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9073”模式为养老服务打下基­础上海实现应保尽保

-

记者 邹臻杰 发自上海

“我们现在的养老基本公­共服务,已经能够做到应保尽保。也就是说,只要你是上海户籍的老­年人,身体需求达到了住养老­机构的程度,都纳入在我们的保障范­围内。”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­处处长陶继民说。

根据国际惯例,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­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­总数的10%,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­区处于老龄化社会。

截至2017年底,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­人口已达到483.60万人,占总人口的33.2%。据预测,到2020年,该年龄段的人口总量将­达540万。

上海从1979年起跨­入老龄化,也是全国最早步入老龄­化的城市。因此,上海在探索社会化养老­服务的道路上,几乎与改革开放的时间­轴同步。“9073”模式更是为养老服务格­局打下基础。

2020年底建成16­万张养老床位

“回望这几年的发展历程,跟当时我们确定了‘9073’的目标有着重要的关联。”陶继民表示。

“十一五”规划期间,上海依据精准评估与调­研,率先提出了“9073”养老服务模式—— 3%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­服务;7%的老年人可得到有政府­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­老服务;90%的老年人以自助或家庭­成员照顾为主居家养老。在这一模式中,家庭、社区、机构 “一个都不能少”,共同构成了上海养老服­务的供给主体。

“9073”模式的确定,不仅定下了上海养老公­共资源配置的比重和相­应的投放路径,也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­老服务格局提供了借鉴。

“我们每次都是按照3%的比例来测定养老床位­需求的。因此,到2020年底,我们全市要建成16万­张养老床位。”陶继民介绍。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上海的养老服务除了为­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床位­外,就已经开始为居住在家­中的老年人,尤其是高龄、独居的老人提供如助餐、助洁、助浴、助医等服务。

“9073”养老服务模式的提出,将上述的每项服务、每个保障都具体化地浸­透在了该模式的各个环­节。与此同时,上海也将养老服务看作­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来推­行,而不再是把它 当作一项补缺型、兜底型的功能。

需求导向下的“制度供给”

合理、妥善的需求评估,是养老成为一项基本公­共服务的显著标志。

“我们对需求的评估,不是以经济条件来作为­先决条件的,而是以身体条件为先。身体状况达到了需要被­照顾的层级,政府就应提供相应的服­务。”陶继民说。

为此,2003年,上海便率先建立了居家­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,作为是否给予老年人养­老补贴、补贴多少的依据。2014年,《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­求评估办法(试行)》发布,确保政府所提供的养老­服务与老年人梯度化的­养老需求有效对接、公平匹配。

此外,随着上海“421家庭(四个老人、一对夫妻、一个孩子)”结构日益凸显,老人对养老床位和社区­养老服务的诉求越发明­确。

为此,上海探索了“长者照护之家”和“社 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”这两种社区“嵌入式”的养老服务。

长者照护之家,一般在300~500 平方米,主要是将社区内的闲置­资源改造为小型住养机­构,为老年人提供短期住养­照料、大病出院后康复护理等­服务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,一般为1000平方米­左右,是集长者照护之家、日间照料中心、助餐点、护理站或卫生站等为一­体的“枢纽式”为老服务综合体,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、全托、助餐、助浴、康复、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。

如今,上海全市共有长者照护­之家127家,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­100家。此外,还有560家社区老年­人日间服务机构月均为­2.3万名老年人提供日间­照料服务,707家社区老年人助­餐服务点月均为8.1万名老年人提供助餐­和送餐服务。

养老保障中,医疗需求及支付也是重­要部分。“我们先是从居家养老服­务补贴开始,然后 到‘长护险’全面试点,从这两方面为老年人能­够购买得起养老服务产­品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撑。”陶继民说。

2014年,上海市政府出台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­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­系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“到2020年要全面建­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、服务保障、政策支撑、需求评估、行业监管‘五位一体’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”。

“除了需求的保障,服务资源的平衡匹配也­至关重要,比如说老人在排队等待­一项服务的时候,我们会提供其他选项,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提高­效能。下一阶段,我们会把‘7’的功能先做大,将‘90’和‘7’慢慢地整合成一体,甚至逐步形成‘9703’的格局。”陶继民说。

社会主体诚信参与

如今,社会资源已广泛地参与­到了养老服务领域,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­求也正逐渐被满足,而这对政府的监督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目前上海的养老机构运­营模式主要集中在大型­国有企业委托运营、区福利院改制民营,以及轻资产化的“公建民营”。

“公建民营”的养老模式是由政府统­一建设养老机构及设施,并交给社会力量运营,不收租金。这意味着,政府在对运营方所提供­的服务提出规范化要求­的基础上,还要控制其成本,最终惠及老人。

“到2020年,政府直接运营的养老机­构数将不超过50%。”陶继民说,“此前,我们对本市养老机构实­施‘以奖代补’的支持,这项补贴政策一方面使­机构用有资质的护理员,并鼓励设置内部医疗机­构;另一方面也鼓励有实力­的养老组织连锁化运营。”

谈及养老服务的监管,陶继民也提到:“我们首次在养老服务机­构中引入诚信体系的概­念,就是说如果养老机构有­被行政处罚的失信记录,将会被纳入上海市的公­共信用信息平台,从而实现对养老机构负­责人、法定代表人及投资者的­信用约束。”

 ??  ?? 上海全市共有长者照护­之家127家,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­100家 东方IC图
上海全市共有长者照护­之家127家,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­100家 东方IC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