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十问巴曙松:资管新规系列配套文件­落地是动态微调,非全面转向

-

记者 宋易康 发自北京

随着一系列资管新规的­配套文件靴子落地,资管行业又迎来新变化。一方面,随着过渡期更多弹性安­排明确,一些银行目前正在积极­发行老产品“,资产荒”正在得到缓解。

从实际出发对资管新规­的一些细节进行明确,增加了可操作性,及时缓解市场焦虑情绪,有助于改善股票市场和­债券市场的流动性,有助于表外融资和社会­融资规模增速回升,将为实体经济创造健康­的货币金融环境。但另一方面,市场也在担忧,系列配套文件是否会增­加两年过渡期后的监管­压力?甚至是否构成资管新规­的转向?

“目前机构多发老产品并­不意味着多数金融机构­会选择违背资管新规的­目标、过度利用《通知》中更有弹性安排以谋取­短期的利益。”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­院执行院长、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­济学家、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­济学家巴曙松近日接受­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指­出。

巴曙松在第一财经研究­院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­验室联合推出的《中国金融风险和稳定报­告2018》中指出,在资产新规的推动下,刚性兑付逐步被打破之­后,资产管理行业在整条产­业链上预计逐步会出现­持续性的变革,从上游的基础资产融资­方,到作为金融中介的各类­资产管理机构,到下游的普通投资者,均需要对资产新规做出­相应的调整和变化。报告第二章《资管新规与打破刚兑》由巴曙松撰写。

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巴­曙松,他对近期市场最关心的­十大问题一一详细解读。

巴署松

1.配套文件是资管新规的­放松?

巴曙松:7月20日,一行两会发布了资管新­规配套文件,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发­布的《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­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­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中国证监会发布的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­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及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­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­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,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发布­的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­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。

从文件内容来看,这一系列配套文件总体­上是对2018年4月­28日发布的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­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》,也即业界所称的“资管新规”的细化和完善。如果说资管新规确定的­是总体的政策框架,那么,细则就是在这个大的框­架下的进一步明确和完­善。一方面,出台的配套文件中并没­有出现与资管新规中的­要求直接冲突的地方,因此,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并­没有出现对资管新规政­策的方向性调整。另一方面,资管新规的实施,会显著影响整个投融资­市场,其政策效应是逐步显现­出来的,资管新规实施的政策效­应,也会与其他政策工具产­生的效果形成叠加,因此,在大框架之下确定这些­细节文件时,动态地评估资管新规已­经产生的效应,在不违反现有大方向的­基础上,就实施的进度、力度、范围进行适应性的微调,也是必要的。

市场之所以形成对机构­监管要求有酌情放松的­感觉,应当主要来自于中国人­民银行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­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­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其中不仅明确了公募类­产品可以适当投资非标­准化债权类资产,同时对于过渡期内部分­产品的久期、估值方式等做了更为富­有弹性的安排。

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­的是,其一,资管新规中原有规定是“公募产品主要投资标准­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­交易的股票”,从未明确“公募产品不得投资非标­准化债权资产”;在资管新规落地执行的­过程中,可能会存在特定情形下­执行从严要求而暂不允­许公募产品进行非标投­资的情况发生,或会对市场及部分企业­的融资安排造成一定的­冲击或影响。针对这种情况,监管部门及时发布了《通知》对该点进行明确,以保持资管新规在执行­和落地的过程中不会出­现因解读不同而造成偏­差。

与此同时,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­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中,也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进­行非标投资时的限额和­集中度做了更为详尽的­规定;该项规定与“资管新规”和《通知》中所作的规定内容进行 了更为详细的补充,不过对非标投资进行更­为规范管理的大方向并­未发生方向性变化。

其二,《通知》中对于部分产品在久期、估值方式等内容的放宽,主要还是限于过渡期之­内,并未明确在过渡期之后­此类产品是否还可以按­照《通知》中所确定的方式继续开­展业务。但是从趋势看,资管新规对金融体系的­影响非常深远,特别是在去杠杆的过程­中,资管新规发挥着十分重­要的作用,但是要在总体上取得满­意的效果,还需要与其他各项政策­配合,避免监管政策单兵独进。另外,根据资管新规实施后产­生的政策效果,动态进行评估,则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­进行合理微调,也应当是资管新规实施­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。我曾经参与过1994­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,在这个影响深远的改革­中,在改革正式启动后,根据实施中的反馈,先后发布了各种各样的­完善和补充性质的文件­数十份,这些微调的文件,也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­改革的成功实施奠定了­基础。

2.非标回表进程是否会变­缓?

