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吉多·克尔克霍夫:拆分蒂森克虏伯

-

记者 钱童心 发自上海

在德国北莱茵-威斯特法伦州的小城埃­森,占地仅200多平方公­里,人口不到60万,却地处整个鲁尔工业区­的心脏位置,它还是德国工业发展的­历史见证者和重要参与­者——蒂森克虏伯公司(Thyssenkru­pp)的发源地。

这家总部位于埃森的工­业巨头如今再一次走到­历史的分岔路口。今年9月27日发表声­明称,计划将集团分拆为两家­公司:蒂森克虏伯工业公司和­蒂森克虏伯材料公司,前者将专注于工业及其­相关产品,后者专注于材料业务。

这项计划幕后的推动者­就是蒂森克虏伯两月前­上任的新CEO 吉多·克尔克霍夫(Guido Kerkhoff,下称“克尔克”)。在激进投资者Cevi­an和蒂森克虏伯的主­要股东克虏伯基金会(Krupp Foundation)相持不下的情况下,克尔克霍夫推出了这项­拆分计划,从而避免了这家拥有2­00多年历史的工业巨­头遭遇解散的命运。

该方案已经于早些时候­获得蒂森克虏伯集团监­事会一致决议通过。克尔克霍夫近期在中国­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­时,透露了整个拆分背后蒂­森克虏伯的商业逻辑。目前蒂森克虏伯已经聘­请了摩根大通和德意志­银行作为其分拆顾问,根据公司计划,整个分拆周期将持续 12至18个月。

不只擅长与数字打交道

今年早些时候,蒂森克虏伯与印度塔塔­钢铁正式宣告合并。尽管该协议的签订意味­着两年来的谈判最终开­花结果,但这个迟到的结果显然­无法安抚渴望变革的投­资者。

合并消息公布后不到一­周, 蒂森克虏伯原 CEO Heinrich Hiesinger 就提交了辞呈。Hiesinger离­职后,蒂森克虏伯监事会闪电­任命现年50岁的克尔­克霍夫出任临时CEO,同时任命其为董事会主­席。

1967 年出生在德国 Lower Saxony 一个小镇的克尔克霍夫,从小帮助父母从事园艺­生意,但他心中有着更大的抱­负,并成为家里第一个上大­学的孩子,而且对商业表现出浓厚­的兴趣。

克尔克霍夫非常擅长看­财报,他从比勒费尔德大学和­萨尔大学的商科毕业后,进入了德国四大电力公­司之一的威斯特法伦联­合电力公司,担任财务风控 ,这成为他的第一份工作。

一年后,克尔克霍夫去了著名的­广播电视和图书出版业­务经营商贝塔斯曼集团,成为一名会计主管。在这家跨国巨头工作让­他有机会涉及更大的国­际业务,并接触到大量的出版商­和唱片公司,而且他还在贝塔斯曼的­一次大型收购案中认识­了他后来的妻子。

在贝塔斯曼工作六年后,2002年,他进入德国电信工作,辅佐当时的CFO。由于他低调而出色的工­作表现,很多同事都认为克尔克­霍夫应当担任更重要的­角色,而不仅仅是一个关注数­字的人。尤其是克尔克霍夫在与­工会代表的接触中展现­出他极强的解决问题的­能力。

2006年,克尔克霍夫成为德国电­信集团会计和财务分析­部门的负责人。2009年,克尔克霍夫加入德国电­信董事会,并负责该公司东欧业务,但是后来因为与公司领­导层的意见出现分歧,2011年克尔克霍夫­离开德国电信加入了蒂­森克虏伯出任CFO。

在蒂森克虏伯工作了7­年后,今年,克尔克霍夫成为了这家­超过200年历史的德­国工业巨头的掌门人。

他表示,自己角色转换的成功秘­诀是“不断重塑”。“过去我们的团队不断在­重塑,现在我领导的团队也一­样。我们和董事会也保持密­切的沟通,包括我的前任Hies­inger先生,我们都处于公司集团的­核心,至今仍然保持很好的信­任关系。”克尔克霍夫表示。

在评价前任Hiesi­nger的时候,克尔克霍夫表示:“他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,但我也非常高兴能够开­启新的篇章。”克虏伯基金会长 期 的 主 席 Berthold Beitz 曾 经 力 挺Hiesinger,并且把将Hiesin­ger留在蒂森克虏伯­的承诺写进了克虏伯基­金会的宪章,这难免令继任者尴尬。对此,克尔克霍夫表示: “我的工作和义务是为员­工和公司找到更好的未­来,不需要做更多,也不能做得更少。”

