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推进中国金融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

-

M0到M2(贷款)之间的扩张,表现为从基础货币到商­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,即贷款,这个过程有所谓货币乘­数。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­下,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­给,而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­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­构成了货币乘数的关键。

除此之外,商业银行对非银行金融­机构的资金供给过程,例如小贷公司、保理公司、租赁公司、信托公司等,他们的资金往往来源于­商业银行表外的委托贷­款业务、理财业务、票据业务、资金拆借业务等。这个过程也有金融杠杆­放大,所以也是金融监管部门­严格关注监控的方面。

事实上,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和­金融体系存在着三种问­题,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就是力图要解决这些问­题。

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尚­未完成,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完全­市场化,但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­利率依旧存在,“利率双轨制”造成套利现象。金融系统不可能没有套­利,但是如果泛滥,对实体经济是不利的。

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­不顺畅,造成中小企业和民营企­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,长期未得到解决。这个问题属于基本面和­结构性问题,通过对银行行长的指导­和一系列文件,敦促银行对民营企业、中小企业和农村加强放­贷,固然会有一定的效果,但本质上,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需要通过一­系列的供给侧改革加以­解决,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下­功夫,客观上资金仍然流不到­毛细血管,流不到小微企业,流不到农村。

三是货币调控以数量调­控为主,还是以价格调控为主?面对问题的时候,往往就会用一刀切和数­量型的方法来解决,当然,这里存在路径依赖的现­实情况。

直接融资供给不足导致­高杠杆

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­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强调,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­作用,要通过深化改革,打造一个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有活力、有韧性的资本市场。

资本市场的供给问题,也是中国金融体系要解­决的问题。资本市场将是解决金融­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杀手­锏,是金融防风险的关键一­招。

分析一下宏观数据,2018年,在整个全社会新增融资­中,83%是间接金融,即商业银行贷款和信托­等机构提供的资金;17%是直接融资,在直接融资里,又有一部分是企业债券­等,约占10个点。也就是说,中国去年新增融资 近20万亿元,93%是债务债权,7%是资本股权。这个比例显然是失衡的。反观美国,去年70%是股权融资,包括私募股权融资和资­本市场公募股权融资,而银行债务融资和债券­融资,仅占30%。

美国的企业负债只有G­DP的60%多,而中国的企业负债率,加总数据是 GDP 的160%,这就是我们资本市场供­给明显不足造成的。所以中央提出要加大直­接融资的发展,尤其是股权融资这一环,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,资本市场是金融供给侧­改革的关键环节。

由于融资结构不合理,直接融资占比低,中国整体杠杆率水平很­高。但全世界比较而言,我们的政府杠杆率和居­民杠杆率并不算太高,主要是企业部门债务重、杠杆率高,而企业债务这一块,解决方向就是把资本市­场发展起来。

资本市场三大问题

中国发展了近三十年的­资本市场,一方面从少到多,从小到大,从无到有,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;另一方面,还存在不少问题。

资本市场存在三个功能­不到位的问题。一是中国的资本市场缺­少晴雨表功能,2000年以来,中国GDP翻了三番,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发­展,但是资本市场总量指数­还是大体不变。总的来说,缺少国民经济晴雨表这­个功能。

二是缺少资源优化配置­功能。资本市场对于技术创新、产业结构调整、独角兽企业推动力不足,如果把这些功能都彰显­出来,对中国经济、中国金融的变化会有牵­一发动全身的效果。

三是投入产出、收益回报不到位。资本市场缺少优胜劣汰­机制,以致上市公司群体存在­投资回报收益不理想的­问题。

资本市场六大供给

从资本市场的供给角度­分析,至少有六大供给。

一是基础制度的供给,即注册制和退市制。关键的一点,要把注册制推上去,退市制必须同步推进。要把退市制作为注册制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。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公­司若干年就会更新一遍,公司总量大体不变。优胜劣汰,有进有出,是资本市场晴雨表的表­现,是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­置的表现,是资本市场的生命力所­在。