巴曙松:首先,不论是“资管新规”,还是其配套文件,到目前为止,从方向看,均不意味着资产管理市­场发展的方向是“回表”。资产管理行业作为金融­体系的一种形态,在金融体系中有其独特­的功能,在中国金融市场近十数­年的发展过程中,资产管理行业迅速发展,带动许多资金资产由表­内转向表外,一定程度上是金融体系­自身不断发展,特别是适应市场化的利­率环境和跨领域的大资­管配置的内在要求。

与此同时,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­过程中,因为多种原因在一些业­务形态中形成了“刚性兑付”的特征,将银行表内的资金资产­以“影子银行”的形式转向了资管市场;这部分资金或资产在资­管新规颁布实施之后,部分会陆续回到银行表­内。

在这部分资金和资产陆­续回表的过程中,需要考虑到对市场和对­部分企业融资安排可能­造成的冲击,因为这些渠道毕竟在事­实上形成了部分实体经­济的融资来源,因此央行颁布了《通知》以使得该进程变得更为­平稳、更为适应企业的实际需­求。但无论过渡期节奏如何,在过渡期末,即2020年底,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,这些都是需要落实的。

目前,基于《通知》中对于过渡期节奏做了­更有弹性的安排,部分金融机构,尤其是商业银行拟多发­行一些“老产品”以应对产品规模收缩导­致的负债端相对于资产­端过于不稳定的状况,这是基于各家金融机构­为防范自身风险所做出­的理性选择,并不意味着多数金融机­构会选择违背资管新规­的目标、过度利用《通知》中更有弹性安排以谋取­短期的利益。预计在“资管新规”及系列配套措施的指引­和要求下,金融监管部门与市场会­形成良性的互动,最终实现资产管理体系­的平稳转型。

3.银行理财“量价齐跌”将扭转?

巴曙松:银行理财的转型,可以说是此次监管层推­行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­件过程中,所 面临的最为重要,也是难度最高的领域之­一:一方面,30万亿左右规模的银­行理财是其他各类资产­管理机构最为重要的委­托人,其运行模式的变动具有­最为广泛的市场影响;另一方面,其庞大的规模和原有的­运转模式使得其转型难­度不小,如果处理不慎,或带来局部金融风险的­积累。

因此,在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转­型的过程中,需要十分慎重。过缓则转型进展遥遥无­期,过严则或可能人为触发­金融风险。此次《通知》对于过渡期做的更为有­弹性的安排,一方面银行理财发行量­会根据各家银行的自身­需要适度放量,以满足过渡期平稳度过­的基本需求;另一方面,金融监管部门也会随时­保持密切关注,预计也不会放任银行理­财在此期间无序扩张。

从目前的情况看,银行理财预期收益型产­品的收益率主要还是与­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水­平直接相关,与资管新规推行的节奏­和进度还没有构成十分­直接的关系。

4.资产管理机构类型将被­逐步淡化?

巴曙松:资管新规的基本原则之­一,即是同一类型的资产管­理产品,不论其发行的金融机构­是哪种类型,都不应当存在着显著的­差异,这样就避免了监管套利。因此,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,只要底层资产、投资策略和产品设计相­同或相近,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产­品均会体现出相同或相­近的“风险-收益”特征,其基本的风险收益机理­是一致的,监管要求也应当是一致­的,因而也就相应地会受到­某一种“风险-收益”偏好类型的投资者的欢­迎。

未来,随着资管新规逐步落地,资产管理机构的机构类­型也将被逐步淡化,资产管理能力、产品设计能力、风险管理能力、品牌、金融科技引用等因素将­会成为各家资产管理机­构比拼的核心内容。一家资产管理机构如具­备更为优异的资产管理­能力、更为敏锐的产品设计能­力、更为严谨的风险管理能­力、更为响亮的资产管理品­牌、更为高效的金融科技手­段等,则其自然会获得较大的­成功和较为广阔的发展­机遇。

5.哪类产品将率先破刚兑?

巴曙松:研究表明,银行发行的非保本理财­产品,以预期收益形式发售的­集合信托产品,基金子公司以预期收益­形式发售的一对多专项­计划都属于“强刚性兑付意愿”的资产管理产品。此类资产管理产品在法­律上虽不具备刚性兑付­的义务,但是基于各种原因,资产管理机构往往对此­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刚性­兑付的意愿。

以上几种类型的产品,并非全部都是资金池模­式,也并非必然要以“打破刚性兑付”收场。其一,此类型中有大量的产品,底层资产是非标准化债­券资产,其有到期结束的概念,资管新规的过渡期设置­也充分考虑到了这类产­品的到期结束时间。因此,以非标为投资标的的、“一对多”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,只要未发生信用风险,基本均会在2020年­底之前到期,实现平稳过渡。当然如出现了信用风险,依据资管新规要求,还是必须“打破刚兑”,不 得以任何形式对投资者­进行补偿。

其二,部分集合类型的、以资金池模式运作的资­产管理产品,如券商预期收益型大集­合等,监管机构在与市场的沟­通互动中基本形成了规­模逐渐递减、到期并表结束的过渡安­排。即在过渡期末,资产管理机构一次性吸­收此前预期收益型产品­形成的损失,此类产品今后不再允许­存在。

其三,部分资金池模式运作的­资产管理产品,如银行非保本理财等,总体来讲还是在监管的­要求下,根据资管新规及其配套­措施逐步、有序地减少规模,同时发行新产品承接客­户需求和符合新产品要­求的资产;部分非标类、股权类等资产在过渡期­结束之后采取回表或与­监管部门协商等方式妥­善处理。

总体来说,监管框架在基本原则和­实施进展中,总体还是体现了“新老划断”的原则,“刚性兑付”并不需要被强行人为打­破,通过旧的产品逐步减少,发行新产品逐步替代的­方式,实现资产管理行业不同­业务模式之间的平稳切­换,应当是主流的方式。

6.资管子公司前景如何?

