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争议“无还本续贷”:意在银行提前审贷,多手化解民企“过桥”难题

-

记者 宋易康 发自北京

近阶段,一系列缓解民营企业融­资难、融资贵的措施渐次落地,其中“无还本续贷”由于字眼中包含了“无还本”而触碰银行业防风险的­神经。

无还本续贷引起业内热­议缘于8月初一篇介绍­创新金融实践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文­章,文章介绍说:“通过‘无还本续贷’,帮我们节省了500多­万元费用。”以往贷款到期后必须先­还款才能再借贷款,而为了还款,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必­须先筹集一笔资金,甚至有企业通过民间借­贷拆借高息资金,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。

文章同时还提到,当地银监局和政府部门­合作,选出了一批经营、信用良好的企业开展“无还本续贷”试点。

虽然当时“无还本续贷”引起了银行业人士的争­议,但是8月11日,银保监会发布《加强监管引领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­水平》明确提出,对于小微企业,要落实无还本续贷,这进一步表明了监管态­度。

9月21日,银保监会召开“进一步提升银行业和保­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”发布会,银保监会发言人肖远企­首次详细解释了“无还本续贷”以及监管的用意初衷。

“无还本续贷”本质是提前审批

事实上,早在2014年,原银监会发布的《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­业贷款服务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­水平的通知》提到,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­期后仍有融资需求,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­小微企业,经其主动申请,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提­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­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。符合相关条件和标准的,经银行审核合格后可以­办理续贷。

肖远企21日称,这才是“无还本续贷”的源头。他在发布会上称:“8月份我们有一个新闻­稿讲了‘无还本续贷’,跟原来发的文件政策相­比,文字相对精炼,省去了几百个字,所以造 成了大家的误读。”

他进一步解释,实际上“无还本续贷”是针对小微企业的,不是借了贷款就不要还­本,而是一个企业从银行借­款快到期的时候,如果这家企业还想继续­从银行贷款,监管要求银行在到期之­前提前对这家企业进行­贷款审查。

例如,原来企业的贷款9月份­到期,如果企业还想继续从银­行贷款,监管要求这家银行从4、5月份开始就对这家企­业向银行提出的贷款申­请进行提前审查,不要等8、9月份再来审查,审查的标准要按照新发­放贷款的标准执行。

肖远企称,如果这个企业符合银行­的贷款标准,提前审查,那么在9月企业贷款到­期时,银行就继续给这家企业­续贷,之间没有时间差。

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,过去银行审批贷款往往­存在时间差。如果贷款9月到期,银行在8月甚至9月才­开始审贷,审完后可能要到10月­或11月才能对企业续­贷,中间的时间差有一两个­月,甚至更长。

如果存在这个时间差,这家企业可能就要到其­他银行,甚至一些小贷公司或民­间高利贷机构获取资金,来应对短期的资金周转。对小微企业来说,成本无疑较高。

肖远企指出,为解决这个问题,银保监会要求银行提前­审贷,减少、压降贷款的时间间隔,提高资金周转效 率。“绝对不是说借钱就不要­还了,不是这个意思,而是要求银行提前审贷,审贷的标准是按照正常­的贷款流程,按新发放的贷款审核。”他称。

鉴于提前审批是监管鼓­励“无还本续贷”的初衷,那么业内对于“无还本续贷”的理解则有一定偏差。

一位大行人士此前就对­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“无还本续贷”对于银行而言,在银行内部可能是将原­借据收回,相当于还清贷款,再转一张借据重新续借,其本质是“没有现金流”。而由于“无还本续贷”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不­良贷款的生成,有可能成为银行掩盖不­良的工具。

而对于“无还本续贷”适用的范围,市场此前也有较大争议。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­场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­者表示“:‘无还本续贷’是对银行风险敞口的放­大,不宜扩大到中型、大型企业。”而另一位农商行负责人­则直接对第一财经记者­指出,“无还本续贷”变相扩大了企业和银行­的风险,就算中小企业也不适合,最好只是在“三农”、精准扶贫贷款中进行试­点。

此次监管的详细阐释,可以及时消除业内对于“无还本续贷”的理解偏差,不过,对于“无还本续贷”的适用范围,银保监会此次没有进一­步明确。

多种尝试已在路上

在传统的贷款模式中,由于小微企业生命周期­短,银行不敢给它们发放中­长期贷款(即期限在1年以上的贷­款),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。一位民营企业主对第一­财经记者称,开办一家企业,所投入的资金不可能大­部分在一年之内就能收­回来,包括购置厂房、机器等,都是固定资产投资,回收期很长。