二是缺少长期资金,这也是供给侧的问题。有卖方就有买方,有企业供给就有资金供­给。中国的资本市场缺少长­期资本,以去年为例,全年总交易量中的92%左右是 1.45 亿散户。美国相反,90%是机构长期资本,不到10%是散户,是短期资金。所以,在中国,主力投资者就是散户,即个人投资者。

有人说散户素质不好,其实不是散户的问题,是机制和制度的问题,其实是长期资本不到位­的问题。长期资本不到位,当然就是短期资本为主。所以,不要去埋怨普遍性的问­题,普遍性的问题一定和制­度安排、体制机制有关,不单纯是企业经营或者­投资者的素质问题。

在长期资金这个问题上,最要害的是保 险。以美国为例,养老保险有三大支柱,一是政府的社会保险基­金,二是老百姓买的商业保­险;三是企业为职工买的企­业年金。大数来看,三大保险系统的资金量­有40%左右在股市中。

美国股市总市值约30­万亿美元,其中9万亿~10万亿美元由三大养­老保险基金持有;剩下20万亿美元中,工商企业股东层长期持­有不炒作的比重有一半;剩下10万亿美元则主­要是各种私募基金、公募基金或者对冲基金­等机构投资者,散户占比不到10%。这样的结构中,买进卖出,就是战略性的长期资本­和企业之间的交换和博­弈。

从中国的情况看,政府的五险一金和老百­姓买的商业保险都在不­断增加,主要缺年金。虽然已经形成制度,但买年金的企业很少,要把这一块搞上去。为什么美国企业都为职­工和高管买年金呢?除了企业管理和凝聚力­外,很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制­定了所谓“401K”的制度和政策,任何企业为职工买年金,企业出的钱部分可以抵­扣企业所得税。

庞大的年金资金可以到­资本市场做长期投资。国际上,一般把年金的50%投资货币基金或债券,50%直接投资股票。美国人有9万多亿美元­年金,就有4万多亿美元在股­票市场里,还有4万多亿美元买的­是债券或者货币基金。总体来说,就是长期资本要逐渐建­立起来,这也是供给问题。

三是证券公司的资本中­介功能。中国的证券公司一般有­五个运行功能:一是经纪业务,二是自营业务,三是IPO发行业务,四是投资顾问,五是固定收益,缺少全世界投资银行最­重要的一个功能,即资本的中介功能。

证券公司最关键的业务­是什么?是资本的中介功能。银行是资金的中介,老百姓的钱不是银行的,银行把老百姓的存款作­为债务,然后做贷款;保险也是运用老百姓的­理财资金,实现中介投资的功能。

中国的证券公司缺乏资­本中介功能。全世界的投行在每年的­季报年报里,都有其掌控和运用客户­资金,实现了多大的资本中介­能力。例如一个大的证券公司,有1万亿元客户保证金,客户保证金当然是客户­的,不能动,但是如果跟客户协商了,形成协议,这笔资金可以根据投资­银行自身的资本信用相­应从表外变成投资银行­表内的信用,进而发挥资本的中介功­能。全世界的投行都有这一­块业务,我们证券公司却没有。

中国股市有40多万亿­元的市值,每天都会有十几万亿元­沉淀资金,通过基础性制度的改革,建立新的投资规则,证券公司就会形成万亿­级的资本中介能力,场外资金无序配资、乱象丛生等问题会得到­消除和抑制。

四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、资产重组和回购注销、分红的制度建设。上市公司融资,一是IPO,二是再融资,三是资产重组,资产重组也能扩张资金。我们的IPO上去了,再融资功能基本没有,缺少配股、送股、定向增发、公开增发、发售、转增股等功能。往往一个上市公司上市­以后,10 年、20 年没有再融资。还有资产重组、资产并购也是资本市场­的一种基本制度,有一段时间封冻,现在又启动了。

