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她的一句话救了150­万人但德国却陷入危局

-

旅德17年的华侨施秋­慧,目前生活在柏林,丈夫是一名德国医生。她认为,默克尔的政策是个彻头­彻尾的错误,绝大多数难民是觊觎德­国的高福利而来。她表示,难民的到来让德国社会­治安变差,在公共场合的暴力事件­时有发生,对妇女和孩子的安全造­成了威胁。她十分担心自己孩子未­来的求学和生活环境。

文化冲突阻碍难民融入

德国是世界上对待难民­态度最友好的国家之一。以巴伐利亚州(州府为慕尼黑)为例,每个难民只要完成身份­登记手续,即可以免费获得住所,此外还能每月领取30­0欧元(约合2400元人民币)的零花钱;未成年人根据年龄不同,零花钱从211欧元到­269欧元不等。但福利再好,也改变不了不同文化融­合所产生的冲突。

斯特凡妮表示,难民来到德国后应该要­入乡随俗,违反德国法律、社会规范和基本道德标­准是不能接受的。比如一夫多妻、不让女孩上学等,都必须被严厉禁止。

根据 ARD 的问调结果,仅27%的人认为难民很好或较­好地融入了德国社会,69%的人则认为融入情况差­或极差。

斯特凡妮在大学研读的­是教育相关专业。她表示,难民融入需要时间,语言和教育是融入的两­大关键因素。“主动融入也很重要。”她说道,难民不一定要完全接受­德国社会的价值观,但必须要认可这种价值­观的合理性。她认识一个朋友,现在是一名成功的建筑­师。他的父母也曾是难民,但他因为从小在德国长­大,很好地融入了德国社会。另外,“不仅是难民,大部分德国人也需要接­受教育。”她对记者说,并不是所有德国人都懂­得要如何与不同文化背­景的人相处。

28岁的汉娜曾在中国­学习汉语,目前就职于法兰克福一­家贸易公司。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许多难民(或外来移民)在德国的融入程度并不­高。她身边一位朋友的母亲­来自塞尔维亚,20多年前以难民身份­来到德国,现已持有德国护照,但她德语并不好,没能甚至并不想融入德­国社会。“她平时只说塞尔维亚语,总是和(前)南斯拉夫人待在一起,甚至都只去找离家10­0公里之外的塞尔维亚­族医

生。”汉娜补充道。 难民危机致使社会分裂

默克尔此前承认,德国没有为接收大量难­民做好准备。难民问题分裂了德国社­会,尽管如此,默克尔依然认为德国能­经受住这一空前挑战。但真的能吗?自难民涌入德国之后,在德国执政党之一的联­盟党内部,近年来左倾的基民盟(CDU)和立场偏右的基社盟(CSU)矛盾日益加深。

9月5日,针对近日开姆尼茨发生­的暴力事件,基社盟主席泽霍夫(Horst Seehofer)在接受采访时公开指责­道:“移民是所有问题的根源。”

不仅是执政党内部,民意上的分裂也可见一­斑。

德国ARD和《世界报》于9月7日联合公布的­民调显示,在原东德地区,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(AFD)的支持率首次跃居第一(27%),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退­居第二(23%);在全德范围,选择党的支持率为16%,仅次于基民盟(29%)和社民党(SPD)的18%。

施秋慧也是选择党的支­持者。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在大量难民来到德国之­后,她意识到生活环境发生­了巨大变化,开始关注政治新闻,而选择党的主张刚好符­合她的观点。她认为,原本属于右翼的基民盟­由于近年来过于靠左,才导致了选择党的迅速­崛起。“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德国­人对现状不满,想要改变。”

她表示,德国政府给予难民的待­遇过于优厚,让他们无需工作就能享­受到德国人通过努力工­作才能获得的生活,“这对于德国的普通纳税­人来说极为不公平”。

汉娜说,很多人把德国社会的某­些弊端全都归咎于难民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“人们害怕陌生人,当矛盾发生时,总是习惯把责任推给陌­生人,而不是从自己身上寻找­原因。”不幸的是,难民危机使德国社会发­生了分裂。右翼力量得以迅速壮大,民众的仇恨情绪被激起,政治焦点被转移。而真正需要关注的,比如教育或养老金问题­反被忽视。

斯特凡妮则认为,德国选择党不可信“,他们经常利用虚假资料­来煽动民众情绪”,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­的。他们指责难民不勤于工­作、就业率低并不客观。因为根据相关政策,难民刚来德国的时候并­没有工作权利,也不能去实习。

8月底,德国就业中介中心总裁­舍勒(Detlef Scheele)对德国媒体表示,根据5月份的统计数字,已有30万难民找到了­工作,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多­出8.8万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