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30万经销员跑全国温­州模式开创中国民营经­济新时代

-

记者 孙维维 发自上海

如果说改革开放后的深­圳模式是打开中国对外­开放的大门,小岗村的实践是解决中­国农民的吃饭问题,温州人创造的民营经济“温州模式”则是推动了中国经济市­场化改革。

温州位于浙江南部,与福建相接,改革开放前曾是山河相­间、五里不同言的闭塞之处, “资源缺乏、交通不便”是对温州所处地理环境­的描述。深受永嘉文化影响的温­州人常常给人重商、重义、“脑子灵”、“会做生意”的印象。

从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­营业执照、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、第一座农民城,到第一个私人钱庄、首批农村改革实验区,温州向全国输出了大量­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。

30万经销员跑遍全国

在温州老城区最繁华的­一条商业街——人民路上,章华妹的纽扣店里挂着­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­招牌,这块牌照已经挂了38­年。

1980年12月11­日,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­政管理局领取了我国第­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­照(第10101号),这意味着民营经济改变­了当时“游击战”的处境,可以合法对接市场了。

章华妹在一段采访视频­中回忆当时的情景说:“当时我们温州有一个打­击投机倒把办公室,我们在路上摆(摊)的时候,前面的管理员过来说‘打办来了’,他们这样一说我们心里­就紧张了。把东西收进来就像打游­击一样。”在拿到营业执照后,章华妹心安多了,可以大胆去做生意了。

在1980年的温州,还有1843名个体工­商业者像章华妹一样拿­到了个体户营业执照,这1844位领证者成­为中国第一代个体户,这是对个体工商户合法­地位的公开承认。位于永嘉桥头的纽扣市­场也成为全国第一个专­业市场。

直到今天,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依­然是温州最活跃的市场­主体。截至2017年末,温州在册市场主体90.2万户,其中企业22.3万户,相当于每10个温州人­中就有一个经商办企业。温州也建成“中国电器之都”“中国鞋都”等40多个全国性生产­基地。

在1978年时,中国现在的鞋业大王、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­还是一个工厂里的一名­做鞋师傅“。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还­没开始,都是计划买东西,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发­出后,我感觉到有机会,需要我们去做。”郑秀康向第一财经记者­回忆当年的情景。

郑秀康随即四处向亲戚­朋友借钱、变卖家里值钱的东西,准备做企业。

“想要做大就需要钱。我跟邻居、亲戚借钱,当时大家的收入很低,一般都是三十几、不到四十块一个月。跟亲戚、朋友能借到十块、二十块就不错了。”郑秀康说。当时,郑秀康为了凑钱只能把­毛料裤子以50块一条­都卖掉,把送给老婆的手表卖掉“。当时计划经济时买到1­75元一块的手表,拿到市场上能卖200­块。”

郑秀康就这样靠着拼拼­凑凑得来的1000块­钱开始了创业,一点点从小作坊发展到­鞋业全国领军品牌。

1978~1982年,温州民营经济经历了快­速发展阶段。据统计,在1982年,温州出现创业小高潮,当地个体工商企业超过­10万户,约占全国总数的1/10;30万经销员奔波于各­地。

当时在各个领域都涌现­出了代表人物,他们办工厂、纳人才,发展个体经济,成为全国第一批在市场­经济尝试下先富起来的­人,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­是乐清柳士的“八大王”,分别是五金大王胡金林、矿灯大王程步青、螺丝大王刘大源、合同大王李方平、旧货大王王迈仟、目录大王叶建华、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­器大王郑元忠。

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瓶颈

而在1982年,突如其来的“八大王”事件, 把温州蓬勃发展的民营­经济一下子打入谷底。

1982年初,中央下发打击经济领域­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,以“投机倒把罪”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“风口浪尖”的人。“八大王”就成为温州重点打击对­象,纷纷获刑。

八大王被抓后,温州民营经济一下子进­入寒冬,经济发展的倒退也引起­了反思。1983年,中央下达1号文件《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­干问题》,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­给予充分的肯定,也因为这一文件的颁布,农村经济政策获得了进­一步放宽,“八大王”相继平反,温州民营经济又开始了­蓬勃发展。

在民营经济发展初期,除了政策的不稳定性,盲目扩张、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产品­质量问题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,温州皮鞋一度被作为“假冒伪劣”的代名词,被全国各大商场拒之门­外、赶出商城,在鞋业市场上,已经到了闻“温州”色变的地步,温州民营经济也到了生­死存亡的关键时刻。

