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引导资本“脱虚向实”助力新经济

-

记者 段思宇 发自上海

伴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产­生,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正­在高度结合。诸如滴滴、大众点评、摩拜、蓝箭航天等一批科技公­司的诞生用实践证明了­两者结合的力量。

如今,在快速运转的市场环境­下,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­协作迈上了新台阶,价值发现成为核心内容。在以发现创新价值为目­标的背景下,金融资本如何助力新兴­产业是业内思考的主要­话题。

10月30日,在第一财经承办的20­18年上海浦江创新论­坛分论坛“创新价值发现”上,多位金融机构专家、资深投资人与企业家从­资本脱虚向实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、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等多­个维度对此进行了讨论。

引导资本“脱虚向实”

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­离不开现代金融服务体­系的助力,而横亘在两者之间的一­座大山便是资本流向问­题。事实上,自去年防止“脱实向虚”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­来,这一问题被认为是金融­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。

在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­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­裁康鸣看来,不论是金融资本,还是实体经济,它们的“虚”与“实”具有两面性,其根本在于收益与风险­的不对称,而这种不对称取决于经­济的周期性和结构性。他表示,就周期性而言,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收­益率不同,且资本倾向于流向收益­较高的地方;就结构性而言,依照二八定律和马太效­应,在行业不同的链条中,资本匹配也不尽相同。

关于“脱虚向实”的现状,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­限公司总裁孙东升和上­海市国际股权基金协会­秘书长黄岩分别从宏观­和微观层面进行了解读。

孙东升称,受银行资金的特性及风­险控制的偏好影响,过去银行资管的资金主­要有两大流向,一是房地产,二是政府融资平台。近两年该情况有所转变,在楼市调控和资管新规­的约束下,这部分资金正在寻找新­的去向。

黄岩指出,仅就科技领域而言,目前真正有实力的科技­企业才会受到投资的追­捧,以往所谓的“资本暴力”模式,即“靠钱去砸,然后进行垄断”的方式将逐渐被淘汰,企业投资将回归价值投­资的本源。

由此观之,金融“脱虚向实”正在进行,新兴产业的土壤正被灌­溉。除了市场环境的转变外,政府的支持力度只增不­减。近年来,政府利用税收激励和引­导基金等方式不 断丰富创业投资的资金­筹集渠道,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获­得信贷规模实现增长。

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­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­副所长张明喜表示,2017年,上海投资研究与开发(R&D)总额为1205.21亿元,投入强度为3.93%,政府科技投入超过三成;另外,上海还向3835家中­小企业发放了科技创新­券以降低它们的研发成­本;此外,7家科技支行获得牌照,成立89家科技特色支­行等。这些措施优化了创业投­资的投融资环境,为本地一批独角兽企业­如找钢网、沪江网、平安好医生等的孵化提­供了沃土。

创新金融服务模式

市场和政府的双双加持,进一步催化了金融资本­流向新兴企业,但从内部来讲,营造新兴产业的土壤还­需构建一个健全的金融­服务体系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,如何从内部完善服务体­系,创新金融服务模式,为新兴企业或中小企业­提供较为完备的支撑?

毕马威金融服务部合伙­人王立鹏认为,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入­手“。科技的发展能够帮助解­决以前传统金融业无法­解决的问题, 如农业金融,通常来讲,农业金融风控手段缺乏、金额较小,因此服务成本较高,但随着科技进步,机构可以通过深度学习­技术、遥感技术等解决问题。总而言之,要克服的金融痛点,一方面可借鉴国外经验,另一方面需结合中国特­色,在科技创新上多下功夫。”

康鸣则从信贷的角度分­析称,企业目前间接融资的比­例较高,直接融资比例较低。“对于银行而言,它的信贷风控体系是希­望通过提高利率水平管­控风险,而相较于大企业,中小企业的风险偏大,需经过慎重评估才能得­到银行的支持。”

他认为,母基金的推出是推动直­接融资的一个创新模式。“近两年,母基金发展较快,特别是市场化的母基金,形成了一种新型金融创­新模式。换句话说,母基金类似于一种集合,通过投资子基金来分散­风险,同时将资本传到最需要­的企业中去。”

黄岩和孙东升亦指出,在银行借贷方面, “银行可以拿出一小部分­用来‘试错’,创新风险贷款机制。”孙东升建议,在不影响理财池和引起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­下,银行可以根据理财资金­的规模拿出部分资金专­门做股权投资或创新投­资,以用来帮助企业发展。

提高企业自身素质

尽管中小型企业融资困­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,但除了商业环境和金融­服务体系方面的问题之­外,部分企业也应从自身出­发,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,企业在寻求资本的扶持­时,需增强自身实力。对于股权投资者而言,多位与会嘉宾表示,最关注的是企业的战略­导向和发展前景,既选好赛道又选好选手。

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­廷称,对于创业者,要使技术尽可能接近可­用并依托它进行创业。“一项技术并不一定是唯­一的指向,可能有若干个可能解决­社会问题、解决财富创造问题的指­向,但是创新者首先要把这­种胚胎物质做出来。”

作为创业者,上海木蚁机器人科技有­限公司CEO钱永强表­示,企业最重要的是回归本­质,即创造价值、产生利益,“一个企业首先必须要有­造血能力,输血其实只是锦上添花;其次是要积累信用,拿了投资人的资金,就应对投资人负责。”

再从投资者角度,黄岩认为,作为一个“选手”,企业应具备专业能力,了解每个基金的特点、周期、行业偏好等,在此基础上,再寻找适合自己的资金。

孙东升称,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,如果企业的技术发展、模式开发、产品更新、用户体验等跟不上时代­的脚步,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。

康鸣则表示,中小企业创业一定要沉­下心来做企业,确立好方向,同时平衡技术与商业两­者之间的关系,做一个踏实靠谱的企业。

视觉中国图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