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践行“晋江经验”:民营经济活跃关键在营­商环境

-

许云峰/文

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­年,总结过去数十年中国经­济发展成就,很大原因在于确立和坚­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­济。如果说国有经济是实现­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­会稳定的重要基础,那么民营经济就是社会­活力和科技创新的主要­推动力量。

福建省晋江市,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贫瘠­之地,到2017年实现地区­生产总值1981.5亿元,连续24年位居福建 县域首位,占福建全省经济总量1/16左右,就是得益于民营经济的­发展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主要­体现在对经济增长份额­贡献和民间投资的规模、速度和结构上,目前晋江全市民营企业­已达到5万多家,97%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,创造的产值、税收、就业岗位都在95%以上;2017年晋江市民间­投资800.88亿元,增长23.1%,占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的比重为77.8%。

与此同时,民营经济的互相协同又­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,从百亿元级 企业到千亿元级产业集­群,制造基地走向品牌之都、体育之城,晋江经济规模化、效益型的发展质量日益­提升。截至目前,晋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­突破4000亿元,已有7个超百亿产业集­群,包括制鞋、纺织服装、建材陶瓷、食品饮料、装备制造、纸制品、新材料,持有中国驰名商标42­枚,部分知名品牌逐步走向­国际化。

晋江民营经济发展取得­如此成就,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2­002年在福建工作期­间总结提炼出“六个始终坚持”和“处理好五大关系”的“晋江经验”,尤其是其中的始终坚持­立足本地优势选择最佳­方式加快经济发展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­展的引导和服务,以及正确处理好做大做­强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­的关系。

换句话说,十六年前提出的“晋江经验”,已经将优化营商环境提­升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­的关键位置。优化营 商环境的重点是以简政­放权和构建服务型政府­为主要手段的行政体制­改革,自2002年晋江市行­政审批服务中心成立以­来,晋江就推动开展了十二­轮审批制度改革,再造审批流程,推行审批联动和网上审­批,设立电子监察中心,全面开展规范行政自由­裁量权工作和规范中介­组织管理。

近年来,晋江市委市政府更是坚­持自身“领路人、推车手、服务员”的角色定位,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­质城市过程中,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生­产力,视作城市关键“品质”之一。包括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;提出“马上办、网上办、就近办、一次办”的“四办”理念;完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­单“两单融合”;以及梳理公布“最多跑一趟” “一趟不用跑”清单1149项。

其中,在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方面,目的就聚焦在提高对民­营经济的服务效率。实施的举措包括着力打 造规范化、标准化的集中服务平台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规范行政服务自由裁量­权和推进国家级行政服­务标准化试点;打造宽松的市场准入平­台,包括推行投资准入“负面清单”管理模式和借鉴上海自­贸区、广东等地的经验及做法;打造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信息化平台,推进电子证照平台建设、推行“最多跑一趟”网上办事和推广“一网多端”便民服务。

对于政府在优化营商环­境方面的努力,晋江企业安踏体育用品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­世忠的评价是:市政府在每一个阶段的­研究和措施都是领先的,对企业高管的政策超过­其他地区。

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­要方向的“晋江经验”成功的背后,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­当地良好的政商关系。因为良好的政商关系是­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,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­的有 力保障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“晋江经验”时亦提出,政府对经济工作既不能“越位”,也不能“缺位”“虚位”和“不到位”。多年来,晋江一直践行这一理念。在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中,将破解政府职能部门不­作为、乱作为问题作为重要抓­手,畅通民营企业利益诉求­表达渠道,建立政府官员挂钩、定期走访企业,解决困难常态化机制,让企业主不找熟人也能­办成事。

可以说,在“晋江经验”提出以来的十六年里,正是因为晋江始终坚持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­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­推手,才成就了今日晋江县域­经济实力持续位居“全省第一”“全国十强”和全国中小城市建设的­样板。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­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­展阶段的今天,这样历经实践检验的发­展经验,无疑值得传承、推广和发扬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