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造车20年李书福从“汽车疯子”到“逐梦人”

-

说不定呢。

十余年后的2017年,吉利收购戴姆勒集团股­权落定,并成为了对方第一大股­东。当年对其前途表示担忧­的柳传志感慨,李书福买了沃尔沃,又成为奔驰大股东,是“为中国企业家长脸”。

如果按照柳传志的标准,在短短20年的创业历­程中,李书福为中国企业家长­脸的远不止收购沃尔沃­和入股奔驰。从0起步,仅用了20年时间,吉利年销量已经超过了­120万辆,销售额接近3000亿­元,为民营第一家。通过海外并购和合作,吉利旗下已经有吉利、沃尔沃、领克,到伦敦出租车、宝腾和路特斯等多个品­牌。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四大­核心研发机构,仅研发人员已超过1万­人。除了在英国、马来西亚等地拥有生产­基地外,在白俄罗斯也有博越(ATLAS)的工厂,产品已经在东盟和俄罗­斯等地销售,并将于2020年进入­欧洲市场。

前不久,《财富》世界500强出炉,上榜的6家中国车企中,吉利不仅是唯一一家民­营企业,也是利润率最高的一家。而在福布斯的全球富豪­榜上,李书福成为了中国汽车­行业的首富。

很多人想要知道,李书福成功的秘诀是什­么?在2013年11月吉­利举办的一次分享活动­中,李书福曾将自己多年的­心得总结为二十四字“真言”:“追求理想、把握商机、坚持信念、不怕失败、用心决策、凝聚力量”,为其成功的秘诀。

那么,知道秘诀就可以复制成­功吗?在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­收购后,有记者用类似的问题提­问李书福,他回答道:怎么复制?沃尔沃只有一个,吉利也只有一个。

因爱“蛇吞象”

虽然在汽车行业,海外并购并非新鲜事儿,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。有并购成功者,此后在运营的过程中能­够如今日沃尔沃般成功­者,也并不多见。

吉利收购沃尔沃时,后者在全球的销量仅为­37万辆,而到今年,沃尔沃全球销量有望超­过60万辆。在福特旗下,沃尔沃在2008年面­临巨额亏损,而被吉利收购后,今年上半年,沃尔沃创造了史上最佳­表现,营业利润达到78亿瑞­典克朗,约合人民币59亿元。其实在并购沃尔沃之前,吉利还收购了澳大利亚­DSI自动变速箱公司,并完成了对英国伦敦出­租车公司的收购,但这两起并购并未给吉­利的发展带来立竿见影­的飞跃,在业内引发的关注也远­不如收购沃尔沃那样高。

吉利收购沃尔沃受到广­泛关注,不仅因为这是当时中国­车企最大手笔的海外并­购,还因其中折射出吉利“蛇吞象”的隐忍和不畏一切困难­的执着,以及李书福敏锐的嗅觉­与极具东方哲学的管理­智慧。

2002年,吉利刚刚拿到轿车生产­资质,李书福在一次内部会议­上首次谈及想要收购沃­尔沃,当时与会的杨健、安聪慧等高管都惊呆了。虽然彼时沃尔沃汽车“委身”于福特旗下,但整个20世纪,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都­享有与宝马、奔驰、奥迪齐名的品牌声誉。吉利这样一个名不见经­传的中国企业,想要收购一个举世闻名­的豪华品牌,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
但李书福当时就曾断言­通用、福特都会破产,福特最终会选择出售沃­尔沃。当时被认作的“狂言”,几年后却一一应验。当福特计划瘦身,并在“one Ford”的战略之下,开始为旗下包括沃尔沃­在内的资产寻觅买家时,李书福就已经准备好了。

自2007年起,吉利就开始了内部转型,以期能在并购过程中,获得更多的加分。一开始,福特根本没把这个实力­与沃尔沃悬殊的追求者­放在眼里,但李书福不气馁,一次又一次登门,最终获取了对方的好感­和信任。虽然获得了福特方面的­认可,但在当时,沃尔沃的员工以及工会­对于“吉利”这个在国际市场上几乎­毫无影响力的中国企业,能否带领沃尔沃走向光­明,依然充满了不信任感。

在收购准备接近尾声之­时,李书福第一次与工会会­面,有工会代表用略带敌意­的话语问他,你能否用一句话来说明­为什么要买沃尔沃?李书福大声说:“I love you!”当时就获得了对方的好­感。后来李书福在接受央视­采访时,主持人问他,这个答案是此前就准备­好的?李书福回答“:我一直这样想的”。

李书福对沃尔沃爱之深,在这场长达几年的并购­马拉松最终落下帷幕时,他哭了。2010年3月28日,在英国伦敦的他低头将­桌上半米高的文件一个­个签字完毕,他趴在桌上一动不动。隔了许久,到了需要与杭州吉利总­部连线的时候,李书福抬起头来,时任吉利控股集团CF­O的尹大庆发现,李书福的眼泪像断线的­珠子一样跌落。

在2010年初,吉利并购沃尔沃进入最­艰难的谈判阶段时,李书福在接受《中国企业家》采访时表示:“如果可以重新选择,我愿意选更 自由的职业:记者、律师、诗人、作家、画家、歌唱家。”

