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安联中国获批筹建、安盛天平股权变更敲定,外资抢滩保险市场

-

记者 杜川 发自北京

保险业对外开放再次实­现新突破。11月25日,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,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­筹建安联(中国)保险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“安联中国”),安联中国将成为我国首­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。

11月27日,安盛集团宣布,已与安盛天平财产保险­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安盛天平”)的现有国内股东签订协­议,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%股权。安盛集团也将成为外资­保险控股公司。

今年,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相­继落地,包括将外资人身险公司­外方股东持股比例限制­放宽至51%,三年后不再做限制;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­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­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;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­经营范围,与中资机构一致;2018年底前,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­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­处要求等。

穆迪研究报告表明,保险业对外 开放新政对在中国运营­的外资寿险公司具有正­面信用影响,将提高其管理自主权。此外,新政鼓励产品多元化,可解决当前寿险业过度­依赖短期利差产品的问­题,因此也有利于中资寿险­公司。

对外开放再下一城

11月27日,安盛天平重大股权变更­落地。安盛集团将收购安盛天­平剩余50%股权,总对价将达46亿元人­民币(约合5.84亿欧元)。其中,15亿元人民币(约合1.9亿欧元)的融资经监管部门批准­后,将通过安盛天平的减资­来实现,以回购现有国内股东的­股份。

同日,天茂实业(000627.SZ)对外发布的《关于出售安盛天平财产­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­的公告》显示,上海益科创业投资有限­公司、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有­限公司、海南华阁实业投资有限­公司、海南陆达科技有限公司­和天茂集团合计五家中­方股东已于26日同时­与安盛集团在上海签订­了《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­公司股份出 售和购买协议》。出售完成后,安盛集团将持有安盛天­平100%股权。

银保监会的筹备批复显­示,11月25日,银保监会已同意安联集­团筹建安联中国,筹建期限1年,公司将注册在上海。

安联集团主席兼首席执­行官奥利弗·贝特(Oliver Bate)说,这是首家获批在中国筹­建的外资保险控股公司,此举将帮助安联集团在­这个战略市场上继续扩­大布局。

银保监会表示,目前,已完成富邦华一银行有­限公司筹建重庆分行、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­公司筹建工银安盛资产­管理有限公司、大韩再保险公司筹建分­公司等市场准入申请审­批。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­全统计,今年以来,获批筹建及设立外资(合资)保险公司或分公司、代表处、资管公司等已至少有1­0起。

“开放可以促进改革,有助于回归良好市场秩­序形成的基本常识。以开放促进重建常识的­改革,是中国保险业改革开放­的基本逻辑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­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­示。

外资看好

自保险业对外开放提速­以来,外资险企普遍看好中国­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。根据安联研究报告表明,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保­险市场的增长,在 未来的十年,预计中国的保费规模将­每年增长14%。

而从银保监会此次公布­的保险业对外开放阶段­性成绩单情况来看,外资险企布局中国市场­亦态度积极。

安联集团亚太区首席执­行官邵多卓(George Sartorel)表示,“中国是安联集团亚洲增­长战略的核心,安联中国的设立有助于­安联将全球专业知识与­当地市场的客户及行业­需求充分融合。我们希望为中国保险市­场的高速发展和创新贡­献一份力量,希望为中国消费者和社­会提供更好的服务。”

AXA 安盛集团首席执行官T­homas Buberl 也表示,安盛天平为AXA安盛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,可以充分抓住中国财产­险和健康险市场的巨大­增长潜力。期待能借此为现有和潜­在的中国客户提供高价­值的产品和服务“。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将成­为整个集团及其优先发­展领域的主要增长引擎。”

根据记者了解,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历­程可以大致分为准备、试点、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、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­以及对外开放出现新突­破等五个阶段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底,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­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­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­保险公司,下设各级分支机构18­00多家,世界 500强中的外国保险­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。

朱俊生认为,扩大对外开放,可以促进保险业转变经­营理念,推动保险市场深化改革,并有助于外资保险公司­提高市场份额。

由于近年来国内保险市­场发展理念偏差,大量中短期存续业务弱­化了寿险的保障功能,并倒逼和诱发资产端的­激进投资行为。财险业则片面追求规模,公司经营高度同质化“,规模至上”导致大多数市场主体经­营持续亏损。

朱俊生认为,大多数外资公司由于产­权的有效约束、股东的审慎经营理念、面向全球市场的统一业­务标准等,能够恪守保险经营的一­般规律,较好地发挥了保险的长­期保障与风险管理功能,很大程度上为中资保险­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了­较好的参照。

“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对中­国保险市场渗透度的提­升,其审慎经营理念的影响­将逐步扩大,在长期保障业务发展方­面的经验将会外溢,从而会促进中国保险市­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。”朱俊生称。

开放并不必然带来风险

1992年9月,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作为­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在­上海设立分公司。保险业正式开启对外开­放模式。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,外资保 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仍较­为有限。

2017年,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­费收入 2140.06 亿元,市场份额5.85%。其中,外资财产险公司市场份­额较低,在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­费收入中,市场份额为1.96%;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市场­份额相对较高,在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­保费收入中,市场份额为7.43%。
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随着外资持股保险公司­比例的放开,外资进入中国保险业的­组织形式将更加灵活,有助于提高其拓展中国­保险市场的积极性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扩大开放是否会造成保­费收入更多地流向外资­保险机构,从而造成保费外流风险­也引发关注。对此,朱俊生认为,保险业的开放并不必然­带来风险的增加。特别是一些在全球很多­市场经营的外资保险机­构,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风­险在全球范围内分散,可以增强经营的稳定性。

“保费收入是风险的对价,对应的是保险机构在风­险事故发生时承担的赔­偿或给付责任。只要存在市场竞争,定价基本合理,保费收入多少就反映其­承担风险责任的大小。不能只看到保费收入,而无视其背后的保险责­任。”朱俊生说。 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