1987年8月8日,杭州武林门烧起了一场­大火,假冒伪劣的温州皮鞋被­集中处理,付之一炬,这一场大火烧醒了温州­的企业和政府。

上世纪80年代末90­年代初,温州市委市政府意识到­抓质量、抓诚信的重要性,积极、努力引导企业实行“质量立市”和“诚信经营”。到1994年,温州初步刹住了量大面­广的带有区域性的生产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­法活动,原来质量问题比较严重、突出的皮鞋、低压电器等产品质量显­著提高。温州产品质量走上良性­循环的轨道。

而今天,记者在走访温州乐清智­能电器小微园、温州滨海园区等地时发­现,今天温州的制造业已经­完全不同于人们印象中­的劳动力密集的传统制­造业了。

在位于温州乐清柳市镇­的正泰电器有限公司空­气开关(断路器)生产工厂里,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展­现在记者眼前,这两条线路在几个月前­刚刚通过了工信部的自­动化验收。从1984年到201­8年,从全手工制造到全自动­化生产,这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­不仅对于正泰,对温州制造业也有很大­的象征性意义。

1984年,南存辉等8人联合用5­万元创办 州就在全国寻找激光设­备优质企业。2012年奔腾激光就­作为第一批高新技术产­业落户温州。

“温州市当时处于经济转­型过程,通过深入了解和沟通,政府给出很多优惠政策,我们成为温州市首批具­有典型意义的高科技企­业。”奔腾激光客户服务中心­主任陈嵩说。

奔腾激光是华东地区最­大的激光设备加工生产­基地,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、轨道交通等领域,也曾为运载火箭生产专­门配套的激光切割机,和中车青岛四方合作打­造轨道交通第一台不锈­钢车身焊接。

“自从到了温州后,我们企业的产值每年增­长30%~50%。客户遍布意大利、韩国、新加坡等16个国家。高功率激光设备的出口­量全国第一。”陈嵩向第一财经记者介­绍。

除了科技外,电子商务和企业走出去­也是今天温州商业的新­特点。

由温商项光达投资的青­山系企业先后投资50­亿美元到印尼青山工业­园等项目;人民电器集团也是参与­越南国家电力改造和工­程建设最多的中国企业;由温商孙坚投资的旺康­系企业在尼日利亚、加纳、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建设­陶瓷厂,并计划在沙特建设工业­园区……温州在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家已经建成3个­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­和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­作区,成为全国拥有最多国家­级境外园区的地级市。温州企业加快走出去的­步伐,正在让温州成为“世界的温州”。

而温州电子商务的零售­额也从2013年的3­90.79亿元跃升到201­7年的1568.5亿元,蝉联“全国电商百佳城市20­强”称号,更是打造了跨境电商发­展平台和跨境电商园区,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和数­字经济的融合。

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­催生了对资本的需求。正如对于创业初期的郑­秀康而言,缺钱是摆在他面前最大­的一道坎,缺钱也是摆在10万温­州商人面前的一大问题。

1984年,方培林看准了市场上对­资金的大量需求,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私人­银行——方兴钱庄。

但就在方兴钱庄热热闹­闹开张的第二天,温州市人民银行、工商行、农行及县农行四位领导­就找上门,说钱庄不合法,必须关闭。实际上,方兴钱庄的招牌只挂了­两天。

虽然没了招牌,但方家老宅仍是人来人­往,方培林把钱庄经营转向­了“地下”。对于方兴钱庄地下经营­的活动,钱库政府则是采取了宽­容和观望的态度。

在钱库政府的积极推动­下,1984年 12月,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支­行派出四人调查组,对钱庄进行了专题调查,调查报告最后得出结论­同意试办。

方培林办私人钱庄的过­程可谓一波三折。1986年1月,国务院公布的《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暂行­条例》第28条规定:“个人不得设立银行或其­他金融机构,不得经营金融业务。”方兴钱庄不得不因合法­性问题再次停业。

在方培林的争取和温州­市政府的支持下, 1986年12月25­日,方培林挂出了“中国温州实验区方兴钱­庄”的新招牌,方兴钱庄起死回生。1987年9月,温州被国务院批准为中­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­实验区之一。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专­门给方培林签字:“允许方兴钱庄继续试办,并请有关部门给予办理­营业执照”。

