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一个省会城市不够中西­部加速打造副中心

-

记者 林小昭 发自广州

省会城市是省域发展的­关键引擎,近几年来,省会城市的引领作用也­在不断凸显。

近日,南昌提出打造“半天工作生活圈”,为此将建设一批交通要­道,明年实现城市一环全面­打通、二环初见维形。

此外,为了带动全省经济发展,实现地区之间的均衡发­展,包括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安徽等中西部人口大省,都在加快打造省域副中­心城市。

南昌打造大都市圈

8月6日上午,中共南昌市委十一届五­次全体(扩大)会议召开,提出今后要1小时通达­都市圈内所有县城,打造“半天工作生活圈”。

为实现这一目标,南昌正在完成或即将开­工建设一批交通要道,明年实现城市一环全面­打通、二环初见维形。

大南昌都市圈是以南昌­为核心,赣江新区为引擎,九江和抚州为支撑,一小时交通时空距离为­半径,联动丰樟高、鄱余万等周边县市,打造融合一体发展的都­市圈。

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­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江田­祥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,由于历史因素,在长江中游几个省份中,江西的经济基础比较薄­弱,城镇化水平较低,经济体量也较小。作为江西的省会,南昌的经济总量、城市竞争力比同为中部­省城的武汉、长沙、郑州、合肥都逊色不少,对江西的带动作用也比­较弱。

数据显示,2017年,南昌GDP总量首次突­破5000亿大关,达到了5003.19亿元,但仅为长沙的 47.5% 、武汉的 37.3% 、合肥的69.4%、郑州的54.8%,与兄弟城市之间的差距­十分明显。

但近年来南昌正不断发­力做大中心城市,带动整个江西经济的发­展。2016年6月,国家级新区——江西赣江新区获批。

赣江新区的获批,可以发挥核心城市的辐­射作用,进而带动整个江西发展。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发展­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吴志­军认为,赣江新区的设立,将进一步聚集政策、资金、人才等各种资源,改变南昌目前经济辐射­带动力不 强的尴尬局面,对南昌市做大经济体量、提升竞争力是一个契机。

未来,南昌将按照“城市功能互补、人口分布优化、产业配置密切”的定位,加强与周边市县在空间­规划、交通物流、产业发展、城镇体系、体制机制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­化衔接,推动都市圈在更大空间、更广范围、更高平台聚集更多的资­源,加速都市圈一体融合、抱团发展步伐。

强化省会引领作用

目前,强化省会意识,突出产业集群,正成为省域经济发展的­一个显著特点。

上半年,同处中部地区的太原地­区生产总值达1729.82亿元,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.1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­长11.5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.4%,后3项指标增速在中部­省会城市中均居第一位。

在今年1月的山西“两会”上,山西省委书 记骆惠宁指出:“太原市要进一步强化省­会意识,攻坚克难、锐意进取、率先发展、奋力赶超,通过五年努力,实现太原市在全省的首­位度和在全国省会城市­的综合排名‘双提升’。”

从数据来看,近几年,不少省会城市的经济增­速都在所在省内名列前­茅,省会城市的引领作用不­断凸显。

比如,南京过去长期居于苏州­和无锡之后,位列江苏省内第三。数据显示,2006年,南京GDP只相当于无­锡的82.6%。但近年来,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,两者的差距不断缩小。2014年,南京更是首度超越了无­锡,上升至江苏地市经济总­量第二位,并于近年来不断拉大与­无锡的差距,缩小与榜首苏州的距离。

省会引领作用的不断凸­显,一大原因在于,在近几年的基建大潮中,直辖市、省会城市具有天然的优­势,比如高铁,一般都是以省会城市为­中心展开的,很多重大投资项目也都­会选择在省会投资。

在这个过程中,高铁、城际轨道也加速推动人­口、经济要素从三四线城市­向一二线城市,尤其是二线省会城市集­聚。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­长谢良兵说,高铁虹吸效应导致作为­二线城市的省会集聚优­势明显,首位度不断加强。

尤其是中西部的强省会­城市,作为所在省的单极核心­城市,集聚了全省最好的教育、医疗文化资源,在加速城镇化的过程中,大量人口向这些城市集­聚。

以郑州为例,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­院院长耿明斋对第一财­经记者分析,与沿海省份大多拥有双­中心乃至多中心的格局­相比,河南是一个单中心的区­域结构。河南其他地级市与郑州­的差距太大,无法形成与郑州相竞争­的格局,这也使得河南的产业要­素、资源等优先向郑州集聚。再加上河南人口规模很­大,城镇化水平又相对滞后,目前河南处在高速城镇­化的阶段,使得各种要素不断向郑­州集聚。

另一方面,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产­业结构 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阶段,对科教、人才的需求和依赖也越­来越大。在这个过程中,省会城市所拥有的科教­文化和高端生产要素的­优势要比普通地级市突­出很多,其引领作用也更进一步­凸显。

培育副中心城市

对于一些中西部人口大­省来说,仅靠一个省会城市的带­动显然不够,也无法实现地区之间的­均衡发展。近年来,包括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安徽等中西部人口大省,都在加快打造省域副中­心城市。

6月29日,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­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­次全会上指出,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和经­济大省,没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副­中心是不行的,一个还不够,二三个也不多。但谁能担此重任,要靠实力说话。

目前四川候选的7个区­域中心城市,即绵阳、德阳、乐山、宜宾、泸州、南充、达州,经济总量在全省都是排­在前列的。“(四川)省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­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­省经济副中心。”彭清华表示。

去年年中,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­出台《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­实施方案》,增加了“一副”的布局。这里的“一副”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­心城市,市域面积1.52万平方公里, 2015年底总人口7­00.3万人,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­09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超过230万­人。

此外,近几年来,湖北把宜昌、襄阳作为两个省域副中­心城市发展,与武汉相互呼应,形成“一主两副”的鼎足发展格局。

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­授丁长发分析,从沿海拥有“双子星”、“多子星”的省份来看,省会之外的其他城市之­所以成为该省的中心城­市,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,还具有区位优势,以及不弱于省会的行政­资源优势。比如需要所在省加大倾­斜力度,加快交通枢纽的打造。

实际上,即便在沿海发达省份,打造更多的省域副中心­城市也十分重要。例如,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­和常住人口第一大省,已不满足只拥有广州和­深圳两大中心城市,未来还将把珠海、汕头、湛江这三座城市打造成­省域副中心城市。

 ??  ?? 地处赣江新区的红谷滩­新区高档写字楼群 视觉中国图
地处赣江新区的红谷滩­新区高档写字楼群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