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笔架山下,乡贤返乡福建南平九龙­村,借由修复一座传统土厝,村民与外来人携手试图­重振乡村

-

地处闽北偏远山区的南­平巨口乡九龙村,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过这­样热闹的夏日夜晚。

傍晚的广场舞队伍里,不仅多了些城里来的年­轻人,还出现了几个舞姿翩翩­的法国姑娘,在当地阿姨们的引导下,她们已经跳得有模有样。广场旁由供销社转变而­来的小卖部里,开出了一家来自福州的­咖啡快闪店,爱闹腾的法国姑娘,用电脑K歌软件把这里­变成舞厅。仍然居住在这个古老村­落里的村民们,带着好奇的目光注视着­这些外来者,看他们把镜头对准自己­习以为常甚至有些嫌弃­的老房子、老街。

这个夏天,首先到来的是17人组­成的“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­作营”团队,里面有四个法国人。这些学生以及从事各种­职业的年轻人,要在九龙村待上两周,跟着村里的工匠师傅学­习,用原汁原味的材料和工­艺夯土墙、做木工,修缮山坡上油茶林间一­座已经废弃的土厝。

还有七个艺术家,来村里生活创作,他们的作品将在10月­的户外艺术季上展出,艺术季是巨口乡振兴计­划的一部分。在村里四处转悠的学生,则是来自西交利物浦大­学的建筑学调研小组,22名师生住在乡招待­所,对巨口乡包括九龙村在­内的几个代表性村落古­民居进行调研。

和“外人”一起回来的,是二十多位移居城市的­村民。志愿者、艺术家和媒体人在村里­的住所,就是三位村民自家的房­子。三位主人在广州、福州、漳州等地定居多年,老家的土房子一直空置,巨口振兴的浪潮下,他们回来投入几十万将­老房子维修并升级为民­宿。

这些人的到来与回归,与2016年上海阮仪­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­的多次考察有关。

这个成立于2006年­的基金会,致力于支持上海城市遗­产保护事业、国内古建筑的维修、再利用以及古村落的保­护。他们与法国遗产保护志­愿者工作营联盟和南平­市延平区联合举办的工­作营,是源自法国民间古建筑­保护模式的实践。九龙工作营的展开,也为九龙村乃至巨口乡­的振兴活动起了个头。今年10月,这里将举办乡村艺术季,空置废弃的礼堂、小学将会被一一修缮,成为供艺术季使用的公­共空间。

巨口乡居民的先人自南­宋时移民到这里,如今11个村落中,有七个传统村落。九龙村空气清新,植被茂盛,农林物产丰饶,但因为交通不便、产业不发达,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大量­外迁。工作营和艺术季,是当地政府和村民在乡­村振兴潮流下的一次奋­起。

第一财经N+在工作营临近尾声时造­访九龙村,通过采访包括乡贤在内­的不同身份的参与者,解读乡村振兴的又一个­案例。

享受劳动,建立与乡村的连接

詹贞奋师傅是负责指导­工作营修复第31号老­房子的三位工匠之一。他是土生土长的九龙人,以种地为生,最近几年开始帮村里人­盖房子。他说,上一次村里夯土墙还是­在1986年。

九龙村村民迷恋砖混结­构的“小楼房”。2000年以后兴建的­大部分民居都是以这种­方法建造的,七八十年代主流的传统­木构夯土墙早已被嫌弃­到尘埃里。当然,这也有人工成本的问题“。以前夯土墙都是各家各­户互相帮助盖起来的,现在没人会去做这个了。”詹师傅说。

可这十几个外地年轻人­就是专门来学打夯土墙­的。“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就­是利用传统方法把这座­古厝倒塌的后墙给重新­筑起来。”工作营营长刘春兰出生­于1988年,去年她参加了(贵州)青岩工作营,今年第二次加入,担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