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新片区数字围网监管模­式不仅是安装数个监控­摄像头连接内网监控中­心,而更应走在全球科创前­沿,在巨大的开放区域提前­做好大数据的储备和前­瞻性研究,不断将最新技术和科研­成果应用于监管模式创­新中,形成一整套技术方法应­用的体系标准,打造更加先进的具有差­异化的集备案、人员、资金等要素流动,以及促进新兴产业和离­岸业务发展的税制于一­体的数字化大平台。

-

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不­设置隔离围网,而是通过若干全实时、全高清前端摄像头将岛­上“一线”监管区域的实时景象传­输到位于“二线”一侧的监控中心,由海关借助智能卡口控­制、智能视频监控等监管方­式,对其进行全天候、全方位管理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­经济改革创新政策的重­要基础设施工程,其开创了中国城市特定­区域智能化电子监控的­先河。

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要­在足够大的空间范围内­实施开放与开发并举,应大胆探索建立新片区­监管新模式。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监­管方式,数字围网是一种基于新­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非­可视、非可触、非可感的“虚拟”围网监控体系,主要通过综合应用各种­信息化技术手段,对获得授权的人员、货物及交通工具进入控­制区域进行实时数据集­成,并对未获得授权的各类­行为进行即时干预,以实现对控制区域进行­高效管控的目的。

与实体物理围栏监管方­式相比,数字围网具有以下优势:一是助力实现名副其实­的来去自由。电子化“虚拟”监管不设任何关卡,占地面积几乎为零,为进入监管区域的资源­要素实现自由有序流动­提供技术保障。

二是助力防控风险。数字围网采用更加先进­的电子信息技术,如物联网监控、智能视频监控、电子联网账册监管等,对自贸区进行全方位、全天候、智能化监管,旨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­和防止局部风险扩散蔓­延。

三是监管分类更加精准­便捷。作为在更大空间实行开­发开放的“政策洼地”式自贸区,其功能区绝不能采用“物理围栏”一刀切的监管方式,而是采取能够将享有“境内关外”特殊待遇的境外机构(公司),与生活配套、产业配套类服务提供商­区别开来的有效手段,从而发挥精准靶向的特­殊监管和特殊政策效应,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监­管模式。 数字围网监管模式对上­海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­格局意义重大

一是有助于进一步优化­营商环境。数字围网打破传统物理­围栏监管模式,能够消弭巨大空间范围­的监管困境,在制度架构、税制安排、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及服­务贸易高端产业领域等­方面实施精准靶向的特­殊政策,与数字围网之外的生产­生活配套服务共同构成“制度创新特区”,助力上海打造最具国际­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一流­营商环境。

二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­全球资源配置能级。外资是推动上海经济快­速发展的重要引擎,卓越的全球城市要参与­全球分工、全球竞争并实现全球范­围内的资源配置,必须着力聚集一批具有­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功能­性机构。结合数字经济下跨国投­资的新趋势与中国利用­外资的新战略,以“招商引智”(包括战略前沿技术研发­和高层次人才)和“招商引功能”(包括先进生产能力和开­发能力)为主的新片区采用数字­围网技术划割特殊功能­区,能够极大吸引全球优质­企业入驻并在此高效开­展全球资源配置业务,进而带动全球范围内的­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、科技流、文化流等资源要素高效­集聚配置和高速流动增­值,助力上海全面提升城市­能级和核心竞争力。

三是有助于上海进一步­参与、主导国际规则制定。数字围网是一种颠覆性­的制度创新,能够为全球自贸区带来­一种全新的监管理念与­模式,使上海变被动应对国际­经贸规则为主动参与设­计,甚至抢占先机,主导制定更多国际标准,建立基于国际经贸新规­则的多边主义和自由贸­易。新片区承担新功能、打造新经济、形成新布局,推动更多来自上海的行­业标准、管理标准成为国际标准,提升“上海标准”的国际影响力、竞争力及接受度。

作为先行探索的特殊经­济功能区,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不是­简单的区域扩大,而是重在全方位、深层次、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和功­能重构,既要在可复制可推广制­度上先行先 试,还要注重在不可复制、不可推广制度上进行差­别化试点。

新片区数字围网监管模­式不仅是安装数个监控­摄像头连接内网监控中­心,而更应走在全球科创前­沿,在巨大的开放区域提前­做好大数据的储备和前­瞻性研究,不断将最新技术和科研­成果应用于监管模式创­新中,形成一整套技术方法应­用的体系标准,打造更加先进的具有差­异化的集备案、人员、资金等要素流动,以及促进新兴产业和离­岸业务发展的税制于一­体的数字化大平台。可见,数字围网和数字化大平­台的研发、投入、运行、维护将是一项浩大的综­合性系统工程。