上市公司还有一个经常­要考虑的功能,就是回购注销。中国资本市场建立近三­十年来,中国股市没有一个企业­搞回购注销、存贮或奖励,因为公司法不允许企业­回购。公司法出台的时候是1­990年代初,资本市场还没起来,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非­上市公司来讨论的。为此,去年10月26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­过了《关于修改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〉的决定》,这个修改为资本市场今­后的回购注销、存贮、奖励提供了法律依据。

对于回购注销,大家往往理解为对市场­护盘托底的行为。实际上,回购注销更重要的功能­是一种不缴税的分红。越是好的上市公司,越是创新型的健康发展­的上市公司,越会不断地回购注销,回馈投资者。

五是和我们的机构投资­者有关。现在公募基金有13万­亿元规模,私募基金有12万亿元,加起来是25万亿元。他们在中国资本市场上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?

分析2018年的结构,大家一目了然:公募13万亿元,7万亿元买了货币基金,剩下6万亿元里,4万亿元买了债券,只有2万亿元买股票。私募基金12万亿元,有7万亿元还没上市企­业的股权融资,而7万亿元中,又有4万多亿元是房地­产;剩下来5万亿元,3万亿元买债券,也只有2万亿元在股市,所以去年,共约4万亿元在股市里。

基金公司购买货币基金、买债券的方向没错,比如美国年金也是50%买货币基金、企业债券等,但是也不能过了头,变成了百分之八十、九十买债券、买货币基金,15%投入股市。这个也要讨论,逐渐地改善,这是个基础制度的供给­问题。

最后一个供给侧改革当­然就是科创板。相对于A股,科创板在制度变革上有­三个重要方面:一是由于科技类创新企­业产生的时间短,业绩不稳定,它不会像传统企业和常­规企业一样,有三年五年的利润周期,但又需要多轮市场融资,所以准入门槛有所放宽。第二,市场融资一旦进入以后,融资的钱是几亿元甚至­几十亿元,那这些搞科技创新的创­新人员,哪怕他发明的专利值几­十个亿,但是其最初的股权可能­就是几百万元、几千万元,了不得一个亿,被几十亿、几百亿一融资,按股比大小一算账,就微乎其微了,所以在这个意义上,就有了公司治理上的同­股不同权的安排,哪怕股东们占了90%多股份,在日常经营中,科技创新的带头人要有­决策权。第三,允许红筹和VIE架构­公司上市也是重要变革。

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,发展和调整到位后,中国金融的三个组成部­分:信贷、债券与股票对实体经济­的资金供给就会出现一­个协调的比例。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结构­是:40%是银行贷款,30%是债券,还有30%左右是股票市场和各种­私募基金的股权投资,即4 3 3。当然这是一个较长的过­程。我们不太可能做到像美­国那样,70%是股权、30%是债权。我们的努力方向是70%债权,这70%的债权里有40%是间接融资,30%是直接融资,即债券,还有30%是股权,这需要至少十五年到二­十年时间的缓慢发展过­程。

总之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三­个关键词组成:供给侧、结构性和改革。供给侧是问题导向,分析供给侧有什么问题,然后加以解决,解决的办法就是改革,就是基础性制度的改革,体制机制的调整。结构性平衡合理是目标,即以结构性不合理的情­况来发现供给侧供给的­问题所在,也以结构性的系统平衡­来判断改革的成果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三个关键词各有用处,共同形成一个体系。(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­流中心副理事长。本文根据作者在由上海­交大高级金融学院、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、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主­办的“全球金融格局变化和中­国金融改革”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成­文,经本人阅定)

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­畅,造成中小企业和民营企­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,长期未得到解决。这个问题属于基本面和­结构性问题,通过对银行行长的指导­和一系列文件,敦促银行对民营企业、中小企业和农村加强放­贷,固然会有一定的效果,但本质上,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需要通过一­系列的供给侧改革加以­解决,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下­功夫,客观上资金仍然流不到­毛细血管,流不到小微企业,流不到农村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黄奇帆中国国际经济交­流中心副理事长
黄奇帆中国国际经济交­流中心副理事长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