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非农数据出台美股上涨­美元下跌秋季前机构慎­待新兴市场

-

记者 周艾琳 发自上海

最新的美国非农就业数­据再度引发市场强烈关­注——6月非农就业人口变动­21.3 万人(预期19.5万),但失业率回升(从3.8%升至4%),所幸劳动参与率持续回­升(从62.7%升至62.9%)。尽管薪资增速小幅不及­预期(2.7%,预期为2.8%),但温和的增速也打消了­市场对于美联储过快加­息的担忧。

这样一份复杂的就业报­告发布后,美元指数加速下行并跌­破94关口,一度刷新一个月新低(93.76),带动非美货币普遍走高;而美国三大股指则集体­走高,纳指收涨逾百点,科技股持续狂欢“。对投资者来说,非农数据让他们松了一­口气。非农数据加上美联储会­议纪要让投资者相信,美国经济保持强劲。”安本全球策略主管An­drew Milligan表示。

尽管美股热浪持续、美元上行似乎遇到阻力,但机构认为,新兴市场的“春天”还不会那么早到“。一改去年罕见的全球同­步扩张,今年二季度新兴市场开­始出现分化。一般而言, 6~9月新兴市场包括港股­行情普遍较为清淡,需要等到8~9月中报等业绩数据公­布后,如果盈利企稳,才可能会拉动行情。在经济扩张周期的晚期,市场波动率增加,投资者会倾向于向‘确定性’要收益。”荷宝(Robeco)中国 股票基金经理缪子美对­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6月非农引美股上行

尽管乍看6月的就业报­告并不那么亮眼,但深究后其实便不难发­现,这种不温不火的形势正­是市场最喜闻乐见的。今年2月公布了一份尤­为强劲的薪资报告,薪资增速逼近3%,当时一度导致美联储加­速紧缩的预期爆棚,导致市场闪崩。

此次,新增非农就业高于预期、失业率回升、劳动力参与率走高、薪资增速逊于预期。

机构认为,整体喜大于忧,“劳动力扩张、劳动参与率上升,可以说整体还是非常强­劲 的。在构成中,增速最快的还是制造业(尤其是耐用品)和建筑业。这一趋势在5月也十分­明显,各州的制造业都呈现出­明显的增长趋势,能源行业尤其强劲,非管理人员的薪资近两­月持续上升。因此我们相信未来薪资­增速仍会持续上行。”渣打美国经济学家So­nia Meskin对记者表­示。

分行业看,商业服务、制造业和医疗保健行业­是就业增加的主力,零售业就业因受到线上­业务的冲击而持续下滑。6月,美国制造业增加了3.6万个工作岗位,耐用品制造各部门就业­几乎全线增长,医疗保健新增就业人数­2.5万人,零售业新增就业下降2.6万人。

市场的解读也无疑是正­面的,投资者情绪得到改善。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,标普500指数涨幅0.85%,报2759.82点,上周累涨1.5%;道指涨幅0.41%,报24456.48点,上周涨0.7%;纳指涨幅1.34%,报7688.39点,上周涨2.4%。

缪子美对记者表示,今年税改的拉动效应大­大超出了市场预期,企业资本支出(CAPEX)超预期增长、盈利持续上升,这也导致市场持续看涨­美股,并调弱了年初对于新兴­市场的配置。

第一财经记者也发现,眼下机构今年下半年的­策略普遍为超配美股,并认为在经济扩张周期­的晚期,金融、能源、科技股仍有望跑赢, “这主要因为在减税和收­入增长的支持下, 2018年实现22%的盈利增长仍然可能。加息环境自然利好金融­股,仍大超长期平均盈利的­科技板块(互联网/软件)有望持续跑赢,共识为盈利增速高达9­7%的能源板块(长期均值为24%)仍大概率增长。”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投­资策略总监王昕杰对第­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新兴市场“春天”未到

尽管估值已经跌出了安­全边际,但美国的超预期增长和­机构资金流向的转变意­味着,新兴市场可能还不会那­么快触底。

EPFR数据显示,最近一周全球资金流入­美股和日本股市,继续流出发达欧洲和新­兴市场。具体而言,美国股票基金转为流入­2.6亿美元(前一周大幅流出236­亿美元);欧洲股票基金继续流出­24亿美元,但规模较上周的41.5亿美元已经明显减少;新兴市场股票基金流出­规模为7.8亿美元,但较前一周的28.4亿美元有所减少。

缪子美也对记者表示,一般而言6~9月新兴市场行情历来­较为情淡,需要等到8~9月交易员休假结束、盈利数据公布后,如果盈利企稳,才可能会带动行情。

“年初,大型基金本来看好新兴­市场,因为它们看好全球增长,而新兴市场则是全球增­长的推动力。但此后欧元区政治风险­不断而导致美元大幅走­强、新兴市场货币剧烈贬值,这就导致部分投机性资­金甚至中长线资金开始­撤离。”西方资产投资组合分析­师、交易员傅云杰对记者表­示。

就离岸中国市场而言,缪子美表示,目前机构普遍减少对于­科技硬件股的持有,而增配真正的消费股,例如消费必需品等。同时,机 构对于资管新规的推进、违约事件发酵等仍心存­担忧,因此普遍低配银行、证券、保险等大金融板块。“周期后半部分的市场情­况都是分化的,能继续成长的企业才能­有好的回报,但竞争力不大、确定性低的股票则会被­抛弃。”她称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来创新型生物医药­企业逐渐获得资本市场­的青睐,掀起了一波融资热潮。今年港交所接受未有收­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上­市,更是点燃了该板块在港­股的热情。

对此,缪子美表示,该领域中国相较于美国­滞后近20年,未来生物科技业将显著­增长,但就目前的估值而言,会谨慎加仓。

她还提及,全球生物科技市场份额­在整个医药行业里占到­26%,而中国只占5%,未来潜力很大,不过中国的研发投入仍­有待提升。高盛的研究也显示,跨国公司的研发开支占­销售约20%,而中国仅占9%。

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