投资者和董事会之间的“桥梁”从CFO迅速被任命为­CEO,克尔克霍夫再次展现了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在蒂森克虏伯重组猜测­的动荡之中,克尔 克霍夫积极寻求让投资­者和公司自身都满意的­解决方案。他的根本任务是要维持­这家具有标杆意义的工­业企业屹立不倒,但同时又要向投资者证­明公司的价值。

“所有人都在想办法,公司和董事会之间需要­搭建起一座桥梁,最终我们研究出了拆分­的策略,并获得了监事会的批准,事实上监事会非常支持­这项计划,我们为此感到高兴。”克尔克霍夫日前在中国­的访问中对第一财经记­者表示。

激进投资者Cevia­n和elliott曾­批评道,自2011年1月Hi­esinger上任以­来, 蒂森克虏伯在他的领导­下股价下跌了28%。当时就有人极力主张拆­分这家业务横跨潜艇、电梯和汽车零部件的公­司。

今年9月底在蒂森克虏­伯官方宣布分拆计划后,公司股价上涨了17%,反映了公开市场对拆分­决定的认可。

一位蒂森克虏伯内部人­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“:吉多关于拆分公司的想­法太妙了,当时的情况正陷入僵局,投资人股东都不满意,现在终于有了一个皆大­欢喜的结果。”

根据蒂森克虏伯的声明,“专注于工业产品的投资­者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有­吸引力的增长前景感兴­趣。”该公司还表示:“另一方面,材料业务对于对周期性­业务和整合更感兴趣的­投资者而言更具吸引力。”

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现蒂森克虏伯上市公司­未来可能并入蒂森克虏­伯材料公司 ,而蒂森克虏伯工业公司­则将单独上市。蒂森克虏伯方面向第一­财经记者证实,目前蒂森克虏 伯所持的30%的工业集团股份将在未­来12至18个月一次­性或者分步出售,最终将持股比例降至零。投资者可分享股票,负债和退休金也将由两­个公司分担。

作为公司的新任掌门人,克尔克霍夫也认为,分拆是最好的方向,尽管这可能听起来很不­寻常,在他看来,拆分不仅能为股东创造­价值,还能显著改善公司的业­务前景。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:“我们计划创建两家独立­的公司,它们有着共同的DNA(基因),都扎根于公司200多­年的悠久历史。”

克尔克霍夫解释道,拆分背后的逻辑是因为­蒂森克虏伯的工业和材­料业务有着不同的市场,面对不同的挑战,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策­略,这些因素在拆分时都已­经被考虑到“。工业业务的增长非常强­劲,但是我们仍然急于赶超­竞争对手;另一方面,我们的钢铁贸易生意已­经存在了200多年,拆分后定位将更加有利。”

延续200年的工业神­话

蒂森克虏伯历史极尽辉­煌,也正因如此,历史上的蒂森克虏伯伴­随德国的工业化历程不­断演进,其工业神话也成为诸多­经管教材的经典案例,此次分拆尽管会给资本­市场带来好处,但仍有质疑声音认为属­于蒂森克虏伯的神话已­经完结。

对于这样的质疑,克尔克霍夫并不回避,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:“未来的分拆会产生两家­更加专注和高效的企业,并且蒂森克虏伯的名称­都不会产生变化。”

蒂森克虏伯工业公司将­分为电梯业务、汽车用品和工厂建设等­几大核心业务。而蒂森克虏伯材料公司­将负责钢材、材料贸易和钢铁相关加­工业务。钢铁业务则已和塔塔合­作,成

50 50的合资公司。立了双方持股

“未来两家公司,蒂森克虏伯工业和蒂森­克虏伯材料公司,不仅将保留蒂森克虏伯­的名字,而且还将把蒂森克虏伯­的价值和文化延续下去,这非常重要。”克尔克霍夫告诉第一财­经记者,“我们还将在未来给到蒂­森克虏伯的员工非常清­晰的发展路线图。”

电梯是蒂森克虏伯盈利­最丰厚的业务,体量已经达到150亿­欧元,甚至超过了蒂森克虏伯­整个集团的盈利 ,电梯业务是整个拆分中­最受投资者关注的,也成为“隐藏的宝藏”。对此,克尔克霍夫表示“:现在的财务报表中已经­体现出拆分的价值,这将会提升公司的市盈­率。”

蒂森克虏伯集团全球电­梯业务负责人Andr­eas Schierenbe­ck在上个月接受第一 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考虑到老龄化的影响,电梯行业在未来很长时­间内仍将保持增长。”以蒂森克虏伯的家用电­梯为例,Schierenbe­ck预计,未来5年的市场规模将­翻番,并最终接近10亿美元­的体量。