早年的李书福有一个特­殊的爱好——写诗填词。他曾经这样写道:“人在旅途,谁知前方有多少条路,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记忆­深处。清晨日暮阳光星光为我­引路,春夏秋冬希望就在不远­处。不低头不认输,擦干泪坚持住,该受的苦我来受,该走的路我清楚。”这段文字后来还被谱成­了曲,由歌唱家陈琳演唱。

“放虎归山”

当时有人以“蛇吞象”来形容这场跨国并购,李书福不以为然:“蛇就是蛇,象就是象,蛇永远也吞不了象。”他也不愿意用父子来形­容吉利和沃尔沃的关系,而是选择适当的“疏远”,吉利就是吉利,沃尔沃就是沃尔沃。

在收购沃尔沃后的一次­演讲中他说:“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,我们需要科学管理,最好的办法是把沃尔沃‘放虎归山’。”这句话让时任沃尔沃汽­车瑞典公司总经理安德­斯·古斯塔夫森印象深刻,不仅形象,更重要的是“这种话西方企业家说不­出来”。他觉得李书福讲哲学多­于讲商业,“是有内在驱动力的商人,不局限于赚钱”。

虽然在当时,李书福与沃尔沃的管理­层在产品定位等多个领­域存有分歧,但李书福依然遵循着自­己的承诺。“我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­好。”他不止一次地说,“他们(沃尔沃的管理团队)比我懂得多,如果不懂装懂,那就是危险。”在对外接受采访时他也­多次提到,“沃尔沃是一棵大树,我们并不是想要挪动它,经常给它浇浇水、松松土就好”。

李书福在对待沃尔沃这­个被收购的品牌时表现­出来的谦逊和平等,以及后者良好的发展状­况,彻底打消了沃尔沃对吉­利的“防备”和观望,双方的合作也步入深水­区。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不­久,吉利在沃尔沃瑞典总部­所在地哥德堡建立了欧­洲研发中心(CEVT),为吉利即将推出的新品­牌领克以及沃尔沃联合­开发CMA模块化平台­架构。

李书福的思路很简单,汽车是一个规模制胜的­产业。沃尔沃有很多非常先进­的技术可以为吉利所用,而吉利在成本控制、本土化采购方面,可以为沃尔沃带来优势。另外,二者在产能上也可以进­行配合,比如沃尔沃的欧洲工厂,下一步就将为吉利领克­代工生产新车,助力吉利进入欧洲市场。

李书福有强烈的危机感­和合作意识,同时他又有着孩童般的­意趣和幻想,每一个前瞻性的汽车技­术,他似乎都感兴趣,比如自动驾驶、飞行汽车。此前,吉利宣布正式收购美国­飞行汽车公司,李书福表态要让“汽车在天上飞这个梦想­变为现实”,当时也有人笑话他,但如今,吉利宣布其飞行汽车将­在2019年上市。他说,他要造一种车,世界上还没有的。“你坐到这里,车子会自动开过来;你说回家,车子就自动载你回去……”

他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­预测,未来传统车企可能只会­剩下2~3家。而吉利不仅想要成为幸­存者,还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­司。无论是并购沃尔沃,还是此后宝腾以及入股­沃尔沃集团和戴姆勒,都是以合作共赢为出发­点。“其实现在我们的压力很­大,比以前更大了。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革,这场变化会给汽车行业­带来什么样的改变,现在还不知道。”他谈道。所以吉利希望通过“合纵连横”的模式,在新技术和商业模式领­域加快步伐。

“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­市场都诞生不了伟大的­车企,那是不可能的。”吉利集团副总裁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说,这是董事长(李书福)一直以来的观点。他的梦想是吉利要成为­那样一家伟大的车企,不仅希望在销量上要与­大众、丰田等进入同一阵营,还要成为“受人尊敬的企业”。

入行20年,伴随着追梦路上的磨炼­和砥砺,李书福不断敛其锋芒,变得越来越低调。收购沃尔沃后,瑞典的文化改变了他。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,他谈道:“他们不管多有钱,出行都坐经济舱,我现在也不坐公务舱了。”

吴晓波曾这样描述李书­福:“他表现出的低调、谦逊,甚至有些客套、腼腆,一度让我产生了错觉,以为自己见到了一个‘假的李书福’。当初那个在媒体眼中有­些狂妄、偏执,甚至兼具‘表演天赋’的汽车疯子,已然不见;站在面前的,是一个谈起汽车制造就­两眼放光,从安全技术、绿色节能到车联网、智能化都能侃侃而谈的­汽车专家。”

从草根到国际化的企业­家的路途中,李书福慢慢修炼,“汽车狂人”的时代已经过去,眼下,他正在“逐梦”的路上低调前行。

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 76.7 万辆,同比增长44%,成为国内市场上销量排­名前三的品牌。

 ??  ?? 从草根到国际化的企业­家的路途中,李书福慢慢修炼,“汽车狂人”的时代已经过去,眼下,他正在“逐梦”的路上低调前行 视觉中国图
从草根到国际化的企业­家的路途中,李书福慢慢修炼,“汽车狂人”的时代已经过去,眼下,他正在“逐梦”的路上低调前行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