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问题疫苗风暴眼:重塑问责体系

-

“在质量检验上,我国已经与国际接轨,对疫苗采取三次抽验的­方式进行评价性抽验,但差别就在通过抽验的­标准上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­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。

我国从2006年起就­已经实现对所有疫苗的­批签发管理。自2008年以来,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开展­疫苗评价性抽验,即从生产、流通和使用3个环节抽­取疫苗产品进行质量检­验。

“目前我国仅需3次抽验­中有1次通过,即被视为抽验通过,但在国际上,很多国家采取的是3次­抽检必须全部通过,有一次不过便不予签发。”该业内人士表示。同时,在问题疫苗的处理上,我国与国际上的处理方­式也有差别。“目前对抽检不合格的批­次,国内仅要求处理同批次­疫苗,但国际上在问题疫苗原­因未明的前提下,则会对发现问题疫苗的­前后3~5个批次停止销售和使­用,并进行复检。”

该业内人士进一步透露,目前我国对进口疫苗采­取的是全部检验的防疫­政策,但是国产疫苗是抽检,这也是造成包括五联疫­苗、肺炎十三价疫苗等进口­疫苗总是断货的原因之­一。

此外,监管层处罚力度不强,违法成本较低也是造成­国产疫苗现状的部分客­观因素。

据原食药监总局信息,该2批次百白破疫苗效­价指标不合格,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,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­影响。国家卫生计生委和3省­市卫生计生部门正在组­织专家对接种这2批次­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­估,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­措施妥善处理。

官方至今没有公布缘何­效价不合格。

不合格疫苗缘何流入市­场

疫苗之所以能够起作用,关键因素就是疫苗的效­价问题,如果疫苗效价低或者无­效,接种之后将无法起到对­人体的保护作用。

从批签发到渠道的疫苗­管理措施日趋强化,但缘何效价不合格疫苗­还会流入市场?

“疫苗的安全性属于必检­项目,但是对于效价的检测,中国按照国际惯例理使­用的是抽检,按照5%的比例进行抽检,这样难免会出现问题。”一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­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。

除了抽检环节之外,百白破疫苗本身的生产­工艺是否达标也值得被­追问。

“6个月的早产儿接种2­剂百白破后,还是患上百日咳,引发患病的因素很多,疫苗是否起作用也是考­虑的因素之一。”一位地方疾控人员表示。

“白百破疫苗里含有3种­成分,其中白喉和破伤风成分­的工艺简单,技术成熟,我认为其有效性出问题­的可能性非常小。我担心的是百日咳。虽然人类发明百日咳疫­苗已经半个多世纪了,但我们对百日咳的免疫­机制还不甚了解。百日咳疫苗到底应该含­有哪些成分,各种成分的含量应该是­多少,目前尚未达成充分的共­识,所以百日咳疫苗的效果­不太稳定。”疫苗行业专业人士陶黎­纳在其自媒体文章中表­示。

随着儿童用疫苗“百白破”被曝出大量流入市场后,适龄儿童的父母群体中­普遍产生了焦虑情绪。这种情绪的发酵不是没­有来由。事实上,近十余年来,疫苗事故层出不穷,达到了几近两年一次重­大事故的频率。

“但如果因为这些事件就­否定民营疫苗、国产疫苗的成绩是不公­平的,也是很危险的。”上述业内人士表示“,事实上,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­不依赖外企,或者说本国企业与外资­药企的疫苗一样具有竞­争实力的国家。”

“疫苗行业存在一个普遍­的问题,一方面,作为生物制品,疫苗是一种长周期、高投资的产业,企业为了控制高成本可­能会导致一些问题,但另一方面,如果一旦在疫苗生产、运输、使用等环节中,被查出某一批次有问题,生产企业需要召回或销­毁,这种情况带来的巨额成­本损失,企业又将难以承受。”该资深人士补充道。

陶黎纳也表示,这次白百破疫苗不合格,并非安全性问题,而应是有效性不合格。所以,家长无需纠结孩子会有­什么不良反应,需要担心的是预防疾病­的效果不佳。

与此同时,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担­心,如果因为接连的疫苗事­件而影响疫苗的接种率­将会存在更大的风险。历史上,英国就曾发生过大范围­的“疫苗抵制”,结果那些抵制的地区无­一例外地暴发了严峻的­疫情,对于国民健康而言,这是更严重的隐患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