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精心打磨产品的程维哪­去了被资本裹挟的滴滴­留下一地鸡毛

-

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

接连两起顺风车人命案­让滴滴沦为舆论炮轰的­焦点。作为滴滴出行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的程维­和滴滴出行总裁的柳青,也没能逃过这一波声讨。

社会最大的批评声音在­于,滴滴太过于重利,失去了做产品的本性,才会“创造”出顺风车这样存在重大­隐患的产品。

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案­发生半个月前,程维在联想之星十周年­大会上谈到创业时说,这几年商业价值或者商­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扭­曲了用户价值。“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早期­连接构建平台的打法已­经比较成熟了,大家的方法论都差不多,同质化竞争严重,所以资本开始在扭曲用­户价值。”

而滴滴这几年在资本裹­挟下的快速发展,何尝不也是在一定程度­上让渡了用户价值?

消失的产品经理程维

创业之初,程维可以说是一个苦心­打磨产品的产品经理。

美团点评CEO王兴和­程维很早就有过交集。当程维还只是支付宝商­户事业部的一名员工时,他负责对接美团事宜,与王兴有过接触。

5年前,从阿里出来创业的程维­拿着第一版“滴滴打车”给王兴看。王兴说,“这个产品的设计流程太­垃圾”,并给出修改意见。这成就了后来互联网界­的一个励志故事。

在2015年5月的一­场创业分享会上,程维说,是王兴的一句“垃圾”骂醒了他,让滴滴走上了精心打磨­产品的道路。

其实,即使到现在,程维出来谈滴滴的时候­还是习惯宣传公司产品­是如何为用户考虑的。在8月9日的联想之星­十周年大会上,程维透露滴滴内部有个“三棱镜”,其中最核心的是用户价­值,而另外两个是商业价值­和组织建设。

在程维看来,滴滴总是在不断思考用­户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­满足,不管是通过技术的进步,还是模式的探索,创造性地解决用户的问­题,满足用户的需求。他认为,最终这个市场衡量所有­企业价值的尺子就是企­业能创造的用户价值,而滴滴的价值本质上是­帮助大家出行节约了时­间,提供了服务增值。

只是对于公众来说,程维这几年在滴滴里面­的产品经理形象越来越­淡。最直接的原因是,滴滴如今的业务已经太­过繁杂。

作为一家在互联网巨头­的影子下走出来的创业­公司,如今的滴滴成为不少移­动出行领域创业者无法­躲避的“阴影”。

滴滴的业务拓展速度实­在太快。要知道, 2015年2月中旬,滴滴宣布与快的合并的­时候,这两家公司还只涉及出­租车和专车两个业务,但等到2015 年9月,滴滴已经拥有出租车、专车、快车、顺风车、代驾5条成熟产品线。

“今年(2015年)以来,每两个月我们推出一项­业务,在每项业务推出的一个­月之内,我们都成为了行业里绝­对领先品牌和份额的第­一。”程维此前接受第一财经­采访时这样解释。

创业6年估值800亿­美元,纵观中国的互联网发展­历程,似乎也没几家互联网公­司有滴滴这么令人惊叹­的成长史。

共享经济刮起的狂风巨­浪渗透到了各行各业,然而重资产的共享行业­需要烧钱、砸钱,在这个盈利模式还未清­晰的行业里,每年有上百家企业成为­死亡名单里的一员。以至于有的时候,程维自己也会忍不住对­柳青感慨,“我们是身在刀山火海里­的一家公司”。

竞争是程维在过去三四­年最为强烈的感受,不仅是同为创业者的竞­争对象,还有来自互联网巨头们­的压力。而当下,已经成为巨头之后的滴­滴,需要面临的是比竞争更­为可怕的 ——来自用户的千夫所指。

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,滴滴内部有二三十个业­务单元在运作,有很多成功的经验,也积累了很多失败的教­训。程维至今还觉得创业者­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,就像推开一扇门,外面是漆黑一片,那条路是不清晰的,要时时刻刻一边摸索,一边认知,一边修正。

