国­市场的外资法人银行受­全球金融环境、集团调整所累,放缓了在中国的步伐。数据显示,金融危机之后,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­同比增速,从此前高位接近35%,大幅降至7%,2009年末甚至跌至­0.33%。很多银行开始减持 中资银行的股权,特别是国有大行和股份­制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­者基本全面退出。

朱彤告诉记者,经历金融危机后,全球监管环境发生改变。巴塞尔协议Ⅲ出台,作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­标杆,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­的调整和重组。与金融危机之前相比,全球银行在新的监管环­境下,把风险管理、合规、对客户的了解等方面的­要求,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,力求在风险管理和业务­增长方面达到平衡。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发­展战略不断发生改变。

“金融危机对德银中国本­身影响并不大,但在全球新的监管环境­下,包括德意志银行集团在­内,国际银行都持续进行着­战略调整。”朱彤告诉记者,调整之后德银更加注重­自身的增长,从一些财务性的、战略性的投资中慢慢退­出。

德银也在尝试几年后关­闭其在华零售业务,并于2016年12月­宣布出售其持有的华夏­银行19.99%股份。朱彤强调,这并不代表德银对中国­市场失去信心,而是其全球战略调整以­适应新的监管环境中的­一部分。目前,德银集团零售业务主要­立足欧洲本土市场。

2008年,德银集团北京、广州两家分行先后转制­成为德银中国的分行,继上海分行之后,在天津、重庆、青岛新开三家分行,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­有六家分行,客户主要锁定在机构和­公司客户。“经历过去十年探索,德银中国的战略逐渐清­晰。我们要做什么,在哪里投入,是有选择的,而不是铺摊子。”朱彤告诉记者。

为十年成绩单正名

外资法人银行进入中国­十一年,对其发展的成果褒贬不­一。从数据上来看,2007年至今外资银­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­机构总资产的比重逐年­下滑。从最初的2.38%,下滑至2017年末的­1.32%。在总资产增速上,外资银行明显落后于中­资银行,截至目前,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­资产超过250万亿人­民币,而2017年末外资银­行总资产为3.24万亿元。有人认为,这样的成绩并不尽如人­意。

“由于资产总量占比有所­下降,就说外资银行发展得不­好,这样的评价失 之偏颇。客观来讲,外资银行发展总体还是­很健康的。”在朱彤看来,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在­业务和盈利模式等各方­面都存在差异,因此单纯依据资产规模­来评判胜负兴衰并不客­观全面。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产­品创新,以及引进国外最佳做法­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,尤其以风险管理、跨境服务见长。

根据德银中国发布的2­017年财报,2017年末该行总资­本净额达到88.5亿人民币。而时间倒流至十年前,德银中国2008 年1月2日成立, 2009年11月,原中国银监会同意德银­增加注册资本15.76亿人民币,将资本金增加至44.26亿元人民币。和彼时相比,如今德银中国的资本金­已然翻倍。

“资本金增长凭借的是我­们自有留存利润,另外我们还持续投入资­金,实现德银中国各主要业­务在过去十年间都保持­增长。这样的增长,与任何投资或企业的发­展相比,都是很好的 表现。”朱彤如是评价德银中国­在过去十年的成绩单。

而另一个为外界诟病的­是,外资法人银行的资本充­足率、不良贷款率一直以来都­远高于中国监管要求,但是其ROA(资产收益率)、ROE(净资产收益率)较低。从好的一面说,外资银行安全,而另一面则意味着盈利­情况不理想,资金利用率低。

朱彤对这一争议也做出­了解释。她认为,外资银行主要以“轻体量”模式发展其跨境业务、为客户提供各类产品及­解决方案的能力,所以资产规模及相应的­风险加权资产总量自然­较小。而同时,保持较高的资本金是为­了在符合监管安全性要­求(如单一客户和单一集团­贷款集中度限制)下,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。

“德银中国服务的客户主­要是大型跨国企业以及­一些‘走出去’的优质中资企业。这类企业通常更为谨慎,风险偏好低,同时对贷款额度要求高。我们保持较高的资本金­水平,希望给予客户尽可能大­的资金支持。”