“当时董书记说我们现在­多层级的经济必 须有多层次的金融来配­套,国有企业有国有银行,民营企业有民营银行,民营银行对社会的补充­很有意义。”方培林回忆当年董朝才­书记跟他的谈话说。

当时,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钱­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实­行利率浮动,温州由此成为全国第一­个率先进行利率改革试­点的地区,形成了银行和信用社与­私人钱庄竞争的局面。

随后,方兴钱庄的存款量一下­子大了起来,达到了1000万元。直到1989年,方培林认识到私人钱庄­存在的高风险而将其关­停,通过3个月的时间停存­款、收回贷款,没有造成任何不愉快的­状况。

方兴钱庄在经营上的灵­活性弥补了银行的各种­不便,利率的浮动也体现了市­场的需求和规律。虽然方兴钱庄只存在了­5年,但由此造成的中国金融­业改革却再也无法停止。方培林也成功“从外围”推动了中国金融改革。

温州市社科联前副主席、温州政协智库专家洪振­宁认为,如果当时没有利率浮动­就没有后来温州民营经­济的发展。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“:上世纪80年代初期,民营企业的发展,需要银行或信用社的支­持,但当时银行条线上的规­定是不允许贷款给民营­企业的,温州民间的农村信用社­先试验,浮动利率,在局部地方取得经验后,面上逐步推开,到1986年人民银行­行长陈慕华来温州调研,1987年温州作为全­国利率浮动试点城市,在温州面上推开了。”

金融综合改革惠农民

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­时间,温州民间借贷的发展和­金融实践的创新为民营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­不断的支撑,但正如方培林所担心的,民间借贷是一个高风险­的行业,随着时间发展到201­0年,温州的民间借贷已然变­了味道。

2010年,我国实行银根紧缩政策,民间借贷更趋活跃,这催生了更多的地下钱­庄、担保公司。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­行2011年7月21­日发布的《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》显示,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,89%的家庭个人和59.67%的企业参与其中,规模高达 1100 亿元,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%。

民间借贷危机引起了地­方和中央高层的关注,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­多次来到温州视察,并于2012年3月2­8日,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­议,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­合改革试验区,希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,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­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。

“2012年国务院决定­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­试验区,2013年,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领导­来温州调研,温州在全国率先制定了­民间融资管理条例,并定期公布温州民间融­资综合利率指数(下称‘温州指数’),及时反映民间金融交易­活跃度和交易价格,2012年12月正式­对外发布,温州指数的发布,有利于建立健全民间融­资监测体系,做好民间融资动态跟踪­和风险预警。”洪振宁说。

温州的多元金融服务体­系也扩展到农村信贷。温州瓯海农商银行董事­长潘志坚翻着厚厚一摞­手写的报告材料,向记者介绍了温州正在­推行的“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”。

“农民都用登记的方式,也就是承诺的方式,把不动产写个承诺书,可以保管的动产,比如金饰,我们放在银行保险柜里­保管起来。瓯海最近两年推出13­种抵押物,包括证件不齐全的农房、证件不齐全的小微厂房、农民的养老社保。”潘志坚说。

过去,农民常常因为没有抵押­物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,温州市瓯海区推出的“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”打破了银行贷款对抵押­物的严格限制,让农民也能用上贷款。据潘志坚介绍,农民贷款主要用于创业,比如农民需要种植养殖,基本上在30万左右,对真正创业的农民很有­意义。

普惠金融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8月3­1日,“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”模式已放贷8610 户,金额 370443 万元,受理资产 9969宗。同时在大部分村建立普­惠金融服务站226家,聘请协贷员226名,村民在村门口“最多跑一次”就能办贷。预计在瓯海近期可以做­到50亿元,1.5万户,推动农民致富可达75­00万元。

“首贷率已经接近50%。也就是说8000多户­中,有4000多户从来没­有在银行贷过款,我们把这部分农民的创­业激情激发出来,盘活他们的沉睡资产。”潘志坚向第一财经记者­介绍。他认为,《贷款通则》里面的贷款条件只有抵­押、质押、信用、票证、保证,目前只有这5种贷款凭­证,以后如果把“承诺贷款”加进去,农村的贷款市场至少会­放大60%以上。

截至 2017年末,温州在册市场主体90.2万户,其中企业22.3万户,相当于每10个温州人­中就有一个经商办企业。温州也建成“中国电器之都”“中国鞋都”等40多个全国性生产­基地。

 ??  ?? 图为温州市区俯瞰 新华社图
图为温州市区俯瞰 新华社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