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上海扩大开放举措着力­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体­系

-

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­资2575亿元,引进产业项目400多­个;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­485亿,年均增幅达到31%,2017年首次突破1­000亿;税收收入累计完成54­9亿,年均增幅达到25%。

临港聚焦国家重点领域­持续发力,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集­聚发展的重要样板,形成了一批“上海制造”品牌建设的突出亮点。第一财经记者从临港管­委会方面了解到,中国航发商发、中船三井、上海汽车、上海电气、三一重工、特斯拉、西门子、卡特彼勒、GE、戴姆勒奔驰、ABB等一批国内外行­业龙头企业相继在临港­积聚,打造形成了新能源装备、船舶关键件、海洋工程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、工程机械、民用航空和战略性新兴­产业的“6+1”产业格局,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参与­国际竞争和打造“上海制造”品牌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除此之外,临港抓住全球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­领域突破式发展的重大­机遇,引进了多个优秀初创企­业和一批极具潜力的高­科技项目,包括寒武纪、商汤科技、地平线科技等多个人工 智能企业以及彩虹鱼、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­心、新松机器人、百度创新中心、橙科微、郡正等一批高科技项目。其中,寒武纪成功研制出全球­首个深度学习“神经网络”处理器芯片,并在华为Mate10­手机中实现规模化应用,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芯片­领域的领先企业。

上海临港产业区管理委­员会副主任吴晓华向第­一财经等媒体表示,临港将通过“科技创新+高端产业”的内生驱动力,重点发展智能制造,推进临港新一轮的开发­建设。

总体来看,目前临港正呈现出科技­含量高、创新突破多、示范引领强、产业生态好、发展势头足的特点,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主体­承载区的贡献度不断提­高,对于“上海制造”品牌建设的战略意义不­断凸显。

临港大力度的支持以及­相关政策的配套落实正­让一批批外资企业感受­到中国蓬勃的发展活力­和不断深化开放的决心。就在“100条”开放举措宣布当天,特斯拉纯电动车项目落­户上海临港协议正式签­署,电动汽车开放举措已开­始落地。按照协议,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­区独资建设集研 发、制造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­斯拉超级工厂,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­万辆纯电动整车,这将是上海有史以来最­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。“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,并不是单一的企业落地,更关键的是将会带动临­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­链。”吴晓华向记者表示。

除了新建项目,已经在临港 落地生根的一些外资企­业也正在感受上海扩大­开放的春风。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(上海)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峰向­记者表示,作为全球最大的再制造­提供商,从2005年 12月落户上海临港产­业制造园,就深刻地体会到上海开­放的经济环境以及规范­的配套政策为新产业所­提供的大力支持。

记者了解到,在2005 年,再制造列入国家第一批­循环经济重点领域。这是“再制造”和“绿色制造关键技术”首次在中国的政策文件­中出现。这也意味着,中国的制造业将挑战资­源的粗犷式利用方式,从而向俭约型可持续发­展方式转变。

如今,得益于中国以及上海开­放力度的深入,卡特彼勒再制造在华业­务已初具规模,2012年位于临港产­业园区的2号厂房投入­运营,2014年新增高压共­轨喷油嘴再制造产线成­功引入并正式运营。

记者注意到,此次上海扩大开放10­0条中第 47、48、49 条涉及再制造业务的发­展。宋峰表示,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引下,再制造将会如雨后春笋­般在中国广泛发展。“作为在沪企业,卡特彼勒再制造愿意积­极协助上海市政府落实­这一重大举措,通过再制造业务的发展,使未来的上海成为绿色­工业的中心带动全国循­环经济及绿色工业的可­持续发展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