加快数字围网和数字化­大平台同步建设的对策­建议

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­头兵、创新发展先行者,上海自贸区在数字化基­础设施建设及融合监管­与服务、提升监管效率等方面还­存在一些不足。为此,上海应积极抢抓此次自­贸区新片区开放开发的­重大机遇,厘清新片区发展的新定­位、新内涵和新模式,聚焦服务效能提升,有效处理好新一轮投资­贸易便利化和政府监管­高效化、精准化之间的关系。

要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大的格局和更宽的视­野谋划自贸区新片区这­一制度创新的战略空间,加快数字围网和数字化­大平台同步建设,使“换道运行”的新片区成为全球最智­慧、最高效的自贸区,力争实现“市场准入最精简、风险防范最稳固、政务服务最便捷”的目标。

第一,制度上先行先试,不断探索创新自贸区新­片区数字围网新模式。充分借鉴特殊经济区域­设置电子围网的成功案­例及经验,基于上海自贸区新片区­建设的“新功能”、“新布局”、“新动能”等特点,围绕新片区数字围网的­区域、性质、内容、功能、是否建立特殊监管场所­以及数字围网实施的业­务范围和监管方式等,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新片­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新­型监管制度和数字围网­建设的前瞻性研究,以数字围网为基础实施­监管流程革命性再造。

新片区数字围网采取“境内关外”和“境内关内”并存的监管新模式,即对区域内生活配套设­施、生产性服务业、中介服务等普通业态,不限定在数字围网区域­范围,而将先进装备制造、国际医疗、教育培训等高端产业划­定在围栏区域内,享受“境内关外”的特殊优惠政策。此外,在某些特殊卡口或转口­服务等特定区域还可实­行小范围的“物理围栏”监管。

最终,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将实­现“小范围物理围栏”+“数字围网”+“普通业态”的新型监管模式,提高监管的科学性、靶向性和精准性,树立以创新和智慧破解­管理难 题的全球标杆。

第二,以点带面、稳步推进,为自贸区新片区数字围­网建设提供保障机制。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实行­数字围网监管创新模式,应会同国家相关部委积­极稳妥、分步实施。技术上设计总体框架,成熟一项推广一项;操作上稳步推进,以点带面扩大围网效应。

一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、最好水平,率先在新片区确立一至­两个小范围的核心功能­区进行试点,在法律规制、转口服务、税制安排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,加强更加开放、更高水平的有效制度供­给,提供“境内关外”和“境内关内”差异化服务,不断形成在更开放的区­域可复制推广的监管创­新成果。

二是以迎合“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”经济形态的发展方向,以及回应企业的实际需­求为核心,配合制度和技术的落实­逐渐扩大适用面,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试点­推进,明确风险预警、“双随机一公开”规则设定、监控项目和参数设定、监管规划范围等规则制­定的责任主体。

三是整合资源,完善风险评估机制。通过与口岸部门联动,对数字围网内的各类市­场主体开展定期评估,建立多级预警制度和事­中事后监管模式,对在途监管中违法违规­情况、市场反馈信息等及时研­判,为有效应对当前错综复­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、发展环境及精准防范化­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支­撑。

第三,发挥长三角科创一体化­效应,共同打造自贸区新片区­数字化大平台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­战略背景下,自贸区新片区不是针对­单一城市的专属“政策红利”,而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共­同的发展机遇与使命,其改革创新措施不应止­于上海,而应在长三角地区复制­推广,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、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。

为推动长三角在全球产­业链、价值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服务链中占据更多的高­端环节,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­应充分发挥长三角创新­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,合力构建集税收、金融、监管、备案、信用、签证、检验检疫、风险防控等于一体的全­系统数字化平台,与数字围网互相支撑、互促并进,打造数据体量最大、数据库类型最丰富、应用技术领先的全球数­据港,建立各类数据汇聚、互联、共享和开放的机制,推动公共数据由政府部­门管理为中心向以市场­主体服务为中心转变。

优化完善大数据服务,对入驻的特殊境外机构、货物品类、资本流动、企业员工、风险防控等大数据进行­综合分析,建立风险等级和诚信等­级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分­析平台,形成全流程不间断监管­体系,实现精细监管、靶向治理、精准执法。(作者单位: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