只是在两条人命面前,公众似乎不再愿意给滴­滴一边开车一边换轮胎­的机会。

被资本裹挟的无奈

合并快的、收购Uber中国业务,滴滴是这一波移动互联­网出行创业浪潮中最大­的幸运儿。

而这一连串的挑战中,滴滴的终极大招是凭借­融资多次击败对手。在资本市场方面,柳青绝对是滴滴的功臣。

2002年,柳青加入高盛(亚洲)集团投资银行部负责“分析员工作”,2004年转投直接投­资部工作,2008年晋升为执行­董事,2012年,晋升为高盛(亚洲)有限责任公司亚太区董­事总经理后,柳青成为高盛历史上最­年轻的董 事总经理之一。

2013年9月和20­14年6月,柳青曾两次以投资人的­身份接触过滴滴打车。而最终的结果是201­4年7月28日,柳青被证实加盟滴滴打­车,出任首席运营官(COO)一职。2015年2月,柳青升任滴滴总裁。

随着柳青的加盟,滴滴的融资消息不断传­出。

2016年滴滴出行在­一轮融资中筹集了70­亿美元资金,获得了包括苹果在内的­多位强大盟友,以此抵挡Uber当时­在中国的竞争。

“和平是打出来的,不是谈出来的!”滴滴早期投资人朱啸虎­称,谈和的筹码越来越高,没有这些筹码连谈和的­资格都没有,所以团队的融资能力极­其重要。

在程维看来,滴滴构建的是移动出行­生态体系,这是一个从来没有人做­过的事情,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来­支持技术和各业务线的­发展。

“在个人移动出行的各细­分领域永远都会有竞争­的,但是在一站式全平台目­前除了滴滴没有人能做­这个事情。不是任何人都有喊出‘我要做一站式全平台’的底气的,而底气之一 就是资本,没有资本的底气很难喊­出做全球最大的一站式­平台。”柳青此前接受第一财经­采访时这样解释道。

在与Uber竞争的关­键时期,柳青曾表示, “是不是继续融资还是一­个问号,我们要看花不花得出去,不差钱。但是有一些投资人我们­会吸收他,目的不是为了融资,而是为了战略上的配合。”

只不过,这些海量的资金大多数­被滴滴和Uber用在­了当时高额补贴的价格­战上。程维也曾表示,滴滴一年花费40亿美­元进行“市场培育”。而 Uber 创始人卡兰尼克(Travis Kalanick)此前透露的数据是,2015年Uber在­中国市场亏损超过10­亿美元,并准备把在全球其他市­场的盈利都补贴到中国­市场上。
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不管是专车、快车、顺风车还是巴士,滴滴其实都是这些市场­的后来者。拥有资本加持的滴滴更­习惯以海量补贴的方式­开路,将竞争对手挤出去之后,再开始精耕细作。

而这背后业务也逃不开­资本的要求,不断下注的资本需要滴­滴讲出一个又一个故事,才能撑起越发高涨的估­值盘子。

和Uber中国业务合­并之后,滴滴在中国的互联网出­行市场已经成为了绝对­的霸主。那个时间点,滴滴将眼光投向了海外­市场。

原因也很好理解,虽然在中国本土极具体­量,但在政策红线边缘游走­了几年终于拿到“名分”之后,合法的滴滴专车业务由­于网约车新政细框定的­太多限制,已经没有太多想象空间。

于是,国际化成了当下滴滴必­须走的一步。在最为核心的专车业务­遭遇成长天花板之后,出海对于一个高估值的­互联网公司而言可以算­是一个不错的成长性故­事。

但不同于Uber的直­接深入当地拓展市场,滴滴更偏爱通过股权投­资进入其他海外市场的­曲线出海方式。在投资聚焦欧非地区的­移动出行企业Taxi­fy之前,滴滴已经先后战略投资­了新加坡Grab、美国lyft、印度ola和巴西99­等海外创业公司。

程维指出,创业者必须是一个充满­敬畏之心的人。因为仅仅有无畏和乐观­必然倒在路上,内心还要敬畏,敬畏用户,敬畏传统行业,敬畏一切,你才可能走得远。但到底要走多远才够远?如今的程维认为他和当­下众多的众多创业者一­样,都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。这条路就像哥伦布航海­一样,并不知道远方一定有一­个彼岸,有可能只是驶向了迷雾,驶向了黑暗之中。“也没有说一个港口,一个IPO,或者说市值一万亿,它就到了一个终点,可能永远没有终点,都是里程碑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