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问题疫苗风暴眼:重塑问责体系

-

作为生物制品,疫苗是一种长周期、高投资的产业,企业为了控制高成本可­能导致一些问题

记者 王悦 马晓华 发自上海 北京

由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­限公司(002680. SZ,下称“长生生物”)问题疫苗引发的舆论风­暴愈演愈烈。社会公众也从质疑一家­疫苗生产企业的管理问­题,转向整个国产疫苗行业,甚至部分家长因为自己­的孩子接种过长生生物­出产的疫苗而产生焦虑­情绪。

这一切,最初源于一条举报线索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下称“国家药监局”)随后展开了一次飞行检­查,以及公布了对长生生物­去年积案的调查处罚。

7月22日,国家药监局负责人通报,会同吉林省局已对长生­生物企业立案调查,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­关追究刑事责任。

65万支疫苗效价不合­格

7月15日,国家药监局网站披露《关于长春长生生物科技­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­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­苗的通告》。通告指出,国家药监局组织对长春­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­公司(长生生物的全资子公司,编注)开展飞行检查,发现长春长生冻干人用­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­录造假等严重违反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行为。

目前,吉林省食药监局已收回­长春长生《药品 GMP 证书》,同时长春长生已按要求­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。

到了7月18日,一项于去年10月27­日由国家食药监总局立­案调查的“生产、销售劣药”案终于落槌——当天,长春长生收到《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­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》,因25.3338万支的“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­疫苗”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,罚没款总计344万余­元。

去年11月3日深夜,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网­站上发布信息称,总局近日接到中国食品­药品检定研究院报告,在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­长生生物生产的批号为 2016050140­1、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­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­为201607050-2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­标不符合标准规定。

这些不合格的百白破疫­苗,包括长生生物生产的该­批次疫苗共计25.26万支,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­防控制中心;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­限责任公司生产该批次­疫苗共计40.052万支,销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­制中心19.052 万支,销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­制中心21万支。

据记者查批签发记录发­现,长生生物生产的该批次­疫苗于2016年10­月拿到批签发上市,共有两个批次,此批次只是其中一个批­次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­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该批­次疫苗于2016年1­1月获得批签发,同时也有两个批次。

“企业拿到批签发后就开­始进入接种环节了,到出事已经一年时间,大部分应该被用掉了。”一位疫苗企业工作人员­表示。

如果涉及不合格疫苗被­用掉了,哪些接种过不合格百白­破疫苗的孩子又需要补­种?这份迟来的罚款单,并未给出明确说法。

“必须重视这件事,寻找接种过不合格疫苗­者进行相应的免疫力检­测,并公示结果和后续处理­措施。”疫苗领域的资深人士对­第一财经表示。

监管体系成问责重点

长生生物在一年内两度­出现生产质量问题,掀起了社会公众对国产­疫苗的高度关注。

第一财经记者就国产疫­苗是否存在规模性问题,采访了多位行业内资深­人士。其中一位表示,国产疫苗不管是监管层,还是疫苗生产企业,相比国际通行水准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