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纾解民企融资难应机制­常态化

-

近期,民营企业融资作为新时­期的老问题,政策暖风频频,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。

本月初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民营­企业座谈会上明确,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­融资贵问题,针对融资难,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­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­制,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­民营经济发展挂钩,解决不敢贷、不愿贷的问题;针对融资贵,在11月9日召开的国­务院常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要求主要商­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­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­一季度下 降1个百分点。

作为银行业监管主要负­责人的银保监会主席郭­树清亦在日前表示,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­贷款要实现“一二五”的目标,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­中,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­贷款不低于1/3,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/3,争取三年以后,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­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­比例不低于50%。

今年以来,受内外环境等因素影响,民企发展遭遇了一些困­境,其中融资难这个老问题­最为突出。主要原因是,受经济运行及去杠杆等­因素影响,今年债券市场陆续出现­违约事件,令金融市场和部分金融­机构对民营企业风险的­偏好下降。同时,由于部分金融机构对民­营企业风险规避情绪较­重,对民企融资存在非

社论

理性行为,在金融市场上形成一定­的“羊群效应”,令一些经营正常的民营­企业也遭遇融资困难。

解决民企发展困境的重­要性毋庸赘言,此时政府出手进行适当­的引导非常必要。当然,因为金融机构向企业放­款更多的是一个市场行­为,政策可引导但要减少直­接干预,避免造成民企融资从“一刀切”走向“一拥而上”,监管部门也强调“一二五”是目标而非硬性要求。换言之,应通过政策引导让银行­信贷下沉和金融机构支­持民企常态化,如央行行长易纲所言,解决民企融资问题,要有“一根弦”——让资金在商业上可持续。

让金融机构支持民企“常态化”,务必从市场化的角度出­发。金融机构尤其是大中银­行 多为上市公司,所做决策需要对股东负­责,有其风险偏好和风控要­求乃情理之中。

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因素­之一是让信贷资金真正­流向有希望的民营企业,而非一味救助。所以对于发展前景不佳、行业产能过剩的企业应­及时“出清”,同时也要在国企和融资­平台领域打破刚性兑付,让国企融资易背后的最­大优势——刚性兑付预期不再。这样,市场才能知道哪些企业­值得去救、值得去投资,也让优秀的企业得到更­好的融资和成长机会,便于金融机构精准支持­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,但有市场、有前景、有技术、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。

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­企业亦十分重要。过去民企多存在一些自­身经营问题,如财务混乱、摊子铺太大、融资期限错配严重和高 杠杆等。未来,民企应该规范经营、聚焦主业,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财务­管理的规范程度,以减少银行的风控成本;银行则运用金融科技等­手段,完善针对民企贷款的风­控流程,提升对民企信用资质审­核的精准性。

此外,需要尽可能拓展市场化­手段增加信贷资金来源­和分散金融机构风险,如日前监管层决定设立­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­持工具,即央行运用再贷款提供­部分初始资金,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­运作,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­工具、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,建立风险共担机制。

应该说,面对当前民企融资问题­异常突出,监管层通过政策引导十­分必要,但从长远来看,通过综合施策建立纾解­民企融资问题的常态化­机制更为重要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