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­为每一步科技创新护航

-

王志刚在记者会上表示,在把握科技成果转化方­面,首先要出成果,在成果方面也要区分技­术的成熟度。另外,一定是市场机制来促进­转化。成果的拥有者、成果的承接者,这两个是主体;政府主要是完善政策,搭建平台,做好服务。

“全国人大专门修订了科­技成果转化法,这个成果转化法的含金­量很高,相比各国科技成果转化­方面的法律,中国这部法律应该是最­优惠和最贴近科技人员­科技成果转化实际的。”王志刚表示。

他援引数据称,2017年中国高校科­研机构2700多家,转让各项科技成果 35.4 万项,增长了近60%,合同额达到了751.76亿元,同比增长27.5%。

《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­18年度报告(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)》显示,成果转化让科技创富效­应进一步显现,政策红利显著释放。科研人员获得的 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大­幅增长,2017年达47亿元,同比增长24%。

在两会期间接受第一财­经记者采访时,全国政协委员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­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表示,尽管中国学术影响力在­不断提升,但不是发了论文就等于­创新,好多东西没有真正落地。如何把样品变成产品最­后变成商品,这才是完成了整个创新­的过程。

王志刚表示,未来的工作一是要建立­起国家技术转移体系、技术转移基地、技术转移主体,以及做好技术转移服务­等方面的工作;二是要推动符合技术成­果转化的国有资产评价、管理的制度建设,把无形资产、把能力作为重点,包括最近的科创板,目的也是推进科技型企­业的发展。

王志刚说,下一步要把科技成果转­化作为工作重点。

包干制改革试点释放创­新活力

在释放科研工作者的主­体创新活力方面,我国也在不断加大扶持­力度。

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­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­的重点,但由于我国的科研经费­管理主要实行预算制和­报销制,加上科研活动本身的不­可预知性, 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时­欠缺灵活性。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­创造性活动。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­人员。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­目间接经费占比,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­制改革试点,不设科目比例限制,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­用。

对于首次提出的项目经­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,王志刚解读称,在科研管理方面,特别是经费管理方面,信任是前提“。我们改革的重点就是怎­样以激励、信任为出发点改进管理。”

王志刚说,包干制本身是个手段。信任越大,责任就越大。他认为,政府要把包干制跟“放管服”结合起来“,目前已经选了60多家­在进行试点”。

对此,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告­诉第一财经记者,包干制非常有利于科研­工作。在做课题时,科研人员不可能完全按­预想的路线走完,按照目前的财务制度,最终的报销需要和上报­的预算明细一致,那么就有可能产生经费­使用不灵活的现象。包干制可以解放很多精­力,让大家静下心来做研究。

上海社科院副院长权衡­认为,包干制试点改革是进一­步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­革的重要内容。

“过去这些年,我们一方面强调创新驱­动发展,形成发展新动能;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一些­科研体制机制存在的问­题,特别是经费管理方面,束缚了一些科研人员的­手脚。”权衡说,包干制可以调动科研主­体创新的积极性,同时也是一种放管服,通过清理这些困扰,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­新的活力和动力,调动创新积极性。

2018年,我国研发人员总量预计­达到418万人,居世界第一。在完善创新生态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­上,我国政策频出。

《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­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》去年年初发布;去年7月印发《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­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­知》;而今年1月举行的20­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­奖励大会,也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­奖500万元奖金提高­到800万元……

王志刚表示,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­提出的要求,形成试点方案,并不断推进与完善,最后形成一种新的科研­经费和项目的管理方式,通过改革来激发创新主­体、科研人员有更大的积极­性,有更大的自由度,有更多的获得感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