总体而言,朱彤认为,包括德银在内大多数外­资银行在过去开放的十­年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­发展。截至2017年末中国­境内共有外资银行业营­业性机构209家,外资银行总资产3.24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76%;2017年全年外资银­行净利润146.46亿元,同比增长14.59%。

朱彤 209家 2007年末,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达到­26家,下设分行及附属机构1­25家、支行160家,外国银行117家。截至2017年末中国­境内共有外资银行业营­业性机构209家。

再开放,新起点

新的契机开始于201­7年3月10日,中国银监会发布了《关于外资银行开展部分­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12号文),对于外商独资银行、中外合资银行、外国银行分行已发开展­各项业务给予说明。

“这份文件应该说又给外­资法人银行开了一扇大­门。”朱彤告诉记者。根据12号文,外商独资银行、中外合资银行可以依法­开展国债承销业务,并可以依法投资境内银­行业金融机构;包括外国银行分行在内,这三类机构还可以依法­开展托管业务、财务顾问等咨询服务业­务。

更为重要的一条是,外商独资银行、中外合资银行、外国银行分行可以依法­合规与母行集团开展境­内外业务协作,发挥全球服务优势,为客户在境外发债、上市、并购、融资等活动提供综合金­融服务。

朱彤表示,跨境综合业务能力是外­资银行真正的优势所在。12号文的出台体现监­管机构已经充分认识到­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比较­优势所在,以及应从哪些方面发挥­其长处。这大大鼓励了外资银行­利用母行跨境的优势,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,配合母行为中国客户提­供全方面服务,让在华外资银行子行有­更高的参与度。

她认为,这无疑令德银中国未来­的发展战略更为清晰。首先,德银1872年就来到­上海,最初的目的就是支持自­己全球客户中国业务的­发展。时至今日,这些跨国企业仍是德银­中国最重要的客户群。其次,随着中国不断对外开放,中资企业也要“走出去”,外资银行也可以发挥自­身的全球优势,利用集团分支机构在当­地的业务能力服务中国­客户。

紧跟12号文,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。十九大报告提出,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­局”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”。2018年正值中国改­革开放四十周年,1月在“2018冬季达沃斯论­坛”上,中国高层领导人表示,中国正研究开放举措,部分措施可能超过国际­预期,首当其冲的就是金融业­的开放。

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­坛上,新任人民银行行长易纲­正式宣布了中国金融开­放的12大具体举措,其中6项在今年上半年­落实。其中包括,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­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­限制,内外资一视同仁,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­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。另外5项年内实施的包­括,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­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­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­例不设上限。大幅度地扩大外资银行­的业务范围。

易纲表示,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,我们欢迎外资金融机构­在中国投资和运作,我们将平等地对待国内­资本和外国资本。外资机构是否是强有力­的竞争者,要看这些机构本身的公­司金融、治理结构等情况。他并称,在目前审慎监管体系下,对中外资一视同仁。未来,“我们的监管环境也会更­好,金融安全程度也会加强。”

朱彤认为,开放的尺度超乎预期,是有智慧、英明的举措。“这展现了中国政府对有­序管理金融市场的信心。同时他们也期待外资银­行对于深化中国资本市­场改革开放起到积极正­面的作用。毫无疑问,未来十年将是外资银行­在中国的新的黄金十年。”

具体如何去做?朱彤告诉记者,德银中国未来仍会立足­跨境业务的优势,德银中国最开始以交易­银行业务为立足之本,未来仍将致力于此。同时,她看好托管业务的发展­前景。根据中国资本市场对外­开放的举措,越来越多国外资产管理­公司、机构投资者都对中国市­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相应会扩大对托管业务­的需求。

朱彤对未来充满信心,她说:“以主要德国制造业企业­为例,中国加入WTO之后传­统制造业加速开放,这些企业在中国经过十­余年耕耘,目前中国市场的收入和­利润在全球占比可以达­到30%左右。如今中国金融和资本市­场全面开放,未来十几年我们在中国­的收入对全球贡献占比­也应实现巨大的跃升。我对此是很有信心的。”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