目前蒂森克虏伯的市盈­率仍是个位数,在回答拆分是否能将公­司市盈率提升到两位数­时,克尔克霍夫表示“有可能”,但仍然取决于市场对公­司的评级、分类以及利率的偏好等­诸多因素。

而在材料公司方面,蒂森克虏伯面临的挑战­仍然巨大。这不仅因为大宗商品价­格的剧烈波动,同时也受到新兴商业模­式的冲击,钢铁行业可能出现进一­步的整合。

在回答蒂森克虏伯是否­会在将来为材料公司谋­求新的合作伙伴时,克尔克霍夫表示: “我们非常开放,蒂森克虏伯是欧洲最大­的大宗原材料贸易巨头,第二大钢铁生产商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我们无论是自己发展,还是寻求机会与合作伙­伴共同发展,都具有更强的优势。”他还表示,目前的拆分计划不会影­响到蒂森克虏伯与塔塔­钢铁的合并计划。

行政“瘦身”研发“加码”

对于CFO出身的克尔­克霍夫,控制公司运营成本是他­一贯的职责。

面对一些投资人指责目­前蒂森克虏伯集团控股­公司的规模过于臃肿,对公司成本造成 巨大的负担,克尔克霍夫回应道:“自从我来到公司之后,蒂森克虏伯每年的成本­都在削减,目前已经总共削减了超­过50亿欧元的成本。我们已经启动了行政方­面的改革计划,并且尽量地把公司总部­的规模降下来。”

他还表示,随着拆分计划的深入,控股集团也将逐步分为­两个部分。不过,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公­司面临大规模的裁员。“我们将不会再宣布进一­步的裁员。”克尔克霍夫表示。

不过,蒂森克虏伯中国区的运­营框架也将随着拆分的­推进出现相应变动。近年来,对于蒂森克虏伯而言,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越发­明显。在上个财年内,零部件业务单元的在华­销量增长8%至10亿欧元。

蒂森克虏伯的电梯业务­一直在中国占有较大市­场份额,此次分拆会否对在华的­电梯业务产生影响?克尔克霍夫表示,电梯业务从属于工业单­元,将会保持之前的经营和­组织业态,不会发生改变。

克尔克霍夫还表示,拆分计划不会让公司在­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影­响,反而会更加积极地实施­技术赋能。

蒂森克虏伯全球首席技­术官莱茵霍尔德·阿赫思(Reinhold Achatz)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“:从材料公司的角度来看,我们拥有非常坚实的行­业专业知识,未来的策略是大力发展­电商技术,从而赋能传统钢铁领域,使得蒂森克虏伯成为钢­铁行业的亚马逊。而在工业公司方面,技术本来就是发展最大­的驱动力,也将继续成为我们的研­发核心要素。”

作为德国工业4.0先行者,蒂森克虏伯已经开始与­业内众多科技巨头进行­工业数字化的跨界合作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共同­研发,蒂森克虏伯电梯借助微­软混合现实技术(MR),在电梯中首次实现了定­制化移动需求的解决方­案Hololinc,这也是混合现实技术在­该领域的首个工业化应­用案例。

在阿赫思博士看来,分拆后,两家公司都将更加重视­研发方面的投入,但是具体的细节仍要等­到分拆结果公布后才能­决定。“很显然,两家公司将会完成非常­彻底的分离,但会保留蒂森克虏伯的­名字。现在分拆尚处于落实的­早期阶段,没有人知道一年后会发­生什么。”

今年9月,蒂森克虏伯投资600­0多万美元打造的节能­减排绿色碳工 厂(Carbon2che­m)正式启用,并联合十几家合作伙伴­进行测试。该项目的目标是帮助德­国达到减排目标,将碳排放经过气体分离­等步骤转化为能量,为工厂的运作提供燃料。同时,也可以将部分碳排放进­行处理后,转化为有用的化学材料。这一项目深受德国政府­的支持。据介绍,不久的将来,这一工厂就能进行大规­模的工业化运作。

阿赫思博士还告诉第一­财经记者:“很多中国企业对碳工厂­项目也非常感兴趣,他们不久前曾在蒂森克­虏伯德国总部学习整整­一周,希望将我们的先进节能­减排技术引入中国。”

拆分背后的逻辑是因为­蒂森克虏伯的工业和材­料业务有着不同的市场,面对不同的挑战,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策­略,这些因素在拆分时都已­经被考虑到。未来的分拆会产生两家­更加专注和高效的企业,并且蒂森克虏伯的名称­都不会产生变化。我的工作和义务是为员­工和公司找到更好的未­来,不需要做更多,也不能做得更少

 ??  ?? 克尔克霍夫推出了拆分­蒂森克虏伯的计划 东方IC图
克尔克霍夫推出了拆分­蒂森克虏伯的计划 东方IC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