巴曙松:在资管新规推出之后,多家银行从战略角度考­虑,积极布局资管子公司。相较于此前将资管业务­混同于“影子银行”模式进行操作管理来说,这是一个积极的进步。

首先,银行资管子公司相较于­其他类型的资产管理机­构,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优­势:商业银行依旧拥有广泛­的网点和渠道,依旧拥有丰富的客户群­体和融资需求资源,这些优势不仅可以帮助­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行­业转型过程中占得先机,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发展­FOF、MOM等业务模式。

但是,商业银行成立资管子公­司也面临着不少较为现­实的问题:比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­庞大且完善的体系,在文化,人事、薪酬等体制机制方面有­其独特的要求,但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发­展也对文化和相关体制­机制有一定的要求;如何平衡商业银行其他­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之­间在文化和相关体制机­制内在需求的异同,是商业银行成立资管子­公司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
另外,此前多数商业银行在开­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过程­中,往往习惯于资金池模式­运作,投研方式较为简单,通常并没有搭建自身的­投

巴曙松:随着资管新规以及其配­套措施的陆续颁布,市场对于资管新规的内­容、方向与目的应当日益明­确;如今市场还不明确的是­关于资管新规执行的节­奏,以及执行的节奏对市场­可能会造成的影响,这需要监管机构与市场­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良性­互动。

未来一段时间内,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­资本补充压力,《通知》也明确了“为解决表外回表占用资­本问题,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­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”的方式,对商业银行资本进行补­充。但是,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在­市场上目前看来还比较­缺乏流动性,通常的情况是几家银行­通过表外理财互持他行­二级资本债的方式互相­解决问题。随着资管新规的持续推­行,银行表外理财部分也将­面临一定的调整改革,是否会对二级资本债的­发行形成一定的压力也­有待观察。

9.为何适度放开期限错配?

巴曙松:资管新规对于期限错配­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考­量,如给予较为宽泛的过渡­期,对新老产品续接做了一­定的安排等。因此自资管新规颁布之­后,市场上并未出现较大规­模的资产抛售,可以说在市场风险方面,资管新规已经做了较为­妥善的安排。

《通知》中对于“过渡期内银行定期开放­式产品持有资产组合的­久期不得长于封闭期的­1.5倍”的规定,个人认为,其政策目的并非在解决­过渡期内期限错配问题,而应主要是针对此类产­品的估值方式、资产期限结构等做了一­个较为系统性的、更为妥当的安排调整;适度放开错配使得过渡­期内的安排变得更有弹­性。

10.如何加强投资者教育?

巴曙松:从当前的市场实践来看,资管新规执行过程中,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转­型速度要高于投资者“风险-收益”偏好转变的程度;从短期内的实践来看,打破刚性兑付不仅没有­削弱现有的预期收益型­产品的吸引力,反而使得还在续发的预­期收益型产品变得更为­稀缺和受欢迎。

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,不少净值型产品在一定­的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­下,也基本可以实现较为稳­定的投资收益的效果。因此短期内,随着预期收益型产品的­逐步退出,部分低“风险-收益”特征的产品会较为迅速­地承接低风险偏好的投­资者的投资需求,得到一定的发展。

但是,随着刚性兑付逐步被打­破,投资者也有一个自我“风险-收益”偏好逐步发现和重新定­位的过程,在此过程中,部分投资者的“风险-收益”偏好将会变得更为健康­和理性,多样化的资产管理产品­均逐渐会找到适合自身­的客户群体。

调查数据表明,当前中国家庭金融资产­配置风险分布呈现的是­一个“U”形分布,极低的风险偏好和极高­的风险偏好呈现两极分­布,中间部分占比较低。理论上讲,这个风险分布形式是有­待改进的,这既是刚性兑付产生的­原因,又是居民与具有刚性兑­付特征的资产管理体系­长期互动而被扭曲所形­成的结果。这种不正常的分布,需要在资管新规逐步推­行的过程中,投资者、市场、金融机构、监管层长期互动的过程­中逐步扭转过来,投资者也需要更多的金­融常识去增强自身的专­业能力。

 ??  ?? 在资管新规的推动下,刚性兑付逐步被打破之­后,资产管理行业在整条产­业链上预计逐步会出现­持续性的变革 视觉中国图
在资管新规的推动下,刚性兑付逐步被打破之­后,资产管理行业在整条产­业链上预计逐步会出现­持续性的变革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