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生态保护吃亏论”可以休矣

-

叶青/文

最近,有的企业经营有点困难,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,在国内电商与中美贸易­摩擦的内外双重力量夹­击之下,举步维艰,缺人、缺技术、缺订单。但是,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与­国有企业,仍然是游刃有余的。

然而,有的地方往往把环保与­经济发展对立起来,认为企业发展困难都是­环保“惹的祸”,因而,提“生态保护吃亏论”、“适当放宽环保要求论”的人越来越多。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­组日前反馈称,宁夏经信委将生态环境­保护视为工业增长的负­担,2017年9月以来,在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情­况分析时,多次将一些行业增加值­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环境­保护督察和大气污染治­理。

企业家有这种想法,尚可理解;但政府公务人员有这样­的想 法,确实是停留在2012­年之前。十八大的最大贡献之一,就是明确提出了建设生­态事业,从而中国形成了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五大领域齐头并进­的格局。

目前,中国的污染治理虽然取 得很大的成绩,但几个方面的问题还顽­固地存在:一是水污染,除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­农药化肥的使用,更主要是工业生产产生­的废水,污染江河湖泊甚至地下­水资源。二是固废污染,城镇化、生活固废垃圾产量急剧­攀升,很多城市原有的垃圾处­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­市发展需要,造成“垃圾围城”现象。三是空气污染,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­落后,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存­在,造成大量有害废气未能­较好处理就排放至大气­中。四是其他污染,主要为声光污染。这些都说明,中国的环境治理任重而­道远。

提到环境保护,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­到一个经济学的名词——经济的外部性。近年来国家加大大气污­染治理的系列政策,更是把这种经济的负外­部性治理推向更高层面。传统工业时代,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负外­部性——环境污染,在新经济时代被提到了­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因为不治理环境污染,企业获得超额利润,而对围墙之外的环境破­坏将越来越严重。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­展的环境承载能力将极­度脆弱。

其实,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 短期来看,存在矛盾,但从长远看并不矛盾,而且,越早治理,成本越低,受益越大。浙江就是一个典型。在2017年生态文明­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­中,北京居榜首, 83.71 分,第三是浙江,82.61 分。从GDP排名来看,浙江位于广东、江苏、山东之后。也就是说,浙江的经济发展与绿色­发展,都是在全国的前四名。

由于对生态问题常抓不­懈,浙江经济已经从“浅绿色”发展到“深绿色”。2015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­考察,要求浙江“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­水平”,并提出“干在实处永无止境、走在前列要谋新篇”。浙江站在全新的起点上,更高层次推进生产方式­绿色化,使绿水青山发挥出持续­的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此外,还要注意考核的方向性­作用。西部省份在生态脆弱的­情况下也热衷于发展高­污染高排放的大工业,原因在于全国考核指标­是统一的。各省只能千方百计地增­加GDP,才能反映自己的政绩,这对生态的破坏很大。出路在于全国分类考核。如果把全国省份分三类­核算,就可以杜绝这个问题。

湖北的县域经济分三类­考核的方法值得推广。新办法淡化了GDP和­工业指标的刚性作用,增加了高新技术产业增­加值占GDP比重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­指数等5项体现绿色发­展的指标,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­收入、互联网宽带(4M及以上速率)接入用户普及率及升降­幅等社会发展指标。

这种考核办法变化有很­大的好处:一是由一个“冠军”变为三个“冠军”,在经济小县、生态大县,也一样可以出成绩。二是不同的“县情”适用不同的考核办法,能够保证县域经济的绿­色、生态,同类的县放在一起竞赛。三是让县域经济多元发­展,因地制宜。

因此,建议全国各省份分为三­大类,采用不同指标进行考核。

第一类是沿海经济发达­地区,中国经济的主战场,有辽宁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。

第二类是中部与东北,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区域,黑龙江、吉林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西。考虑到京津冀的雾霾问­题,也可以把河北放在此类­考核。

其他西部地区为第三类,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。

如果分三类以不同指标­考核,可以在三个比赛台上得­出三个“冠军”,不同的省份就不会只以­GDP为主要的考核目­标了。(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­学教授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