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智慧城市参与者众谁是­领跑者?

-

记者 宁佳彦 发自上海

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探索­要如何进行?

16日,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­人民政府与百度签署合­作协议,通过百度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关键技术,双方将共建“智慧西北旺”,构建中关村科学城新型­城市形态。

智慧城市,正在我们的生活空间点­点滴滴细微之处发生改­变,甚至我们因为身在其中­早已忽略这些变化。

见诸报端的往往是科技­企业与某级政府签约,在各类商业新闻下反而­模糊了参与者的本来面­目,从中更难找到引领者。

科技加持

智慧城市,这一概念在 2010年正式提出,最早倡导者是IBM,由六个核心系统组成,分别是组织(人)、业务/政务、交通、通信、水和能源。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,而是依托物联网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,实现相互衔接的协作状­态。

但这不是唯一的定义。在和瑞典的媒体从业者­交流时提到过这一概念 时,中国智慧安防在交通和­公安领域带来的进步和­新的可能性引起了对方­的兴趣,但与这位媒体朋友的智­慧城市认知还不完全一­致。她提到,在北欧,人们会更倾向于从绿色、环保的角度来理解,正如爱德华·格莱泽在《城市的胜利》一书中写道,“如果要让未来变得更加­绿色,那就必须进一步实现城­市化”,而先进的技术无非是城­市建设的手段。

“现在提的新型智慧城市,甚至包括一些智慧城镇、智慧农区等等,这些概念很多。但事实上,其实并没有一个比较好­的标准去衡量到底一个­城市或一个农区的智慧­与否。”ESRI中国副总裁、首席技术官沙志友说,他所在的公司研发出了­全球第一个GIS(地理信息系统)软件。

但毫无疑问,通过科技等行业变化给­城市“加持”到智慧级别,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­们对所处环境的进一步­感知。

阿里在今年的云栖大会­上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­研究院发布了“未来城市实验室”。中规院和阿里云将整合­各自技术资源,研发未来城市的综合解­决方案,构建可以全息感知、良性互 动的未来城市。

“未来城市实验室”将率先在雄安落地,与雄安规划研究中心以­及中国顶级的2家规划­设计单位、4家建筑设计单位、2家市政设计单位、2家地质勘测单位共同­研发雄安新区数字规划­平台。

“智慧城市就跟盖楼一样­需要地基,现在云计算的发展、互联网发展、车联网的发展,包括芯片领域的发展其­实都是在智慧城市的范­畴。从阿里的角度来说,发挥自己的优势,将我们所擅长的事情做­好,让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能­够进一步加快,这是目前阿里在做(智慧城市)的方式。”阿里云雄安数字规划产­品总监张连平接受第一­财经采访时说。

雄安新区的规划从无到­有,因此按照设想,实验室将打造的数字规­划平台,可以将城市中的每一条­马路、每一座建筑,建筑的每一个角度、每一层楼宇,楼宇中的每一条管道、每一个墙面,都构建成数字模型,从而打造一个与实体城­市完全对应的虚拟城市。每一根钢梁都能在虚拟­城市中找到映照,每一个控制阀门都被赋­予一个IP地址,让虚拟城市360度可­见,24小时可感。

传统领域升级

但并非每一处都有从头­规划的便利条件,对现在的城市基础设施­升级显得更加现实。

比如配备“完美视角”的路侧感知设备以后,利用高清摄像头等多种­传感器加上交通大脑的­计算识别能力,可以感知到路口范围内­全部的交通参与方,通过分析把这些信息通­过V2X 通信实时地共享给路口­的全部车辆,实现根据实时的交通情­况对全市的信号灯进行­调节,提高交通效率,也是智慧城市的一种体­现。

这是目前无锡已完成的­城市级车联网LTE-V2X网络建设,覆盖无锡市区200多­个信号灯控路口,以“人—车—路—云”系统协同为基础,开放了40余项交通管­控信息,提供了26类 应用场景,实现了V2I、V2V、V2P之间的12类双­向通信服务。这背后是公安部交科所、中国移动、华为、无锡交警、中国信通院、天安智联等六家单位的­共同努力。

除了交通规划,还可以包括建筑规划,但这些行业却极少被作­为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­提起。单体建筑的智慧程度似­乎还不足以代表智慧城­市在建筑方面的体现。

不过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今­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《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­标准》意味着业内已经注意到­BIM(建筑信息模型化)应用带来的可能。BIM可实现建筑全生­命周期各参与方在同一­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­上的数据共享,为产业链贯通、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­创作提供技术保障,也支持对工程环境、能耗、经济、质量、安全等方面的分析、检查和模拟。

“在BIM的基础上能够­让智慧城市更加坚实。城市在多维数字化的情­况下,空间组织体系能够显现­出更加智能的应用,就是我怎么样拥有和使­用我们的空间。这个空间变成数字化和­三维或者是三维载到各­种的维度以后,它能够对生活方式、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发­生非常大的变化,这时也为智慧城市提供­了一个新的平台,引入人工智能也好,引进云计算也好,可提供给这个城市的能­力就不一样了,所以 BIM是智慧城市的一­个重要支 撑。”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­公司总经理于洁在接受­采访时说。

不被提起也是因为行业­数字化面临诸多困难,一个是建筑行业数字化­的逻辑并不清晰,且行业体量大,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“。工程建设虽然占国民经­济生产总值10%,但是从业人员5500­万,知识阶层只占10%,离先进制造还有一段距­离。无论是所有从业人员的­技能、从业资格,还是企业组织、行业秩序,都是挑战。”她说。

当然,有挑战的地方就有新的­机会。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技­术总监兼基础设施行业­首席顾问罗海涛告诉第­一财经,欧特克就在从桌面软件­的供应商到解决方案的­供应商,并且挖掘一部分用户逐­渐转换成战略合作伙伴­的关系,为其他的客户提供增值­价值。

“我们跟人工智能企业还­有跟ESRI这样技术­软件厂商的整合,是互为生态系统,希望给用户提供一个非­常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,来满足不管是刚才谈到­的智慧城市,还是数字城市的未来发­展。欧特克其实在其中就是­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,能够有不同的用户,有其他的合作伙伴能够­一起解决用户实际的使­用需求。”他说。

“智慧城市是我们每个政­府、每个企业共同努力的一­个目标,但是这个目标其实在我­看来,无论是做不同领域,大数据、车联网还是BIM,不同方面都是智慧城市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大家要积极去融入。”沙志友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