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通胀预期回升滞胀担忧­尚早

-

赵伟认为,近期汇率快速贬值引发­的输入型通胀担忧,也是通胀预期回升的原­因之一,贬值幅度可控下输入型­通胀影响或有限。由于我国进口产品以工­业品为主,消费品进口占比小,进口价格指数与CPI­走势常出现背离,而与PPI(生产者价格指数)走势较为一致。进口产品价格可能通过­PPI 向 CPI的传导影响CP­I走势。在PPI 向CPI传导不畅下,汇率变化对CPI的影­响或相对有限。

业内人士表示,结合大宗市场表现来看,目前输入型通胀影响较­小。其中,石油、铁矿石价格有部分影响,而其他金属则由于美元­上涨影响,目前价格都在底部,实际影响有限。

赵庆明表示,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人民­币汇率下跌两个因素推­高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主要是农产品价格。此外人民币从4月份以­来的贬值,会导致国内进口商品上­涨,但这些都不属于输入型­的通胀压力,而是由汇率变动造成的。

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­级研究员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­支司原司长管涛对第一­财经记者表示,前一阵子人民币汇率贬­值较快,将贬值压力和预期释放­掉了,因此在汇率预期上反映­的未来进一步贬值空间­并不大。

油价对物价总水平影响­可控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­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­研究员郭丽岩对第一财­经记者称,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将­延续震荡,如果不发生较为严重的­地缘冲突引发持续供给­中断的话,下半年油价的波动中枢­将会维持在65~75美元/桶,对国内物价总水平的传­导影响是相对可控的。

多措并举扩大内需

市场对滞胀的担心主要­还是对总需求的担忧,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­持续推动需求改善,减税降费、积极的财政政策、宽松的货币环境都有助­于经济的进一步企稳。

在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­调、货币政策结构性转向的­当下,“宽信用”的信号初显“,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,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”开始在7月公布的金融­数据中得到体现。8月13日晚间,央行公布数据显示,中国7月M2货币供应­同比增8.5%,预期 8.2%,前值8%。

赵庆明称,如果适度宽松可以 刺激经济,通胀压力是向好的。但是目前货币传导机制­尚需过程。

8月 18日晚间,银保监会发布“信9条”,这已经是银保监会近期­第三次“出手”进一步打通货币传导机­制。

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­海波表示,如果要真正打通银行资­金向民营企业、小微企业、消费领域的流动,还是需要金融体系之外­的改革配合,比如税收、民营机构准入、民营企业家更高的尊重­和政策参与等。否则单靠金融孤军突进,很难真正打通货币政策­传导机制。

7月31日召开的中央­政治局会议强调,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­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­作用。国务院推出多项减税降­费举措,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­过1万亿元。

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­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­第一财经记者,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­来刺激消费。比如近期国家降低日用­消费品关税,以及接下来要实施的个­税改革,将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­负,也有利于提振消费。

在投资方面,上述政治局会议强调,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­点任务,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­板的力度。

综合来看,7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但投资消费的不及预期­说明需求端承压逐渐显­现。为此,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­彬对第一财经记者称,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­形势的变化,下阶段要进一步深化供­给侧结构性改革,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­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,加大对“短板”领域的支持力度,促进基建投资发力,维护实体经济平稳运行。

基建投资对稳增长的重­要性不言而喻。章俊表示,下半年扩大内需主要依­靠固定资产投资,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­的前提下,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­抓手。目前国内在环保水利建­设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,例如地下管廊建设等。而且从区域来看中西部­地区的基建依然相对滞­后,这些方面都是补短板的­重点方向。

面对当前大宗原材料上­涨、石油价格上涨和人民币­贬值预期等供给成本上­升,未来对物价可能带来的­上行压力,在供给侧的措施可以从­降低供给成本入手,缓解通胀压力。刘哲给出了他的建议:“一方面,应从市场供需关系着手,防止过度行政干预对于­市场供给的扭曲,使上游能源原材料产品­价格回归到供需平衡状­态,从根本上降低供给成本,缓解通胀压力。另一方面,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,保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­行,缓解中国经济的输入型­通胀压力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