于是,便出现了所谓“过桥贷”,即短期贷款到期时,还不上款的企业主会先­借一笔民间借贷,把银行贷款还清。等过一段时间,银行新的短期贷款贷下­来,再还掉之前的民间借贷。但是,民间借贷往往利息很高,月均利率在10%~20%左右,银行一旦不续 贷,小企业极有可能面临被­高息“过桥贷”拖垮的风险。

银行业内人士指出,银保监会提出“无还本续贷”也是想从银行业源头入­手,改变银行审批速度,缓解企业“过桥”压力。

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,银行已经在尝试“无还本续贷”,某城商行推出名为“无间贷”的产品,十分接近“无还本续贷”。

根据该产品的业务申请­与受理流程,企业贷款到期前一个月­向银行书面提出小微“无间贷”申请,客户经理进行贷前调查,判断准入条件后,对总行审批通过的企业,银行可以与借款人重新­签订合同、补充协议与借款凭证等。办理成功的企业,借款人贷款到期时无需­偿还本金,系统自动实现贷款续期。

除此,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­银行中心特聘研究员王­剑指出,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探­索出“官办过桥贷”来缓解企业“过桥”难题。

记者发现,目前已经有官方“过桥贷”正在解决企业贷款过桥­被高利贷盘剥的困境。例如,江阴市政府逐步建立“转贷基金”,政府市级财政出一部分­引导资金,希望获得转贷资金的会­员企业可根据贷款规模­缴纳入会资金。例如,企业A有5000万元­贷款,对应出资500万元作­为转贷会费缴纳入会,该基金只面向会员企业­转贷。

业内其他模式还包括:政府监督银行在收回上­一笔短期贷款的同时, 签订承诺书,企业如无资质问题,一定时间内必须放贷;一些本土化程度高、机制灵活的城商行、农商行,主动推出“过桥贷”业务,对于一些资质不错却遇­到“过桥”问题的企业,主动给予放贷支持。王剑认为,这些尝试一定程度上,都使企业在“过桥”过程中,降低了风险。

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­经理薛宏立对第一财经­记者指出,可考虑政府成立省级担­保公司,对小微企业扶持项目进­行信用支撑。“无还本续贷”支撑实体经济和小微企­业发展,但也扩大了银行风险敞­口,如果政府担保机构给予­阶段性担保,将能促进政策加速推进。

8月末小微贷款同比增­12.6%

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­据显示, 8月末,各项贷款余额136.5万亿元,当月新增1.3万亿元,较去年同期多增303­7亿元。1~8月份,累计新增贷款 11.6万亿元,较去年同期多增1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3%。

从结构上来看,信贷资源配置更加有利­于服务实体经济,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、新兴产业等得到了比较­好的支持。8月末,制造业贷款余额17万­亿元,比年初增加了6829­亿元,比去年同期多增了30­00多亿元。另外,对于新兴产业,比如投向信息传输、软件、信息技术业的贷款同比­增长24%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.7 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6%,比各项贷款增速 高0.3个百分点。

肖远企说,要“挤”、“腾”、“挖”出存量信贷资源,用好增量,短期窗口指导和中长期­机制建设结合。

“挤”就是挤出信贷资源,把它用于小微企业和民­营企业,具体而言,一是从过度授信的大企­业中挤,二是从“僵尸企业”中挤,三是从通道占用的资金­中挤。

“腾”就是腾出更多的信贷资­源用于民营企业和小微­企业,一是加大银行机构不良­资产的处置力度,腾出更多的新的信贷空­间。二是通过债转股的形式,将对企业的信贷资金转­为债转股实施公司对企­业的持股。

最后是“挖”银行保险机构的潜力。通过向管理要效益,通过银行保险自身管理­水平的提升来挖掘内部­的潜力,盘活存量资金。

对于如何用好增量,肖远企认为,一是要疏通货币信贷传­导机制,二是要整合内部资源,特别是资金资源,三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­效率。

肖远企说,对小微企业,银保监会提出“两增两控”目标。所谓“两增”就是小微企业贷款增速­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,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­期水平“。两控”一是合理控制成本,二是控制风险,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­不盲目抽贷、压贷和断贷,要帮助它们走出困境。 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 ??  ??
 ??  ?? 9月21日,银保监会发言人肖远企­首次详细解释了“无还本续贷”以及监管的用意初衷 视觉中国图
9月21日,银保监会发言人肖远企­首次详细解释了“无还本续贷”以及监管的用意初衷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