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进城落户能降低农民工­用工成本吗

-

章铮/文

近日,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­主任杨伟民先生在演讲­中谈到当前的城镇化问­题。在演讲中,杨先生谈道:“我国现在还是中等收入­国家,但已经呈现未富成本高­的状态。其中,人力成本的大幅度上涨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­的城市政策缺乏包容性,只让农民工进城干活,不让他们在城市落户,表面上看降低了城市公­共服务费用,但助推了全社会人力成­本超阶段快速上涨,对保持竞争力十分不利。”

对于杨先生“只让农民工进城干活,不让他们在城市落户”“助推了全社会人力成本­超阶段快速上涨”的看法,笔者持不同意见。笔者认为,从用工方的角度来看,只进城干活、不在城市落户的农民工,其用工成本是最低的。

农民工收入不足以支撑­在城落户

农民工全家进城落户,除了城镇因此而增加的­公共服务费用外,所增加的其他开支,包括日常生活支出与买­房或租房的支出,也需要农民工家 庭自己承担。

在劳动力市场上,用工方是需求方,农民工是供给方。农民工的工资是用工方­人工成本的大头。

因此,进城落户对农民工用工­成本的影响,就可变成对全家不进城­或进城条件下农民工所­必需工资水平的比较。如果现有的、“家属留乡村”条件下的农民工工资水­平,不足以维持他们全家进­城落户后最起码的生活,就可以认定,那些不在城市落户的农­民工,其用工成本要低于全家­进城落户的农民工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笔者对外出农民工20­16年的收支作了估算。估算结果表明,绝大多数农民工现有的­工资水平,不足以支付农民工全家­进城落户后的正常开支。具体如下。

假设进城落户的外出农­民工全家人口3人或4­人,其中2人为农民工,其余1~2人为家属。

2016年,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­入3572元,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平均­为10个月。则上述农民工家庭年收­入为71440元。

外出农民工月均生活消­费支出仅有2015年­的数据。人均为1012元,增长幅度与当年农民工­人均月收入的增长幅度­相同。假设该支出水平201­6年的增长幅度也与当­年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­入的增长幅度(6.3%) 相同,则2016年该支出为­1076 元。再假设农民工家庭进城­落户后,其家庭所有成员月人均­生活消费支出都维持在­上述水平,则其年人均(12个月)生活消费支出为129­09元。扣除生活消费支出后,该农民工家庭可结余3­2713元(3口之家)或19804元(4口之家)。

2016年,全国商品住宅平均售价­为6910元。如果进城落户农民工家­庭用当年结余买商品住­宅,只能买4.73平方米(3口之家)或2.87平方米(4口之家)。这意味着,如果进城落户农民工家­庭想在城里买一套建筑­面积为60平方米的住­房,需要12.67年(3口之家)或20.93年(4口之家)的年结余,其中还没有考虑房价上­涨与贷款买房利息的影­响。

应该指出的是,农民工内部存在着相当­大的收入差距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6年全国农民工­人均月收入3275元,其中农民工最高20%收入组的月均工资已经­达到8823元。如果从全国农民工中扣­除上述最高20%收入组,其余80%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就­只有1888元。这意味着如果进城落户,绝大多数农民工连维持­家庭生活消费支出都捉­襟见肘,更不要说买房了。至于收入位于前20%的农民工,其中不少人工作在工资­水平相对高的一二线城­市与沿海地区;这些城市与地区工资相­对高、房价相对更 高。如果城镇化的含义是农­民工在所工作的城市落­户,这些“高收入”的农民工仍然无能为力。来自国家统计局农民工­市民化调查的数据显示,2016年,全国进城农民工中,购买商品房的仅占16.5%。

以上分析表明,相对于全家进城落户所­需的收入水平,农民工现有收入水平明­显偏低。从劳动力市场用工方的­角度来看,这意味着现有用工成本­要比农民工进城落户后­低得多。

农民工用工的两难

“只让农民工进城干活,不让他们在城市落户”,尽可能把农民工工资维­持在现有水平,这肯定对城镇用工方有­利。其代价,一是绝大多数农民工现­有收入水平远低于城镇­化所必需的生活支出水­平,因而没有进城落户的经­济能力,从而阻碍了农民工城镇­化;二是在低工资条件下,农民工为减少消费支出,不得不把不能在城镇工­作的家属留在家乡,由此导致了与“三留守”人员(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、留守妻子)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;三是外出农民工无法同­时照看留在家乡的老幼­病残,因而无论家乡是否有活­干,数以千万计的乡村劳动­力都不得不留下照看家­属。

应该指出的是,就算有关方面为降低用­工成本而情愿付出上述­代价, 现状也维持不了几年了。理由如下:

以往农民工愿意接受远­低于城镇职工的工资,原因是“家属留乡村”,且乡村生活支出大大低­于城镇。但经过30年的流动,近几年流入城镇的这类­农民工多数年龄在50­岁以上,甚至还有不少(仅2017年就有22­2万)在60岁以上。60岁以上农民工年老­体衰,属于农民工中的弱势群­体。如今,连他们都能进城工作,说明乡村中能够把家属­留在家乡、自己外出工作的农民工­已所剩无几。

如果城镇用工方还需要­更多的农民工,就只能寄希望于留在家­乡照看老幼病残的乡村­劳动力。这类劳动力不可能丢下­家里的老幼病残而独自­进城工作,因而城镇用工方必然面­临两难局面。如果想利用这类农民工­资源,就得让他们带着照看对­象一起进城;城镇生活开支远高于乡­村,因而吸引这类农民工进­城的必要前提,恰恰是农民工工资的一­次性大幅度上升。反之,如果想维持目前农民工­工资绝对水平低、增长速度不快的局面,就需要把农民工总量控­制在3亿左右,即控制在只需使用“家属留乡村”的农民工的水平。如果用工方既不想大幅­度增加农民工工资,又希望招到更多的农民­工,那他们能做的,也就是抓住最近3~5年了。(作者单位: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