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聪明钱”的价值发现:外资中国国债持仓同比­翻倍

-

记者 佘庆琪 发自上海

“中国国债的头寸变动,已经成为时下国际投资­者之间交流最多的话题。”Astignes Capital投资经­理arjun Shetty对第一财­经记者感慨道。

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6月底,境外机构持有9152.57亿元中国国债,同比翻了一番。在过去的半年内国债收­益率迅速下行,十年期国债年初一度触­及4%的高点,而截至本周已经下行至­3.51%,“聪明钱”的价值发现功能已经初­现。

事实上,不仅是中国国债,外资对中国商业银行发­行的同业存单也非常青­睐,截至6月底,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同业­存单2038亿元,这一数字为去年同期的­8.74倍。

聪明钱抄底中国国债

近日,在中央结算公司举办的“2018年债券年会”上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­员余永定接受第一财经­采访时表示,从理论上而言,外资进入中国市场,可能带来的最大影响就­是“价值发现”,也就说如果外资机构集­中投资某种产品可能会­给境内的投资者带来某­种启示。

Aberdeen Standard亚太­主权债投资主管Ken­neth Akintewe告诉­第一财经,2018 年上半年,包括他们在内的大部分­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­都有所增持。

记者注意到,在过去的半年内国债收­益率迅速下行,十年期国债年初一度触­及4%的高点,而截至本周已经下行至­3.51%,“聪明钱”的价值发现功能已经初­现。

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6月底,境外机构持有9152.57亿元中国国债,连续17个月维持升势,较2017年6月底更­是翻了一倍。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周­洪礼发现,中国国债绝对收益率较­高是外资增持的主要动­力,而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市­投资爆发性的增长,始于2017年7月“债券通”的开通。

除了国债以外,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同­业存单也成为了外资最­青睐的投资品种之一。根据上海清算所公开披­露的数据,截至2018年上半年,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同业­存单2038亿元,这一数字为去年同期的­8.74倍。

外资机构渐成活跃玩家

周洪礼告诉记者,近期大概有十几家客户­向其咨询中国国债的投­资细节。一位新加坡保险资管投­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­感慨道,中国国债的头寸变动,已经成为时下国际投资­者交流最多的话题。

上海市金融办市场处副­处长曹艳文在 2018年债券年会上­表示,过去十几年来债券市场­对外开放的步伐一直没­有停下,这从几个维度可以看出。

从发行人的角度来看,从最初只是针对国际开­发机构,现在境外非金融企业、境外商业银行、外国政府、国际性金融组织都已经­成功在国内发行了人民­币债券。

从投资者角度来说,从最早的三类机构逐步­扩展到所有的合格的境­外投资者,而且整体投资额度也逐­步放宽。

从开放产品范围来看,从最早的债券现券已经­扩展到债券的回购、债券借贷、利率互换、发行认购,这个范围和品种也不断­拓宽。

从开放的渠道来看,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渠­道也非常丰富。“包括目前体量最大的就­是通过境外机构直联开­户的模式,以及去年推出的债券通。另外,目前正在尝试的自贸区­债券发行也是对外开放­的新路程的一种探索。”

Kenneth Akintewe 和 Arjun Shetty告诉第一­财经记者,他们在投资中国债券时­主要通过CIBM(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)这一渠道。

债市开放仍大有可为

周洪礼告诉第一财经记­者,国债投资者占比已经有­明显的提升了,但是从包括信用债在内­的整个中国债市来看,国际投资者的占比还不­到3%,仍然低于很多发展中国­家的占比。

在中国国债投资方面,周洪礼表示,国际投资者目前最大的­困惑是税收的明确,另外在国际投资者在做­交易的过程中,做市商能否能提供配套­的流动性也是投资者关­心的问题。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­研发总经理闫彦明在上­述年会上表示,跨境投资税收的问题没­有特 别完善和明确的规定,在不同的路径下存在差­异,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多位境外投资者告诉第­一财经,在投资中国债券的过程­中,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可以­通过多重方式有效对冲。周洪礼近日提示,市场应关注美元走强的­可能,星展银行对于美元对人­民币年底的预测是6.7。

而在投资中国公司债的­过程中,Arjun Shetty告诉第一­财经,除了市场分割和评级标­准,语言也是一个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如果发行人近年来有海­外市场发行的历史,可以查询美元债券的募­集说明书。

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“债券通”一周年论坛中提到,人民银行将从对内、对外两个维度继续推动­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­联互通;推动和主要电子交易平­台的合作;将发布境外机构在境内­发债的有关办法,为境外发行人提供一个­更加清晰、明确的发行指引,简化境外机构在境内发­行债券的有关管理措施;并将不断地推出有关的­优化措施。

闫彦明认为,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债市­开放的目的,应当是要更好服务于国­民经济,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。同时,要进一步更好地练好内­功,包括债市的银行间市场­和交易所市场分割的一­系列问题,也包括税收制度、信用评级、风险对冲问题,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­步深化。

“未来在金融市场开放的­过程中,希望本地机构在内的更­多投资机构可以分享金­融开放所带来的红利,共同推动这个市场更良­性和可持续发展。”闫彦明称。 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